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处内观智慧禅法 定·如何选择目标·四种护卫止禅法
发布时间:2019-12-25 14:53:45作者:大众学佛网四念处内观智慧禅法定:定·如何选择目标·四种护卫止禅法
舍弃我禅师
一般上,修禅者会有意或在潜意识里都把“定”列为修禅的目的。又由于这些人不了解“定”可分为正定和邪定,因此导致许多问题的产生,所以有必要在此解释“定的意义以及智慧禅修习者所力求达致的独特定境。
《清净道论》解释:善心一境性为“定”,它包含了两个因素:
(一)有利益的,即心念是善的。当我们说修心,显然的我们是在培育善心而不是恶心。因此,不应存有任何的烦恼。当烦恼静止后,心便能体验到真正的宁静和定力。
所以定力(Samatha)曾被立下的定义:平静寂止诸烦恼。如果在修禅时没有这种特质,那么心识通常会建立于邪定上。避免的方法就是保持正念。
(二)以达致上述的条件时,修禅者就可以继续集中精神使定力增强;即是能以较长久的时间平衡和准确的聚焦于——目标上。
若不如此,恶心生起时会比以往更为剧烈。成功地凝集心境能使修禅者摄入禅那(Jhana)或安止定(AppanaSamadhi)。
禅那有其不同的层次,由逐步排除较粗糙的禅支为目标后,修禅者会体验到更高阶层的禅那。
在八正道内的正定(Sammasamadhi)被解释为:
禅那(Jhana)——远离诸欲及不善法的心。它可是近行定(Access Absorption)或初禅至四禅的安止定(Fixed Absorption)。这也包括纯粹智慧禅的正定。
定(止)禅修习者的目标是属于观念化的目标,而智慧禅修习者是把心专注于三法印,即:无常、苦、无我。
因此,智慧禅修习者不可期望体验很多喜悦的心境,相反的,他应该有面对不满和痛苦的准备。然而,也有喜悦心境呈现的时刻。
虽然有时候禅者能以较长久的时间专注于目标上,但他也不可期望经常能如此。在某些阶段,他必须把心专注到次要或其他干扰的目标上。
只要正念能持续不断,它所累积下来的冲力便能毫不费力的在一段时间内专注于目标上。在这期间,毫无烦恼或障碍的心念生起。经过不断的修习,修禅者将能重复不断的观照到目标之三法印的特性,直到他成熟领悟到道与果的智慧。
要如何的去拥有一种持续不断的正念,主要是:
(一)须要精进持续的去提升它。
(二)要用规律性的方法来引导它,使它能在最有利的时机下培育起来。
(三)须把五根(信、进、念、定、慧)平衡(方法将在后面祥述)。
如何选择目标
系统性的观察和无择性的洞察。
问:什么是我们观照的目标呢?
答:那些我们易于以正念观照的真实性目标。
这些情形是因个人和条件而异的。对初学者,我们将从初步开始教起。
根据马哈希(Mahasi)禅师的传法,传授初学者都以观照腹部的起伏。
(一)腹部的“上升”和“下降”乃色法之一,其性质较粗。因此,容易观照。心(名)法较不易捉摸,并且比较微细。
(二)它没有痛楚。修禅者可以在没有烦恼和倦意下以长时间的观照它。
(三)它会移动,及含有变化性。因此和固定的目标相比,它就不会显得单调。其次,它很明确的显示出无常相,经过一段时间的精进观照后,修禅者便能适应观照腹部的上升和下降,它会变得明显并能充当为培育正念和定力的主要目标。然而,由于自然的法则,它会显示出不一致和不规则的性质。因此腹部的起伏有时会消失或模糊不清。这时,其他的目标就会显得特出(例如:声音、痛楚),于是修禅者就必须有正念的观照此些目标。它们必须被观照的另一个原因,尤其当那些目标是属于烦恼(例如:贪爱、昏沉、嗔恨、掉举)时,修禅者必须面对与对治它们为首要的任务。一般上,不需要以长时间观照的目标为“次要”目标。但是,如果次要目标持续太久,它们便成为用来培育正念和定力的主要目标了。
举个例子:
当上升和下降的目标消失后,修禅者可利用“坐/触”(触觉)为主要目标。过后,当痛楚较显出并持续时,痛楚就成为主要的修禅目标了。
简略地说:
(一)首先应该选择明显并且易于长时间以正念观照的目标。
(二)观照应被祛除的明显障碍。如:嗔恚、掉举、恼等等。
(三)其次是很显著的目标,如剧痛。
(四)如果几个次要目标都显得系统的显著,修禅者应优先选择身内的目标,如“坐姿/触点”,而外在的目标如“声音”应避免,因为无助于培育较深的定力。
