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治病与修行

发布时间:2023-08-09 04:06:10作者:大众学佛网
治病与修行

最近身体抱恙,一方面报名系统学中医,一方面喝药治病,同时修学进度到了第二遍《略论》的道前基础。借此机会对治病与修行进行了思维。

道前基础主要介绍本论的传承及教法殊胜,让我们对本论生起极大的信心;接着是闻法轨则,生起修学意乐后,以什么态度和方法修学;然后是选择善知识与修习依止法,依止法是入道根本,是成就现前和究竟一切利乐的根本。最后是依教奉行,也就是我们要成为合格的法器,必须具六种想。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维。

一、态度

我发现报名自学中医的同学都非常认真,虽然学习任务比较重,但是大家基本都能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群里学习氛围浓厚,各种晒笔记和分享疑惑心得,学习是要交学费的。为什么大家学习态度这么好?因为学员要么是自己身体有病,要么是家人身体有病,对治病有着强烈的渴求。

而对比修学佛法,虽然是免费的,辅导员和班委也是各种努力,小心呵护,依然有一些同学经常不来共修,心情好了不来,心情不好了也不来。作为辅导员,我也能理解和接纳,但究其原因,这种现象是因为没有认识到修学佛法对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以《略论》开篇用大量的篇幅调整我们的修学态度,导师更是在学员刚进入同喜班开始就强调十八字方针,强调态度模式。

二、医生与善知识

找到一个医术和医德高超的医生是很难的,同样,找到一个具格善知识也是非常难得的。一方面是自身福报的问题,另一方面,即便优秀的医生或者具格善知识已经在我的面前,我是否有慧眼认出来?我是否能把握住机会?是凭着自己的感觉选看着顺眼的,还是根据善知识的十德来读懂其悲心和大愿?

我们会为找到某个城市公认的知名医生而感到无比荣幸,可是当我们遇到了教界的高僧,我是否生起了稀有难得的珍惜之心?如果生起了这样的心,我有没有依教奉行?如果我长期遭受病痛的折磨,此时一位医生治好了我的病痛,我对他一定是万分感恩。而对于“于久远驰骋生死中寻求我者,于长夜痴暗睡眠中醒觉我者,于陷溺有海拔济我者,于三界牢狱解放我者”的善知识,这样的恩德,我有没有认识到?还是因得来得太容易而不知珍惜或生起了麻木感?

三、信心

治病需要众缘和合,一方面需要高超医术和医德的医生,以及合格的药材,另一方面也需要病人对医生的信心。如果病人对医生没有足够的信心,加上自身没有足够的医学知识,即使治疗方法正确,但当治病过程中出现各种排病反应和不舒服的感觉,病人也会因此质疑医生的水平,甚至中途放弃,错过了康复的机会。

同样,修行如“一人与万人敌”,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或者永远法喜充满。导师以几十年的修证创建了三级修学两套模式,其内涵与智慧远不是我等能够全部领悟的。当修学遇到了违缘,或者对治凡夫心感受到了痛,我是视师如佛坚定地走下去,还是因为疑惑而中途离开呢?这些都需要信心。医生有个原则叫“医不叩门”,即医生不主动去找病人。而《戒经》云:不请不当说。因为法是要请的,法从恭敬中得,一分恭敬一分受益,十分恭敬十分受益。

四、双方的努力

治病需要医生的医术,更需要病人的配合和遵守医嘱,否则再高超的医生也治不了不听话的病人。同样,佛非水洗众生罪,亦非手拔有情苦。善知识利益众生也是如此,我们是通过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依法修行得解脱,自依止,法依止。众生的罪业终究要靠自己的修行和忏悔才能对治。

五、治未病与因上努力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治未病,即通过传播和学习健康知识与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态,把导致生病的各种因素扼杀在摇篮中。修行亦是治未病,我们通过学习佛法正见,造善业止恶业,自能感得幸福的乐果,而不是在果显现的时候各种不接纳和痛苦。

通过上述思维,我深刻感受到道前基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会到了宗大师、导师的智慧与悲心。我发愿要用真诚、认真、老实的态度配合治疗,按法师给出的药方,定时、定量地服用,持之以恒,调整心行,让佛法在心里扎根。这样才会药到病除,最终实现质的飞跃。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