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413集)
发布时间:2024-10-31 04:01:34作者:大众学佛网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九百四十三页,我们从倒数第六行,两面都是第六行:
「以下从不顺法度至不顾前后」,这一段经文是说贪欲之过。经文里面按的顺序是杀、盗、淫、妄、酒,我们讲的五戒。学佛从哪里下手?很多同修问我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很简单,内,学释迦牟尼佛,永远断绝杀盗淫妄,佛告诉我们的;外面,学孔老夫子,温良恭俭让。如果就世尊一般所说的,思惑,见思烦恼,见惑:身见、边见、见取、戒取、邪见;思惑:贪瞋痴慢疑,也行,都讲得通。我们里面没有贪瞋痴慢疑,就入佛门了。入佛门,真佛弟子。我们现在有没有入门?没有。我们如果是坚定的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没有怀疑,真正相信;相信,信愿持名,将来阿弥陀佛一定来接引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这是一条特别的通道。正常的通道,八万四千法门,一定要断烦恼才能证菩提。我们断不了烦恼,但是要有高度的警觉心,守住佛陀给我们讲的三皈五戒十善,要把这个守住。坚决的守住,你称得上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修净土法门,称得上是阿弥陀佛的弟子。如果这个见思烦恼还是常常会犯,那就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要知道。
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儒是我们中国本土的,它的内容可以说完全相同,只是儒偏重在人天福报,佛法偏重在脱离轮回。哪个重要?当然是脱离轮回重要。轮回太苦了,我们无量劫来在轮回里头打转,出不去。怎么才能出去?初果须陀洹,小乘的,他有能力断见惑。见惑八十八品,分为五大类,第一个是身见。什么叫身见?把身当作我。没错,哪个人不把身当我?人人都把身当我。是没错,六道轮回众生才如是,超越六道不如是,这个不能不知道。身不是我,什么是我?佛菩萨告诉我们,我暂时住在这个身体上,身体好像是我们的一间房子,这个房子是我的,我住在这里面。房子不是我,我不是房子,只是我住在这里。我住在这里是有阶段性的,时间不会长。所以这个身体叫我所有,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样,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穿旧了,换一件新的,很正常。
我们在六道里头,六道不是我,六道是我所,在我所里头,无量劫来就是出不去,产生一个重大的误会,把身当作我。为什么?我没有生死,我是不生不灭;身体,身体有生灭,它怎么会是我?又何况我在佛法里的定义,它有主宰的意思。身体做不了主,身体有生老病死,它要能做主,它让这个身体不老、不病、不死,行不行?不行,做不到。可是真我就有能力。谁知道?知道的人不少,须陀洹以上的都知道。所以须陀洹明白了,把这桩事情放下了,把这个身是我放下了,证小乘初果。六道里头,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人寿命到了生天,天寿命到了又到人间,他不会到别的道,人天两道七次往返,证阿罗汉果。就是八十一品思惑断尽,思惑是贪瞋痴慢疑,确确实实心里没有贪瞋痴慢疑这个念头了,证阿罗汉果。六道轮回不见了,你到哪去?你到四圣法界,声闻法界去了,声闻是阿罗汉;功夫更好的,提升了,缘觉法界去了。缘觉上面是菩萨,菩萨上面是佛,这是十法界里面的佛,小乘的佛,释迦牟尼佛所示现的就是这一类的佛果。更殊胜的要超越十法界,怎么超越?明心见性超越了。禅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教下大开圆解,根本无明破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无明有四十一品,从圆教初住到十地四十品无明破了,最后升等觉,等觉破最后一品生相无明。
