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助残“犟妈”坚守良心

发布时间:2024-07-13 04:04:35作者:大众学佛网
助残“犟妈”坚守良心

助残“犟妈”坚守良心26
2014.1.8 星期三




做好人才能做好事 家风正才能国风正图文:新闻联播再度头条聚焦犟妈 暖人家风传承着中国价值观

评语:国家民族的灵魂不是刘翔、李娜、刘德华,而是易勤能坚守道德的人。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新闻联播》报道中播出易勤年轻时的照片
图为:易勤一家三口合影 记者程铭摄

(记者刘毅 徐剑桥 刘俊华)“做好人才能做好事,家风正才能国风正。”昨晚,犟妈易勤再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小厂有大爱非常母子情》第三集,以时长5分50秒的报道,聚焦犟妈暖人家风。报道结尾,央视配以短评:这种家风的灵魂,是薪火相传上千年的中国价值观。
报道中,犟妈动情地回忆,父亲1938年参加革命,解放后在一家国营工厂做副厂长,从不占公家的便宜。她说,父亲总是教育她,“不要总想着当官,当一个普通的工人就可以了。把工作踏踏实实地做好,对得起你自己的工资,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报道用一个个朴实无华的镜头,诠释了犟妈扶危济困的慈善之心、正道直行的责任感,很大程度上来自家庭的熏陶。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东西,让她有强大的内心力量来严于律己、善待弱者、回报社会。犟妈的女儿,在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对他们“对智障工人不离不弃的坚守给他们以生命尊严、对企业产品质量的坚守让社会放心”的行为,也从不理解到理解,并投身其中,力争做一个“说话有底气”的年轻人。
至此,《新闻联播》已连续3天讲述犟妈故事,其中两天都登上了头条。昨日,央视新闻频道上午7时40分的《朝闻天下》、中午11时30分的《新闻直播间》两档栏目,继续以10分多钟的时长,聚焦犟妈事迹。
3天来,作为首发媒体,本报官方微博、微信连续3天跟进转发央视关于犟妈的报道,阅读量达到120多万次。在新浪微博“武汉犟妈”微话题上,数万网友参与讨论。不少网友说,看完犟妈的故事后,眼泪直接就落了下来,易妈妈是时代的楷模,是湖北的骄傲。

央视短评
特殊母子情折射暖人家风

易勤宁肯多受累、少赚钱,也要把12个智障员工揽在怀里。特殊母子情,折射暖人家风。对得起良心,扛得起责任,放得下功利,这种家风的灵魂,是薪火相传上千年的中国价值观。易勤只有一个,但在同样价值观的指引下,千万普通人本分善良地活着,推己及人地爱着,热情慷慨地付出着。我们的明天之所以美好,就在于这种无所不在的力量。


央视《小厂有大爱 非常母子情》第三集播出图文:家庭熏陶是犟妈良心坚守的力量之源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央视报道中,易勤含泪唱起父亲教给她的革命歌曲


严于律己、善待弱者、回报社会。易勤对12个智障员工不离不弃,对产品质量一丝不苟,这种扶危济困的慈善之心,这种正道直行的责任感,很大程度上来自家庭的熏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昨日播出《小厂有大爱非常母子情》第三集。以下是报道的文字版本:
每天清晨五点,易勤就开始在厂房里忙活了,为了赶订单,她要在工人们上班前,把一天用的原配料准备好。夜里,易勤还要把做坏的废品一一返工。年轻时,易勤爱漂亮、能歌善舞,这些年改变的不只是容颜,长期劳作她患上严重的腰椎和颈椎病,左脚小趾出现增生,为了减轻磨脚的疼痛,每双新鞋易勤都会剪开一个窟窿。
其实易勤本可以不这样操劳。易勤的父亲1938年参加革命,上世纪70年代,在一家国营工厂做副厂长。副厂长在别人眼里可是个不小的领导,可易勤从没看过父亲占公家的便宜,就连自己想把厂里生产剩下的边角余料——几块碎木头拿回家烧火,也会被父亲狠狠批一顿,而父亲却会在分红糖的时候给厂里的孕妇多批几斤。
不占便宜、多为别人着想,这是父亲对易勤的言传身教。“不要总想着当官,当一个普通的工人就可以了。把工作踏踏实实地做好,对得起你自己的工资,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易勤回忆父亲当年的教诲。
讲良心、不放弃,严谨的家风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易勤,她总想着自己再坚持下,就会有转机。最让她难忘的是2012年的最后一天,一家三口为了赶订单,一直饿着肚子干到凌晨三点,看到丈夫和女儿快睡着了,易勤给他们唱起了歌:“雪皑皑,夜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我觉得她像穿越过来的,在这个年代简直不现实。”易勤的女儿刘欣两年前大学毕业,本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易勤却把她拉进了厂里。一来有个健全人帮她做事效率会高些,二来也想让孩子多锻炼锻炼。这一锻炼就是两年。“我说你受外公的影响,你的世界观、价值观这样可以。但是你不能要求我跟你一样,我是80后。跟她同龄的人,在这个年代可能都没这种思想了,但是她现在还要强加于我这个年代。”刘欣爱好时尚,但每天穿着工作服早起晚睡,没有周末,更没拿过一分钱工资。“我觉得我的血肉都是父母给的,我的命也是父母给的,还谈什么对不对得起呢?这个关头我肯定不可能退出去,就等于说两个老人掉在水里,我不能见死不救。他们说‘人在做、天在看’,我不知道天有没有在看,但起码我晓得说话要有底气。”
虽然丈夫和女儿全力支持易勤,但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这些年,因为智障员工们工作效率低,东方红食品厂年销售额90万左右,原料成本、房租水电等各项开支也在90万左右,而智障员工月工资加上社保每人2000元,这项支出每年要20多万,按福利企业的退税政策,厂里每年能拿回9万多的退税,这么算下来,每年要填补10万左右的缺口。
2005年,易勤卖掉30平方米的老房,换了6万元补贴厂里。2007年,夫妻俩又把第二套房子抵押了20万。没了房子,一家人住进厂房一个9.8平方米的小屋里。
“太寒碜了,姑娘睡里面,我睡中间,完全不像话。”易勤愧疚地说。
当然,易勤夫妇也有打算,那就是上两条机械化生产线提高效率,产量上去了,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可问题是,需要2000平方米的厂房,300万的生产设备,钱从哪来?倔强的易勤依然相信: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生活总会充满希望。

新闻联播再度头条聚焦 暖人家风传承着中国价值观发布时间: 2014-01-08 05:59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图为:《新闻联播》报道中播出易勤年轻时的照片

图为:易勤一家三口合影 记者程铭摄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刘毅 徐剑桥 刘俊华)“做好人才能做好事,家风正才能国风正。”昨晚,犟妈易勤再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小厂有大爱非常母子情》第三集,以时长5分50秒的报道,聚焦犟妈暖人家风。报道结尾,央视配以短评:这种家风的灵魂,是薪火相传上千年的中国价值观。

报道中,犟妈动情地回忆,父亲1938年参加革命,解放后在一家国营工厂做副厂长,从不占公家的便宜。她说,父亲总是教育她,“不要总想着当官,当一个普通的工人就可以了。把工作踏踏实实地做好,对得起你自己的工资,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报道用一个个朴实无华的镜头,诠释了犟妈扶危济困的慈善之心、正道直行的责任感,很大程度上来自家庭的熏陶。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东西,让她有强大的内心力量来严于律己、善待弱者、回报社会。犟妈的女儿,在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对他们“对智障工人不离不弃的坚守给他们以生命尊严、对企业产品质量的坚守让社会放心”的行为,也从不理解到理解,并投身其中,力争做一个“说话有底气”的年轻人。

