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文遗故事 南京闹市现百年藏经阁, 藏佛经版12.5万块, 成佛家基因库

发布时间:2023-10-18 04:06:13作者:大众学佛网
文遗故事 南京闹市现百年藏经阁, 藏佛经版12.5万块, 成佛家基因库

新街口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这里高楼林立、寸土寸金。但在新街口核心地段,却有一个面积1万多平米的古朴院落,藏着一个佛家藏经阁,供奉着12.5万块佛家古代经版,很多线装汉传佛教经书,都是从这里流出。

藏经阁名叫”金陵刻经处“,本来是一位名叫杨仁山的居士私家园林。1862年,26岁的杨仁山机缘巧合,从一个老尼姑那里得到了一卷《金刚经》,开始和佛法结缘,从此痴迷于搜寻佛经。

1866年,杨仁山来到南京,发现《圣经》可以通过西方传教士免费领取,而佛学典籍就连最普通的《净土四经》都一经难求。于是召集了十来个志同道合者,首刊《净土四经》,“金陵刻经处”正式诞生,成为近代中国第一家由私人创办的集雕刻、印刷、流通及研究于一体的佛经出版机构。

1897年,杨仁山把自己位于南京淮海路35号,这个有60多间住宅的私宅无偿捐给刻经处,作为刻印经像、收藏经版、流通佛经的永久场所,于是这里成了中国近代佛教复兴的原点,杨仁山也因此成为了“中国近代佛教复兴第一人”

1911年10月8日,杨仁山去世,杨仁山突破中国人从不将遗体葬于家中的传统,遗嘱 “经版所在,遗体所在”。杨仁山去世后,金陵刻经的传统保存了下来。图为金陵刻经处内的杨仁山居士塔。

刻经,有抄经、刻板、印刷、装订等几个工序。抄经师名叫邓青之。她写的字要被做成经版来印刷。因而她写的字都是”印刷体“:横平竖直、不偏毫厘。如今邓青之是金陵刻经处唯一的抄经师,她已经抄佛经整整25年。

刻经师名叫马萌青,他已经刻经36年,如今是金陵刻经处仅存的刻经师。马萌清从小就听力异常,只能听清80分贝以上的声音。绝大多数时候,马萌青的世界都是寂静无声的。刻经,对他来说是一种兴趣,更是一种修行。

刻经的工具名叫拳刀,马萌青的工作,就是在木板上,用拳刀把标准的宋体反字刻得如电脑字库一般标准,一块经版如果出现一个错字或偏差,那么整块经版都要报废。拳刀锋利无比,马萌青曾经在刻经时,被削掉了半个小拇指。

马萌青每天的工作,主要是修复这些破损的古经版。这些在经版,很多都是绝版,因而马萌青的每一次修复,都是在备份佛家基因库。

每一块雕版,马萌青要雕刻半个多月,他每雕好的雕版,都会被放进一栋隐蔽的小楼——藏经处内。

杨仁山创立“金陵刻经处”后,搜集、自刻经版共4.7万余片,全部被藏入经版楼。解放后,为了便于佛学雕版印刷集中保护,把从全国各地搜集来的总计达15万片之多的经版都汇聚到“金陵刻经处”。今天,这些经版幸还存12.5万块。如今,这里已成为最重要的佛家基因库。

马萌青每天的工作,主要是修复这些破损的古经版。这些在经版,很多都是绝版,因而马萌青的每一次修复,都是在备份佛家基因库。

马萌青偶尔也雕一些佛像,雕佛像不是工作任务,只是兴趣爱好。他说每雕的一尊佛,都是他心中佛的模样。

刻在经版上的字体或者佛像,都是反的。在涂上墨水后,就印刷出想要的经书或者佛像。

图为马萌青在展示刚印好的佛像。

马萌青刻好经版后,其它工作人员负责印刷和装订。刻经处的工作人员,年龄基本上都在50以上。

普通工厂印刷一本书,只要几天时间。但金陵刻经处,要印一本经书,要经历刻版,印刷,装订三个大工序,几十个小工序。每一本经书出炉都要几个月时间。

图为手工印刷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金陵刻经处刻经百年。一代代刻经人将整个人生投注在经版上。12.5万块带着体温的经版被时间打磨得光滑油润,一块块排列在经版楼的木架上。图为信徒请了一套经书后,走过金陵刻经处。(更多刻经人故事,请关注:侣行记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