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楞严经·卷六|文殊点评六识入圆通法门(19)

发布时间:2023-08-28 04:06:38作者:大众学佛网
楞严经·卷六|文殊点评六识入圆通法门(19)

六识入圆通的法门,是消除“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的分别,从而解掉根、尘、识之结而证入圆通。

继续边读边聊《楞严经》。

【识见杂三和,诘本称非相。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见识(眼识)杂根、尘、识三和而成,追诘根本皆称无相。自体最初没有一定,如何能获得圆通?”

舍利弗由心见发光,光极知见而入圆通。这个眼识入圆通的法门,对于初发心者而言,难度在于“识见杂三和”。

其一,色尘、眼根、眼识这三者,分别追诘其根本,是没有自体的。三者聚才有形相,三者散则无所谓存在。

其二,由于受众生业力的影响,三者杂合相是不定相。比如说,人道众生看到的水,天道众生可能看到的就是琉璃,鬼道众生看到的可能是脓血。又比如说,同样看到一朵花,有的人觉得花很美,有的人觉得花一般。

由这种分散各自无自体,且无定的染识相,如何能获得恒定的圆通呢?

【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彻十方,是产生于菩萨的大因力。初发心者尚不能证入此力,怎么获得圆通呢?”

普贤菩萨由心闻发明,分别自在而入圆通。这个耳识入圆通的法门,对于初发心者而言,难度在于“初心不能入”的“心闻洞十方”。既然一般的初发心者很难契入这个境界,如何能获得圆通呢?

【鼻想本权机,只令摄心住

,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

“鼻想(鼻识)本是权巧应机法,只令摄住散乱心而已。如果住成心有所住,如何获得圆通?”

孙陀罗难陀从观鼻端白起修,“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而证得的圆通。这个鼻识入圆通的法门,对于初学者而言,难度在于容易“住成心所住”。

由于“观鼻端白”只是一个摄心法门,而观察鼻端的白光时,很容易让人住在这个分别向上。如果真的因此住相了,如何能够依此分别相而获得诸法空相的圆通呢?

【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

“说法中播弄音声和文句,能开悟先前成就的人。由于名相语句本身并不是无漏法,如何获得圆通?”

富楼那“以法音降伏魔怨,销灭诸漏”而入圆通的。这个舌识入圆通的法门,对于初发心者而言,难度在于“名句非无漏”。

以舌识入圆通,能开悟带着隔阴之迷、先前已经成就的人,让他们在法音中自己拨开隔阴迷雾。但对于初发心者而言,分别名相、文句的习气还很重,由这个分别的有漏法,如何能证入无分别的圆通呢?

【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

“持戒、犯戒只是有约束的身相,并非是身相就无所约束了。这本非普遍一切之法,如何能获得圆通?”

优波离“以执身,身得自在。次第执心,心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而获得圆通的。这个身识入圆通的法门,对于初发心者而言,难度在于“元非遍一切”。

持戒有持戒相,犯戒有犯戒相,皆是有约束的身相,有相就有范围。既然不能遍及于一切,如何能获得圆通呢?

【神通本宿因,何关法分别?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神通本宿世因缘,何关乎法尘的分别?心念所缘不能离开物象,如何能获得圆通呢?”

大目犍连“以旋湛心光发宣,如澄浊流,久成清莹”而入圆通。这个意识入圆通的法门,对于初发心者而言,难度在于“念缘非离物”。

大目犍连宿世就有神通,已经灭除了对法尘的分别,想变什么就变什么,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而初发心者,心念离不开对物象的分别、缘系,如何能从分别识而契入无分别的圆通呢?

文殊菩萨对六识入圆通法门的点评。

从六识入圆通,很多都需要有先前的根基,对于初发心者而言,习气还很重,是很难由此而快速证入圆通的。

(当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