至此,《新闻联播》已连续3天讲述犟妈故事,其中两天都登上了头条。昨日,央视新闻频道上午7时40分的《朝闻天下》、中午11时30分的《新闻直播间》两档栏目,继续以10分多钟的时长,聚焦犟妈事迹。

3天来,作为首发媒体,本报官方微博、微信连续3天跟进转发央视关于犟妈的报道,阅读量达到120多万次。在新浪微博“武汉犟妈”微话题上,数万网友参与讨论。不少网友说,看完犟妈的故事后,眼泪直接就落了下来,易妈妈是时代的楷模,是湖北的骄傲。

央视短评

特殊母子情折射暖人家风

易勤宁肯多受累、少赚钱,也要把12个智障员工揽在怀里。特殊母子情,折射暖人家风。对得起良心,扛得起责任,放得下功利,这种家风的灵魂,是薪火相传上千年的中国价值观。易勤只有一个,但在同样价值观的指引下,千万普通人本分善良地活着,推己及人地爱着,热情慷慨地付出着。我们的明天之所以美好,就在于这种无所不在的力量。

湖北犟妈感人事迹得到全国支持 智障工人家长振奋发布时间: 2014-01-06 06:49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智障工人们围看央视《“犟妈”和她的“特种兵”》报道

一名新员工谈起以往被人欺负的经历,泣不成声,易勤温言安抚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 刘毅 徐剑桥 刘俊华 摄影:记者程铭

昨日,冬阳高照,暖意融融。武汉市东方红食品厂里,工人们一个个乐开了花。

“我们上中央电视台了!”12名智障工人,围在电脑屏幕前,紧紧盯着央视报道,心情随着镜头的推进跌宕起伏,边看边兴奋地议论,“这下全国都知道我们了!”“厂子能活下去了!”

央视一天内三度聚焦,新闻联播更是打破常规在头条位置报道8分钟,让易勤和丈夫刘宏涛怎么也没想到,“这么高的关注度,以后我们要更加拼命把厂子办好!”

全国观众纷纷鼓励

食品厂办公电话成热线

从昨日上午8时左右开始,武汉东方红食品厂的电话就热得发烫。全国各地观众通过网上搜索查到该厂的办公电话,给易勤夫妇送上赞扬和鼓励。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的陈老师看过节目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易勤夫妻辛苦办厂,解决了十多名智障人的工作问题,让他们能自己养活自己,让他们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看到电视画面里犟妈把工人搂入怀中,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这个场景蛮触动人。”他说,他准备过几天到东方红食品厂看望工人们。

山西的贾先生年过六旬,他给易勤打来电话,询问需不需要资金帮助;内蒙古的刘先生也打来电话,希望将东方红食品厂生产的放心食品卖到鄂尔多斯……

央视一天三度关注

智障工人家长备感振奋

昨晚,看到《新闻联播》头条报道中出现儿子的身影,智障工人徐辉的父母既激动又振奋。已经年过七旬的老两口没有想到,《新闻联播》会关注他们的儿子和儿子的工友们。

“虽然国家给了智障人政策上的保障,但他们在社会上还是很受歧视,对家庭来说也像一个沉重的包袱,生活的每一步都非常艰难。”徐辉的父亲说,楚天都市报挖掘出犟妈的感人事迹并进行深度报道,表明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智障人群体;而央视一天之内三次报道这个群体,《新闻联播》更是在头条位置花了8分钟聚焦,更证明国家对智障人的关心,也是对像易勤夫妇这样默默无闻却胸怀博爱的人的高度赞扬和鼓励。

智障工人阮世杰的父亲也告诉记者,昨天一早,他全家就收看了央视《朝闻天下》的报道,他的妻子边看边流泪。他们更加觉得易勤夫妇不容易,也对东方红食品厂脱困更有信心。



草根拥有强大正能量 新闻联播头条开讲湖北犟妈故事2014年01月06日06:49 荆楚网


《新闻联播》头条报道犟妈事迹 视频截图

《新闻联播》头条报道犟妈事迹 视频截图

昨日,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和《新闻直播间》栏目三度聚焦助残犟妈易勤的故事。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刘毅 徐剑桥 刘俊华)昨晚7时,央视《新闻联播》头条开讲湖北道德模范——助残犟妈易勤的故事,时长8分钟。本报率先发掘的这一草根典型,通过央视荧屏走进亿万观众的视线里。易勤8年助残扶残、坚守良心的感人事迹,传颂神州大地。《新闻联播》的报道,以《小厂有大爱非常母子情》为题。报道开宗明义地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讲话中曾经说过,要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提高道德的自觉践行能力,这和中华优秀传统的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

报道说:“在湖北武汉,有一家特殊的民营食品小厂,发生在那里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什么叫扶危济困。8年来,这家小厂的经理易勤既当老板,又当妈妈,硬是把12个智商和三五岁孩子差不多的员工培养成了生产线上的好手,为此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报道中,央视记者以一个又一个朴实的镜头,展现了犟妈倾尽心力帮教智障工人的点点滴滴,记录下“点心背后的良心和善心。”

据悉,《新闻联播》将连续报道犟妈的事迹。央视新闻频道也分别在昨日上午7时30分《朝闻天下》栏目、中午11时30分《新闻直播间》栏目,两度播出《“犟妈”和她的“特种兵”》报道,时长10分30秒。据央视有关记者透露:“这一报道将在新闻频道连续播出5集,如此强力聚焦非常罕见。”

去年5月,本报派出采访组深入武汉市东方红食品厂蹲点采访,策划推出大型报道《助残犟妈坚守良心》。至昨日,本报共推出21个专版近4万字的报道,刊发图片60 余幅,评论5篇,生动诠释了易勤双重的良心坚守——对智障工人坚守给他们以尊严、对企业产品质量坚守给社会以放心,产生重大影响,引起全国关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央媒纷纷跟进报道,新华网、凤凰网、新浪网等100多家门户网站纷纷转载本报报道。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省委副书记张昌尔,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汉宁分别作出批示,高度肯定易勤“先进事迹感人、坚守意义很大”。

企业家楷模——武汉“犟妈”演绎顽强坚守苦撑亏损工厂贴进两套房 10名智残工人一个都没少图文:武汉“犟妈”演绎顽强坚守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犟妈”和员 犟妈与员工们相互鼓励


图为:给员工戴上工作帽

□本报记者徐剑桥 刘毅 摄影:记者程铭

这是一个因善意触发的故事。
近日,在本报联合发起的“助残圆梦”公益行动中,一个特别的报料电话将我们引向江汉区兴业路9号,武汉市东方红食品有限公司。
读者在来电中说,这家规模不大的福利企业,10名生产员工都是智残工人。春去秋来,夜昼轮转,47岁的女老板易勤像妈妈一样,带着这批工人已经坚守了8年,熟悉她的人都亲切地喊她“犟妈”。
记者探访得知,厂子曾经红红火火,如今却濒临困境。周围的人想不明白,一个老板,先后卖掉、抵押两套房子往工厂里贴钱,每天起早贪黑带着工人劳动,8年累计亏损近80万元的情况下,也坚持留下10名智残工人,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

