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十六章 地水火风空见识 随缘施设无实义之一
发布时间:2022-03-15 16:53:00作者:大众学佛网楞严经白话解 第六卷 第十六章 地水火风空见识 随缘施设无实义之一
内容提要:
地水火风空见识七大种,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如来藏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世间人无知,错误地认为是因缘生或自然有,都是识心分别计度的见识,无非随缘施设的言说,都无实义。
温陵禅师戒环曰:
既非因缘自然,是谓妙真如性也。前近取诸身显如来藏,故依阴入处界四科以明,虽悟一身,未融万法。根境尚异,见性未圆。后复远取诸物,圆示藏性,故依地水火风空见识以明,使悟物我同根,是非一体。法法圆成,尘尘周遍。法界颂云:
若人欲识真空理,身内真如还遍外。情与无情共一体,处处皆同真法界。
此七大之大旨也。
谓之七大,以性圆周遍含裹十方为义。所以有七者,万法生成不离四大,而依空建立,因见有觉,因识有知故也。前五无情所具,后二有情兼之。今举其七,则万法该矣!
然彼大性,先非水火,亦非空识,全一如来藏体,循业发现而已。七大既尔,万法皆然。凡我依正,先非根身,亦非器界,皆即循业之相,性真圆融,初无生灭。所以,阿难蒙佛开示,身心荡然,得无挂碍。了知世间诸所有物,皆即妙心含裹十方。反观幻身,起灭无从,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原文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云何如来,因缘自然,二俱排摈。我今不知,斯义所属。惟垂哀愍,开示众生,中道了义1,无戏论法。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先厌离声闻缘觉诸小乘法,发心勤求无上菩提。故我今时,为汝开示第一义谛。
如何复将世间戏论,妄想因缘,而自缠绕?汝虽多闻,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如来说为真可怜愍。
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当来修大乘者,通达实相。
阿难默然,承佛圣旨。
【注】
1中道了义一般以不偏不倚为中道,也就是不片面认识,不走极端,不绝对化的辩证观点。《宗镜录》说:“以一真心,不住有无二边,故称中道。”《楞伽经卷二》说:“如来说法,离如是四句:谓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 《中论》三是偈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八不偈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这八不,具体揭示了不着二边的中道义。未说到实相的方便法门都是不了义法,指出了实相的法门是了义法。符合中道的说法,称为中道了义。
白话解
阿难对佛说:“世尊!如来经常说和合性及因缘生,说世间种种变化,都是四大和合发生的现象。为什么如来今时完全排除因缘生及和自然性?我还没有明白世尊所说的意义。请垂哀悯,为我们开示中道了义,离一切世间戏论。”
这时,世尊告诉阿难:“因为你已厌离了声闻乘、缘觉乘这些小乘法,发心勤求无上菩提。所以我今为你开示第一义谛。
为什么你还不能舍离世间戏论,还受妄想因缘困扰呢?你虽多闻,但欠实修。譬如口中谈药的人,说得头头是道,真药在眼前,却认不得,如来说太可怜了。
你好好听着,我今为你分别开示,亦令此后修学大乘佛法的人,能通达诸法实相。”
阿难默默地承受佛的圣旨。
原文
阿难,如汝所言,四大和合,发明世间种种变化。阿难。若彼大性,体非和合,则不能与诸大杂和。
犹如虚空,不和诸色。若和合者,同于变化。始终相成,生灭相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阿难。如水成冰,冰还成水。
白话解
佛说:“阿难,你刚才说,世间种种变化,都是四大和合的现象。如果地、火、水、风各各无和合性,则不能互相杂和;
譬如虚空与种种色,不能杂和。若有和合性,相互杂和即生变化。变化则有始生终灭,生灭相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像旋火轮,永无止息。像水结成冰,冰化成水,年年轮转不已。
一地大种无自性
原文
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
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1。
阿难,若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
【注】
1更析邻虚,即实空性数学里面有一个命题:把一分为二是1/2,再分为二是(1/2)2,如果无限地分下去,是(1/2)n,其中n是自然数,当n趋于无限大时,(1/2)n的极限值等于零。这个极限值不是真的零,它和零非一非异。把邻虚尘析成空,不是真真正正的真空,它与真空非一非异,说是真空。
白话解
你看地大种,粗是大地,细是微尘,直至分成接近虚空状态为邻虚尘。
这已到极微色的边缘,把邻虚尘再分七次,便说这是真空了。
阿难,如果邻虚尘真能析成虚空,那么,虚空亦应能合成色相。
原文
汝今问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间诸变化相。汝且观此一邻虚尘,用几虚空,和合而有?不应邻虚,合成邻虚。
又邻虚尘,析入空者,用几色相,合成虚空?
