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中华万姓先祖纪念堂开幕典礼致词

发布时间:2024-10-17 04:02:32作者:大众学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中华万姓先祖纪念堂开幕典礼致词

净空老法师讲述 2002/12/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主持人:尊敬的净空上人,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嘉宾、居士大德们,大家好!谢谢大家。我们盼望已久的“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落成典礼现在开始。首先请大家全体起立,向中华民族万姓先祖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谢谢大家,请坐。

今天是冬至佳节,也是我们香港佛陀教育协会举行的“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落成典礼之日,我们能够邀请到诸位嘉宾的光临,感到非常荣幸。在此让我们向远道而来的朋友,致以深深的谢意,谢谢大家!首先让我们请凌孜会长代表香港佛陀教育协会为大家致欢迎词。掌声欢迎,谢谢!

凌孜会长:尊敬的净空老法师,尊敬的各位嘉宾,在新的一年就快要来临之际,我们香港佛陀教育协会全体同仁向同胞们顶礼,拜一个早年,给大家拜年!

我们是一个以释迦牟尼佛做为多元文化教育为己任的义务教育团体,我们的指导师是澳洲净宗学院院长、澳洲格里菲斯大学和昆士兰大学教授,净空导师。我会按照导师的教导,倡导学习中华民族“以道治国,以德化民”的儒、释、道的文化教育思想与实践。近年来,海外各国人文学的先哲们,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的教育是当今救世的唯一法宝,这些文化遗产是我民族千年来赖以凝聚、生存的基石。而我们很多同胞近百年来忽视了这一点,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只是求其枝末,舍弃根本,结果涣散了整个民族团结向心的力量,使社会潜伏着深刻的危机。我同胞忧心忡忡何去何从,总不能捧着金饭碗讨饭吃吧!

若想天下太平、国家安定、家庭和睦,只有发心按照古圣先贤的教导,从根基做起,洗涤人们多年来所接受的种种心灵污染,而今迈步从头跃。儒家教导我们“伦理道德,百善孝先”,佛教导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道家教导我们“清净无为”。我们依照古圣先贤的教导,从礼仪学起,从孝心发起,从祭祖做起。

在净空老法师非常具体一步一步的指导下,在海内外同仁的帮助和支持下,特别是要提到中国科学院袁义达教授的帮助下,确认了我们所采用的万家姓氏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在北京的同学们,更是日以继夜辛勤工作努力下,终于在八个月里建成了这第一座“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大家可以看到,在堂内供奉了我们炎黄先祖、三皇五帝、孔子、老子这些圣贤,并我民族一万一千九百七十个万家姓氏祖先的牌位。真是大家欢喜,祖先欢喜。

我们这个纪念堂很小,但是我们希望所有的地方,有华人的地方都能够尽快建立起更大的“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从这里发起孝心,让后代懂得尊敬自己的民族,义务维护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积极用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去造福于全世界,用中华民族最宽广的胸怀感召全世界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为此,我会正在将这些牌位图做成光碟,免费供养所有要做先祖纪念堂的机构,只要用光碟,就可以很快做成这样的纪念堂了。这座先祖纪念堂的建成是导师谆谆苦心教育的成果,是祖先宝贵文化遗产感召的结果,也是我们全体同修学习孝亲尊师的修学成果。容我占用少少的时间,做一个简短的汇报。

建立这个先祖纪念堂,我们体会到了导师讲的,要用华严境界的心量,包容虚空法界的一切众生,这是无比的智慧,打开了僵化的思想,拓开了我们的心量。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只是一块小砖头、小瓦片而已。我们明白了,做一个中华民族的后人,不仅是光荣,而且是肩负着重任。常言说“做人难,做中国人更难”。但是导师给了我们的启示,是“做人好,做中国人更好”!正是因为中国有着他国没有的一套完整的伦理道德的教育的理论,使我们能够有因缘为全人类,乃至所有的众生做更大的贡献、更大的功德。

这个小小的中华先祖总祠堂,凝聚了圣贤的智慧,焕发出无限的生命的活力与生命的延续。我们希望中华民族的精华伴随生命之流,流入世界各地,传播我们中华民族伟大之文化瑰宝。在这里,人们会油然而生起对祖先的缅怀与恭敬心,为了和同胞们一起分享,我们将通过网路直播,向大家报导这里的实况。我们再次感谢各位嘉宾到我们这里来,和我们一起共度这个冬至佳节,和我们的祖先一起度过这个壮丽的、前所未有的、共聚一堂的冬至团圆佳节。

