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世与轮回——李炳时
发布时间:2023-09-18 04:05:04作者:大众学佛网早前与友闲聊,扯到追求来世幸福与生死轮回的话题。关于来世与轮回之说,部分世人会有所保留,但作为一种佛学知见,让大家了解和分享,相信亦无大碍。
深信有来世者,会把来世纳入人生规划的范围,其信念背景,显然正是轮回。传统上,常有“前世唔修”一语,以哀叹眼前祸患之事。
看来,信轮回者,多半同时或者首先就相信因果报应。行善者未必信因果、轮回(表意识不信而下意识相信者应不少),作恶者通常最多承认报应之可能性(例如受到法律制裁,或遭人报复等等),却否认其必然性,故他们会在有生之年,只要有把握满足一己之欲,即“放心”作恶而不悔,足证其坚拒来世(轮回)之说,不作白不作矣。不过,在佛家视野,众生皆有平等不二之佛性,无论多么罪大恶极之人,经过多生多世的惨烈报应之后,总有一天也会深信因果轮回,改恶从善,大澈大悟的;如能于今世及早回头,勤修种种功德,也能减轻报应(包括今世和来世)之苦。轮回,指的是生命形态和周期的交替。从事物「剎那生灭」的观点,人每一刻都在轮回。瞬间之前和之后的某甲,生命状况已经不尽相同,甚至可以判若两人,之前的某甲,实际上已经死了。换一角度来说,对于少年某甲来说,已不存在的婴儿某甲,就是他的前身,余此可类推。因此,“下一世”和“下一刻”,实无本质差异。佛家认为,世事无常,无常即苦。轮回,恰恰体现生死流转之无常本性,所以轮回本身就是苦的全部呈现。要脱离苦海,就必须中止轮回;在轮回中追求来世幸福,无异于火中取栗,局限极大,无甚结果。何况,既然追求“我”的幸福,便不离“诸法有我”,“我执”情结仍在,遇事未必真正放得开,稍一不慎,也会作恶,招来报应,终不是头。
然则,何以佛家又倾力劝勉人们止恶行善?盖缘佛家以慈悲为职志,不忍众生在轮回中受苦,采用先治标,后治本的方法而全面救拔之。治标,就是让众生了解“祸福无门,唯人自招”此一因果铁律,从而止恶行善,减祸增福,纵然身陷轮回之中,也得以稍作喘息。治本,就是让众生藉由常怀善心,常作善行,渐次提升深层的精神境界,从而进一步开发的“能舍”、“放下”、“无我”的智慧,走上告别轮回,离苦得乐之路。这亦说明何以佛家确立的行为准则,首重持戒,尤其守持最基本的道德律: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若不持戒,或持得不好,幸福云云,悟道云云,免问矣。降贼(作恶受报)不如擒贼(行善积福),擒贼则要擒王(走出轮回)。佛家为幸福追求者设计的这条指引,可供众生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实践,至于方法,一如日常处事,即从较易入手的切入点做起,而个中关键,则在于调伏自己的心,让它平静下来供你使唤,否则,易会变得不易,难会变得更难。不过,逃命的跑速肯定远快于平日,只要脱离轮回苦海的愿望足够深切,一切都不会太难,也不会太迟。
作者: 李炳时
笑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