若色合时,合色非空。若空合时,合空非色。色犹可析,空云何合?
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1,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2。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注】
1性色真空,性空真色从字面上理解:色的实相即是空,空的实相即是色。离文字相,离是非二相,入中道了义,色空非一非异。下文关于火、水、风等的阐述,都是一样。
2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众生,指不同的人,亦指人们心中生出的种种不同的相。所知量,指各人心中既有的知识,这既有的知识是对现识进行判断、决定爱恶取舍的标准。业,包括现业和宿业,现业即现前身口意造成的业,宿业即无始以来积聚的身口意三业。循业,指以现业宿业为缘;发,是发生,因妄心而生;现,是显现。合起来的意思是:各人随自己的希望心,以尘缘分别影事及既有的是非标准为缘,思维了别,生成识相。
白话解
你说和合生出世间种种变化之相,我问你,你能说明用多少虚空和合而成一邻虚尘吗?不应是邻虚尘能够合成邻虚尘吧?
把邻虚尘析成虚空,你能说明还有多少色相和合在析成的虚空里吗?
还有色相组合的不是虚空,虚空不可能合成色相。色还可析成邻虚尘乃至近似虚空,虚空怎能合成色相?
你原来未了解如来藏之性,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此段文意,参照注解来理解。)
世间人无知,错误地认为是因缘生或自然有,其实都是识心分别计度的见识,无非随缘施设的言说,都无实义。”
二火大种无自性
原文
阿难,火性无我,寄于诸缘。汝观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时,手执阳燧1,日前求火。
阿难,名和合者,如我与汝,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为一众。众虽为一,诘其根本,各各有身,皆有所生氏族名字。如舍利弗,婆罗门种。优楼频螺,迦叶波种。乃至阿难,瞿昙种姓。
阿难,若此火性,因和合有。彼手执镜于日求火。此火为从镜中而出?为从艾出?为于日来?
【注】
1阳燧凸透镜。
白话解
佛接着说:“阿难,火大种没有自性。你看,城中准备煮饭的人家要取火,手拿着阳燧,对着太阳取火。
阿难,和合是什么意思?我和你和一千二百五十比丘,合成一个集体。这集体是个体组成的,各有各身,各有各所生的氏族姓名。例如舍利弗,姓婆罗门,优楼频螺,姓迦叶波,你阿难,姓瞿昙。
阿难,若说火性因和合而有,他执镜对着太阳求火,烧着了艾绒,这火是从镜出?是从艾出?是从太阳来?
原文
阿难。若日来者,自能烧汝手中之艾,来处林木,皆应受焚。
若镜中出,自能于镜,出然于艾。镜何不镕。纡汝手执,尚无热相,云何融泮。
若生于艾,何藉日镜光明相接,然后火生。
汝又谛观,镜因手执,日从天来,艾本地生,火从何方游历于此。
日镜相远,非和非合,不应火光,无从自有。
白话解
阿难,若火从太阳来,应能烧着你手中的艾绒,阳光照到的林木都应烧燃。
若火从镜出,自然镜中的火出来烧着艾绒,为什么镜不被烧熔?你执镜之手也不见烫?怎么解释?
若火从艾出,何必要用镜对着太阳聚光,艾绒才着火?
你再想想,镜在你手,太阳在天,艾本是地生;这火呢?从何方游历到此地?
太阳与镜隔这么远,不会和,也不会合,不会是火光无所从来而自有。
原文
汝犹不知如来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阿难,当知世人,一处执镜,一处火生。遍法界执,满世间起。起遍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白话解
你原来不了解如来藏之性,这如来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阿难,应知世人在哪里求火,哪里便有火生。世界上任何一处都能执镜求火,这火并无定处,无非循业而发。
世人无知,错误地认为是因缘生或自然有。都是识心分别计度的见识,无非随缘施设的言说,都无实义。”
三水大种无自性
原文
阿难。水性不定,流息无恒。如室罗城,迦毗罗仙,斫迦罗仙,及钵头摩,诃萨多等,诸大幻师,求太阴精用和幻药。是诸师等,于白月昼,手执方诸,承月中水。
此水为复从珠中出?空中自有?为从月来?