最后我想说,感谢先祖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感谢所有教育了我们、开启了我们智慧的导师们,感谢为了修建这座纪念堂付出辛勤劳动的每一位大德同修和各方人士。我代表我会祝贺大家即将来临的圣诞愉快,提前给大家拜一个早年,祝大家阖家六时吉祥,新年快乐;祝愿我们的先祖离苦得乐。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凌会长。现在让我们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恭请我会导师净空老法师为我们大家做开示。

净空法师:尊敬的汤教授、叶夫人,我们的朱道长、羊教授、郭教授、郎教授、陈教授,各位嘉宾,各位法师,各位大德。今天是二千零二年的冬至,我非常荣幸的能和诸位大德们在中国香港佛陀教育协会共同举行“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的落成庆典。在这个古老而悠久的祭典日子里,我们怀着虔诚、崇敬的心情,隆重的祭祀中华民族所有族姓每一家的祖先,表达我们对于列祖列宗永远的爱敬和孝思。

在二十八年前,那个时候我在香港讲经,有感于这个时代礼崩乐坏,世界各国偏重在物质建设,中国也不例外。结果我们都能看得到,确实是贵而不安、富而不乐,欧美物质文明的发展是我们最好的教训,原因就是疏忽了精神文化的建设。中国人的祖先是无比的聪明智慧,他们明了精神文明的重要,这是人生真正幸福美满的根源,所以有伦理道德的教化,而宗庙的建设就是具体的体现。所以在当时我就想到确实有建立“百姓宗祠”的必要,这个念头是从这样子生起来的。

这么多年来,总是因为力不从心,所以我们每个道场只能有像这样一个小的方位,供养我们中华民族百姓祖先的一个牌位。以前很小的地方,我们照《百家姓》写的小牌位,也只有四百五十多个姓氏。今天我们的纪念堂很小,也总算是圆满了我们二十八年多年来这个梦想。

学佛的同学们都知道,要想复兴光大中国文化,促进世界大同,消弭世界的冲突,我们深深感觉到必须恢复祭祀。祠堂破坏了,祭祀不存在了,礼乐必然是毁坏;礼乐毁坏,仁义道德就不会存在了;伦理道德不存在,世界上哪有不乱的道理!今天世界上可以说乱到极处,无法治理,原因在什么地方?我们应该深深的去反思。

祭祀祖宗的意义是教导人人不忘本,所谓“返本报始”,这是人道的大根大本,是教人诚敬忠信,爱人如己,事死如生。人心厚才能够继孝思,笃人伦,醇风俗,国泰民安。这是我们中华文化复兴光大,普照大千世界,消弭冲突,安定和平,促进人民安乐,福慧自在的基始。

我们常讲的《百家姓》,而《百家姓》里面只有四百多个姓氏,现在依据中国科学院袁义达、杜若甫二位先生编着的《中华姓氏大辞典》中,正式列出有一万一千九百六十九个姓氏,以外又补充了一个,今天在此地我们这个纪念堂里面,供奉了一万一千九百七十个姓氏的祖先牌位,将来很可能还要增加一万一千多个,总计大概有两万两千个这么多的姓氏。

两万多个姓氏,在世界其他国家地区,要是做一次祭典的展览,我们深深相信世人也会尊敬、佩服,这真正是一个大国!这么多不同的族姓团结成为一个国家,不是简单的事情。在世间法里面讲是不可思议,这样大的泱泱大国靠什么团结?我们五千年历史文化不坠,实在讲就是依靠孝道、师道。说到最后,就是儒、释、道这三家学派教化了中国人民。儒教人,明伦,止于至善;佛教人,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道教人,清静无为。

“佛”是外来语,意思是智、觉;觉就不迷,智就不愚。有孝悌,有老师,再有圣贤的教育,别人才会觉悟。这三家无不是教人觉悟,教人开智慧。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成就了伟大、神圣、庄严的精神文明,其来有自。今天我们所处的是天下大乱的时代,如何自救救世,根本还是孝道、师道、觉道。我们说“觉”,大家不致于误会,因为“觉”包括世间所有的圣贤教育,包括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学术。孔子、老子、庄子都是觉者,耶稣、穆罕默德也是觉者。纵然将来我们这个地方的纪念堂不存在了,深信这个影响力已经遍满十方,代代有人继续传下去。