(五)当正念能够持续,及心念轻快柔和时,修禅者可选择一些比较能培育正智的目标来观照。那就是说,它们能显示出无常、苦和无我的真相。这些含有变化的目标比起固定不变的会来得好。同时不悦的目标比喜悦的目标好,因为这可避免强烈的执着生起,及能显示出不受控制的特征(即不受主宰的目标)。只要修禅者能够掌握以上的方法,他便能应付某些特殊状况。
例如:
a.变化可能很不规则又非常快速以致修禅者分心和混淆。
b.强烈或使人疲乏的痛楚和不满可能导致嗔恨心的生起。
c.不受控制及不可思议的现象使到修禅者感到恐惧。
(六)当正念和正定增强成熟时,即使是微细的心识(心法)也会明显,同时,色法中的微细现象也会被洞察到。在这种情况下,应经常观照心法了。
(七)这时精进力的作用主要是在维护及严守正念能持续不断。任意心念自选目标,而修禅者也无暇思索。当正念可任由发展时,标名也应该在此时放弃。这不需引导的正念称为“无择性的洞察”,这种比较平稳的正念,只有经过长时间的修习后才能达致。
初学者必须应用系统性的专注法(一至五)来培育正念和正定。无择性的洞察有时候可在心念太活跃或掉举时使用。对于整天忙碌和生活紧张的人,要他尽量专注于目标上往往会有反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他可把专注心投向任何在脑海中呈现的现象。直到他有正念和平静后,他就可引用系统性的专注法来增进。
结语
在念住经中,智慧禅的目标分为四大类:
(一)身念住/处——色法(Rupa)
(二)受念住/处——感受(Vedana)
(三)心念住/处——心识(Citta)
(四)法念住/处——心所(Sankhara)
一般上,以上四大类的目标是逐渐细微的。因此,修禅者大多数是先倾向于观照第一念处,逐而演进至第二、第三及第四念处。
然而,每一念处都各有其现象界限。举个例子:
在受念处中,它的范围包含剧痛甚至初学者所不能察觉到的不苦不乐受。心念处从嗔恨心至禅那。
有些修禅者可能较注重于某一种念处,这是因为他们认为该念处比较适合他们的性格。在经论中也建议修禅者采用适宜个人的方法。
通过经验,大多数修禅者会发现如果他观照身念处以外的其他念住会较有趣味。但是先把身念处的观法掌握好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身念处是最容易使正念持续的根基。尤其是在平时碰到了挫折或在精进修禅期间遇到奇怪的境界时。若缺少了身念处观法的认识,修禅者会感到迷惑而不知该如何应付。
对于那些拥有强烈烦恼的人,他们未给智慧禅一个合理的尝试便放弃修持是可理解的。因此,修习四种护卫止禅法能给予禅者信心,也能使他平静和乐观。进而能使习禅者接受较严格的内观智慧禅修法。除此之外,我们不能否认止(定)禅亦能帮助禅者更快的启发强而有力的定力。如果好好修持,它亦有助于我们的世俗事。
因此,在修智慧禅之前,禅师常常提议先修四种护卫止禅法。
四种护卫止禅法包括:
1.佛随念——省思佛的一种或多种美德(以增加信心和精进)。
2.慈心禅——遍满慈爱于众生(止息嗔恨和不安,注入和睦)。
3.不净观——观三十二分身之相与厌恶性(以克制欲念)
4.死随念——随念死(制止害怕死亡和激起要修行的迫切感)。
缅甸的禅师提议每一种护卫法修两分钟之久,(总共八分钟)之后才转修内观智慧禅。
持续能耐的修持
修智慧禅者所面对的另一个问题是不能持续不断地修持,或有规律地修持。“修持”,实在是指那付出的努力,而这精进心有赖于一人的信心。信心的近因是那能启发信心的三宝。
我所谓的三宝是:
佛——或代表佛陀的象征,如佛像、佛足印、菩提树、佛座等。
法——它以*轮、佛书、佛法或禅者所修的禅法为象征。
僧——圣僧团。
因此,我们有必要常常接触佛教信物、佛教活动和信徒(尤其是智慧禅修者)。它们亦能帮助我们提高消沉的意气。
讲到精进,我们能以观想把悚惧基来激起精进。八悚惧基是:生、老、病、死、苦、以前的苦、将来的苦、现在的苦。禅者这样的观照一定能激起精进而努力修持直到苦尽。
愿你精进的奋斗,绝不停懈,直到最终的解脱及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