信任
他们是用最纯净的心,在保食品安全

与智残工人相处,是件苦差事。8年相处下来,易勤说,自己“烦心过,恼心过,但没刺心过”。在她看来,这些工人“有时比健全人还可爱,是非分明,正义感强,没有杂念,心思很单纯。”
每天早上,工厂大门外都会出现一道独特的风景:这批智残工人,集体跺脚,跺掉身上的沙子和尘土,依次进入。
按照要求,在进车间生产前,他们要洗手消毒,要换衣换鞋,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原料。健全工人有时候都做不到的事情,这些工人都做到了。
“洗手消毒说五遍就是五遍,从不打折扣。换完工衣,两个人之间要互相摘掉对方身上的细小纤维和毛发,半根头发都能发现。他们会拿食品袋对着光看,一点毛点都能指出。车间的地面拖得一尘不染。”这让易勤无比感慨,这些智残工人虽然接受能力差,生产效率不高,但只要学会了的生产规范,就像电脑程序植入了他们的大脑,不可更改。
“你见过健全职工们相互检举不洗手的么?”易勤的丈夫刘宏涛说,这批智残职工就会,正是这种健全人都做不到的相互监督方式,最大程度地确保了公司生产出的食品质量,目前他们生产的酸梅膏和糕点,已经进入北上广一线城市和武汉中百超市等一流卖场。
“他们是用最纯净的心,在保食品安全。有这样的工人,你还怕生产的东西不好么!”在工厂里,一份份质检合格报告书,一块块“食品安全示范企业”牌匾,让易勤觉得,对智残工人的信任,是她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责任
如果让他们走,以后他们怎么办呢?

不过,既然是开工生产,就要求跟得上市场的步伐。有时候订单来了,易勤也曾站在车间里急得跺脚:再不听话,大家都要饿肚子,你们还要不要吃饭?10名智残工人终于停止嬉闹,投入紧张的忙碌。
他们的智商与小学生相仿,劳动效率不高,时而完不成订单。
每一次,易勤都说服自己,他们心眼死,打不得,骂不得,但他们的心纯净得像一眼望到底的清水,几年下来,自己对他们已经有了抛舍不下的情感。如果让他们走,以后他们怎么办呢?
10名智残员工,每个人都有一段故事。与他们的深入接触,让易勤的内心多了一些柔软的地方,她的人生不由自主地翻转到另一个频道。
2012年6月,在东方红工作两年的马霖,到武昌一家超市应聘时落选。父亲怀疑店方有意刁难,与店长理论时一时冲动动刀伤人,在赔偿10万元后,被判三缓三。次日,担心马霖因为父亲的事想不通,易勤再次接纳了他。
智残工人劳动效率大概只有健全工人的五分之一。在东方红生产车间里,洗手消毒、拖地、封装这样最简单的工作,易勤都要喊着“一二三四”,配合肢体语言手舞足蹈地进行示范。她常年带着一个扩音器,一遍遍喊话。“我有时觉得自己不是工厂负责人,而像是幼儿园的阿姨。”聊到苦处,易勤摘下眼镜,反倒开怀笑了。这批智残工人,大的不过37岁,小的才19岁,他们喊自己“干妈”。在这间特殊工厂里,他们找到了同伴,也找到了快乐。

付出
卖房押房,亏损运转,工人们工资从不拖欠

随着招收智残工人越来越多,2005年下半年开始,厂子开始吃紧。
一道选择题,摆在了易勤夫妇面前。是追逐利润,减少残疾工人数量,还是带领大家一起共度难关?
面对一双双信任的眼睛,夫妇二人毅然决定,将汉阳一套30平方米的老房卖掉,换了6万元钱补贴厂里。“如果不贴钱,厂子就有可能难以为继,这些孩子怎么办呢?”
更大的亏损,在2007年到来。此后,易勤将位于复兴村的第二套房子抵押20万元,用于原料购买和工人工资发放。账目显示,虽然当年全厂销售收入近95万元,亏损额仍有约5.5万元。8年来,工厂总共亏损了近80万元。
“智残员工生产效率相对低下,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会计安师傅说,厂里每月除给工人发放1100元的工资外,还需给他们每月缴纳600元左右的“五险”。虽然国家对福利企业有退税,但厂里每年仍需填补十多万元的缺口。
2012年下半年,夫妻两人第一次找工人家属借钱。职工家长胡民随即借了1万元,没想到,没过几个月,工厂不但将本金还回,另外还按照银行的贷款利息多还了900元钱。
虽然厂子经营举步维艰,但每月20日前后,职工们都能按时收到工资,“厂子如此困难还发工资,非常不容易。”职工家长说。
“工人们都是拼命在工作,怎么还能拖欠他们的工资呢?”易勤说。

辛劳
起早贪黑,脚上生茧,鞋子剪开洞口才能落脚

为了维持工厂的运转,每天凌晨5点30分左右,易勤就习惯性醒来,早早进入了车间。换白大褂,戴工作帽、口罩,穿布鞋,洗手消毒。
材料是前一天晚上就准备好的。20多公斤一大箱米粉,易勤一个人吃力地搬到操作台上。称重、倒模、压平,凌晨的车间,只有一个孤独的身影在闪动。
7时许,工人们陆续到厂,易勤从搬原料和称重的活中解放出来,专注于米糕的成型工序。
到中午11点左右,易勤从车间出来,匆匆忙忙喝口水或上个厕所,还得赶着给工人们做中饭,“就像一匹头马,铆足劲带头跑,撒开腿跑。”
长年的劳累,易勤的左脚小趾生出了厚厚的老茧。几年下来,老茧发展成硬块增生,鞋子上脚就疼。她想出了一个办法,在每双新买的布鞋左边剪开一个长条窟窿,以减少脚的疼痛。如今,这样的鞋子已有近十双。
女儿也被易勤拉进了工厂。在工厂工资签收表最后一栏,签字人都写着一个叫“刘星”的名字。只不过,两年下来,刘星没有领到一笔工资。
24岁的刘星,2011年从武汉一所高校毕业后,原本有很多选择的机会。在母亲的建议下,她到公司来“体验锻炼”一下,没想到从此“陷”了进去。
在厂里,刘星身兼数职。她是食品化验员,也是车间里的一线工人。几年间,她见证了家里的变化。如今,他们一家三口只能蜗居在一间看不见阳光的十平方米房间里,挤在一张用板凳加宽的床上。 (文中刘星、马霖为化名)



武汉“犟妈”倾家助残
2013.5.23 星期四




厂里禁用“苕”“不清白”等字眼 受委屈的只能是老板图文:“犟妈”治厂:员工的尊严胜过一切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犟妈”有时得一点一滴手把手教智残员工
图为:听“犟妈”介绍厂里的困难,员工落泪与她相拥

□本报记者刘毅 徐剑桥 摄影:记者程铭

在易勤的眼里,生活中,10名智残工人是“智力上的小学生”,但干起活来,他们却是“生产线上的优秀工人”。学会的工作程序,就像植入了他们大脑中,丝毫不打折扣。
东方红食品厂有条不成文的规定,这里禁止说“苕”,不能说工人“不清白”。这是为了不伤工人的心,不伤智力残疾工人的自尊。有时,即便赶订单干不出活,易勤自己急得眼泪流,也从不会吐出一个脏字。这些智残工人此前都曾在其他地方干过不同的工作,被欺负、被殴打者不在少数。在东方红,是平等的待遇,充分的尊重将他们留了下来。