这次祭祖之前,我们举行了佛七法会,以七天念佛功德回向给我们的祖先。今天下午还有隆重的“中峰国师三时系念”的法事,祭典大典的实况,网路现场直播,以后我们会制成光碟向全世界流通。让世人看了之后能有所感动,觉得这是应该要做的。人人能敬祖先、爱父母,天下太平,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的根就在此地。

我们这个纪念堂,平时做为道德教育的场所,我们会礼请老师专门来讲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着重德行的教学,以中国历代古圣先贤显着的“伦理道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故事做为教学的内容。前人有从《二十五史》摘录一些道德因果感应的故事,编成《历史感应统记》,这些内容都非常活泼,大家也喜欢听。还有最近我们重印的《德育课本》,现在社会上非常缺乏道德教育的教材,我们要抓紧时节因缘,从事社会教学,就像补习班一样,但是我们不收费,而且赠送教材、书本。

佛陀教育是师道,宗教教育也是师道,师道必须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没有孝道就没有师道了,当然也没有佛道可言。孝道、师道、佛道在世间断绝了,那么这个世间灾难必然随之而来,这就是世间宗教所说的世界末日。因此,凡是我们佛弟子,都应当大力的提倡孝道,希望全球华人居住的所在,都有“先祖纪念堂”的建立。由一国一族纪念祖先,然后我们来推动全世界人民纪念祖先。如是大行孝道,而后必定有圣贤师道之出现,化恶为善、化迷为悟、化凡为圣的学术生焉。世间最大的福善,无过于此。

所以我在平常讲经的时候也提到,孔老夫子因祸得福。如果夫子当年周游列国,有人聘请他做一个宰相,诸侯的宰相,他的成就不过像周公、管仲一样。他没想到诸侯不用他,回到老家去教学。回到老家的时候,他老人家已经六十八岁了,他七十三岁走的,实际上他只教了五年。五年之后被人称为“万世师表”,孔子作梦也没想到,所以我说他老人家因祸得福。这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产生这个力量是无比的、不可思议的。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的成立,旨在教我们国民,人人得以追往古,继孝思,以至情内固民心,外结侨情,暨为十数亿同胞孝心之归依。使其恩泽所及,上至万姓祖宗,下及其万代子孙。佛说其功德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这是我们深深相信而不会怀疑的。

孝慈为中华文化精神的大根大本,亦为大乘佛法的根基。孝如果没有了,那么儒、佛、道也就没有了,中国文化也可以说荡然无存。孝道如此的重要,我们希望天下有识之士,共同认真努力来推动,这样真善美慧的人生必然能够光照寰宇。最后,让我衷心的祝福诸位新年吉祥如意,佛法讲的光寿无量。谢谢大家!

主持人:再一次感谢老法师的慈悲开示,谢谢!今天我们还非常荣幸的邀请了几位来自中国北京的几位着名的国学大师和哲学教授,来为我们做精采的演讲。首先要为我们演讲的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汤一介教授。由于汤教授身体不适,临时返京,所以我们有请蓝洁女士代为宣读讲演稿。

汤教授:贺“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落成。我中华民族之同胞皆为炎黄子孙,虽有万姓,实为一家。今香港佛陀教育协会建中华民族万姓纪念堂,藉以流传中华文化孝道之根本。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孝道实为中华民族道德之基础。《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中说:“道始于情,情生于性。”人道是由感情开始建立的。孔子弟子樊迟问“仁”,孔子回答说:“爱人。”这种爱人的思想、感情从何而有?《中庸》引孔子的话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仁爱的思想、感情是人自身所具有的,而爱自己的亲人最根本。但是仁爱的精神不能停止于此,《郭店楚简·语丛一》中说:“亲而笃之,爱也;爱父其继爱人,仁也。”非常爱自己的亲人,这只是“爱”;爱自己的父亲,再扩大到爱别人,这才叫做“仁”。“孝之放,爱天下之民”,对自己父母的孝顺要放大到爱天下的百姓。这就是说要由“亲亲”扩大到“仁民”,要推己及人,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才叫做仁。

要做到推己及人并不容易,必须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做为为人的准则。朱熹《四书集注》谓“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如果把仁推广到社会,这就是孔子说的“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其由人乎哉。”