生相是什么?宇宙之间的现象。宇宙从哪来的?是我们自性变现的。惠能大师说得好,「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没想到我们的自性,自性就是真心,真心现宇宙。宇宙从哪里来的?真心现的。它没有缘不现,不现不能说没有,有。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就是有。具足什么?具足无量智慧、无量的功德,或者我们说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不止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区。宇宙多大?无穷无尽,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是自己的真心,是自己的佛性,这里头透了一个信息,你有没有听懂?你有没有搞明白?这信息是什么?这个信息是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为什么?细细听这一句,多念几遍,「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或者《般若经》上有,「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为什么不可得?统统是自性生的,自性变现的,自性不可得,自性所生的现象怎么会是真的?所以,经上又说「相由心生」,相就是物质现象,遍法界虚空界的物质现象从哪里来的?心生的。心能生能现,就是自性。
惠能大师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说出来了。五祖忍和尚考他,你见性了,说给我听听。他说了五句,老和尚一听点头,没错,衣钵就传给他了,考试通过了。这是什么考试?成佛的考试,五祖来给他认定,五句话。这五句话太重要了,这五句话把真心说出来了。什么是真心?第一个,「本自清净」,记住本自,不从外来的,与外面不相干。有没有染污?没有染污,本自清净,哪来的染污。永远清净,无论在哪里都不染,在六道里头不染,在三途里头不染,在地狱里头也不染,本自清净,真心。所以用真心不用妄心。惠能开悟之后,这用真心了,以前还是用妄心,这下可用真心了。用真心是菩萨,法身菩萨,大菩萨,不是小菩萨。像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地藏,这些大菩萨都是明心见性,都是法身大士。
第二个,「本不生灭」。一切法都是生灭法,整个宇宙都是生灭法,有生有灭。真心不生不灭。妄心就是念头,念头有生有灭,前念灭了后念生了,而且频率非常高,我们完全没有感觉到,它是生灭的,不停的生灭,跟真心不一样。真心「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全宇宙,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统统具足。有缘它现,没有缘它不现。缘是什么?起心动念。现在量子力学家发现了,量子力学家称它为意识,有意识它就现相,没有意识它又回归自性。回归自性没有相,净宗称它叫常寂光,常就是不生不灭,寂就是清净,光,它是什么样子?它就是光。有缘就现相,没有缘不现相,就是常寂光。常寂光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都在常寂光里面。这些话如果你听懂了,你听明白了,恭喜你,为什么?你得道了,你证得了。从今而后,你产生一个念头是真的,整个宇宙是自己,这也就是本自具足,整个宇宙是自己。这宇宙里头的万事万物,跟自己是一个自性变现出来的,起心动念它现,不起心不动念它不现,它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它不现相,一片空白。所以自性不能说无,万法不能说有,有无同时。
我们起心动念著相了,看到有这一面,无看不见;我们不起心不动念,相不见了,回归自性。我们不知道,不知道的原因是什么?我们的念头、妄念没断过。你看晚上睡觉会作梦,梦就是梦中有意识,意识在梦中现相。只有什么?入定,定,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动一个念头,那是定。定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那是凡夫的迷,那不是定。定是清醒的,不是迷惑,清醒,很清楚,样样都知道,样样都不执著。都知道,不执著,我们怎么用功?眼见色,看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被染污了。为什么不放?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它是幻相。《金刚经》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就是六根能缘的法,一切法,眼缘色,耳缘声,鼻缘香,意缘法,有缘它就现相;不缘,不缘它就不现了,它回归自性,它还原了。这些经文要多读,不能忘记,为什么?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修行。修是境界清清楚楚、明明了了,那是般若智慧的照见。不放在心上,心里干干净净,不但干净,而且是平等。一念不生,这是自性的「本无动摇」,起心动念是「能生万法」。念头刹那之间没有了,万法就不现了。慢慢这样子去观察,会放下,自然慢慢你真的放下了,它不是假的。