不成文的厂规:
禁用“苕”字等字眼

“说话一定要注意措辞”,第一次到东方红厂采访,易勤的丈夫刘宏涛就告诫记者,进厂时除了要遵守一些卫生方面的规定,还有一条注意事项——说话时禁用“苕”、“不清白”等字眼。
这条不成文的规定是易勤定下的,规定,其实针对的就只有三个人:她、丈夫和女儿。“以前在外面工作,经常有人骂我们是傻子”,十名工人说,他们都有类似的经历,有的人选择默默忍受,有的则宁可付出代价也要为自尊拼个你死我活。
36岁的员工徐丰是个暴脾气,在外打工上十年间,他对这些字眼的反应最为强烈,只要听有同事这样说他,他就会反击,说不过,就用拳头还击。
一次在蔡甸一家餐馆工作,他在厨房拖地时,见厨师脚下很脏,于是他让厨师让一下。“你个苕,你不会先拖别的地方”,厨师始终不愿意挪步,这句话惹恼了徐丰,双方动起手,瘦弱的徐丰不是对手,手指被对方用菜刀砍破
“打一次就得换一个工作”,虽然知道打架不对,可徐丰还是难以忍受别人这样欺负他。在一次与醉汉的争斗中,他被打得不省人事,最后被路人送医,出院时,他的一个脾脏被摘除。
易勤知道,智残工人们最受不了的,就是健全人用带有污蔑性的字眼称呼他们,不但会影响工作,更会伤了工人们的自尊。“只有给他们最大程度的尊重,他们才能把工厂当家,在这里找到别的地方找不到的归宿感。”
“妈妈从不歧视他们,总是鼓励肯定,上班时她很严格,但只要下班,工人们都可以和她谈心交流,就像朋友一样。”女儿刘星说。

闲置的员工手册:
气得掉泪也不忍处罚

相比前文那条特别的规定,在东方红厂其他厂规则是能简则简,能废则废。
“违反考勤:一次口头警告,二次书面警告,三次辞退”,厂里的抽屉里有一本七八十页的员工手册,这是刘宏涛1997年厂子成立之初就制定下来,手册对于厂里各种规章制定得很细,“那是当年结合一些合资企业的管理规定制作的”。但近几年来,这本员工手册一直都躺在抽屉里“睡觉”——理性的规矩对智力残疾职工而言显得不人性。“他们只有小孩般的智商,不听话时,就算你气得哭,也得慢慢说服,好好讲道理。”易勤不忍心用处理健全员工的手段去处罚这些残疾职工。
昨日下午4时,工人徐丰突然自言自语起来,而且拿旁边的工友开起玩笑
“上班就好好上”,听到玩笑有些过头,易勤上前制止。谁知徐丰两眼瞪着易勤,表示不服。徐丰更犟了,头一扭,放下手中的活,既不听劝,也不理易勤。失去了指挥,全厂生产停顿下来。
40分钟,不论易勤怎么讲道理,徐丰就是不听话,还不断地顶撞。“算了,算了,我也不理你了。”易勤红了眼圈,一个人躲到墙角掉眼泪。这样的情况她经历了很多,“不能罚他们,他们就和孩子一样,怕伤了他们自尊。”
因为这些特别的员工,易勤总是带着特殊的工作装备——便携式扩音器。“他们不能长时间注意力集中,必须有人不停的提醒、指挥。加上有些设备噪音较大,一开始我都是用喊,甚至吼。”易勤说,后来,她觉得老是对他们大吼大叫不是办法,也显得不人道,便和刘宏涛商量,买来了学校老师用的背带式的扩音器。

智残人的圈子:
再也没有傲慢与偏见

工人们说话并不利索,甚至有些孩子气,但他们也有和不少健全人有相同的希望:靠自己挣的钱为家里换大房子,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工人黄炜是个要强的人,以前,他靠给亲戚家做卫生换些零花钱,但他觉得这样有靠人救济之嫌,不能体现自己的本事。
2008年,武汉一家厂招收残疾工人,黄炜应聘,但招聘方一句“智力残疾人不在招收范围内”将其拒之门外。“同样是残疾人,为什么不要我?”这个问题压在黄炜心头,“很烦、心里难受”,他整天站在家里的阳台上发呆,甚至在家里对家人发脾气。“我好手好脚的,就是反应慢而已。”
经残联的推荐,易勤收留了黄炜。在东方红食品厂,黄炜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工资加上保险,一个月一千七八百元,比家里一些亲友的工资还多。”他满心欢喜地告诉记者,现在自己每个月都能存钱,以后要为家里换一个稍微大的一点房子,这样他就能有自己单独的卧室。
在易勤的眼中,因为周围都是智力残疾人,这批工人很容易找到知己,找到圈子。因此,她也特别注意调解工人们之间的矛盾,还鼓励他们业余时间结伴游玩。“大家都一样,不会相互欺负”,工人们的言语中透出对公平的渴望。“有了工作,能自己赚工资,对于残疾人在心理上是巨大的安慰。”武汉市福利企业生产管理办公室主任代诗发认为,不管残疾人是否拿很高的工资,但只要有了工作,他们会觉得不再成为家人的负担和累赘,会觉得自己是有用的人,这样有助于残疾人的身心健康。

受善待的工人:
平日有双休节日享福利

虽然连年亏损,但东方红生产的酸梅膏、糕点等拳头产品仍被看好。武汉本土颇具实力的两家企业曾闻讯上门,希望展开合作,但开出的条件之一是“希望智残工人们离开,由他们重新招人”。
“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就不会让这批工人没饭吃。以这样为代价的合作,我们办不到。”易勤夫妇果断拒绝了。
2007年,国家对福利企业政策进行调整。有人建议,东方红处在困境中,干脆彻底摘下“福利企业”的牌子,甩掉智残工人包袱。“工人们在厂里待了这么久,我们之间已经有了感情,怎么忍心?而且除非企业破产,辞退他们就是违法的。”易勤和丈夫商量,无论如何,都要继续先将智残工人留下,保证食品生产质量,再想办法挽救企业。
“自己累死了,也不能让他们失业。失了业,他们出去做什么呢?”易勤说,想到父母双亡的智残工人周雷,没有妈妈照顾的郑峰,受不了一点委屈的徐丰,她只能逼着自己继续埋头干活。
外人不知道,即便生产经营形势如此吃紧,在这间特殊的工厂里,工人们除了每周双休还享有两段长假。春节要提前三五天放假,过了正月十五再上班,暑假则更长,从八月中旬放假到十月的生产季开始,休息期间,工人工资分文不少。如果生产太忙,让工人在周末加了班,厂里肯定会安排他们在适当时候补休。
“端午发了咸蛋和绿豆糕,中秋有月饼吃,夏天有西瓜,过年还有大礼包。”工人们笑着介绍自己的福利,天真的脸上看不出厂子面临的困境。(为保护智残者隐私,文中周雷、徐丰、黄炜、郑峰均为化名)



武汉“犟妈”倾家助残
2013.5.24 星期五




本报记者记录“犟妈”的一天图文:从清晨到黄昏她撑着一个家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清晨,“犟妈”笑迎每位员工到来

图为:上午,以比赛的方式激励员工工作
图为:一名员工受伤后,易勤召集大伙开安全会议
图为:中午,亲自下厨给员工做午饭
图为:下班了,“犟妈”带员工周雷去吃晚饭

本报记者刘毅 徐剑桥 摄影:记者程铭

夏日的天空刚刚抹上一丝亮色,易勤就已经早早起床。她轻声呼唤了一下女儿后便匆匆步入车间,以便在工人上班前做好准备,等着工人直接开工。
易勤说,她就是一匹头马。要带好这支特殊的队伍,自己要马不停蹄……

