大众学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怎样才是真正好学

发布时间:2024-09-15 04:02:03作者:大众学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怎样才是真正好学

怎样才是真正好学(共一集)2003/6/20澳洲净宗学院(节录自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20-15-33B集)档名:29-168-0001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第九小段:

「佛度生,生受化,其间难易深浅,总在於缘;缘之所在,恩德弘深,种种教启,能令欢喜信入,能令触动宿种,能令魔障难遮,能令体性开发;诸佛本从法身垂迹,固结缘种,若世出世,悉不可思议也」。这一段的意思说得深,这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所说的话,特别是发心从事弘法、护法工作的人,不能不懂这个道理。如果不懂这个道理,我们在自行化他的路上总不免退心,这是必然的现象。佛度众生,度就是教化,教导众生,众生接受佛的教化。「化」,意思很深,我们常讲接受教诲,接受教诲只说到一边,不圆满。教了怎么样?教了,你学了没有?你们不肯学,这个教诲没有成就,没有成绩。

化就有成绩,化是变化气质,真有成就、成绩。古人说读书志在变化气质,它有个转变,转变就是变化,转恶为善,真的转了,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这都是教学具体的成绩显示出来了。能够转凡成圣、化凡成圣,这是最好的成绩,圆满的成绩;能够转迷为悟,这是第二等的成绩;能够教众生转恶为善,这是第三等成绩。像中国人打分数用甲乙丙,转凡成圣是甲等,转迷为悟是乙等,转恶为善是丙等。「化」里头有这个意思在,众生接受佛的教化,那决定是变化!最低程度也是转恶为善,真的起了变化。

「其间难易深浅,总在於缘」,缘,不但佛法讲缘,世间法也讲缘,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意思,学生跟老师要有缘。缘从哪里看?学生尊重这个老师,喜爱这个老师,老师也喜欢这个学生,这个师生缘就深了。缘深怎么样?学生听话,老师好教,因为学生对老师尊重。真正尊重,尊重的样子是什么?依教奉行,老师教了,如果我做不到,自己感觉得对不起老师,这就是缘的力量在推动。老师也是这样的,这个学生真正肯学,老师要没有好好的教他,老师觉得我对不起这个学生。

早年我在台中求学,李老师常常给我说,说的都是古人的话。学生对老师有十分诚敬,跟这个老师学,老师如果只教九分,还少一分,就对不起学生。如果这个学生对老师只有五分的尊敬,老师不会教他六分。为什么?教他六分多了一分,他不能吸收,他不能接受,那你叫白费力气。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说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所以老师教学,这里头必定有十分诚敬的学生,老师讲的东西真是和盘托出,一点保留都没有。诚敬心不足的,你有几分诚敬你得几分,你没有诚敬心,你一分都得不到。那个没有关系,为什么?你是属於旁听,也算是有缘,不错!因为平常你自己向老师请教,老师不会教你的,今天讲堂里头有真正十分诚敬的学生,老师讲的东西精采!你可以在旁边旁听。你能听多少,老师不负责任的。

所以佛说法(我们常常在经典里面看到,但是我们看不懂,祖师注解就注出来),当机者,那个当机者就是十分诚敬,佛这个法是对他说的,别的人是旁听的。像世尊讲《华严》,《华严》的当机者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法身菩萨。权教菩萨、声闻、缘觉那是旁听的,佛不是对他讲的。但是遇到这个缘也算是不错,阿赖耶识里头种个种子,所以「总在於缘」。

「缘之所在,恩德弘深」。我这一生当中遇到三位老师,真的是恩德弘深。我们做学生的人尊重、敬爱老师,老师对我们这个学生照顾得无微不至,我们感激老师教诲之恩。用什么来感激?依教奉行。就是一般人讲的把自己修学的功德,弘法利生的功德,护法的功德,回向给老师,报老师之恩。当年你教我没有白教,我们续佛慧命,等於接力赛跑一样,老师把这个棒子交给我,我一定要完成,我再找接力的人。接力的人在哪里?对佛、对法、对老师还是要有诚敬,没有诚敬这个棒子你拿不到。世出世间法就是一个诚,就是一个敬,「不诚无物」,什么都谈不上。所以有诚敬,这有恩德。

「种种教启」,教是教诲,启是启发。「能令欢喜信入」,学生真有真诚、恭敬,尊师重道,他听老师教诲欢喜,他相信,他不怀疑,他能契入。「入」里头就是讲的解悟、证悟,能解、能行、能证,就入了,这学生好教!在一般讲这学生有悟性,你一说他就懂,他就明了。根差一点的人,难!你跟他讲,他不懂,他还是随顺烦恼习气,回不了头来,这种人多。真正听了就相信、就理解,就能依教奉行,实在讲千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