【注】
1方诸玉石做的盘子,里面有玉石做的珠子。
白话解
阿难,水大种没有自性。或流或止,其性不定。室罗筏城中有几个号称仙人的迦毗罗、斫迦罗、钵头、摩诃萨多,这些幻术师采月精水配制迷幻药。他们在月明之夜,手执方诸6,承接月中露水。
他们说这是月精水。你想想,这水从珠出?空中自有?从月亮来?
原文
阿难,若从月来,尚能远方令珠出水,所经林木,皆应吐流。
流,则何待方诸所出?不流,明水非从月降。
若从珠出,则此珠中,常应流水,何待中宵承白月昼。
若从空生,空性无边,水当无际,从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复有水陆空行。
汝更谛观,月从天陟。珠因手持,承珠水盘,本人敷设,水从何方流注于此?
月珠相远,非和非合,不应水精,无从自有。
白话解
阿难,若说从月来,月能在远方令盘中珠生水,所经的林木都应有水流。
林木若有水流,何必用方诸求月精水?若无此水流,可知水也不从月来。
若说水从珠出,这珠应当随时出水,何待半夜月明之时才有水出?
若说此水是空中自有,虚空无边,水应无际,从人至天都满是水,还有水陆空之分吗?
你再想想,月在天边,方诸在手,承接珠水的盘,这都是人为的安排。究竟水从何方流注到此?
月和珠相隔这么远,不能和,不能合,不会是月精水无所从来而自有。
原文
汝尚不知,如来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一处执珠,一处水出。遍法界执,满法界生。生满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白话解
你原来不了解如来藏之性,这如来藏,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在哪里执方诸求月精水,哪里便有水出。世界上任何一处都能执方诸求水,这水并无定处,无非循业而发。
世间人无知,错误地认为是因缘生或自然有。其实都是识心分别计度的见识,无非随缘施设的言说,都无实义。”
四风大种无自性
原文
阿难,风性无体,动静不常。汝常整衣入于大众,僧伽梨1角动及傍人,则有微风拂彼人面。此风为复出袈裟角?发于虚空?生彼人面?
阿难,此风若复出袈裟角,汝乃披风,其衣飞摇,应离汝体。我今说法会中垂衣。汝看我衣,风何所在?不应衣中有藏风地。
【注】
1 僧伽梨 又名袈裟,僧人披的外衣。
白话解
阿难,风大种无体,没有自性,时动时静。众人在堂内静坐时,你从外边入来,随入随整理衣衫,搧动袈裟角,旁人会感觉到有微风拂面。这风是出自袈裟?是发于虚空?是出自人面?
阿难,若说这风出自袈裟,等于你披着风,这风已飞到别人面上,这袈裟应不再在你身上。我现在说法,坐着不动,你见我身上的袈裟有风吗?不会是袈裟有藏风之处吧!
原文
若生虚空,汝衣不动,何因无拂。空性常住,风应常生。若无风时,虚空当灭。灭风可见,灭空何状。
若有生灭,不名虚空。名为虚空,云何风出。
若风自生被拂之面,从彼面生,当应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
汝审谛观,整衣在汝,面属彼人,虚空寂然,不曾流动,风自谁方鼓动来此?
风空性隔,非和非合,不应风性无从自有。
白话解
若说风发自虚空,你衣不动时,何以无风拂人面?虚空常住,应常有风生才是。当无风时,虚空应当灭了。如果灭风可知,灭的虚空是什么形状?
若有生灭,不能称为虚空。既然称为虚空,怎会有风从空生?
若说风出自被拂人之面,风从面生,应当先拂你自己的面。你整衣为什么有风拂别人之面?
你再认真想想,你整你的衣,面在别人处,虚空寂然,不会流动。这风究竟是从哪里鼓动来到这里?
风性和空性截然不同,不能和,不能合,不会是风无所从来而自有。
原文
汝宛不知如来藏中,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阿难。如汝一人微动服衣,有微风出。遍法界拂,满国土生周遍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白话解
你原来不了解如来藏之性,这如来藏性,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阿难,你一人在一处轻轻搧动衣角,便有微风生。任何人在任何处搧动任何东西,都有风生,应知这风并无定处,无非循业而发。
世间人无知,错误地认为是因缘生或自然有。其实都是识心分别计度的见识,无非随缘施设的言说,都无实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