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谈观机(关于讲经)

发布时间:2024-09-12 04:33:30作者:大众学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谈观机(关于讲经)

我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处所,将佛法介绍给别人,一定要懂得观机,这在《内典讲座之研究》,曾经有详细的说明。观机是一门大学问,必须在日常生活当中,与大众接触的时候,细心去观察一切众生的程度、爱好,现前生活所需要的,他能够接受什么,你都能够透彻理解。然后无论是哪一部经论,当然这要自己的功夫,因为佛家的经论都是讲原理原则,任何一句经文,可以长说、可以短说,可以深说、可以浅说,可以用种种不同的方式来说,都不离这个中心原则,这是佛法殊胜之处。换句话说,佛经上字字句句,就好像老师给我们出的作文题目一样,题目相同,几十个学生所做的文章,各个人不相同,但是都没有离开这个题目。经是活的,它不是死的。不但对于一切佛弟子是活的说法、活的学习,对于一切不同的族类,不同的宗教,也有不同的说法。说法虽然不同,但是方向、目标决定是相同的。那就是帮助一切众生觉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总目标、总方向一定相同。我听说有几位同修在外面说法,让听众听了之后迷迷糊糊,几乎连信心都丧失掉了。他把讲演的大纲、讲稿来给我看。我看看也还不错。这是说明,你准备的材料没错,这契理,但是不契机。换句话说,好像你烧饭做菜,你做得很不错,是很好,但是不合那一个人的口味,人家就不喜欢,就不能接受。要能尽合一切人的口味,这是观机的功夫。我们现在跟各个不同族群往来,逐渐逐渐密切。昨天晚上,李居士送给我一份,印度教访问的一些数据。我看了之后,非常欢喜。我们去访问他,他有充分的准备。他对我们做深入的了解,让我们去访问欢欢喜喜。中午他要招待我们吃饭,他知道我们吃素。印度人那种饮食,我们就不习惯。他们喜欢吃辣的,大概四川人可以,我们就不习惯。知道我们吃素,特别去找此地的素菜馆,找到一个「如意」。这「如意」我们从前也去吃过几次。找到两家素菜馆来做,接待我们。这就是懂得观机。我们去讲演,特别是现在「法轮社」这个讲堂开了,让我们年轻的法师到那边去学讲经。记住,我们去讲经,不要去讲开示。诸位要晓得,讲经固然不容易,讲开示更难。开示是什么?是你自己修学心得报告,这是真实的东西。经典是老师所说的,我听老师所讲的,我再介绍给你,要容易得多了。我们想想,佛教最初传到中国来,这是汉朝汉明帝的时候,摩腾、竺法兰到中国,给中国人介绍佛法,没有讲开示,讲的是经文。但是不是讲全部经文,在这一部经里面,哪一段很适合中国人的口味,就讲这一段。在许多经里面挑选几段出来,介绍给中国人,中国人听到就很有味道,很投缘。整部经里面,不见得全部适合我们的口味,但是总有几段非常适合我们口味,我们懂得这个原理。第一部翻译的经典《四十二章经》。佛没有说过《四十二章经》。四十二章就是四十二段。四十二段从哪里来的?许多经里头摘录出来的。这不是给我们开了一条路吗?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吗?我们到任何地方介绍佛法,看看当地的情形,观察众生的根机,我们在经文里选择一两段,效法摩腾、竺法兰的办法,你决定会成功,而且你准备也容易。开示难讲,自己没有深厚的基础,没有相当的道理,很难做到。我也听过一些人讲开示,大多数所讲的都不契机。听众听完之后,给你鼓鼓掌,问你:刚才讲什么?不清楚。他怎么会得受用。人家鼓鼓掌是跟你客气捧捧你,实际上一点利益都没有得到。不如讲一段经文,经文是佛说的,纵然我们讲的他不能理解,那个经文没错,他多念几遍也就种了善根,这个利益就不可思议,这是我们真正把佛法介绍给大众。