这实实在在,我们平常在讲席里头常说,我没有说这些话,我常常讲「好学」,最重要是「好」,爱好!人只要好学你一定能够遇到真善知识。为什么?感应,好学是能感,能感动诸佛菩萨,能感动善知识。「好」,决定能依教奉行。你肯学、能信、能解,做不到,这不是好学,你这个「好」字不够分数,没有达到标准。真正「好」,一定是依教奉行,一定能做到。

缘重要!同样一个道理,十方世界诸佛很多,为什么我们偏偏念阿弥陀佛?为什么不念别的佛?阿弥陀佛跟我有缘,我欢喜他,他也喜欢我,有缘!佛不度无缘之人。怎么知道有缘?净土经典一接触就欢喜,这就是有缘。一听就能懂,懂了之后真正肯照做,依教奉行,从这个地方就看出缘出来了。换另外一部经也能相信、也很欢喜,有时候许多地方不懂,去请教人,听人讲,好像人家也没有讲清楚,没有办法依教奉行;或者懂了,行不容易,太难了。这个法门容易、直捷、稳当、快速而且成功圆满,所以有缘!

菩萨里头,菩萨也很多,偏偏念观世音菩萨,什么原因?观音菩萨跟娑婆世界的人有缘,所以在中国,谚语里面常讲「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弥陀、观音好像跟中国人特别有缘分,而且缘分很深,就这么个道理。十方诸佛也都知道,大概是弥陀、观音不但跟我们这个地方有缘,跟十方世界众生都有很深很深的缘分。所以诸佛如来宣扬,诸佛如来劝我们发心跟弥陀、跟观音学习。缘深,确实这底下讲的这几句效果非常明显。

「能令触动宿种」,宿种是过去生中的善根种子,善知识、老师教诲你,会把你过去生中阿赖耶识里头善根种子触动。换句话说,你的学习跟过去生的学习接上了,这个缘好!跟过去生中学的接上了,本来是中断了,怎么断的?隔阴之迷,我们是业报身,来投胎的时候把前世的善根种子忘掉了,虽有,不起现行、不起作用。善知识不断的在开导,豁然悟了,悟是有原因的,过去生中曾经学过。这是老师的增上缘。

「能令魔障难遮」,这是真的,你在菩提道上,你想修行,你想度化众生,都有魔障来阻挠你。如果有善知识教导你,这个魔障就化解了。怎么化解?因为你有智慧了,你记住善知识的教诲,你不怀疑,不迷惑。魔障有顺境、有逆境,你要有智慧、有慧眼,你能够看得出来。顺境是什么?样样都很如意,让你起贪爱,要知道贪爱是烦恼,是三毒之一,你在这个境界里起了贪爱不是好事情,魔障现前。你有智慧,它就不会障碍你,你会应付得非常好。知恩报恩,感恩戴德,这个里头不生烦恼,烦恼是贪爱,不生贪心、不愚痴。

如果这个魔障是逆境,逆境怎么样?叫你生瞋恚、生嫉妒,不善的念头生起来。你要能认识清楚,你要有智慧,把逆境转变成顺境,不但不能障碍你,有时候还把你提升了。所以古大德跟我们讲了一句真话,「菩提道上无佛亦无魔」,这个话是真话。佛跟魔是从哪里来?一念觉,情与无情都是佛境界,一念迷,情与无情统统是魔境界。给你说实在话,确确实实没有佛也没有魔,魔跟佛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这不是佛在经上常讲的吗?一切法从心想生。我心想觉而不迷,一切法都是佛法。我的心想迷惑颠倒,迷而不觉,一切法都是魔障。所以佛、魔是自己念头上变现出来的境界。

在最近这一段时期,大家都看到江本胜博士水结晶的实验,从这个比喻上你应该能懂。我们以善心,一念善,爱心、感谢的心,你看水结晶显示那么样的美。如果我们以恶念,很不好的心态对这个水,这个水的结晶就非常难看。水没有好,也没有丑,好丑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念头,它随著我们的念头来变。

所以蕅益大师说得好,「境缘无好丑」。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也就是说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里头没有佛,也没有魔;佛是代表好,魔是代表丑,没有好丑。「好丑在於心」,我们自己的心、念头!就跟那水一样,水没有好丑,我们以善念对它,它就变得很美,我们以恶心对它,它变得很丑陋;水的本身确实没有好丑。你懂得这个道理,祖师给我们讲物质环境、人事环境里面是平等的,真的是清净、平等,这是唯心所现。我们看到好丑是自己的「识」变现出来的,识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外面境界随著我们心念变现出来的!

