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旅游进行中,一起进行文化旅游,去往神圣的佛教寺院

发布时间:2023-10-16 04:03:28作者:大众学佛网
旅游进行中,一起进行文化旅游,去往神圣的佛教寺院

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每一个爱好旅游的人大概都会注意到,一些著名的风景胜地、名山大川之中,往往都建有高大雄伟的佛寺。例如,被称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的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在其起伏的山峦之中,梵宇琳宫金碧辉煌,座座古刹古朴茁重,红墙碧瓦,掩映在翠绿的丛林中,与秀丽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交织成一幅壮美的图画。你在尽愔地领略大自然所造就的奇峰异洞、瀑布清泉的同时,难道不想领略一下这古刹梵宇中另一番奇异的景致吗?那么,就请你随我们一道,跨进这人间仙境吧。

旅游

佛教寺院的历史

旅游

佛教寺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物古迹,它是一种从事宗教信仰活动的场所,绝大部分佛寺至今仍然是僧侣们说法行道、念经用斋的地方。因而,参观佛教寺院,首先要了解 一些有关的历史知识,知道它是怎样起源和发展的。

旅游

佛教产生于印度,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宗教之一,距今已有2500年左右的历史了。它产生的时代,相当于我国的春秋时期。公元前3 —2世纪,佛教在印度国内得到广泛的发展,并分为南传和北传两个方向逐渐流传到亚洲各国。佛教思想对于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寺院建筑,则是我们今天能够直接观察到的佛教文化的重要内容。

旅游

寺院,是供佛教僧侣们居住生活的建筑物,它是由殿堂及一系列生活用房组成的建筑群,其中包括安置供奉佛、菩萨像的主殿,宣布教义、举行仪式的堂以及供日常生活起居的各类设施。在印度原始佛教阶段,佛教徒们分为出家的男女二众和不出家的男女二众,出家的男性称之为“比丘”, 这是梵语的音译,意思即为“乞食”“尼”是梵语中女字 的发音,故出家的女性称之为“比丘尼”。

旅游

当时的佛教教义规定,比丘出于修行、传教等原因,必须遵行“托钵乞食制”, 这些出家的僧人主要依靠在外游行乞食,开始的时候根本没有住所,只能住在山林之中,早晨,他们从山林中走出,来到村落和集镇游行说法、乞食,晚上,又返回山林,就在树下、露天地等荒漠的地方宿息,餐风露宿,过着极为艰苦清寒的生活。后来,一位叫做频婆娑罗的王子不忍心于此,便布施给这些出家的僧人一座僧园二二陀竹园,作为僧入们的居宿之所,印度才开始有了最初的佛教寺院。“僧园”在印度语中的发音为Sangliarania,汉语把它音译成“僧伽蓝摩”, 后来略称为“僧伽蓝”,再略称为“伽蓝”,成为今天佛寺的代名词。

旅游

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是在西汉的后期,佛寺在此之后也开始在中国兴建,目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是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年),在洛阳兴建的白马寺。

这一群人西行到达大月支国(相当于今阿富汗境内至中亚一带),路遇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便邀请这两位高僧一道以白马驮载佛经和释迦牟尼佛像回到洛阳。汉明帝隆地接待了这二位高僧,安排他们先暂时住在接待宾客的官署“鸿胪寺”,随 后即敕命在鸿胪寺的附近修造僧园,供二位高僧居住。

旅游

为了从东汉以后经三国到两晋南北朝,随着统治阶级的提倡,佛寺的数量与规模大增。当时南朝的首都建康共有佛寺500多座,晨钟暮鼓,缭绕城中,晚唐诗人杜牧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到处涌现的大批寺院。北魏统治范围内,先后兴建佛寺达三万多所,据《洛阳伽蓝记》记载,仅首都洛阳一地就有1367处佛寺,僧尼达到二百万人。

小编今天旅游小知识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记得关注小编哦,可以收藏起来分享给更多的小伙伴们一起看,你们的支持就是小编最大的动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