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八景崇福寺
发布时间:2023-08-09 04:05:03作者:大众学佛网崇福寺位于市区东北隅红梅新村北侧,初名千佛庵,后改名崇胜寺、洪钟寺、崇福寺,与开元寺、承天寺并称为泉州三大丛林,1985年10月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宋初,泉州地方官陈洪进有女为尼,于松湾古地建寺,名千佛庵,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赐名崇胜,元祐六年(1091年)改名崇福。历代几经兴废,至清乾隆间重建,后又衰败荒芜,近代住持妙月和尚赴菲律宾募资重修,大雄宝殿、天王殿、法堂、库房、斋堂全部恢复,并增建钟楼、鼓楼、祖堂、报恩堂、客堂、凉亭等。 文化大革命 期间,大雄宝殿被工厂占为车间而幸存,其余大部受到破坏。大雄宝殿面宽五开间22.30米,六进深23.00米,占地513平方米,重檐歇山顶抬梁柱穿斗式砖木结构,檐前有四根八角形明刻龙柱,部分保存北宋木结构形式。重建的天王殿,面宽五开间18.50米,四进深14.20米,高8.60米,重檐歇山式抬梁柱木结构,檐前正中有四根八角形龙柱,为明刻原物,白色花岗岩雕成。
历代住持
北宋 熙宁间(1068 1077年),太守陈枢延本观禅师主崇福寺。
南宋,太守真德秀延宗达禅师主崇福寺。
清 康熙卅一年(1692年),鼓山道霈和尚登开元寺戒坛,出拂子付嘱机锐,机锐旋开山崇福。既而琼人延主圆通院。越岁归崇福,建万佛道场。满期,沐浴结伽,登座留偈,掷笔而逝。
民国初年,延请妙月和尚为住持。妙月(1883 1944年)深得少林拳术真传,号称 铁沙手 、 铁罗汉 。他以超群的拳术、精湛的医学,弘法行道,济世救人,名噪福建和东南亚。他去南洋菲律宾行医化缘,回来对崇福寺进行全面修建,并增建钟鼓楼、祖堂、报恩堂等,重兴崇福寺。妙月树立 医武济世、禅农并重 的宗风,太虚大师曾有一联相赠: 双拳铁罗汉,十亩老农禅。
寺内 三宝
应庚塔
应庚塔建于北宋 乾德初,位于藏经阁北侧。传说此塔有 应利欹斜 之灵,斜向何方,该方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故名 应庚 。
应庚塔高四丈,广二丈,八角七层,花岗岩石质实心楼阁式,每面雕刻佛像,略有倾斜,但历久不坍,是泉州最早的石塔, 比开元寺东西塔还早。其七级细长外形比例,除与近期开元寺出土的小石塔相似外,同闽南遗存的其他宋代石塔风格迥异,属于福州、闽东一带做法。历千年沧桑,越来越斜,2001 年拆卸扶正重修。
千人鼎
据记载,千人鼎高可六尺,直径五尺,厚八分,传说能供千人饭食。惜已损坏许久。
大洪钟
崇福晚钟 为古泉州八景之一。崇福寺历史上曾以 大洪钟 闻名遐迩,北宋 至道(995 997年)年间曾因此一度改名 洪钟寺 。现存的大洪钟悬于钟楼,铸于明初 洪武二十年(1387年)崇福寺修复后,由住持和尚警凡募化资金铸造。钟面中部铸有《心经》全文、楞严神咒;钟上部铸 明 洪武二十年七月温州(平阳)黄宝起、陈显六造。 大洪钟高六尺,圆径三尺八寸,重八百公斤,用纯铜1600余斤铸成。铜质清纯,钟声洪亮,相传可传可传十里至洛阳桥,泉郡诸寺巨钟,无出其右者。
崇福寺有两尊宋代石雕像,刻工精细传神。既为泉州宋代佛教小型石雕珍品,又表明崇福寺曾是南禅宗寺院。
石雕之一是一位修行的尊者,辉绿岩雕成,高69厘米、肩宽28厘米。尊者头发卷曲,胸前肋骨条条突出。右手执经卷,左手摸在头顶上,面部表现出 顿悟 的喜悦表情,雕工传神。
1954年,英国皇家亚细亚学会杂志,第1、2合刊期,登载约翰 福斯特文章,认为该石雕的题材,似是印度的涅盘。但是从尊者的面部表情看,更像是佛教禅宗的 顿悟 表现。另一尊佛教小型石雕像是佛教禅宗始祖达摩的坐像。辉绿岩雕成,像高58厘米、肩宽22厘米。坐像头部侧向右,头无发,合眼、闭嘴,两颊皆胡须,面形像西南亚人。两手合抱平抬于宽大的袈裟里,足履僧鞋外露,衣褶刻工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