●开工 比赛看谁的手快

昨日上午8时,易勤和工人们都到了车间,今天他们要完成一家超市价值30万元、上百箱酸梅膏的生产任务。
酸梅膏已经装瓶,就等着工人们给瓶子套上商标、封好标签、装箱出货。“哪个是马霖那队的,哪个是跟我的?”
工人们按照习惯站好队。易勤打算使出工人最乐意玩的包装竞赛游戏,竞赛目标是看哪队能率先完成给16箱共386瓶酸梅膏套上商标。
虽然前日的比赛易勤的队伍输了,但有的工人还是悄悄的站到了易勤的队里。
队伍站好,一声“开始”,工人们打开包装箱,将灌装好的酸梅膏拿到案板上。“快擦快擦”,队长马霖招呼着队员,三个负责擦瓶子的工人就像擦玻璃一样,来回使劲擦瓶身。马霖和另外一名工人则迅速给瓶子套上商标。“莫打野,我们落后了”。易勤这组也干得很快,一听催促,工人们更加快了手上的活。
9时20分许,比赛接近尾声。“快点,还有两瓶,莫让他们抢走了……”易勤给自己的队员加油。按比赛的规则,先完成目标的队伍有权从慢队手中抢过没完成的产品,以示胜利。
最后,易勤队又输了。

●休息 比比谁走得更稳

9时30分,完成了激烈的比赛,娱乐时间到了。娱乐项目还是比赛,比赛竞走接力。
跑道是车间到车间大门的十米长走道,接力棒就是纸箱里面的垫纸卷成的。工人们笑呵呵的重新组了队伍。
虽然这个比赛经常做,但为了避免大家犯规,易勤还是事先做了示范。“一脚总是要在地上,不能跑,要用脚跟走,莫滑倒了……”
一声令下,两支队伍的第一棒迈着大步冲出起跑线。“他耍赖!”工人周雷眼看着自己的步子没有竞争者徐丰大,见徐丰在折返点没有拍车间的铁门示意折返了,周雷一边走一边大声向裁判易勤举报,而此时他自己也不顾规则,开始小跑了。
比赛中,工人们有的迈着鸭子步,有的迈着小碎步,有的则利用光滑的瓷砖走两步滑一步……两轮比赛下来,每队各胜一轮。

●意外 有工人突然受伤

10时,简单的娱乐过后又是紧张的生产。午饭前,易勤要带着工人将所有套上标签的酸梅膏过封标机。
这时,意外不期而遇。工人郑峰因为在搬成品时跑得太快,在案板前一下摔倒,额头磕上了案板一角。
易勤和其他工人赶紧跑出封标车间围了上去。“拿毛巾,拿毛巾敷在伤口上止血”,当过兵的丈夫刘宏涛叫工人拿来毛巾,易勤用毛巾紧紧的按在郑峰的伤口上。见没有血再滴下来,刘宏涛带郑峰去了医院。
“你们又来了?”在新华下路武汉市中心医院北院急诊室,医生一边给郑峰治疗,一边告诉记者,食品厂的工人们有时不注意,就容易伤着自己。好在郑峰的伤口不算大,而且没有伤到骨头。
在工厂里,有些晕血的易勤刚刚缓过神,就又开始上起安全教育课。“你们走路要贴着右手边的墙走,哪只是右手?哪只是吃饭的手?”工人们纷纷举起右手,表示自己明白,但其间有两个工人举起左手。“我就不信教不会你们。”看着有工人仍然不分左右,易勤用右手掌拍打着墙,直到所有工人举起的是右手。

●午餐 给受伤员工开小灶

因为突发意外,工厂的午餐延误了。
13时30分,易勤匆匆赶到楼下厨房,开始准备午饭。菜单是土豆块烧肉、酸辣包菜、自制腌菜和咸蛋。
厨房里,刘宏涛洗干净一只汤罐,到对面的餐馆打一份粉条老鸭汤。因为郑峰受伤,刘宏涛为他开了小灶。
下午1时30分,午餐准备好了。工人从储物柜里拿出饭碗,依次打着饭,坐在厨房边的板凳上,默默吃饭。“茶不言,饭不语”,易勤总这样教他们。
午饭过后,是短暂的午休时间。因为厂子的故事上了报纸,工人们看到报道,喜笑颜开,纷纷在照片上找出自己。
下午,工人们又开工了。因为易勤不让郑峰干活了,他只有坐在楼梯口发呆,无聊不过,又走到车间门口。“我能干活么”,透过货物通道,郑峰向易勤提出复工申请,可屡屡遭拒。

●下班 带孤儿去吃晚餐

下午6时,超市的订货还有20来件没有完成,易勤有些着急。“明天再做吧,我和超市说一声,后天交”,刘宏涛宽慰说。
易勤停下手中的活,让工人清理工厂。她也当起搬运工,将装箱完毕的产品搬到仓库,12公斤一箱的产品,她一次就搬两箱。
货搬完了,易勤换上便装,牵着员工周雷的手走出厂门。周雷父母早亡,他没有地方吃晚饭。有了工资之后,周雷也不会过日子,厂子工人叫他“富三天”——只要发了工资就会请儿时的朋友吃饭,工资只够三天花。
为了让周雷正常吃饭,易勤在厂子附近给周雷定了餐馆,早餐4元钱,晚饭也在餐馆,标准是10元钱。
走出厂门,想着工人最近辛苦,易勤带着他到了附近一家快餐店。周雷喜欢西式的快餐,一份汉堡还有鸡翅。
周雷啃着鸡翅,易勤用餐巾纸帮他接着骨头,然后扔进了垃圾箱。 (文中员工姓名为化名)


武汉“犟妈”倾家助残
2013.5.24 星期五




在厂里她是最累的,对智残工人她视若己出图文:众人眼中“犟妈”犟得让人心疼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家中房屋抵押、卖掉后,“犟妈”一家三口蜗居在厂里一间10平米的房内。
图为:下班后,智残员工主动帮“犟妈”按摩。

本报记者徐剑桥 刘毅 摄影:记者程铭

斜挎着扩音器,对着工人们连喊带比划;咽部长出凸起的息肉,声音长期嘶哑;十指上道道裂口,常常缠着胶布。在工厂里,易勤总是最累的,对智残工人她视若己出,不离不弃,有时候“犟”得令人心疼。她曾是老八路的掌上明珠,曾经生活优越,能歌善舞。东方红食品厂的岁岁年年,改变的不仅仅是她的容颜。
我有时候有个苕想法,先尽量做,倒下去再说。我就是想靠自己的力量,把目前企业好的产品,把东方红这个厂延续下去,让这批伢们有饭吃,让他们有一棵大树,能够遮风挡雨。
——易勤

●女儿:妈妈说我在工厂忙,就是在做慈善

在东方红食品厂,易勤的女儿刘星从不会在智残工人面前提起自己的身份,上班时都喊她“易经理”。
“进厂以后,就没有母女关系,希望能给这些智残孩子做出表率,也便于企业管理。”刘星说,进厂之初,妈妈就这样告诫她。
刘星眼中,妈妈是一个平和、内心力量强大的人,身上有股武汉女人不服输的劲头,不愿意去轻易求人帮忙。同时,妈妈也是一个情感细腻的人,扛不住、身心疲惫的时候,也会在自己面前流泪。
一次次目睹母亲在凌晨爬起,一次次目睹母亲掐着腰间还在坚持,刘星很心酸,也逐渐学会了去体谅母亲。刚进工厂时,刘星还很娇气,反感跟智残工人们接触,但现在从早到晚,她陪着母亲一站十几个小时,跟着智残工人们一起吃大锅饭。
“我其实最希望她每天早点休息。”刘星流着泪说,作为女儿,她并不希望母亲扮演一个女强人的角色,什么事情都自己硬扛着。“但她把工厂当做自己的伢,如果厂子散了,她会很伤心。”刘星记得,就在5月初的一次家长会上,母亲对着员工和家属表态,“只要我还有一口气,绝不会让大家没有饭吃。”那一刻,很多家长都抱头哭了。
长期在工厂劳动,刘星失去了很多同龄人的精彩。“我跟妈妈抱怨,她安慰我,你在工厂忙,这是在做慈善。”