中峰禅师在《系念法事》里面给我们讲,「净土即此方,此方即净土」,西方极乐世界跟我们娑婆世界无二无别!没有两样。

为什么事实上有这么大的差距?人心不一样。极乐世界的人心善,山河大地、有情无情都变得非常善。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心不善,自私自利、贪瞋痴慢,所以这有情无情、山河大地就变成了五浊恶世。如果离开了居住在这个地区人的心念,极乐跟娑婆是平等的,一点差别都没有。不同的差别就是居民心行不相同。我们想把这个地球变成极乐世界,在理论上讲不难,只要居住在地球上的居民都能够断恶修善,都能够破迷开悟,情与无情、山河大地统统都变成极乐世界,无量众宝庄严。理如是,事亦如是。所以,真善知识帮助你,真的「能令魔障难遮」。

我的老师,三个老师都往生了。李老师是最后走的,距离现在也十二年了。这十二年当中我们也经历不少的魔障,但是都能够很顺利的通过。这什么原因?老师早年的教诲我们记住了。遇到障难的时候,我们知道怎样把它化解,怎样不受阻挠,怎样提升自己的境界,提升自行弘法的继续,不叫它中断,都是老师教的。如果老师要没有教导我们,我们确实没有能力应付魔障。为什么?决定会跟它对立,决定会生瞋恚,那就错了。冤家宜解不宜结,那就跟人家结怨。现在我们懂得这个方法,遇到怨怼,我们都能够从内心里面把这个结化开,彼此双方都得利益,不结怨恨。

「能令体性开发」,这一句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能帮助你开悟,体性开发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开是开悟,发是发明。在净宗里面就是理一心不乱,体性开发是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跟宗门里面的明心见性,教下的大开圆解是一个境界。只是这三种不同的法门,不同修行的方法,说的名词术语不一样,其实一个境界。所以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就是大开圆解,这个地方讲的体性开发。宇宙万有的本体,在佛法里面讲的佛性、法性;有情分上叫它做佛性,无情分上叫它做法性。佛性跟法性合起来就叫做体性,你明白了,你开发了。

这个事情很难懂,也很难讲清楚,我们在讲席里头也常常提醒,果然你明白了,对你的修学有很大的帮助,最大的帮助就是前面一句讲的「能令魔障难遮」。你真的懂得这个道理,菩提道上一帆风顺,精进不懈,没障碍了。佛性,什么叫佛性?六根的本能就是佛性,眼能见、耳能听、鼻能嗅、舌能尝、身能触、意能知,本能,本能是佛性。什么是法性?我们六根接触外面的对象就是法性,我们用见性见外面的色相,这个外面的色相是法性。

祖师大德常讲第一念,第一念是正念!第一念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所以你就是佛,如如佛。但是问题在哪里?第二念就麻烦了,你就堕落,你不能保持第一念。因为第一念里面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还没有起来。第二念你起心动念了,一起心动念就落到意识里头去了,就把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变成了意识,变成八识,这就错了,就堕落到凡夫。这一堕落自然就起了妄想分别执著,妄想是阿赖耶,分别是第六意识,执著是末那,要知道,自性里头没有这个东西。自性、真心,真心里头没有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是染污,这些东西叫做不觉;你有了这些东西你就不觉,佛法称你为凡夫。你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佛法称你为圣人,称你为佛菩萨。佛菩萨跟凡夫差别就在此地。

佛菩萨永远保持第一念,绝对不会落在第二念,所以叫一心不乱。我们有一心,但是这一心非常快速,立刻就堕落到二、三、四,马上就堕落下来。一堕落之后我们眼见,就是眼识见色尘,不叫色性了;耳识闻声尘,这凡夫境界。这样的心行就是搞六道轮回,把一真法界变成六道轮回。这个道理要懂,事实真相要明了。真正懂得、真正明了了,六道、九法界有没有障碍?没有障碍,为什么?它是虚幻的,不是真的。

《金刚经》上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六道、十法界是梦幻泡影,在这个里面只要你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你还是住你的一真法界。诸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我们凡夫住六道、住五浊恶世,他们住一真法界,一丝毫没有沾染。跟我们在一起和光同尘,一样在一起吃喝玩乐,一样在一块聊天,两个不同境界,一个觉,一个迷;觉的人住一真法界,迷的人住他自己变现的五浊境界,不一样!不一样在这个地方。