在对克己复礼的解释上,人们往往把“克己”和“复礼”解释为两个平行的方面,我认为这不是克己复礼好的解释。所谓克己复礼是说只有在克己的基础上的复礼,才叫做仁。朱熹对“克己复礼为仁”的解释,说:“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是要克制自己的私欲,以便使之自己的行为合乎礼仪制度的规范。“仁”是人自身内在的品德,“爱”生于性。“礼”是规范人的行为的外在的制度,它的作用是为了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睦相处。“礼之用,和为贵”,要人遵守礼仪制度必须是自觉的,出于内在的爱人之心,才符合“仁”的要求。所以,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这种出于内在的爱人之心的基础,由何而来?就是由对父母的孝心发展出来的。

所以《孝经》引孔子的话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又说“人之行,莫大于孝”。因此,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历数千年而不衰,盖皆赖此以孝道为根本的仁爱之精神的发扬光大,使我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值此世界进入二十一世纪之际,香港佛陀教育协会建立“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追往古,继孝思,使中华文化光大于世,使中华民族的同胞万众一心,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疑有着其深远的意义。

佛教传入中国达两千年之久,它对中国社会与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中华文化在哲学、宗教、伦理、文学、艺术以及生活习惯的诸多方面,都深受佛教之影响,我们可以说中华民族曾受惠于佛教,佛教又在中国得到发扬光大。佛陀之教以慈悲为本,《坛经》的无相颂中说“恩则孝养父母”,就是基于佛陀之慈悲。《大智度论》卷二十七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这就是说佛陀爱护众生,给与欢乐叫“慈”;怜悯众生,拔除苦难叫“悲”。佛教的慈悲也是一种爱,爱一切众生之大爱;儒家的“仁”也是一种爱,由爱自己的父母推广到爱天下之民。所以说都是慈悲。

今日香港佛陀教育协会建“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既体现了佛陀慈悲之精神,又体现了儒家的仁爱观念,实是一大功德。特此祝贺!汤一介。

主持人:谢谢汤教授,谢谢蓝洁女士。下面有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郭齐家教授为我们做精采的演讲,大家欢迎!

郭教授:尊敬的净空老法师,尊敬的朱道长,尊敬的凌孜会长,尊敬的各位大德、各位教授、专家、来宾以及同修,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能参加这样一个很隆重、很庄严的“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的落成典礼,我内心充满了法喜,感到格外的殊胜。我们“中华孔子学会”对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这一创举,格外的推崇。我们三位副会长都到这儿来给这个庆典表示热烈的祝贺。汤先生因为生病没有出席,但是他写了很重要的一个发言稿,羊涤生教授待会儿还有重要的演说。尤其是我们九十三岁的老会长,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听了这个事情之后,非常的高兴,他老人家亲自为这个题了一个词,叫做“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同时也命令我写一份贺词,他老人家亲自看了以后签上了名。这个贺词已经发给大家,我们九十三岁高龄的老先生对这件事非常的赞扬。这个贺词因为大家都有了,我就不再重复了。我今天愿意藉这个机会,我发表一篇简短的演说,题目叫“敬天祭祖、尊祖重孝的教育意义”。

敬天祭祖,尊祖重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说文解字》里头,解释宗(祖宗的宗),它说:“尊也,祖庙也,从宝盖,从示。”段注曰:“尊莫尊于祖庙,故谓之宗庙。宗,从宝盖,从示,示谓神也,宝盖谓屋也。”可见尊祖与庙祭有关,古人是通过宗庙之祭来寄托孝思。

《礼记·郊特牲》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礼记》的“祭义篇”说:“君子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也,是以致其敬,发其情,竭力从事,以报其亲,不敢弗尽也。”所以古人敬天祭祖的目的就是报本反始,教育子孙后代反省先祖创业艰辛,感怀上天创生万物之德者,一方面表达子孙后代这种报本反始的孝子情怀,同时也具有教孝的作用。

《礼记·祭统》曰:“是故君子之教也,必由其本,顺之至也,祭其是与,故曰,祭者教之本也已。”所以在《孝经》开宗明义章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就道出了祭祀之教导的教育意义。《论语·学而篇》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礼记》的“中庸篇”曰:“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慎终追远表达后人孝意的方式,体现出孝道的人文关怀的意义及其精神,同时也可以起到教民以孝的重要作用,其实质就在于对生命之源所归所需的追求。

