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有人怀疑,《金刚经》是否真有觉悟的法门?佛1句话打消他的疑虑

发布时间:2023-09-19 04:04:23作者:大众学佛网
有人怀疑,《金刚经》是否真有觉悟的法门?佛1句话打消他的疑虑

在《金刚经》中,须菩提但心佛涅槃后,人们无法只通过读经文而有所觉悟,因此对于此经能否真的能让人觉悟而产生怀疑。佛洞明他的心思,用1句话就打消了他的疑虑,让他对此经”重生净信“。

佛像

为了方便解读,特引用《金刚经》原文如下: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在这对话中,须菩提以怀疑的口气问佛:在未来世的众生们如果听到佛这次讲法,能觉悟吗?

佛如此回答说:不要把众生当成众生,也不要把非众生当成不是众非。为什么? 须菩提,因为你所认为的众生,如来说不是众生,而只是你心中的一个众生名相。

佛像

“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这是须普提第二次提出同样的疑问。但上次是因不解而生疑,这次是因深解而生疑。两次的觉悟层次不同,境界也不一样,因此虽是同样的问题,语境却有了深刻的变化。

第一次须菩提提到众生,是以众生的名义,为自己解疑。但经佛屡次破相之后,须菩提已有所觉悟。

因此须菩提的这个问题,有着更深的含义: 佛说如此深奥的佛法,如果不是亲耳所听,亲眼所见,要觉悟又谈何容易?

未来的众生只能从佛经上通过文字悟解佛法,而不能听佛亲自讲解,能觉悟吗?

佛本身已经是彻底觉悟,因此对于须菩提有此疑问的心理已经完全透析:须菩提虽已得深刻的悟解,只是心中还挂念着众生,担心众生于来世难以觉悟,因此心中就是还有众生相。所以佛说“彼非众生,非不众生”,直接破除其心中的众生相。

对须菩提所说的众生,佛先说:“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佛以“彼非众生”否定了须菩提心中的众生相,再以“非不众生”否定了须菩提心中的非众生相。

因为众生相是一个相,而非众生相也是一个相。所以是相与非相都要去掉, 是非两边都得破。

然后佛再说:“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 是名众生。”

那么,为什么“彼非众生非不众生”呢?

因为“众生众生者”, 解释起来就是:被你称为众生的那个众生,“如来说非众生”,只是一个众生相,所以“是名众生”,是你把这个众生相称名为众生。所以“众生众生者”,一个是众生之相,一个是众生之名,合为众生之名相。

因为众生名相双重取相,因此没有彻底觉悟的人,经常会“离此着彼”,所以难破难除,在尽除须先尽觉。

所以佛对于须菩提说的这句话,其目的是让须菩提尽觉,引他深入佛境境。须菩提深受震撼,感慨至深:若非由佛亲自带引,自己又怎能到此境界!

于是他想起未来世众生人若是无法得佛亲自指点,又如何能觉悟,所以才又再次提出众生能否觉悟这个问题。这一问是其疑惑,也是其真实经历的感受。须菩提的这一问,对于后世求觉悟的众生,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提醒。

但须菩提所以有此一问,其实是他心中还存有自己尚未觉察的相执。所以他这一问,着了众生相、未来相、佛法相、信心相。 须菩提于一念之间已着了诸相。而这一念之动,则发于已扎根在心中的众生相。

佛说的这些话,还有另一层深意:若着众生相,则众生为众生;若不着众生相,则众生非众生。前者见众生,后者见如来。众生只是未醒之如来,佛即是已醒之众生。

众生听佛说法, 其实是听之于自心,悟之于自心。能够自心自醒,如来自明。

所以须菩提担心众生闻此经而不能醒,一不小心就着了众生相:以为众生是众生, 如来是如来。而不知众生即是如来,如来即是众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