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楞严经义的最终指向是什么?怎么做到“知有涅槃,不恋三界”呢

发布时间:2023-08-28 04:06:08作者:大众学佛网
楞严经义的最终指向是什么?怎么做到“知有涅槃,不恋三界”呢

在末法时期,楞严经是一部重要的佛说经典,楞严经的义理深奥,不是初学者轻易就能掌握的,越是难于通透掌握的概念,越是容易出现理解的偏差。正确的理解方向或许能规避掉不少的理解偏差。那么楞严经义的最终指向会是什么呢?楞严经云:汝应将此妄想根元,心得开通,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槃,不恋三界。这段经文应当就是义理讲解的最后总结,也可以说就是经义的最终指向。

因为每个人的缘遇不同,所以呢每个人的开悟次第、开悟契机或有不同,但是开悟之人,必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不恋三界”。因为楞严经义的最终指向是“知有涅槃,不恋三界”,所以都说开悟的楞严。或许你会说了,有着十卷经文的楞严篇幅也不算少了,而且义理又是那么的深奥难懂,楞严经义的最终指向会是“知有涅槃,不恋三界”吗?会有这样的疑问应该是因为你觉得,这简单的八个字中,也就包含了两个常见的概念。觉得全经深奥的义理,就为了推导出两个常见的概念,这在逻辑上似乎说不通。

可是“知有涅槃,不恋三界”真的会很简单吗?恐怕是没那么简单、没那么容易吧。识知虚妄,才能知有涅槃;深厌自生,才能不恋三界。

怎么识知虚妄呢?楞严经云: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是乃至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死生了无所得。这段经文中提及的概念,倘若还有一个不能通透掌握,就不可能彻底地识知虚妄。

即便是彻底地通透了上段经文中的那些概念,要建立起正确的“涅槃”概念也会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阻。“涅槃”是学佛的终极目标,“涅槃”这一概念如果出现稍微的偏差,那可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涅槃”概念出现偏差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呢?楞严经义中指明了,若于涅槃起计度者,则会堕落于十种外道之中;若于寂妙精妙未圆,则会耽于十种背涅槃城种。

“令识虚妄,知有涅槃”的难度在于在跨越高深的佛法理论,掌握佛法理念是知有涅槃的门槛,相比于这个较高的门槛,“深厌自生,不恋三界”会容易一些吗?或许也并不那么容易吧。如果不能通透掌握楞严经第四卷的经义,又怎能明了,世间诸相其实只是四大之和合幻有呢?不知四大之和合,又如何做到深厌自生。不能做到深厌自生,是很难真正地不恋三界的。为什么说会很难做到真正地不恋三界呢?

“不恋三界”似乎是只要自身有足够的信念、足够的毅力就行,并不是很需要有深奥的理念加持。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不恋欲界或许会相对地简单可行,因为不恋欲界还有色界可期,还有无色界可盼。不恋欲界还可以是一种有学、有得、有所成就的有学道,因为还留有“色界、无色界”的殊胜,这些殊胜是足以吸引不少修行之人的向往而去追求的。而要做到不恋三界,不恋欲界、不恋色界、不恋无色界,那可就难了。不恋三界,要以“无生法忍”来成就“正性离生”的无学之道。

“不恋三界”的难点在于要具足“无生法忍”,要具足无生法忍,就要“正性离生”正性才能离生,而正性则要离断攀缘,要离断攀缘,则要得知“心、目”所在,才能降伏其攀缘心。如果不能远离颠倒,离断攀缘,即便做到了不恋欲界,或许却会改恋色界、改恋无色界。不能断尽攀缘、远离颠倒,是做不到“不恋三界”的。

综上所述,应当可以推导出,楞严经义的最终指向,就是“知有涅槃,不恋三界”,如果觉得这个指向很明确、很简单,我想你就更该有决心、有信心去读懂楞严经了。

愿佛佑吉祥

弟子周襄写于离生别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