《书经·文侯之命》曰:“追孝于前文人。”伪孔传曰:“继先祖之志为孝。”《礼记·中庸》说:“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荀子》的“礼论篇”也说:“先祖者,类之本也;无先祖,恶出。”表现出中华民族那种重视为家庭、为民族、为国家负责的传统教育精神,教育子孙后代,更为有限的生命融入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把自己看作是历代祖先文化理想的实现者、奋斗者。《易经》曰:“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这样就把天地、祖宗、父母、己身、子孙的过去现在未来贯通连结起来,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生命不息,文化绵延不断的历史意识和终极的价值理想。

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敬天祭祖,尊祖重孝,一直伴随着中国古代教育史的全过程,而成为教化的根源、起点和核心,它具有祖宗崇拜的人文意义。崇拜祖先是因为祖宗是我们生命之所出,是生命之源。父慈子孝是现实世界代际之间的生命的相互保护,而子孙则延续了祖宗和我们的生命,实现了生命的永恒,消去了我们因生命有限而产生的心灵紧张和恐惧感。这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崇拜,从而也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维护了家族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对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发扬爱国主义,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兴中华更具有积极的价值。认祖归宗、落叶归根是我们中国人对自己的终极的关怀,是其依归感的落脚之处,其教育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所以,我们说香港佛陀教育协会建立的“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郭教授的精采演讲。下面让我们有请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羊涤生教授为我们做精采的发言。掌声欢迎!

羊教授:尊敬的净空老法师,尊敬的朱道长,尊敬的凌孜会长,尊敬的叶夫人,以及尊敬的各位专家、教授,各位来宾,今天我也以非常高兴的、非常兴奋的心情,参加这次成立大会。我来以前,专门拜访了我们中华孔子学会的老会长,也是我的老师,刚才郭教授说了,张岱年教授,九十三岁高龄(说他九十四了)。他对这个事情非常重视,临来以前还嘱咐我,一定要我代表他,也代表“中华孔子学会”,向这一次成立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因为他的身体不太好,医生嘱咐他不宜远行,也是风烛残年了。

张岱年教授在前不久,有一次会上,专门讲过一次,在我们一次集会上。他说十九世纪是中华民族饱受屈辱的世纪,二十世纪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本来有人给他写了“走向复兴世纪”,后来他经过考虑后,把“走向”两个字划掉了,就不是走向,而是“就是”复兴的世纪。他这个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拿他一辈子的钻研学问,是关心国家的、民族的历史命运所总结出来的。

中华民族的复兴,首先不是把经济搞上去,成为经济上的超级大国;首先应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你把经济搞上去了,文化没有了,丢失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又有什么意义?失去了自我,又有什么意义?而且这个经济搞上去,到底是祸、还是福都难以预料,说不定可能还是带来人类的毁灭。

什么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主干就是儒、释、道三家,三家也是一家。现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表面上是如此,实际上看来是危机四伏,人类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我拜读了净空老法师的文章,净空老法师特别引用了汤恩比和池田大作的对话,“展望二十一世纪”,很明确的提到人类要避免集体自杀,唯一的道路在哪里。现在是面临集体自杀的道路。

现在反对恐怖主义,拿牛仔思想(COWBOY的思想)来反对伊斯兰的伊斯兰剑及伊斯兰《古兰经》,有出路吗?有人说不是反对、不是消灭恐怖主义,而是在制造恐怖主义,这是走到死胡同里面去了。前不久,美国NEWSWEEK新闻周刊一位记者采访我,我就跟他讲了这个问题,他问出路何在?出路还在中华文化里面来寻找。净空老法师讲了很多,要心平气和,就是为人要心平气和。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我对这位美国记者讲了,我说如果美国要把中国做为一种威胁,错了!中华民族是最爱好和平的民族,你们西方人最崇拜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罗素讲过一句话:中华民族,这个民族(他到中国来以后讲的)是一个骄傲到不想打仗的民族。我说你们知道吗?中华文化渊远流长,广土众民,没有靠武力辐射到周围地区,覆盖了整个东亚。它的面积,光说中国,先不说辐射的范围,相当于欧洲,人口是它的好几倍,这是偶然的吗?四大文明都中断了,唯一绵延不断就是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今天早上我听到净空法师说台湾要重印《四库全书》一千套,我说这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英国的汤恩比,包括李约瑟都讲到这个问题。

