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身语意业不造恶 不恼世间诸有情
发布时间:2024-08-27 04:36:42作者:大众学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身语意业不造恶 不恼世间诸有情
“无益之苦当远离”,对自己身心修养没有真实利益的苦行,不必修。大乘经里常说的,跟小乘不一样。小乘修苦行,着相修;大乘不修苦行,因为晓得那是空的,不是真实的。所以大小乘对于宇宙人生的观法也不一样。但是佛在戒经里常常赞叹苦行,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人能吃苦,才能够断绝一切的贪、嗔、痴、慢;能过清苦的日子,对种种色法享受,不去追求,不去争取,心就安啦!自然很快乐,所以佛常常赞叹。虽然无益的苦行不须要去修,但是生活还是过得平淡一点的好。当然生活不能太苦,太苦佛也不赞成,佛不赞成过得很苦;能略略有一点苦是好事情,常常警惕,以苦为师;想这个世间无常,没有什么好留恋的,这就能够激发道心,有这样好处。
释迦牟尼佛教周利槃陀伽后面是哪两句呢?“守口摄意身莫犯”,跟前面意思差不多。“如是行者得度世”,能够照这样子修行的人,可以了生死,超越三界。所以佛就用这两句话教周利槃陀伽,当时教的时候也很困难,教上一句,下一句忘掉了;教下一句,上一句又忘掉了,好不容易他才能把它记住。所以讲业障深重,我们比起周利槃陀伽是幸运太多了;他都能成就,我们为什么不能成就?
身语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
正念观知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有部律
周利槃陀伽尊者,三月不能诵得,即此伽陀也。
这首偈子,弘一大师在这里注得很好。这是世尊弟子中,有一位周利槃陀伽尊者,他根性很钝,我们现在这个道场里的同修,大概都找不到一个像他的。他的哥哥教他念四句偈,他念了三个月都念不出来,看这位尊者,笨到这种程度。最后,哥哥就放弃教他了,叫他不要出家,回家去,这么笨,僧团里你没有缘分的。他就哭哭啼啼的很难过。释迦牟尼佛看到了,把他叫回来,教他两句偈(半偈)。后来他念会了,以后证得阿罗汉果,大开圆解,辩才无碍。这是有典故的,世尊就说出了。周利槃陀伽为什么得这个果报呢?他前世是三藏法师,是讲经弘法的;但是吝法,教人自己留一手,不肯统统教给别人,所以这一世就得吝法的果报——愚痴;吝财,得贫穷果报。
“身、语、意业不造恶”,这是第一句,这个意思我们很容易懂得,表示三业不造恶。
“无益之苦当远离”,对自己身心修养没有真实利益的苦行,不必修。大乘经里常说的,跟小乘不一样。小乘修苦行,着相修;大乘不修苦行,因为晓得那是空的,不是真实的。所以大小乘对于宇宙人生的观法也不一样。但是佛在戒经里常常赞叹苦行,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人能吃苦,才能够断绝一切的贪、嗔、痴、慢;能过清苦的日子,对种种色法享受,不去追求,不去争取,心就安啦!自然很快乐,所以佛常常赞叹。虽然无益的苦行不须要去修,但是生活还是过得平淡一点的好。当然生活不能太苦,太苦佛也不赞成,佛不赞成过得很苦;能略略有一点苦是好事情,常常警惕,以苦为师;想这个世间无常,没有什么好留恋的,这就能够激发道心,有这样好处。
释迦牟尼佛教周利槃陀伽后面是哪两句呢?“守口摄意身莫犯”,跟前面意思差不多。“如是行者得度世”,能够照这样子修行的人,可以了生死,超越三界。所以佛就用这两句话教周利槃陀伽,当时教的时候也很困难,教上一句,下一句忘掉了;教下一句,上一句又忘掉了,好不容易他才能把它记住。所以讲业障深重,我们比起周利槃陀伽是幸运太多了;他都能成就,我们为什么不能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