亲近善友,佛是第一善友,我们要亲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哪里?《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就是阿弥陀佛。如果我们看不懂、不认识,那必须要有介绍人,介绍人是谁?祖师大德注解的是介绍人。你看《弥陀经》,我们找到三个最好的介绍人,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幽溪大师,这三个人介绍得好!莲池大师的《疏钞》、蕅益大师的《要解》、幽溪大师的《圆中钞》。我们现在正在学习《华严经》,《华严经》有两位介绍人,清凉大师、李通玄长者,我们依据这两位的注解来学习。所以没有这些真正有修有学,契入境界的人来引导我们,经典里面意思真的很深,我们很难体会,很不容易契入,这些注解对我们太重要。

早年方东美先生把清凉的《疏钞》,李长者的《合论》,看做是中国文化的国宝,无比的尊重,所以他能契入。他没有出家人或者在家大德居士给他讲解!没有接触过佛门的大德,他完全自己在家里读经。他怎么能读懂?没有别的,诚敬。他所用的方法就是以后李老师教给我的,至诚感通!方先生确实是至诚感通,没有人给他讲,也没有人跟他商量,跟他在一块学习,没有,自己一个人。我们看他的成就,看他在学校里面的教学,在那个时候没有录相,有录音,学生从录音带把他老人家所讲的整理成文字,现在都有流通,不可思议。下面说。

「诸佛本从法身垂迹」,这一句话很重要。法身是什么?法身是理体,前面讲的体性,体性是法身。诸佛如来从哪里来的?众生有感,法身有应。法身怎么应法?法身现相应,法身本来没有相,它能现相,现相就是诸佛的应化身。像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出现在印度,应化身,众生有感,法身就应。法身是一,哪个地方有感,哪个地方就有应,应化身无量无边,千百亿化身。千百亿还是有数字,实际上没有数字的,千百亿只是形容,只是表法,无量无边,哪个地方众生有感,立刻就应。

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所以这个地方讲「诸佛本从法身垂迹」,这里包括菩萨,菩萨亦如是。不但包括菩萨,包括声闻,包括缘觉,包括世间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普门品》里头大家不是念过?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不可思议。我们看《普门品》里面三十二应,那是举例子说,把他的应身区分为三十二大类,每一类里面无量无边,统统是「法身垂迹」。

「固结缘种」,固是坚固,为什么?「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这是佛在经论里面常说的。所以我们跟一切诸佛如来都有缘,跟一切菩萨也都有缘,跟一切众生都有同样的缘。缘就是现在讲的关系,现在不讲缘讲关系,我们跟佛的关系,跟菩萨的关系,跟声闻缘觉的关系,跟一切众生的关系都非常密切,这怎么能说没有关系?「若世出世」,世间,就是九法界众生,出世,就是四圣,「悉不可思议也」,真的是不可思议,不是假的。没有一个众生跟我们没有缘的,不但有情众生跟我有缘,无情众生都不例外。

《华严经》上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情无情都不例外。但是为什么又说这个人跟我有缘,那个人跟我没有缘?统统都有缘,缘里面还有亲疏。譬如我们这一家人,一家人父子最亲,我们常讲一等亲,缘最密切的。第二个是兄弟,兄弟姐妹,同胞兄弟姐妹,二等亲;到第三代跟你的孙子,跟你的侄孙三等亲。所以有亲疏不同,统统有关系,亲疏不一样。世法可以比佛法,佛法亦复如是。我们跟一切诸佛如来都有缘,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跟某一个佛常常往来,常常亲近,那跟他的缘,跟另外那个佛的缘就不一样,就这么回事情。

朋友之间,我们跟哪些人常常往来,这里头的情跟一般人的情又不一样。然后你才真正懂得佛门里面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你才懂得这个意思。实际上讲,哪个人没有缘?统统有缘。佛不度无缘之人是缘比较浅、比较薄。缘深、缘厚见面生欢喜心,我们讲,很投缘,那就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常常在一起。或者是常常是一家人,常常是好朋友,常常是同参道友,这个缘就很深,很容易融和。彼此能够建立互信,互相尊重,互相信赖,互相依靠,这个缘深!这个道理要懂,并不是真的没有缘,山河大地、植物矿物统统有缘。

你说没有缘的话,这个水,为什么你以爱心对它,它就会结晶很美的像花朵一样,为什么它会有这个结晶?这个地方你要晓得,有缘。你不好的念头对它,它就显得很丑陋,这都是缘,没有缘的话怎么能讲得通!这个缘是什么?体性。一个体性,在无情众生,水是无情称作法性,我们是有情称为佛性。佛性跟法性,总而言之合起来就是体性。所以世出世法都不可思议。今天时间到了。

资料来源;净空法师专集网站http://www.amtb.cn/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