●丈夫:她都冲上去了,我退后就不是男人

在厂里,易勤负责抓生产,丈夫刘宏涛负责跑销售,女儿刘星则是食品化验员兼车间打杂工人。家中房屋抵押、卖掉后,一家三口以工厂为家,365天都是如此。
近8年来,东方红食品厂经营形势每况愈下,不止一个人劝他们夫妻放弃,或是向政府部门求助,但易勤一直说,“这么多年都苦过来了,只要我们再坚持,工厂一定会扭转困境。不要轻易去指望别人。”
刘宏涛没有钱请搬运,很多时候就自己搬货,因为休息不好,有时候开着车都能睡着。易勤则比他更累,带工人生产,中午还要给大家做饭。好在,再苦再累,夫妻同心,这么多年酸甜苦辣就这样坚持了过来。
无数次,刘宏涛也感到愧疚。易勤的父亲是一名老八路,家里曾经生活优越。作为女人,易勤也爱打扮,是曾经的厂花,多才多艺,跳舞拿过不少奖。如今她被工作压弯了腰,累花了眼,手上也裂口斑斑。“但她一直在坚持,多大的苦都往肚子里咽。”
“在我眼里,她是世界上最美最善良的女人。我很佩服她。”刘宏涛说,很多时候说服他自己坚持下去的唯一理由就是,女人都冲上去了,自己退后就不是男人。“我很心疼她,很多时候在面条里面多加个鸡蛋,就是我支持她的表达方式。”

●家长:女儿住院几个月她还继续交社保发工资

72岁的肖作楞老人,家住江汉区复兴村小区。提起易勤夫妇,他数度哽咽。
肖作楞的女儿萍萍,今年36岁。由于智残,一直都未能找到工作。2009年,在江汉区残联牵线下,东方红厂收下了她。“您的伢在这里,我们会一视同仁,不会亏待他们,您放心。”时隔4年,老人还清晰记得易勤和丈夫对他的承诺。
萍萍说,易勤对她像女儿一样,从来没有打骂,总是手把手教自己,直到工序都掌握了为止,“她非常好,非常耐烦。”
2011年11月,患有先天性皮肤病的萍萍突然猛烈咳嗽,后因病重辗转多家医院治疗。带着女儿治疗几个月后,肖作楞意外得知,易勤仍在帮女儿交社保和医保。更让他感动的是,女儿住院的最初四个月里,易勤还给女儿发放了工资。“本来按法律规定,工人三个月不上班,工厂怎样处理都行。我真没有想到,还有这样大义的老板。”肖作楞说,从2011年11月女儿住院到2012年8月出院,治疗费用花去了二十多万元,因为易勤帮忙及时交了医保,最后帮他们节省了十万元费用。更让人惊喜的是,经过积极治疗,曾经被医生“判了死刑”的女儿如今已经基本痊愈,可以正常生活了。

●员工:她带我买衣服裤子,我们都叫他“干妈”

29岁的智残员工周雷父母双亡,爷爷奶奶也有病。周雷喜欢笑,但一笑就可以看见那颗缺少的门牙,那是为“为爱而战斗”的结果。
“这个孩子最可怜,没爹没妈,没人疼。”初到厂里,易勤就发现周雷个人卫生不好,一连几天不刷牙,她费了很长时间,才让周雷改掉坏毛病,“这样的工人你不关心谁关心。”
周雷还有个坏毛病,就是爱乱花钱,细心的易勤发现后,就每月把除了保证他吃喝外的工资,全部直接交给周雷的爷爷保管。
管了吃喝,易勤还要管厂里两个没妈的孩子穿衣。去年元旦,易勤带着周雷到江汉路步行街,给他买新年的衣服。“一件上衣,一条裤子,还有一条围巾。”周雷记得,当天易勤带着他逛了一天的街,帮他买了一身新衣服,还帮周运峰也买了衣服。“我们都叫他干妈。”工人只会通过这样简单的言语表达对易勤的喜爱。

●残疾人就业中心工作人员:
她能说出每个智残工人的家庭情况

武汉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况刃,从2009年就开始与东方红厂进行接触。当年,他向易勤夫妇提出一个建议,希望他们能多招收些智力残疾职工,并将厂子办成智力残疾职工就业的示范企业,易勤夫妇经过考虑一口答应下来。
此后,况刃不断的向厂子推荐智力残疾职工,合乎要求、遵守纪律的智残员工基本都被接收了。“这家厂不论是智力残疾职工安置比例,还是智力残疾职工人数上,在全市都是最多的。”况刃说。“对残疾职工上心、关怀、有爱心,他们能说出每个人工人的家庭情况。”在况刃看来,当初看中这家厂作为试点,并没有选错。
况刃每年都要到东方红厂去一两次,一方面看看他推荐的员工工作怎么样,另外也要看看厂子对职工怎么,看看厂子工作条件是否达标,是否按时发工资,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几年来,他都没有挑出毛病。
在况刃接触的福利企业中,东方红厂是经营最困难的。2010年,他就知道易勤夫妇其实有点想放弃厂子,但结果易勤还是撑了下来。“职工对厂子有了依赖,而易勤夫妇对职工也产生了感情,他们觉得这些工人实在可怜,于是又咬牙坚持了下来”。



武汉“犟妈”倾家助残
2013.5.25 星期六




“犟妈”易勤对本报记者敞开心扉——图文:倾家助残只为问心无愧步履艰难我犹一路无悔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说到动情处,“犟妈”两眼含泪

本报记者徐剑桥 刘毅 摄影:记者程铭

艰辛来路,潜藏在了“犟妈”易勤起伏的胸口和欲止又流的泪水中。
过去8年,东方红食品厂的那780平方米空间,就是她腾挪的整个世界。如今,突然像过电影般谈起很少对外人提及的爱人、自己、家庭和东方红,她说自己有些不习惯。只有当谈起少女时代五彩斑斓的那些梦想,她才笑得那么无拘无束。

【员工】

记者:听说今天早上看到我们的报纸后,工人们都哭了,您也哭了?
易勤:是的。看了报纸后,我告诉他们,如果易经理以后倒下了,也会找一个靠谱的人过来,带着大家继续坚持下去。他们以前不知道厂里这么困难,听我这样一说,他们都抱头哭了,我也哭了(流泪)。
记者:还记得最初和他们接触的情形吗?难吗?
易勤:难。没想到那么难,沟通上有非常大的障碍。一句话可能要重复讲一百遍,有时要吼啊叫啊,嗓子哑了,他们可能才听得明白。
记者:您这样辛苦地教,他们有什么变化吗?
易勤:变化很大。他们现在包装的食品比健全人包得还好,十个人的包装,像机器统一封装的一样,除非仔细看否则很难看出差别。他们是死心眼,但都认规矩,这在当今社会很难得。