最近还有一件事情,前几年大家经常引用,就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一九八八(还是八九)年在巴黎开会,发表宣言说:人类要走向二十一世纪,还要回到两千五百年以前,孔子的思想里面寻找智慧。很多人引用了,最早大概是新加坡的吴德耀先生,引用了这个话,后来被广泛引用。后来又发生了怀疑,又有人写文章说没有这个事情,无中生有;而且还有人民日报的记者,当时参加会的,也说没有这个事情。当时第一手材料,有一位美国教授,把那一年开会前后所有的英文和法文的报纸都调来检查,说没有这个事情,无中生有,是谎言。

最近在北京有一位老先生退休了,也是老专家,他是搞自然科学专家,是兵器工业部的,因为转工,花了几年的时间,完全是自费的,跟踪调查这件事情。后来调查清楚了,找到了澳大利亚,那是开会不久以后的一篇报导,那个记者参加这个会,新闻发布会上说,瑞典的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物理学家代表这次会讲的话,确实讲了这个话。

我们说中华文化要复兴,这是什么意思?在西方某些人就很敏感,是不是中国又要搞民族主义?中华文化复兴又搞民族主义、又要搞黄祸?是不是东风压倒西风?我说误解了,不是这个意思。这个意思我的理解,中华文化的复兴要拯救世界和平。净空老法师一再强调心平气和,强调要和谐。这次张岱年教授给咱们佛陀教育协会题的八个字,引《国语·郑语》史伯对郑桓公的谈话,“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现在根源乱就乱在这儿了,什么都要求同,同是向谁同?美国人要求一切用美国的标准,他那个叫同。某些宗教也要按照他那个宗教来同,那就非乱不可!都在这八个字上面。我不知道讲的对不对?请净空老法师多指教。所以,张岱年教授专门题了这八个字,实际上就是这个意思。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张岱老概括了也是八个字,实际上是《易经》里的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有的人光勉励自强不息,就不提那个“厚德载物”,这就不完全了。哪一个民族不自强不息?美国人不自强不息?英国人不自强不息?不自强不息没有今天了。关键在后面,“厚德载物”,厚德才能载物,才能容纳,海纳百川。

现在反恐这个问题,牛仔思想,牛仔就是一手拿枪,一手拿拳头,谁的拳头拔得快,谁的枪拔得快,就是胜利;实际上是死胡同。冯友兰先生最后临终以前讲的,他写的《中国哲学史新编》九九八十一章,专门讲的两种变通法;一种是仇必仇到底,一种是仇必和而解,这是张载的话。你这个仇,冤冤相报何时了?最后是和,和才能解,不和就解不开了。

所以,上次我跟一位美国记者讲过这个问题,他也同意这个事情。你现在看到尽头吗?昨天打阿富汗,今天打伊拉克,明天再打谁?打得过来吗?没有出路!所以说中华民族的复兴,实际上就是中华文化的复兴,实际上是这个意思。不是说要东风压倒西风,我要称霸,我要霸权主义,决没有这个意思。现在很多人误解。

现在咱们经济改革开放后,经济突飞猛进,发展的很快。但是大家也看到了,这个社会是个什么社会?有人说是个浮躁的社会。浮躁的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的作用,浮躁就是要心平气和才能解决这个浮躁。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我为什么说这一次张岱老非常重视这次万姓先祖纪念堂的成立?虽然香港是弹丸之地,弹丸之地寸土寸金能搞成这样,我看了以后已经是非常感动了。但是这是个起点,“百善孝为先”。如果你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爱,你还能爱谁?什么叫仁?仁者爱人。刚才净空老法师讲得也很好,所有宗教都要讲爱。连父母都不爱,你还能爱谁?

所以,这是重振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起点,不是光局限于爱父母;如果你不爱父母,你就不可能爱其他人。这是个起点,但是要推己及人,你爱父母,还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个人之老、人之幼,不分民族,不分国家,包含了全人类。如果大家都能这样子,那还有什么战争?还有什么解不开的结?