真放下是心里没念头,心里有念头你没放下,心里没有念头才真放下。那我们念佛人,我们心里有阿弥陀佛,是不是放下?不是放下,没放下。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没成佛。那要去干什么?去到那边换一个修学的环境,那边阿弥陀佛能保证你一生成佛。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功夫不得力,想想自己没有办法成就,我们去找阿弥陀佛,我们求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就有办法了,肯定一生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这么个道理,去换一个环境。那边阿弥陀佛是老师,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教学,是一个一个传授,不是大讲堂里面。没错,他是在大课堂讲经教学,但是每个人听的经不一样,我喜欢《无量寿经》,我听的就是《无量寿经》;你喜欢《阿弥陀经》,你听的就是《阿弥陀经》。每个人听的不一样,随自己的意思,我想《华严》,听到《华严》;我想《法华》,佛在给我讲《法华》,那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往生极乐世界保证成就,是这么个意思。所以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需要什么条件?信,对极乐世界相信,一点怀疑没有,那是真信。为什么我们还做不到?我们有疑,半信半疑。为什么?对这个世界还贪恋,对这个世界还放在心上,没有放下,麻烦在此地。为什么叫我们学经?学经什么意思?学经帮助你真信,你把这部书念熟了,你就知道极乐世界的美好。这个世界跟极乐世界不能比,你要哪一个?当然选择极乐世界,把这个娑婆世界放下了。对娑婆世界一切事情再不关心,再也不过问,真甩掉了,一心向往极乐,你就必定得生。
这一品经,第三十五品「浊世恶苦」,这个世界五浊恶世,佛告诉我们这个世间的哪些恶、哪些苦得搞清楚。我们就世间法来说,念头恶,起心动念,起的什么心,动的什么念头。起的是身见、边见,执著身是我,边见是什么?边见是对立,我跟你就对立,跟人对立,跟事对立,跟一切万法对立。对立里面就产生傲慢,贪瞋痴慢,后面还有怀疑,五个字,贪瞋痴慢疑,这是我们的存心。表现在外面,为满足自己的欲望,为满足自己的贪(对你讲贪),干杀盗淫妄,这是恶,这是苦,心不清净是一切苦恶的根源。所以经题讲真心,第一个清净,清净是真心,清净里头是什么妄念都没有,我们今天称一切清净是真心,真心显露了;染污,妄心。真心不染污,妄心被染污,眼被色染污,耳被音声染污,鼻给香染污,舌给味染污,身跟触染污,这要懂。浊世,今天的世界,就像大陆有些地区雾霾一样,非常严重的雾霾,在这里生活苦,它是形相上的雾霾。我们今天是被意念里面的雾霾,就是贪瞋痴慢疑,事上财色名食睡,几个人不迷?几个人不是说六道凡夫,六道凡夫个个都迷,我们讲的几个人是佛门弟子,最重要的我自己要反省,我有没有迷?我这些烦恼习气有没有放下?我要不能放下,记住,你就不能往生,这一生往生的机会你就失掉,可惜,太可惜!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从不顺法度至不顾前后」,这下面都有解释,「表贪欲之过」。『不顺法度』,「法者法轨、法则。度者轨度、规度,即常规」。我们今天讲轨道,譬如火车一定要在轨道上行走,它脱轨就不顺轨度了。做人,人的轨道是什么?佛告诉我们的三皈、五戒、十善,这是轨道,这里头有一个字做不到,脱离轨道了。
佛教没传到中国之前,中国人有法度,这历史上有记载。中国是个了不起的族群,它的法度是什么?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四门功课,中国是自古以来小孩出生就要教他。要知道小孩出生,眼睛睁开,耳朵竖起来,他会看,他会听,他已经在学习了。谁教他?妈妈教他。所以妈妈了不起,妈妈的恩德太大了,生你是恩德,养你是大恩,她要做好榜样给你看。我们今天讲的《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是妈妈要把它做到,做给儿女看,儿女从出生下来就看到,他相信,他不怀疑,他看到三岁,他就有能力辨别。古人讲三岁看八十,意思是什么?三岁养成的习惯,八十岁不会改变。三岁小孩有能力辨别善恶,与伦理道德违背的是不善,相应的是善,小孩就会选择,相应的他欢喜,违背的他远离,他不碰它。这母亲恩多大!