【感情】

记者:跟这批工人接触相处这么久,您跟他们结下了怎样的感情?
易勤:我真的蛮喜欢他们。虽然在工作中我是一肩挑,承受的压力很大,但看着他们热爱工厂的样子,工作中一板一眼负责的样子,我很欣慰。
记者:能看出来,他们也很爱戴您。
易勤:在厂里,点点滴滴我都带头,他们很喜欢我。有时候我出车间,他们都争相帮着我拿鞋子。有时看我累了给我揉肩膀,还要抢着揉。我要求很严格,他们也怕我,但我和工人是平等的,如果我做错了,工人一样可以指出我的错误。

【来路】

记者:您是如何进入东方红食品厂,并逐渐扛起整个重担的?
易勤:1999年,武汉市拖拉机厂倒闭,在买断工龄以后,我到了东方红,并慢慢挑起重任。当时厂里有健全职工,也有肢体残疾职工。慢慢的,残联介绍了一些智力残疾职工进厂工作,有的工人觉得智残职工工作量少,但工资却和他们差不太多,双方产生一些矛盾,以致最后全员都是残疾职工。我想,残疾职工虽然做事慢,但各种规章制度能遵守,做事非常认真,所以我也就乐意带这帮残疾工人做事,做的食品是安全的,我无愧良心,睡得着觉。
记者:其实您完全可以让丈夫办着这个厂,您也可以像其他人一样去打小麻将过舒服日子。
易勤:人活着不就要做事?有个事做还是要舒服些,现在从早忙到晚,心里很舒服。
记者:2007年是东方红发展的分水岭,厂子开始亏损,您也可以让智残工人们离开来保企业效益,为什么没有这样做?
易勤:“你一个办工厂的,不赚钱发了疯?”不要说外人不理解,厂里以前有老员工也不理解。实际上,是与10个智残工人的接触,了解到发生在他们每个人身上的惨痛经历,让我对他们有了新的认识,让我觉得自己身上的责任沉甸甸的。

想到他们到一些企业找工作时被欺负、被歧视,你还忍心赶他们出这个厂吗?
所以,我愿意实现他们进厂时我的承诺,不忍心让他们没有饭吃。事实上这批孩子做出的东西很棒,东方红“食品安全示范企业”的牌子也是在他们手上拿到的。与其说我们这样做是在救赎孩子们,不如说是他们在救赎东方红。我总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带着他们往前冲,企业总会有起色,这样就可以生产出更多安全放心的食品,让更多残疾人能够就业。
记者:工厂目前这种亏损的局面,您着急吗?
易勤:急!我想把企业办得更大,这样就能养活更多的人,我想扭亏为赢,我一直想借钱,找新的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一直干到自己倒下了再说,尽力就好。即使有一天自己不在了,心愿也足矣。
记者:企业多年亏损,您是怎么挺过来的?
易勤:没想那么多。就像打一场战斗,最后一颗子弹还没有打光,人员没打光,战斗就没有结束。
记者:有没有想过找一个人替代您的角色?
易勤:想过,我想哪天我干不动了,就找一个靠得住的、有良心的、有干劲的、能带着这帮工人干下去的人,把产品做好,把东方红这个厂延续下去,让这批伢有饭吃。那时,我就放心了,也就不干了,丈夫也可以不干了,女儿也可以到社会上去,过她想要的生活。

【家庭】

记者:您的父亲是老革命,对您的性格有怎样的影响?
易勤:父亲是老八路,给几位首长当过警卫员,斗大的字都不认得,只知道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单位分什么肉啊鱼啊西瓜啊,父亲总是让我最后去。父亲和我讲很多战斗的故事,讲得最多的就是,打仗的时候大不了就把自己拼了,只要能救更多的人。这个对我影响很大。我现在也就是这个想法,大不了我拼了,能救这一厂子工人,我一个人能救厂子里这十几个人,这个算盘打下去,我觉得划得来。
记者:您和丈夫在企业各有分工,相互扶持。您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易勤:他是很顽强的人,有韧性。可能是部队造就了他,从来不放弃,也不知道什么是苦,这也是支持我拼下去的动力。他就是嘴巴笨,从来不和我说甜言蜜语,就算做错了,惹我生气,也从来不道歉,就是倒杯水表示一下。


武汉“犟妈”倾家助残
2013.5.25 星期六





致敬:为了生命尊严的坚守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评论员肖杨

没见过这样当老板的。开了8年工厂,越开越穷,亏掉一套房子,抵押一套房子,一家三口最后蜗居在厂里一间10平方米的斗室。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犟妈”一直这样让人心疼地犟着?
“犟妈”的回答十分朴实,“我就是想靠自己的力量,把这个厂延续下去,让这批智残的伢们有饭吃,让他们有棵大树,能够遮风挡雨。”
市场经济趋利避害的铁律,在“犟妈”这里失效了。她奔忙着,嘶喊着,操持着,不是为了自己发家致富,而是努力为智残员工开辟一方拥有尊严的乐土,让残缺的生命照样蓬勃。所以,她放弃了本应视为企业生命的效率,选择了与10名智残员工不离不弃。这样的选择,使她的工厂举步维艰,使她和她的家人的生活全然没有当老板的风光,而是越来越困顿和窘迫。
在这个夏天,武汉“犟妈”倾家助残的故事,闪耀起一道无私大爱的光芒,穿透了城市坚硬的外壳,直抵我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因为有爱,所以坚持。“犟妈”把这群特殊的员工当做孩子,鼓励他们劳动,照料他们的生活,帮助渴望幸福的残疾人找到家的温暖。
凭着一位女性熨帖弱者的天然柔软,凭着一个妈妈宽容博大的舐犊之情,武汉“犟妈”把人生的价值融入扶助残疾人的崇高事业中,与残疾人同甘共苦,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只要有利于员工的事情,她就全力以赴去做。她牺牲自己的小家为残疾人撑起了一个“大家”,不仅帮他们解决了生计,更让他们找到劳动的快乐,照亮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8年来,没有急功近利的浮躁,没有追名逐利的庸俗,在和残疾人日日夜夜的相处中,在杂七碎八的小事中,犟妈捧出一颗心来,以坚韧和顽强呵护她与智残员工共同的这个家,对于自己的“家”,哪个母亲又会去索取什么呢?即便家里揭不开锅,母亲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如果我倒了,孩子们该怎么办?
万世沧桑唯有爱是永远的神话,正因为“犟妈”的这种大爱情怀,才有了不计得失、不计赢亏、舍自家小利计助残大利的无私坚守。
且向武汉“犟妈”道一声辛苦了,谢谢你的爱,我们的眼睛因此湿润,我们的目光被你牵引。

倾家助残的武汉“犟妈”对本报记者敞开心扉



武汉“犟妈”倾家助残
2013.5.25 星期六




本报“武汉犟妈 倾家助残”报道引发广泛关注,多家网站纷纷转载图文:网友盛赞“犟妈”:犟出了武汉人精神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常年辛劳落下了不少老毛病,“犟妈”接受采访时不停地揉肩。 记者程铭摄

坚强豁达,心怀慈善。两天来,无数读者和网友通过本报报道,为武汉“犟妈”易勤倾家助残的义举所触动。新华网、凤凰网、新浪网、腾讯网、雅虎网等五十多家网站纷纷转载报道,引发好评如潮。阿里巴巴公司和众多热心读者致电本报,希望能帮助东方红食品厂。

