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我的
发布时间:2020-02-15 16:37:43作者:大众学佛网我们常在「我」和「我的」观念中,忙碌、担忧的过了一生,但是有那些是真正属于「我」和「我的」呢﹖
世上的人,总认为:我有财产、我有儿子、我有……玲琅满目,其实这些只有突增自己的困扰而使自己不得自在。
如果我们拥有愈多「我的」希望、态度等,这样会造成越来越多的心理负担。我们经常有一种观念,就是希望所有喜爱的事物,都来和我们住在一起,即使是短暂时间的拥有,也在所不惜,因而为此产生担忧。这都是渊源于「我」和「我的」观念。
一般人都生活在担心之中,首先最担心的是自己,其次是健康,第三事业,第四家人,第五朋友,第六所有拥有的事物。但是这些都是不稳定的。
也有些人担忧老化、皱纹越来越多、糖尿病、高血压、胃溃疡,还有身心的不正常等。
这些「我」和「我的」观念,就好像小朋友在沙滩上盖房子一样的不安全,任何时候都可能倾倒。另外,就是我们总是认为生活中必须拥有安全感,其实愈多安全感就愈危险,因为需要安全感就是缺乏安全的展现,更何况世间事都是随时在变化的,所以不必生活在任何的安全感中。
以上所说的,我和我的观念,不是悲观者的看法,而是要提醒我们,万事万物直到永远,都是不断地在改变的。
至于如何突破「我」和「我的」观念。
第一:是把自己当作一面镜子,并且问镜中的自己,正在做些什么﹖看、看、看,将你所看到的,不论是好的或是坏的,一一记录下来,慢慢的,以后你将超脱而变成像站在山顶上观察的人一样。
第二:因为你不了解、不明白自己,又如何知道别人内在的事情,所以必须要常常问自己明白自己了吗﹖了解自己了吗﹖清楚自己了吗﹖
不要一听到任何消息就苦恼;不然的话,你将成为一位愚痴的人。
再来,就是问自己接受自己了吗﹖如果你没有接受自己的话,你就是一个疯子。为什么,因为连你自己都没有接受自己了,那还期盼谁来接受你呢﹖
接受自己即不会欺骗自己,接受自己的生命就是要这样子。
谁可以了解经验,即使透过文字来表达,也无法做最真确的说明;因此我们的经验不能用文字来表达,经由表达就已经离开了真理。
「道」就是指引前往某些地方的方法,但是你必须注意的是,你离开了原来的地方,去求道,其实真理就在原来的地方。
嘿!活在当下!如何﹖
没有任何的念头,或是烦恼,只有活在当下。
老人是活在过去的,为什么﹖因为他不知道过去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如果你要当老人的话,那么就多记一点过去的事吧!
年轻的人是活在未来,为什么﹖
因为他们不知道未来还没有到来。
聪明的人,都是活在当下。为什么﹖
因为他们知道生命是剎那剎那间的过去。
有人比喻一般人,早上像小孩子,中午像年轻人,下午像老人,晚上像尸体。人们就这样过一生,所以可说是已经失去了生命。我们虽有生命,但活得即使有生命的存在,也没有真正接触到生命的。
为什么我们没有办法接触到生命,因为想的垃圾太多,作的梦太多,思考的太多,缺少了喜悦与快乐。所以鼓励大家,生活尽量简单、轻松,永远活在当下。
虽然日月如梭,但是对有些人而言,却是缓慢的。如果你也感觉时间过得慢,那将是一位愚痴的人,因为时间只有在当下。
当你看着墙壁上的挂钟时,它会咚咚咚地告诉你:「嗨!你不要瞪着我,如果你常常瞪着我,你会浪费你的时间。」
曾经有许多的人问我去过几个国家?我回答说:很多个国家,但是每一步都是开始的一步,因为无论怎么跑,终须回到原点。
各种的人看我,有各种的角度:有的人说我是一位出家人;有的人认为我是一位宗教信仰者;有的人说我是佛陀的弟子;有的人说我是愚笨的人;有的人说我是不正常的人;有的人说我是一个骗子;有的人说我是一位大师;有的人说我是巴利文、梵文的老师;有的人说我是落后国家的人;有的人说我是一位禅师……无论是赞美或是讽刺的话,我都不会感动,他们所说的也不会影响到我,「我是我」,且因为他们没有权利判断我。
再者,以南传法句第六十二颂〈愚品〉的故事为例:
「此我子我财』愚人常为忧。
我且无有我,何有子与财?
【愚品(第 62 偈颂)】《南传法句经》
--------------------------------------------------------------------------------
从前舍卫城有一位富翁叫阿难达,家财万贯却为富不仁,悭贪成性,从来不肯布施分文,还常对他的儿子慕拉席力说:不要以为我们现在很富有,就任意浪费,你仍必须不断地积聚,否则财富将会越来越少。于是慕拉席力也渐渐养成了悭吝的习性。
阿难达渐渐老了,临终前将五坛黄金埋在家里的地下,没有让任何人知道。去世后不久即投生在舍卫城附近村落一位乞妇的家中,乞妇自从怀孕即百般不顺,甚至连乞讨的收入也日渐减少。村人都认为乞妇和她肚里的胎儿,一定有一位是邪恶的,于是就将乞妇赶出村落。
乞妇离开村子之后,生了一个儿子,长得奇丑无比,面目可憎,让人看了就起厌恶的心。奇怪的是,如果由乞妇自己一个人去乞讨,还可以像从前那样,乞到一些食物,但是如果带着儿子一起出去,每一次都空手而回;所以,当他的儿子稍长,足以自谋生计时,乞妇就叫儿子自己出门去乞讨。
有一天,当他走到舍卫城的时候,突然忆起自己前世的种种,他下意识地走进了前世的家中,当时慕拉席力的儿子还小,看到乞儿丑陋的面貌,惊吓得嚎啕大哭,仆人闻声跑来将小乞儿打出门去。
世尊看到此段因缘,就将乞儿带回,并告诉他过去生中的种种,同时派人请慕拉席力来到佛陀的住所。当佛陀告诉慕拉席力,这位小乞儿就是他过世的父亲时,慕拉席力颇为疑惑。于是,佛陀请小乞儿到慕拉席力的家中,指出前生埋藏五坛黄金的地点,慕拉席力才肯相信此事,并向佛陀忏悔,虔诚的皈依佛陀座下。
世尊即说偈言:「『此我子我财』愚人常为忧。我且无有我,何有子与财﹖」
--------------------------------------------------------------------------------
所以需要以「无我」的态度来生活,如果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以「无我」的态度来处世,那么就能减少「我」和「我的」所带来的执着与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