小孩满三岁,聪明的小孩就上学了,上学,老师做榜样给他看,也就是母亲教孩子这个方法,由老师接替,老师要讲、老师要表演给他看,老师的恩德大!跟现在不一样,现在老师只教,不表演,自己未必做到。古时候不行,古时候言教身行,你要做到,你不做到学生不相信,做不到的不能讲,讲出来的一定要做到,所以老师可不容易。身命得自於父母,慧命得自於老师。所以对老师跟对父母完全相同,对父母要孝,尽孝;对老师要敬,尊师重道。对老师要尊敬,跟对父母没有两样,所以有轨道的。
学佛,佛门弟子的轨道,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学佛人的轨道,释迦牟尼佛的轨道;如果再加上信愿持名,那就是阿弥陀佛的轨道,极乐世界的轨道。你要想到极乐世界去,先要有释迦佛的轨道做基础,再加上阿弥陀佛的轨道,信愿持名。释迦佛的孝亲尊师、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好像是铁轨,这是轨道;阿弥陀佛的信愿持名,好像是火车,火车在轨道上,一定通达极乐世界,不会走错的,我们要掌握到,不能掌握就不能往生,掌握到决定得生。不顺法度,这就错了。
『奢淫骄纵,任心自恣』。「奢」是奢侈,对於物质的享受过分。「淫」,你看这个淫字是三点水,凡是事情过度、过分都叫淫。雨下得太多,超过我们需要的,就称为淫雨,这个字当过分。「骄」是傲慢。「纵」是放纵,没有节度,什么都敢干,随著自己贪瞋痴慢的心造作恶业。我们学佛,我教初学的人入门,内学释迦牟尼佛,断贪瞋痴慢疑,这个是思惑,贪瞋痴慢、怀疑;外面学孔老夫子,温良恭俭让。孔老夫子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你见他老人家,老人家的风范,温和、善良、恭敬,对人对事对物,夫子恭敬有礼;节俭,生活能过就好,节俭的反面就是奢淫;最后一个字让,礼让、谦让。这是中国几千年的美德,全世界其他的族群没有。
一百年前,英国罗素在中国住了一年多,他非常感叹的说,他一生去过很多国家教学访问,在他心目当中,中国是世界第一。这个国家民族太好了,可惜那个时候被列强欺负,他是非常打抱不平,被外国欺负主要是中国缺乏科学。外国的长处就是科学,洋枪大炮,我们打不过人,所以受尽侮辱。今天起来了,我们知道过去为什么受人欺负,就是武器不如人,现在我们反过来埋头苦干追上,真的追上了。但是我们中国不会欺负外国人,不可能,尤其是现在中国,大家都在学习唐太宗的《群书治要》。这本书翻成外国文,现在我们有八种不同的外国文在流通,这些人读到这部书,没有一个不赞叹。还有一些国家领导人看到,欢喜,深深赞叹这是真正的智慧,可惜我们看到太晚了,如果早些年看到,他现在退休了,早些年在任的时候我要是读到这个书,他说我就少做很多错事,现在晚年退休知道做错了,忏悔,没有人教他,这书太好了。
汉学院学什么?就学这部书,学会之后讲这部书,把这部写成白话文,然后再翻成外国文,对全世界流通,我们就干这个事情,其他不是我们干的。这个书是中国文化的上半段,五千年文化,那是第一个二千五百年,还有第二个。所以《群书治要》,从三皇五帝到晋代,隋唐宋元明清,这个六代不在里头。我们有任务要把后半段完成,让《四库全书》有个精华本,大家读这一百卷,读这一百万字,等於把《四库全书》统统读到,这个事情好事。我现在找一班年轻人,志同道合,咱们这一生万缘放下,有人去干的我们不干,我们专门去干别人不干的事情,我们干这份工作,不但利益当代,利益千年万世,有价值,有意义,值得!所以让《群书治要》有个足本,圆满的本子,教人懂得伦理道德,欢喜遵守,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中国人称为圣贤君子,佛教里称为佛菩萨。我们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作佛、作菩萨就对了。我们的使命,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们不求地位,孔老夫子没有做过大官,在社会上没有很高的地位,也没有财富,但是他是非常快乐的人,非常幸福的人。这个幸福、快乐从哪里来的?古圣先贤教诲那里来的。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因为它是从自性、是从真心流出来的。我们凡夫用妄心,他用真心,真心生智慧,妄心生烦恼,贪瞋痴慢疑是烦恼的根,妄心生这个东西,真心不生。