我看到有些初学的同学,在外面介绍佛法,不太妥当,不太切实,我就想到摩腾、竺法兰,这是最初到中国给中国人说法的方式,这是我们的好榜样,应当学习的。尤其是在此地的同修,在我身旁,将来我们弘法的方向是在全世界,是要面对各种不同的族群,各种不同的宗教,这就是现在人所讲的多元文化。我们将佛法能够落实在这个社会,落实在所有的人群。理固然不能违背,机缘一定要认识清楚,要能够切实掌握。我们对于社会、对于大众的帮助,才能收到效果。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努力,才不至于唐捐,这是一定要懂得的。同学们平常在此地练习讲经,每一个同学都有责任认真去做,互助合作。那就是「我要帮助同学们进步,要帮助同学们改正错误」,细细去听,细细去观察。我们的标准是《实用讲演术》、《内典讲座之研究》,这个小册子一定要熟。不但你要熟记,你要能在日常生活当中,运用得纯熟。我曾经教过大家,讲台上所表演的技术,不仅仅是在讲台上学习,因为你讲台时间太短了。在哪里学习?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习。我们每天接触大众,要跟人讲话,就用讲话来学习讲经。我们跟人与人接触,我们也有很多动作,日常生活当中,就锻炼讲台上的表演。这个样子,使我们的讲台跟日常生活,跟广大众生接触,融合成一体,你才能真正成就。如果只限于讲台那个短暂时间,是你学习的一个阶段的话,你很难成就。现在我们同学们多了,一个星期大家上讲台才一个小时。一个星期你才一个小时的学习,你要学习到哪一年才能成就?如果你要把生活当中,都纳入学习的范围,你每天二十四小时都在学习,利根的人,三、两个月他就成就,钝根的人,我想一、二年也会纯熟。事在人为,一定要自己认真去学习,努力精进,不需要人督促。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关键是用心。这个事情实在是难,所以佛在一切经里面,时时刻刻劝大众发菩提心,这叫用心。发菩提心是用心,发就是用,那个心是真心,菩提心是真心,菩提心是觉悟的心。只要用这个心,你智慧差一点,能力差一点,很容易补救。如果没有真正的菩提心,你能力再强,方法善巧,你的成就还是很有限。如果你还有自私自利,还有贪瞋痴慢;换句话说,到最后没有不堕落的。这个事实,不但古书里面记载很多,如果我们冷静观察现前,四众同修弘法利生,你看看他后来的果报是什么?也就是说,你看他怎么死,你就明白了。他死的时候是不是很自在?是不是很潇洒?一生用种种方式可以欺骗一切众生,最后这一招欺骗不了人,看你怎么走?我们自己不能不警觉。现在修行人,说老实话,出家远远不如在家。在家人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站着走、坐着走的,我们见到过。可是出家人,站着走、坐着走的,真的,一个都没见到。自己晓得生从哪里来、死到哪里去,你在佛法修学才算是有了成就。成就不是在现前这一生,成就是在来生。这十几年来,新加坡、马来西亚这个地区,念佛往生的人,我们亲眼看见的。这一次我到新加坡来,遇到林医生病重,他得的是癌症。这个人是好人,参加「观音救苦会」,推动弘法利生的工作。自己得了病,还替别人看病,还帮助别人,这种精神毅力非常难得,没有人不敬佩。病重的时候,李木源看他,他说:「我最后一个愿望,希望能见净空法师;但是我现在不能走路。」李居士把这个事情告诉我。我说:「好!我去看他。」我送他一串念珠,送他一张阿弥陀佛的佛像,挂在他床铺面前,他能看得到,劝他好好的念佛,一切放下。他非常欢喜。大概过了三、四天,他就走了。李木源去送他,大家给他念佛。他告诉大家,在临终最后一句话,他说:「我看不到你们,我看到一片金光。」金色光明世界他看到了,念阿弥陀佛走了。