世界纷争,美国杭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有它的道理。现在的文明冲突,冲突很多是带有经济利益,但是也有宗教、也有文化的因素民族的因素在里头。杭廷顿,哈佛大学,他是欧美战略研究所的所长,直接影响到美国政府的政策。这个话有没有道理?有它一定的道理。

世界上宗教战争发生过无数次,但是中国、中华民族,据我所知,记录上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儒、释、道可以坐在一起,你到悬空寺,北岳恒山悬空寺去看看,供的儒、释、道坐在一起。你到兰州的五泉山公园看看,儒、释、道坐在一起,坐在一个堂里头。这是西方人无法理解的,这个怎么能坐在一起?实际上就是“殊途同归,一致百虑”,目标是一致的。今天早上净空老法师讲的我很受启发,所有的宗教实际上是一个神,追求的目标是一个。有些德国教授请他来做讲演,他大概是一位很虔诚的教徒,讲了半天什么天主教、基督教。后来说了半天,我说你讲的以我的理解,上帝不过就是良心的投射。他不敢正面承认,但实际上讲的就是这个意思。良知,良心就是良知,良知的投射。

所以,中国的确发生唯一的一次战争。严格来说,还不能算是中国的。大概是一千多年以前,伊斯兰教第一次传到中国,发生在新疆塔克拉马干的南边,黑汗王国,第一次伊斯兰复兴高潮,从中东进入了喀什。这边佛教徒以和阗为基础,背后是背靠西藏,打了十年,最后佛教徒打败了,伊斯兰第一次复兴。所以,大家知道这个意思。

我的意思就是说,这一次为什么这个万姓纪念堂那么重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上这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起点,绝不仅仅是为了不忘祖先,祭祭祖就完了;而是从这儿开始,“百善孝为先”,从香港开始,应该推向全国,推行全世界。我的话完了。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羊涤生教授发人深省的精采演讲。下面让我们有请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主任冯哲先生为我们发言,掌声欢迎!

冯哲:尊敬的净空老法师,尊敬的朱道长,尊敬的凌孜会长,还有尊敬的各位教授、各位来宾、各位同修、各位学长,做为后学,我今天非常的荣幸、也很激动能参加由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承办的“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的落成典礼,而且能够见到这么多的,我心目中早已无限神往的净空老法师,还有诸位高士大德。做为后学是不敢在这里妄言,但是今天有这样殊胜的因缘来参加这么一次活动,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感想。

首先,我非常的感激在香港这个地方有佛陀教育协会开了一个先河,把中华民族的万姓祖先的牌位供在这里。道场虽小,可是“庙小乾坤大”,可以说它代表了中国十三亿的中国人,也包括海外的六千多万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人,我们共同的祖先供奉在这里。这一点使我感觉到,这是为中国的亿万青年学子,包括中国亿万的青少年儿童,树立了一个我们能够缅怀祖先的一个榜样。或者说给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真正能够去祭奠我们祖先,去追思、去监今的一个机会。同时,它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教育基地,或者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一所大学,能够提供我们终身教育的一个场地。

中华民族,按照我们香港新亚书院创始人钱穆先生的说法,它犹如一大水系,在不同的阶段融入了不同的支流,最后汇集成以华夏民族做为主体的一个大家庭。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融合了不同的民族。大概有四个阶段,从上古到先秦,从秦然后再到隋唐,然后隋唐到明,然后从明朝到现在。四个阶段里面,可以说是自中国有编年史以来,我们记载了五千年渊远流长和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史。而在这里面,就是我们的古圣贤,我们各民族的祖先,可以说在这里面他开创了一个什么?开创了一个文明的大国,开创了中国一个礼仪之邦,为世人也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所以我们今天,我觉得能够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能够在这里观瞻我们各民族的祖先,的确我感觉得非常的激动。

“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也可以说为我们许许多多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信息?我们做为中国人,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国家,了解自己的历史,了解自己的文化。首先要做一个真正的人本意义上的中国人,学习我们的祖先,效法我们的先贤。为什么?他们有高远的眼见,有宽广的胸怀,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所以在这一点我觉得我们永远应该去效法先贤,真正做为中华民族的薪火之传人。在这个意义上,我是无限的感激香港佛陀教育协会,包括诸位和参与万姓纪念堂筹建辛勤工作的十方高士大德和一些善知识。

在这里使我想起一个我本人和从事的工作、和我们祖先的联络。我们是通过什么?是通过近几年来广泛的去参与、深入的去开展,让亿万的中国儿童或者说全球的华人青少年,来诵读我们中华民族古圣先贤的一些经典着作,懂得明理,进而明德。明德达到的是什么?