在《等不等观杂录》里面,有一句话告诉我们,「经中淫多从女旁,专指男女事也」。如果这个淫从女字边,那就是专指;不是,广泛的指很多事情,一切事情只要过分,都可以用这个淫。如果用一个女字专指男女。而淫里头,男女淫欲罪是最重的,杀跟盗都可以连带起来,那个麻烦很大,果报在无间地狱。无间地狱我们没有这个概念,真正读佛书,真正读儒跟道的书,念多了你会有概念,那苦不堪言,没法子说。今天这个社会,造无间地狱的恶业太多了,我们看到、听到、接触到的,几个不造地狱业!什么是地狱业?杀盗淫妄。妄是妄语,欺骗人。所以佛制定五戒,专门对治这个烦恼。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为什么?酒醉了,人就迷了,他就失去理智,什么罪业他都造。所以佛把酒定为重戒,很有道理,它比傲慢、比怀疑罪还重。五戒十善重要,是释迦佛的轨道,娑婆世界成佛的轨道;信愿持名是阿弥陀佛的轨道,直通极乐世界,我这个说法大家很容易懂,会有个很深刻的概念。我们要走释迦佛的路,我们要走阿弥陀佛的路,这个路通达到无上菩提。经上用的「奢淫骄纵」,奢淫是淫行过分;骄,骄横,仗势欺人;纵是放纵,自己不能节制、不能控制。注解末后说,「男女共居,不顺法度,放情纵欲,但图快意,不惧罪谴」,这几句话说得很严重,这几句话就是无间地狱的罪业。我们要注意,要记住时时刻刻防范。
我们再看下面这段文,「盗法」,法是方法。
【居上不明。在位不正。陷人冤枉。损害忠良。】
这都是属於盗。
【心口各异。】
骗人。
【机伪多端。尊卑中外。更相欺诳。】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居上不明,在位不正』这些句子,「表在位者利用权势,巧取豪夺,损人利己,误国殃民种种恶业也」。这个简单的说就是现在,在我们这个时代,无论是中国外国,全世界都有,都市、村庄,具有权位的几个不犯的?我这一生真正遇到一个。抗战期间我在贵州读书,可惜时间很短,一年抗战胜利了,我们的学校收受流亡学生,无家可归的。所以在学校读书,吃住都是学校供给,不缴费的,没有钱,没有职业,也无家可归,国家收容,胜利之后就解散了。我们的校长周邦道先生,我这一生看到一个,真看到,不是假的。晚年他在台湾,我们在台湾又遇到了。台湾遇到常常见面,他在台湾也是公务人员,他的官级是副部长,考选部的政务次长。公家配给他汽车,家里给他装了电话,他告诉他的家人妻子儿女,这个电话是公家付钱,私人不能用,任何人都不可以用,包括他自己,都是公务往来方便的。自己老朋友谈天,他到外面公用电话亭去投钱,用那个电话,不用家里头的。有汽车配给他,汽油是公家给的,不是公事不可以坐这个车,他自己上街去,是私事他都坐巴士,是这么一个官。他的儿子告诉我,他说爸爸头脑有问题,他说怎么会是这样,谁家里人不用?就是我们这一家不准用。天下第一清官,一分一毛都替公家节省,不敢浪费,不敢错用了地方。虔诚的佛教徒,都是念佛往生净土的。
我们在台湾,在大陆是师生关系,到台湾是同学,他也是拜李炳南老居士做老师,跟老师学佛,我们就变成同学,我跟李老师学经教,他跟李老师学净土。到哪里去找?他的收入很有限,生活很清苦,地位很高,大陆上还有亲戚朋友在,救济他们,每个月发薪水,大概一半寄到大陆,帮助这些人,没有缺过,月月都寄。所以这样的人家,在这个年头还恪守道德,非常不容易。我们同学到台湾居住的,大概有两百多人,我们对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无话可说,他所读的书他都做到了,而且非常认真做到,没有丝毫勉强。从自己做起,从自己家人做起,公务人的典范,哪个人能像他那么样的清白、清高!
