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向的坚持
发布时间:2020-01-17 11:02:09作者:大众学佛网意向的坚持
[作者]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Sticking with an Intention
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
看见心何等擅变,是很可以令你自矫自戒的。你下决心做某件事,才过几分钟,就发现自己在往另一个方向走。有时候,是因为你看见原来的意向不如先前所想的那么明智,不过情形常常与此无关。那个原初意向无可挑剔,你却直角拐弯走掉了。这是怎么回事?
禅定的目的之一,正是为了明察那里究竟在发生什么,你怎么会突然脱轨拐弯,心究竟对自己作了什么,才会放下一个好端端的意向,去某个完全不同的地方? 在这个意义上,禅修好比做实验。你设置某些条件[因缘],接着观察它们如何发展。换句话说,一开始,你专注一个自知是良好的对象——呼吸[气]。毕竟,呼吸即是生命力,并且它极其直接。它既不遥远,也也无可疑。它就在此地此刻。你可以看见,紧粘着气[跟气在一起],允许它舒适,对身与心必然起着良好的作用,所以那里没什么可疑的。
当你把气确立为着意的对象之后,下一步是,觉察那些必然要把你拉往别处的任何其它的杂乱意向。眼下,你心里的规矩是:假若念头与气无关,就不参与。因此,一发现自己脱轨,不需要再多问。假若发现正在被拉离呼吸,不管那个思维造作[行蕴]多么有趣、奇异、重要,把它放下,回到气上。哪怕句子想到一半,当即放下。你不需要收尾,不需要作个小记号以便回来察看。把它整个放下,回来。
那个念头的回音可能继续一阵。没关系,你不需要听它的。你现在的工作是训练心,使它在坚持某个意向时能够越来越连贯。接下来,必定会出现第二个念头,第三、第四、第十、或者第一百个念头,不过,不管出现多少次,你就是不跟。那是你坐下时对自己的承诺。当你发现自己破坏了那个承诺时,重要的是不可沮丧。爬起,掸尘,回到气上。要记得,我们是在同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性作战,因此需要下工夫,花时间。如果你认为训犬是件难活,人心更容易偏失,更倾向于抵制新技能。以这种方式训练心,虽然困难,却是可以做到的。
把时间花在训练新习惯上,是十分值得的。毕竟,正是心意[业,行为,动机,意向]的力量在塑造你的生命。我们往往以为业力教导与禅定没有多少关系。甚至有人教我们,业力说是一个奇怪的传统遗赘,不知何故从文化背景中被“走私挟带”,纳入了佛教。不过,情形并非如此。佛陀有一些极其明确的业力教导在当时独树一帜,它们与禅定的“为何”与“如何”密切相关。
禅定的“为何”,涉及我刚才提到的要点。既然业就是意向[动机],而且业是塑造你的人生的巨大力量,你能对它有所掌控,是十分可取的。假若你发心做某件事,你知道那是件好事,那么能够做到坚持那个意向,不离不弃,是十分可取的。意向在哪里发生?就在当下。它在哪里改辙?就在当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专注当下,这样才能够亲见意向的现行过程,才能够对该意向往何处去,施加影响。你在当下住得越坚实——也就是你这里的平衡维持得越稳固——那么你能看见的东西就越多,你对那些意向将把你带往何处,就越有清醒的影响力。那就是“为何”。
至于禅定的“如何”,随着打坐时种种想法的出现,你会注意到,那些杂乱的意向,跟你开头坐下来禅修,发心紧粘着呼吸时自觉的打算,很少有什么关联。然而,它们突然出现了。这可以用佛陀有关当下体验由三部分构成的教导来解释。那三部分是:过去意向[旧业]的果报、当下意向[现业]的现行过程、还有当下意向的即刻果报。某些升起的想法,是旧业的果报,未必有多少意义。它们只是碰巧进来,它们可以是相当随机的。
有时候,我们会在禅定的某个特别知见中,找寻一些灵感或征兆。那样的事件是有可能发生的。不过,那种知见,同样与众多的偶发事件掺杂在一起。这就好比解梦:有些梦有预示性,有些梦自命不凡,多数的梦根本是随机的。你不能把它们当作可靠的指南。同样,无论你的心何等寂止、光明,也不一定要把闯进当下之心的随便什么东西都当成指南,因为许多闯进来的东西,只是随便哪些过往意向的果报。不过,你可以做的是,借着牢牢住于当下,牢牢住于你那个紧粘呼吸的意向[定在那个心上],久而久之,把自己放到一个更好的位置上,在那里可以评估来到心里的那些东西。假若某个贪、嗔、痴的念头闯进来,你将能够觉察它,看见它在做什么,因为你对此处发生的事的敏感度提高了。
洞见也许会出现,不过你不必记它。阿姜放曾经说过,假若某个洞见真有价值,你不需要为了以后参考而去记它。反之,看看能否把那个洞见用在当下内心正在发生的事件上。假若给出善果报,就坚持下去。假若果报不善,就把它放开。如果是真正有价值的洞见,它会跟着你,因为你已经从那里得到了善果。你不需要标记它,套上皮索牵回家。
诸种洞见的重要性,远不如把心置于引生洞见、并且评估如何将洞见用于当下的能力。我们尝试使心入定,就是为了这个[指发展这种能力]。试着对当下此地的因和果,保持高度的警觉。当你看得见因果之间的连接时,你就处在了可以对那些想法作评估的位置上。因为一个念头的价值在于它的效果。好比有一只会下金蛋的鹅:你的注意力要放在照料鹅上,而不是放在照料蛋上,因为这些金蛋如同神话传说里的金子,不马上用掉或者送掉,就会变成羽毛,变成木炭。记得那些神话么?你越试图抓着不放,那东西越变成干草。你如果得到什么好东西,就要把它用起来 ,把它送出去。那时你就会得到更有价值的回报。
洞见也一样。假如洞见适用于当下当地,那好,就用它。否则把它放到一边。也许它并不是什么洞见,因为如我先前所说,来自你的旧业的各种事件都可能闯进寂止的心。不过,寂止之心的价值所在,与其说是得到什么闯进来的东西,不如说是让你得以对进来的东西作出评估。你可以亲见因果的现行。当心真正寂止,极其精细时,它可以感知细微少量的贪、嗔、痴的存在,感知它们在做什么。你的敏感力会提升。你对因果的观察能力会敏锐起来。心在寂止时,你对真金与假金的辨别能力将会大有提升。
因此,对寂止之心里升起的东西,你不需要什么都加以信任。实际上,任何东西你都不可信任。你应当对所有一切加以检验。寂止之心的价值不在于看见事物,而在于看见事物在行动。当心的基本意向可靠、牢固、确定时,你对自己的意向的评估会准确得多。这里说的基本意向是这个:始终做最善巧的事;始终选择伤害最小、利益最大的行动轨迹。你所能做的最有益的一件事,就是学会如何坚持一个简单而良好的意向,就像现在这样,坚持与气呆在一起。
随着你呆在这里的本事越来越可靠,就为获得所有其它洞见、所有其它来自修心的善益,提供了基础。因此,使你的基础有力,确保它坚实,你在它上面发展起来的良好素质就不太可能倒塌。
(根据2005年11月14日开示录音整理,本文来自坦尼沙罗尊者开示集《禅定——第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