得癌症那么样重,走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般人走的时候,眼前一片黑暗,他走的时候一片金光,那是佛光。我们知道,阿弥陀佛接引是先放光明,先看到佛光,然后再看到佛来接引。我们时时刻刻要想着将来怎么走?为什么人家走得那么潇洒,走得那么自在、那么清楚、那么明白?没有别的,就是万缘放下,对于这个世间,世间法、出世间法没有丝毫留恋,没有丝毫牵挂。这个身体在世间,念念为众生服务,念念为续佛慧命、为弘法利生,没有一念为自己,你就得大自在。我也常跟亲近我的同修们聊天闲谈,说:「我这一生很幸运的遇到佛法,为佛法工作了四十年,还有这么一点小成绩,我很满足了,我的事情可以说做完了。」正是往年在北京黄念祖老居士劝我,他劝我很多次,也写信告诉我,他说:「法师,你不要到处走了,也不要讲经说法,这个事情你都做得够了,现在你最重要的是培养人才、写书。」他说:「你现在只有这两桩事情你要做。

」培养人才是续佛慧命,佛法不至于到我这儿终止了,后头还要有后代,还要有人接着去干。但是这两桩事情,都要有缘分,缘不成熟,想做也没法子。大家晓得,我是一无所有,你想培养人才,想办个培训班,我要有场所,我还需要有人协助,这些我都没有。但是这个念头,二、三十年前就有这么一个愿望。我这一生所以能过得自在,就是不攀缘,因缘不具足,我决定不勉强。一生随缘不攀缘,遵守佛的教诲,「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一生随缘。所以,心地能保持清净,保持自在,决不给自己找麻烦。到新加坡来之后,也谈到这些事情,李木源听了之后,他就真干,这个我们没有想到。他真干,我就得协助他;他不干,我就很自在、很快乐,我可以到处云游。他这么一真干,我只好在这个地方多住几天,多多的帮助他、成就他。他的发心纯真,领导有方,所以居士林、净宗学会道场,叫人看到都能满意,赞叹的人很多,得到的帮助也多。海内外四众同修到这边来访问、来参观,异口同音,都赞叹这是世界第一道场。这一年来,差不多平均海外到这个道场来参学,来看我的,大概每个月有三百多人。人数逐渐多了,只有增加,没有减少,所以我们现在招待产生困难了,积极要建弥陀村。建弥陀村,我们有四百多个房间,招待外面访问人,住宿就没有问题。饮食,我们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我昨天说,我们的斋堂天天在兴旺,新加坡有好几个素菜馆都关门,经济不景气。李木源告诉我,最近这几个月,我们餐厅里面增加了两、三百个人吃饭。我们这个斋堂,吃饭的人天天增加,免费的。无论你信不信佛教,都欢迎你来吃饭。不但有人来吃饭,还有人吃了之后,还带回去的。李居士看到的时候,「行!可以,随你带」。有些开出租车的,他们到这儿吃饭,吃完饭之后,他还带一些东西带去给他的家人。我们看到很欢喜,欢喜布施,所以这个道场是一团兴旺的气象。你们诸位在此地看到,从上到下,从李木源居士这领导人,到下面的义工,每个人见到都是笑脸迎人,都是一团欢喜。中国谚语所说「家和万事兴」,在这里看到是和睦的现象。上上下下,每一天经常出入一千多人,相处这样的融洽,这样的欢喜,相当不容易。有次序、有条理,一点都不乱,我们在这个环境里头,怎能不全心全力的协助他?李居士对我很了解,他要不是如理如法好好的做,他想留我在新加坡,不可能!他知道我很容易会离开,所以做得非常积极,非常认真。我们彼此互相砥砺,我们做的也让他满意,他做的也让我满意,这都是我们的好榜样。希望每一个地区道场,要认真来学习,这个模式足以给现代一些道场做参考。我们特别欢迎,所有道场的负责人、干部到这个地方来访问,我们提供他一些管理道场、修学弘法的经验,帮助他们。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九九年早餐开示—谈观机(共一集)1999/3/7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