一般人,经上讲的这个,到处都看到,在位利用权势,巧取豪夺,损人利己,误国殃民种种恶业,真的一点没错,到处都看到。看到怎么样?不能怪他。为什么他们会这个做法?从小没人教。《无量寿经》上讲得好,「先人不善」,他的父母、他的祖父母、他的曾祖父母、他的高祖父母,「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没有人教他,所以他做错事情不能怪他。尤其现在社会风气,人人都是这样,他看到别人这样,他也就学会了。学好不容易,学坏很容易,所以就不能怪责。要把他看作什么?正常,我们的心就平了,心平气就和,就能跟他们和睦相处,各行各的道。你那个道路通什么地方,我知道;我这个道路通什么地方,你不知道。像经上这个道路,这是通地狱的,那边是地狱,他去了。我们今天念阿弥陀佛,我们的道是通极乐世界,不一样。你这个道现在是有权有势,有受用,享受物资,物质享受,不知道将来的痛苦。学佛的人现在能忍一点,到极乐世界得大自在,去处不一样。
「《嘉祥疏》曰:宰相之宦,纵放臣下,用取万民贿」,贿是贿赂,「枉取人物」,受害的人冤枉。宦是宦官,在这个地方讲就是他的部属,宰相是高官,但是纵放部下,他们接受人民的贿赂。我们今天生活在这个时代要明白道理,才能用正常的心态去感化他们。财从哪里来的?真的要教,财从财布施来的,聪明智慧是法布施来的,健康长寿是无畏布施来的,佛教给我们。真的生财有大道,要如理如法,不能昧著良心。接受贿赂,这个不是发财,这个如果有一天爆发,你这个官会丢掉,说不定命都保不住,你要接受国法的处分,那就错了。这些都是说居上不明。
「受贿已属盗行」,况复『陷人冤枉,损害忠良』,这个罪过很重。受贿,不是人家甘心情愿供养你的,是逼不得已。你今天有权有势,你要不给我方便,他的事业就有障碍。所以各人取各人的利,官商就勾结上了。受害的是谁?是群众,一般群众受害。这种经文,我们看到了、读到了,都很难过,替这些人忏悔,希望他们能回头。「陷者诬陷、陷害。冤者屈也。枉者邪曲」。底下说,「忠者,敬事直行」,这尽忠的,「奉公忘私也。良者善也」,善良的人出不了头。「如是恶人,嫉妒贤者,陷害忠良。其人之言必巧佞不忠,阿谀取荣,诽谤良善,枉陷人非」,害人。如是恶人,嫉妒贤者,陷害忠良,这些人将来的果报很可怕。
中国是个非常伟大的国家,有完整的历史,从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三皇五帝,一直到现在,每一个朝代都有历史,你在历史上去看因果报应。所以中国人读书注重经史,经是真理,是良心;史是行为,是善因善果、恶因恶报,丝毫不爽。你家里出不出人才,人家往上看,你祖上有没有积德。孔老夫子的外公(孔子妈妈的爸爸,外公),外公把他的女儿嫁给孔家,他看到孔家祖上五代修善积福,他就判断这样的家庭后代一定出人才,把他的女儿嫁到孔家生孔子。看相算命要这个看法就对了,你都要看到这个家族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多少世代后头一定出人才。
我们这些年在国外,许许多多的侨胞我们遇到,有很多人问我,世界乱了,哪个地方太平?我们到哪里去好?我就劝他回中国。他说为什么?我说你看历史,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族群,有几千年世世代代都是修善积德,你去找,找不到,只有中国这个国家、这个族群。现在后代虽然有一点灾难,那是什么?这个一百年当中没有遵守老祖宗教训,把老祖宗丢掉了,打你几个耳光,惩罚惩罚,不会要命的,跟外国不一样。外国人造作的罪孽,他要受果报。所以中国的灾难轻,外国的灾难重,你要想躲避这个灾难,最好回国。这都从理上说,有理有事,有事必有理。中国人赶快把老祖宗的教诲,总纲领只有几个字,归纳起来,实在讲十二个字,这是中国人。这十二个字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是中国人。中国人不会欺负人,仁,想到自己同时想到别人,这是仁爱,爱人如己,怎么可以害人?怎么可以去强迫人?夺取别人的利益,夺取别人的地位,夺取别人的财产,这是强盗,这不是中国人。
下面接著说,「诽谤良善,枉陷人非,心口不一」。故云『心口各异,机伪多端』。「义寂云:机谓幻惑,伪谓虚诈。憬兴云:机者机关。即巧言令色,曲取君意,能行机伪。又机者机心,伪者诡诈。如是机诈伪善,种种不一,故云机伪多端。如是恶人,无论尊卑上下,内外亲疏,皆欺骗诈惑」。故云『尊卑中外,更相欺诳』。我们读了怎么样?想想现在的社会,现在人与人的关系,可怕。可以说做人很难,很辛苦,为什么?防不胜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古人的话。那我们走到防不胜防的时候,怎么办?只有找佛,佛教我们彻底放下,就不需要防了。
