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探究(三十三)
发布时间:2020-02-10 10:28:09作者:大众学佛网6、初见光明心地的十种修证次第
一、净信成就:初地菩萨行者一定对佛法僧三宝,一切菩萨修行法门以及如来究竟智光的证境,产生清净、坚固的信心。
二、大悲智慧成就:当初地菩萨对于佛道的修证次第与内容有了净信、深刻的理解后,必然会往大悲愿力的前导下,进一步积极的实践追求佛法及度化冠生的实际工作。在度化众生的历程中,因为深切地感受到众生沉沦生死深渊中所产生的痛苦烦恼,而仁慈地发出济度众生出离苦厄的大悲愿心。
三、大慈光明智成就:当此地菩萨行者,令众生了解如何出离苦海的道理后,一定会继续运用其在禅修中所获得的宁静、宽大、深远的大慈胸襟,引导他们进一步朝向究竟安乐的佛道前进。
四、大舍心成就:一个菩萨行者,唯有在修学佛道的过程中,产生了追求广大佛慧,利益众生大悲、大慈的深重心、广远心,才能视身物如敝屣,无所吝惜的施舍周遭一切的内外身物,因而成就内外俱舍的大舍心。
五、无疲厌心成就:当一个已经能为众生发出施舍身物的大道心菩萨,在他投身于广大救护众生工作的行列间,一定会不厌不悔的积极去从事世间、出世间有利益于众生的一切事情,而成就了广大利益众生的无疲厌心。
六、一切经论智成就:一个已经有了广大利益众生无疲厌心的菩萨,为了接引各式各样根器的众生,踏上学佛修行的道路,势必会深入经藏去研究一切有益众生出离苦海,安乐解脱的佛法经论,而成就了通达一切经论的智慧。
七、惭愧庄严成就:一个通达佛法经论的菩萨,在与众生接触、交谈的时候,必然能够适时的运用其方便智慧,应机教化,举止安祥,如进知返,时时以惭愧心觉照自己,庄严身心,努力的往自利、利他菩萨成佛之道前进。
八、坚固力成就:唯有当一个修行者,对佛法具备净信心,对利益众生具备大慈大悲大舍心之后,才能在他弃舍外尘身物,追求佛道智慧的觉悟下,进入最初超出欲尘垢心无我禅修的行列。亦唯有在身心逐渐出离外尘境界后,才能在禅修的洗礼下,对佛道的追求,获得最初不退转心的坚固修行力量,而与出世圣者出离五欲六尘的出世解脱心相应,初见清净光明的智慧心地,而入圣者见道之心,心大欢喜。
九、供养诸佛成就:当一个菩萨修行者,在愿力、定力、福德力逐渐超越欲尘束缚范围,获得初步不可思议的坚固修证力用后,心念便渐渐得到了自在,修行到了这个时候,才能随著我们的愿力、念力、福德力自在受生,往返十方世界供养诸佛,听佛说法而无挂碍。
十、依教修行成就:一个具有广大福德、智慧,愿力、念力获得自在的修行者,生生世世,不论生在何处,均能因往昔善根智慧的启发,而领悟甚深法义,依教修行。
以上是略谈初地菩萨依大愿力净化心地,开发佛法智慧的十种修行次第。
7、二地菩萨以十善业自利、利他
当初地菩萨的光明心地渐渐在大慈悲心、大愿力、大福德、大舍心……的洗礼下显露无遗时,便逐渐脱离欲界尘境的染著,成就清净的离欲梵行,戒行具足,进入二地菩萨修行的领域。
经上说,一切佛法的修学,皆是以十善业做为学佛的基础,一个修行者,如果十善业受学得法,则逐步清净身心,首先超出欲界垢染,想要进一层发心修学声闻、独觉、菩萨二乘圣者的出世修行境界,也就不困难了。二地菩萨为了更加坚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悲愿,继续以十善业自利、利他,使得原本清净光明的心地,更加正直、柔软、纯善、不杂、调伏、寂静、广大……。又深知十不善业,令众生堕落三涂恶道,受苦无穷,因此对于沉沦生死苦海的可怜众生,再度地发出了利益心、安乐心、慈悲心、怜愍心、摄受心、守护心、教化心……:心心念念希望以自己成就的清净成行来教导众生力行十善业,脱离十恶业,以此教化众生去恶崇善至诚恳切利益众生的清净行为来增长、加强、巩固、廓大自己度化众生的大悲誓愿。
因为二地菩萨的清净戒行成就,而使此地菩萨的心性愈加趋向生死解脱的道上前进。诚如经中颂文所说:‘质直柔软及堪能,调伏寂静与纯善,速出生死广大意,以此十心入二地。’
由于此地菩萨的愿力、念力、智力、福德力……逐步在清净戒行及十善业的调伏下,愈加地纯善与寂静,于是更加净化了禅定力道的修持,开发了广大的神通力量。以其深广的神通力用,接引无数的众生信佛闻法。如经中颂文所说:‘所有种种神通力,此地菩萨皆能现,愿力所作复过此,无量自在度众生。’