达到真正孝亲尊师的一个效果,兄友弟恭的一个结果。万姓纪念堂的筹建,它的建立的确对我们真正宏扬中华民族的孝道,这种德之本的孝道,会起了一个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我从北京来之前,我在《四库全书》的电子版上,我做了一个检索,发现在古圣先贤的历代着作中,在我们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当中,有关孝道的大概有一千多处。谈到不管是做为为政者,以孝治天下;还有《论语》当中谈到孝,“孝弟,人之本欤”。《大学》中开章明义也谈到,所谓“明明德”、“止于至善”。《孝经》也讲“教人亲爱莫善于孝”等等。当然还有《易经》、《尚书》许许多多的经典当中,我们的祖先都谈到了孝道。

刚才几位老师,我们尊敬的净空法师等等,都谈到了这些。这些对我们来讲,对后学而言,我们是非常的愿意去学,为什么?它真正为我们开创了一个知道首先怎么样做一个中国人,其次怎么样在目前的一个地球村的世界里面,做一个更好的地球村的公民。真正的去学习我们的祖先,学习圣贤们的这种心态,学习体会他们所谓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这种境界。同时也真正的像我们祖先那样,我们要内省,其次才能开出外我。而且中国人带出的一个文明之邦,恢复一个礼仪的大国,它不会给世界带来恐怖、带来不安。

就是说中国人有义务、有这个责任,使世界能够呈现出不仅仅是汉唐的盛世,可能还会有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它为大家带来吉祥、安定、平和。就顺着祖先的书,我们感觉到做为君子,做为大丈夫,他从不会怨天尤人,他总是和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和这个世界,甚至和亿万的众生能够融为一体。就是说他可以真正做到与天地同体德,与日月之同辉,真正能做到所谓和光同尘,融于百姓。所以我们应当效法先贤,把这种精神去发扬光大,我们应当真正不愧于为炎黄子孙,用古圣先贤的这种精神、这样的境界来教育我们自己。

可以说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在诵读祖先的经典的时候,我们常常感觉到我们太有福气了。我们的祖先,各民族的祖先,的确为我们创造了极大的精神财富,它是一个宝库,可以说我们一生或者说生生世世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记得就刚才我们那位讲座演说的羊涤生教授,他在一次讲座当中也提到。我们北大有一位着名的教授叫冯友兰,就前不久有一个海外的杰出华人杨振宁教授在一次演讲当中,他的结尾也引用了冯友兰先生在一九四六年西南联大的一段碑文。他是这样讲,大意是这样,就是说综观当今世界之文明,不管是四大文明,还是几大文明,有些文明或有些国家是有古而无今,像我们所知道的古希腊,还有古罗马、古埃及。所以,有些文明称为文献文明,只能够在博物馆里面看到。还有些国家它有今而无古,有了经济非常发达的今天,但是推到两百年、推到三百年,找不到这个国家。唯有中华文明是亘古亘新,亦新亦旧,真可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它绵延不绝,它未曾衰老,它永远是新的。所以《大学》里面也讲,真正的让你学习,那是圣人的教导,要我们所谓的“苟日新,日日新”、“作新民”,将创新做为大业,富有这些圣德,谈这些。

当读到这些书的时候,我们真正的能够体会到,有时候真的感动的流泪。我们的祖先从来没有让我们守旧,从来没有让我们教条,它永远是新的,它真正的能够做到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体德。就在这样的祖先的这种启示教导下,做为一个晚辈,可以说深深的对中华文明我们是由衷的赞叹。但是我想杨振宁他引用冯友兰先生的碑文做为结尾,也由衷的表达了他做为一个华人对自己文化、对自己文明的一种赞叹。

所以我们讲,既然有这么一个很好的场所,我们怎么样才能够起到真正的示范的作用。我觉得在目前,联想到我个人的工作,我觉得我也应该去补课。通过这一次这么殊胜的因缘,我觉得我回到北京,首先是给我的好朋友、给我的同仁去讲,我们应该为中国目前已经参与了我们这个经典诵读活动的几百万的儿童,向他们建议,我们要补这一课,要无愧于一个真正的中华民族的薪火之传人,他生生不息,他真正的日新月异。

所以这一点,我想借用我们宋儒张横渠先生(张载先生)的一段话,来表达我对古人、对祖先的一种崇敬之情。他的诗文是这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用这段话也表达后学我努力的方向。“慎终追远”可能是我们的初衷,而“民德归厚矣”可能是我们这个纪念堂它以后的真正意义之所在。好,在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冯哲先生。今天来参加我们典礼的还有一位来自深圳的高志远小朋友,他今年五岁了,现在让我们大家用掌声欢迎他为我们背诵《大学》中的两段经文。

高志远小朋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