不跟人竞争,争就是罪,无争就是君子,就是好人。我不跟人争,你争我让,你进我退。是不是懦弱?不是,别人看不懂,佛菩萨看懂,鬼神看懂。我们只要把握住圣贤几个字的教训,一生不改,你就能过到像方东美先生讲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什么?不是地位,不是财富,是心里没事,没有忧虑。所以我教人学释迦、学孔子,里面放下贪瞋痴慢疑,外面学孔老夫子温良恭俭让,这样过日子非常快乐。没有贪瞋痴慢疑,於人无争,於世无求,有很欢喜,没有也欢喜。原谅一切众生的罪过,为什么?他们真的是可怜,没有接受到圣贤的教诲。古时候小学学的这个书籍,经书,他都没学过。你问他,《三字经》念过吗?《百家姓》念过吗?《千字文》念过吗?没念过;换句话说,小学教育都没有受过。我讲的是中国的老教育,这些东西学会了,真的一生快乐。它确确实实、道道地地,真的,不是假的,圣贤教育、佛法的教育,会给我们一生快乐幸福。我们要不要?要。
快乐幸福人生与地位不相干,与财富不相干,这你一定要懂。释迦牟尼佛没地位,释迦牟尼佛日中一食,外头托钵,没财富,全部的财产三衣一钵,要懂得。释迦牟尼佛天天修布施,他什么都没有,用什么布施?法布施。天天给人讲经教学,劝人断恶修善,这是他的布施。他没有外财布施,他有内财布施,内财是什么?我的精神、我的体力、我的时间,这是属於内财。所以他的果报,他样样不缺,有供养,样样不缺。虽有供养在面前,他不多取,转来布施给别人。初学佛的人没有人供养,佛菩萨、阿罗汉有多余的,分给他们。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我们要学,愈学愈快乐,愈学愈自在。
今年是六十六年,我学佛,讲经五十八年,我走释迦牟尼佛的路子,真的,得释迦牟尼佛加持,这么大年岁还在讲。我不想讲了,后继有人,我最近发现,非常欢喜;还有一个,还没见面,已经有联系了。什么样的人?老实、听话、真干。今天我劝人,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念三千遍的很多,有念六千遍的,有念一万遍的,有念二万遍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要来看看他有没有得三昧,照理说必定得三昧。不能得三昧什么原因?他有妄想没放下。妄想里头最严重的是贪瞋痴慢疑,是五欲六尘的享受,这个没放下他得不到三昧。我必须要劝劝他把这个放下,我相信不出三年,念佛三昧得到了,就开悟了。小悟都不错,小悟是阿罗汉,大悟是菩萨,大彻大悟是法身菩萨。
所以经书里面所写的,让我们了解事实真相,这些事实真相根本不必说,全在眼前,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处常常遇到。遇到我们要用什么心态?记住,要用佛的心态,要用孔子的表演,你就决定没走错路。所有的病根就是心态当中的贪瞋痴慢疑。所以佛把它定为思惑,根本烦恼,比身见还严重。破身见证须陀洹,破思惑才能证阿罗汉,见惑是证须陀洹果,破思惑证阿罗汉。佛法讲到究竟处就两个字。早年我亲近章嘉大师,第一天见面我就求老人家,我说我听方老师的教诲,知道佛法的殊胜,知道佛法的高明,我说佛门里头有没有方法,叫我很快就能契入境界?他老人家听到我的发问,看著我,我看著他,我们看了半个多钟点,看了半个钟点他说了一句话,「有」。我们精神提起来了,他又不说了。大概过了十分钟,说了两句,「看得破,放得下」,就能入门。
这么简单的,他为什么用这么长的时间看著我。十多年之后我才恍然大悟,没有这么长的时间,他这个教诲我不会记在心上。年轻人心浮气躁,问这样一个大问题,这个耳朵听进去,那个耳朵出去了,无济於事。怎么办?要我定下来,看著我定下来。定到什么?定到没有妄念了,他才给我说,说一个字,「有」。我们这一高兴,讲有,注意听,动心了,又乱了,所以又不说话了。再等到十分钟才说六个字,然后告诉你,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你看破。到底是先放下还是先看破?各人根性不一样,所知障重的人先看破,烦恼障重的人先放下。这是一个好老师,这是一个真正善知识,他会教,如果一问一答,答得都很顺畅、很流利,哪有这么深刻的印象?我跟他老人家认识的时候,我二十六岁,今年九十一岁,我不但不敢忘记,我还天天用这个来反省、来检讨,还有什么没放下的。