8、三地菩萨进入深广禅定修持
欲步入正途的甚深禅定修持,必须以佛法的闻思修慧为基础,广集利益众生的福德资粮,才能直入正规的禅修证境而无障碍。三地菩萨名为发光地,这便说明了此地修行者在听闻正法、思惟法义、解悟真理、为法忘躯、依法修行、广修福德,普渡众生……等各方面的实践问题,已经做得非常彻底。才能在自度、度他的体验中,深刻的领悟到:欲根治无量众生的烦恼心病,唯有先拯救自己的烦恼心病,将身心超出世间爱欲生死的束缚范围,一心专注在佛道智慧的追求中,才能以我们所修证如虚空般地的广大悲智,彻底的对治众生的无量烦恼病症。所以此地菩萨时时刻刻,以其无量利益众生的哀愍心,在寂静无人之处,收摄身心,思惟佛法,依教修行……,因而以无限的忍力、耐力、毅力……所汇集成专注的精神力量,超出欲界众生的散地界限,进入色界、乃至无色早的禅定境界,而逐渐在出世正定的成就中显发如太虚般地智慧光芒。诚如经中所说:‘菩萨住此发光地时,即离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住初禅。灭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主喜乐,住第二禅。离喜、住舍,有念、正如,身受乐,诸圣所说,能舍有念受乐,住第三禅。断乐先除,苦喜忧灭,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住第四禅。超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念种种想,入无边虚空;住虚空无边处,超一切虚空无边处,入无边识。住识无边处,超一切识无边处,入无少所有。住无所有处,超一切无所有处,住非有想非无想处。但随顺法故,行而无所乐著。’
‘此菩萨,心随于慈,广大无量不二,无怨无对,无障无恼,遍至一切处,尽法界虚空界,遍一切世界,住悲喜舍,亦复如是。’
‘此菩萨,得无量神通力,能动大地;以一身为多身,多身为一身,或隐或显,石壁山障,所往无碍……,天耳清净,过于人耳,悉闻人天……。以他心智,如实而知他众生心……。念知无量宿命差别……。天眼清净,过于人眼,见诸众生,生时死时……,诸天之中,菩萨天眼,皆如实知。此菩萨,于诸禅三昧,三摩钵底,能入能出,然不随其力受身,但随能满菩提分处,以意愿力,而生其中。’
‘此地菩萨,观一切法,不生不灭,因缘而有,见缚先灭,一切欲缚,色缚有缚,无明缚,皆转微薄……。’
由上经文得知,三地菩萨在广大悲智愿力前导下,已经能够证入甚深法性禅海中,而且不会对甚深的禅定法荣生起贪染之心。因为心力不执著三昧境界,念力便得到自在。就在念力自在的情况下,能够自由出入禅定证境,依自己的念力、意愿力而自由受生,不受神力果报的束缚。
9、四地菩萨智慧炽盛
四地菩萨名为焰慧地,这便说明了此地修行者因不断勤勉的将悲智愿力导向甚深禅修之中,而使得原本明利的智慧,更加地散发出如火焰般炽盛的慧炬光芒。四地菩萨是依何法精进修习而获得此炽盛、明利的智慧呢?经上说:‘菩萨已净第三地,次观众生世法界,空界识界及三界,心解悉了能趣入,始登焰地登势力,生如来家永不退。’又说:‘自身见为首六十二,我及我所无量种,蕴界处等诸取著,此四地中一切离。’
四地菩萨做三十七助道品增上修行(三十七道品的释义,在十六愿中有说明),在不舍庄严净土的广大救渡众生的大悲愿力下,更加精进地在禅定中斩断了身见、我我所见,蕴、界、处等十八界的微细心念贪执,使得在定境中的智慧愈发的明亮、锐利……。
10、五地菩萨获证深广、平等、清净心
五地菩萨在福力、智力、定力、愿力相互交融递进下,使其戒德、心性、行持、菩提悲愿、度众力量,佛法知见、世间知见……融入甚深平等、清净的光明觉照中,亦即获得十种平等、清净心。由于此地菩萨的禅波罗蜜偏胜,致使在甚深广大禅修中所获得的方便智慧,比而回地更加的难得殊胜,所以此地菩萨名为难胜地。虽然深入的了悟一切菩萨行的次第修行法门及诸佛智慧光明的修行原理,但是此地修行者尚未获得解脱智慧,仍是以信解的甚深智力领悟法义。即经上所说:‘善如世谛胜义谛,相谛差别成立谛,事谛主尽及道谛,乃至如来无碍谛,如是观谛虽微妙,未得无碍胜解脱,以此能生大功德,是故超出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