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自在的家
发布时间:2023-01-27 09:24:30作者:大众学佛网追求自在的家,先要自己心境平和
人活着,是要自在、是要开心、是要快乐。当人活得自在、活得开心,人才会健康成长。
然而, 不少现代人, 特别是为人父母者,精神非常紧张,他们一点也不自在,一点也不开心。他们肩膀拉紧,呼吸急速,眼露怨色,面容僵硬,外表与神态,使人感到不舒服、感到压迫。与这样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子女哪会活得自在?哪会活得开心?哪会健康成长?难怪现今不少儿童出现心理问题,不少青少年出现精神问题。
很多父母缺乏自我反省的能力,他们会把自己的压力问题、情绪问题、家庭不和睦问题都归因于子女:是子女有学习问题、成绩问题、上网问题、打机问题……这些父母常常声称: 如果子女懂得自爱、懂得自律,懂得用功读书,他们就不用那么紧张,不会起情绪。对这些父母而言,他们的情绪问题和家庭不和谐问题都是源自于子女。若子女“生性”、“听话”,他们就会开心。
“指责型”的父母
诚如家庭治疗大师沙维雅女士 所言, 这些父母都具有“指责型”性向,他们把子女卷标为“烦恼制造者”,乃至是“讨债者”。根据沙维雅,是父母过分紧张,未能放松,于是做出很多不恰当的回应,说了很多伤害子女的话,使子女出现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例如看到子女今天不用心读书,就动起火来,断言地指责子女,认定子女将来一定读书不成,注定做一个没出息的人;看到子女今日沉迷打机,就断言子女的未来会一事无成,激动地咒骂子女将来一定注定做“机虫”。
当子女与这类“指责型”的父母相处日久,他们是会出现不同种类的行为问题、情绪问题、精神问题, 严重者甚至会自杀。父母原本是想子女好、想子女成才, 但结果却伤害了他们。根据沙维雅, 唯有父母具有“内在的平安”, 在与子女相处时、共舞时, 懂得自处、懂得自控, 使彼此“和谐舒畅”地生活在一起,子女才会感到自在,感到自然,这样子女才会潜能尽展,健康成长。
然而,要这类“指责型”父母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乃至改变自己, 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 “指责型”父母往往是缺乏自我反省能力,非常逃避面对自己的问题,且具有负面思维、偏见思维,他们往往把子女的成长历程简单化约为线性发展,并爱把子女的行为“问题化”、“严重化”。当他们困在自己的负面思维,他们看不到前景,看不到出路,认定子女是不会有正面改变之可能。他们不明白,是他们依一个既定的“框框”来看子女,判定子女“没有用”、“不成才”。
“自我主宰”的感觉强了
其实,子女是不断在改变中,父母不应该把子女“看死”。只要父母的心灵能开放,他们就可以看到子女正面的行为,感受到子女可爱的一面。当然,要“指责型”父母接受这观点是不容易的。但在笔者所教的“与子女共舞─父母之道”课堂中,有不少这些“指责型”父母, 经过课堂游戏活动、角色扮演, 思维学训练后, 都有明显进步。当他们的思维转了,他们的心也可以松开了,他们因此而看到他们过往看不到的子女正面性行为。当他们愿意开放自己, 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他们的“信念系统”也改变了,他们承认子女问题是出自他们身上,明白一直困扰他们的子女问题是源自于他们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懂得思考、不懂得理解子女的行为、不懂得与子女相处、不懂得响应子女在成长过程出现的问题……等。当他们愈能深入反省、愈能看到自己的责任,他们的心是愈来愈轻松,人也自在了,笑容多了。最重要是他们觉得“自我主宰”的感觉强了,而内在的平安感亦相继增强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分享现时在家的感觉不同了,他们是自在了、舒服了。当他们自在了、舒服了,子女也自动自觉起来,家庭气氛明显和谐了。
要子女健康成长,家庭和谐,父母首先要使自己的心境平和,让自己生活得自在。然而, 要得到心境平和, 活得自在, 不能停留在说话层次,而是要不断行动,不断学习,坚持锻炼、坚持修养自己。
你愿意为建立一个“自在的家”而不断学习、坚持锻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