看破是了解真相。真相是什么?真相是空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真相;「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真相;「相由心生」、「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真相。真相明白了,假相要放下,不能执著。经教,经教是假相,没错,从这个假相能入真相,妙!所以这个经里头,佛说的义趣都是意在言外,佛所说的真实义不在文字里头,在文字以外,也不离开文字,文字可以诱导你悟入,所以称为文字般若。死在文字里头,完了,你把佛经当作世间书去读了,你所得到的利益是世间利益,佛法真实利益你得不到,这个道理要懂。
底下这一小段,「欲贪亡身」。欲贪是因,亡身是果,你把你自己这一生的身命糟蹋掉了。这个显而易见,不难见,喜欢吃的贪吃,纵欲,他到中年就一身病。这些病要靠医疗,医疗不但不能减轻他的病,反而加重。为什么?现在的药很多是假的,很多改基因的,你不吃,没事,你要吃它,身体健康也吃出病出来,饮食都不健康,怎么办?古大德教导我们,穿人不愿意穿的衣服,吃人家不愿意吃的食物,干人家不愿意干的事情,这叫大人物,这就是老师教的。你去想,你愈想它愈有味道,愈想愈认真去做,说得不错,不能有丝毫贪瞋痴,有丝毫贪瞋痴,你就会堕落,为什么?从贪瞋痴衍生出来许许多多的罪业。你细心你知道,你粗心你不知道,这些害了自己一生。底下这一段,欲贪亡身,我们看经文:
【瞋恚愚痴。欲自厚己。欲贪多有。利害胜负。结忿成讐。破家亡身。不顾前后。】
『前』是现前,『后』是来生。来生到哪里去?三途去了,人身丢掉了。人身,得人身难,失人身很容易。经上讲的这几句话,我们想想,认真反省自己,我们有没有这些问题。『瞋恚愚痴』这是根本,「愚痴」是根,「瞋恚」是本,像一棵树一样,根本,下面这些罪业都是枝叶花果,都是从根本生的。所以学智慧是什么?学智慧是学用真心,愚痴是妄心。怎么样学智慧?戒定慧,因戒生定、因定开智慧。我们学佛这么多年了,知识分子喜欢学经教,佛就要我们用经教来修定。怎么学法?读书千遍是修定,目的是开智慧,是断根本烦恼贪瞋痴,目的在此地。所以读书千遍怎么读法?这本经书从头到尾好好念一遍,念书里头没有意思,不能想这个什么意思,想意思是打妄想,夹杂妄想,把你的修定破坏了,没有意思,只念下去,字没有念错,句子没有念漏。像《无量寿经》,我劝一些同学,喜欢读书的人,用这个来修定,修念佛三昧,一天念十遍。初学的人,大概一遍要一个半小时,换句话说,十遍要十五个小时。念上三个月、念上半年,熟了,大概一个小时一遍;念上一年,半个小时念一遍;念上两年,愈来速度愈快,那个时候你就可以加了,一天可以念二十遍,念满三千遍。
一千遍来个考试,考试两种方法,一个就是你看注解,看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你能看得懂,意思都没有障碍,那是什么?智慧开了,不需要求别人,自己懂了;读二千遍,你所领略得更深,意思看得深、看得广;到三千遍,更深更广,你就能讲经了。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小悟,二千遍大悟,三千遍大彻大悟,居然还有人念到一万遍、二万遍,我听了很佩服,很不容易。他什么?他心定了,得念佛三昧。真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一通,一切经通了,《华严经》没有学过,他一看就懂,他就能给你讲《华严》、就能给你讲《法华》。一经通一切经通,佛经他能讲,儒家的四书五经他也能讲,道家的都能讲,他没有障碍了。这是中国古人教学的理念方法,非常宝贵,没人学习。我们是从经教里得出这个结论,劝导年轻人,抓住你美好的光阴,学东西愈年轻愈容易。
所以古时候在十五岁之前,四书五经统统背过,他学儒能成圣贤,他学佛能成佛菩萨,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为什么?功底深,他有戒定慧。持戒的目的是什么?是得定。持戒不得定,戒叫白持了,那是做给别人看的。得定是功夫,得定的人一定开智慧,一定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道理事相通达无碍,这我们不能不知道。不知道?你到哪里去。知道了,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原来我学的这个真是无上道。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