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寺明代壁画将“立体重现” 10日重新开放
发布时间:2023-08-18 04:03:45作者:大众学佛网本报讯(记者 王晓芸 通讯员 王祝炫)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了解到,作为北京地区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壁画,石景山法海寺明代壁画从今年8月开始了“技术重生”——利用三维矩阵技术采集壁画数据,目前法海寺明代壁画数字化采集工作已经完成,法海寺也将于本月10日重新对外开放。
位于石景山模式口北、翠微山南麓的法海寺,因其大雄宝殿内的明代壁画而闻名。据介绍, 法海寺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寺中大雄宝殿内的明代壁画真迹与敦煌、永乐宫并称“三大壁画艺术宝库”。壁画共10铺,面积达236.7平方米,均由当时的宫廷画师精心绘制,所绘内容包括十方佛众、菩萨诸天、飞天侍女等等,无论是艺术水平、绘制方法、制作工艺,还是历史价值,都堪称明代壁画之最。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对于法海寺明代壁画真迹的数据采集始于今年8月份,主要对壁画进行三维矩阵信息采集,力图通过目前最先进的数字技术手段,让壁画“立体重现”。
据法海寺文物保管所所长庞献辉介绍,2007年石景山区曾采用珂罗版方式对壁画真迹进行了复制,但受技术条件限制,壁画真迹的一些精彩细节很难呈现,且随着时间推移,复制品也出现了褪色现象。而本次三维矩阵信息采集则通过最新的数字技术为壁画真迹“拍照”,使得所呈现出的图像不仅更加清晰,还可以体现出壁画真迹原有的立体感。“比如法海寺壁画人物服饰上使用的 沥粉堆金 技法,它所产生的绘画效果就是立体的,这样的细节将来都能在三维矩阵信息中重现。”庞献辉说。
此次壁画采集难关重重,工作人员采取了多项措施严控施工,防止壁画受损。比如,由于壁画真迹长期处于黑暗环境,普通光源会发热,长时间照射将对壁画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本次采集使用了冷光源,既能最大程度还原自然光亮度,又不会发热,很好地保护了壁画。同时,采集过程中,殿内人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会对壁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人员的进出也受到严格控制,操作人员和法海寺的安全监督人员数量都控制到了最低范围内。
此外,法海寺的10铺壁画中最高的4.5米、最长的11米。以寺庙大殿扇面墙后的“水月观音图”为例,其面积达20.25平方米。为采集壁画的每个细节,工作人员在大殿里铺设水平轨道并安装可调节支架,反复调节采集器角度以及灯光等,保证收集的图像最大限度还原真迹。
据悉,目前,法海寺明代壁画的数据采集工作已经完成。接下来,技术人员将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整体拼接,让壁画得以全景呈现,此项工作预计将在明年完成。
基于本次采集的数据,法海寺壁画还将被制成数字博物馆,供游客在网上观赏。由于三维矩阵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清晰度高,有效像素可以达到8000万像素以上,图像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放大数倍而不失真。因此,以前受制于壁画无法移动,交流展示根本无从谈起。未来,只要打开一台投影设备,法海寺壁画就可以在任何地方立体地还原在参观者眼前。
同时,由于此次是对法海寺大雄宝殿内部进行360度全景采集,未来人们能看到的将不止是壁画本身,还包括殿内的空间布局、建筑纹饰等也都可以实现真实还原,其效果可媲美参观法海寺壁画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