众多热心人士有意帮助

昨日下午,北京阿里巴巴公司“阿里公益”工作人员刘先生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刘先生说,他们从网络上看到本报报道,感佩于易勤的举动,希望表达一点心意。“她的行为传递着正能量,能够鼓励更多的人。”刘先生介绍说,“阿里公益”在完成相关核实程序后,将通过媒体代表转交一万元善款,“如果情况特殊,还可能增加资金。”
武汉朗途兄弟设计有限公司李先生也主动联系记者称,看了犟妈的报道,被她的坚持所感动。他们也是自己创办的公司,深知创业的艰辛。该公司曾给多家企业做品牌设计,希望发挥一技之长,为东方红食品厂免费提供服务,梳理产品卖点,促进产品销售。
此外,浙江宁波的李女士等人,昨日也致电本报新闻热线,希望向犟妈易勤提供捐款。

老武汉回味“东方红”味道

本报报道被多家网站转载后,多名网友留言称赞易勤的故事感人至深,“坚强善良的女人,向犟妈致敬!一个人做一天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八年如一日。”网友“华言锐语”赋诗向易勤表达敬意,“天生不易不离弃,厚德智勤爱相依。易勤不易!”
新浪微博上,网友“李子红_96695”感慨地说,武汉犟妈你犟得好,犟得江城人心痛,犟出了武汉人的精神,闪烁着华夏儿女的人性之光。网友“夷陵笑笑生”说,早上看了楚天都市报的犟妈报道,很感动。“犟妈的8年坚持更让人敬佩。老板对员工不抱怨、不抛弃,员工才会对企业不放弃、不服输。”
很多网友看完报道后,纷纷表示,以后肯定要买东方红厂的食品,多买点他们的酸梅膏。一名北京网友也打听,“北京有他们的产品卖吗?可以网购吗?我们全力支持,相信这样善良的老板,生产出的食品肯定是放心食品。”
报道也在触动武汉本地网友的“东方红”情结。网友“武汉威博”说,“武汉的伢们,小时候一定吃过东方红的糕点吧?你肯定以为这个已经失传了吧?今天在中百超市看到后赶紧买了一盒,居然还是那个东方红食品厂出的!让我回忆起童年的味道!”
看到本报报道后,“武汉威博”再次发了一条微博说,“武汉犟妈演绎顽强坚守。没吃过的赶紧去买来吃,以前吃过的赶紧买来回味一下。”
本报记者徐剑桥刘毅

“就算我倒下了,也会找人带大家坚持下去”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说到动情处,“犟妈”两眼含泪

本报记者徐剑桥 刘毅 摄影:记者程铭

艰辛来路,潜藏在了“犟妈”易勤起伏的胸口和欲止又流的泪水中。
过去8年,东方红食品厂的那780平方米空间,就是她腾挪的整个世界。如今,突然像过电影般谈起很少对外人提及的爱人、自己、家庭和东方红,她说自己有些不习惯。只有当谈起少女时代五彩斑斓的那些梦想,她才笑得那么无拘无束。

【员工】

记者:听说今天早上看到我们的报纸后,工人们都哭了,您也哭了?
易勤:是的。看了报纸后,我告诉他们,如果易经理以后倒下了,也会找一个靠谱的人过来,带着大家继续坚持下去。他们以前不知道厂里这么困难,听我这样一说,他们都抱头哭了,我也哭了(流泪)。
记者:还记得最初和他们接触的情形吗?难吗?
易勤:难。没想到那么难,沟通上有非常大的障碍。一句话可能要重复讲一百遍,有时要吼啊叫啊,嗓子哑了,他们可能才听得明白。
记者:您这样辛苦地教,他们有什么变化吗?
易勤:变化很大。他们现在包装的食品比健全人包得还好,十个人的包装,像机器统一封装的一样,除非仔细看否则很难看出差别。他们是死心眼,但都认规矩,这在当今社会很难得。

【感情】

记者:跟这批工人接触相处这么久,您跟他们结下了怎样的感情?
易勤:我真的蛮喜欢他们。虽然在工作中我是一肩挑,承受的压力很大,但看着他们热爱工厂的样子,工作中一板一眼负责的样子,我很欣慰。
记者:能看出来,他们也很爱戴您。
易勤:在厂里,点点滴滴我都带头,他们很喜欢我。有时候我出车间,他们都争相帮着我拿鞋子。有时看我累了给我揉肩膀,还要抢着揉。我要求很严格,他们也怕我,但我和工人是平等的,如果我做错了,工人一样可以指出我的错误。

【来路】

记者:您是如何进入东方红食品厂,并逐渐扛起整个重担的?
易勤:1999年,武汉市拖拉机厂倒闭,在买断工龄以后,我到了东方红,并慢慢挑起重任。当时厂里有健全职工,也有肢体残疾职工。慢慢的,残联介绍了一些智力残疾职工进厂工作,有的工人觉得智残职工工作量少,但工资却和他们差不太多,双方产生一些矛盾,以致最后全员都是残疾职工。我想,残疾职工虽然做事慢,但各种规章制度能遵守,做事非常认真,所以我也就乐意带这帮残疾工人做事,做的食品是安全的,我无愧良心,睡得着觉。
记者:其实您完全可以让丈夫办着这个厂,您也可以像其他人一样去打小麻将过舒服日子。
易勤:人活着不就要做事?有个事做还是要舒服些,现在从早忙到晚,心里很舒服。
记者:2007年是东方红发展的分水岭,厂子开始亏损,您也可以让智残工人们离开来保企业效益,为什么没有这样做?
易勤:“你一个办工厂的,不赚钱发了疯?”不要说外人不理解,厂里以前有老员工也不理解。实际上,是与10个智残工人的接触,了解到发生在他们每个人身上的惨痛经历,让我对他们有了新的认识,让我觉得自己身上的责任沉甸甸的。想到他们到一些企业找工作时被欺负、被歧视,你还忍心赶他们出这个厂吗?
所以,我愿意实现他们进厂时我的承诺,不忍心让他们没有饭吃。事实上这批孩子做出的东西很棒,东方红“食品安全示范企业”的牌子也是在他们手上拿到的。与其说我们这样做是在救赎孩子们,不如说是他们在救赎东方红。我总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带着他们往前冲,企业总会有起色,这样就可以生产出更多安全放心的食品,让更多残疾人能够就业。
记者:工厂目前这种亏损的局面,您着急吗?
易勤:急!我想把企业办得更大,这样就能养活更多的人,我想扭亏为赢,我一直想借钱,找新的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一直干到自己倒下了再说,尽力就好。即使有一天自己不在了,心愿也足矣。
记者:企业多年亏损,您是怎么挺过来的?
易勤:没想那么多。就像打一场战斗,最后一颗子弹还没有打光,人员没打光,战斗就没有结束。
记者:有没有想过找一个人替代您的角色?
易勤:想过,我想哪天我干不动了,就找一个靠得住的、有良心的、有干劲的、能带着这帮工人干下去的人,把产品做好,把东方红这个厂延续下去,让这批伢有饭吃。那时,我就放心了,也就不干了,丈夫也可以不干了,女儿也可以到社会上去,过她想要的生活。

【家庭】

记者:您的父亲是老革命,对您的性格有怎样的影响?
易勤:父亲是老八路,给几位首长当过警卫员,斗大的字都不认得,只知道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单位分什么肉啊鱼啊西瓜啊,父亲总是让我最后去。父亲和我讲很多战斗的故事,讲得最多的就是,打仗的时候大不了就把自己拼了,只要能救更多的人。这个对我影响很大。我现在也就是这个想法,大不了我拼了,能救这一厂子工人,我一个人能救厂子里这十几个人,这个算盘打下去,我觉得划得来。
记者:您和丈夫在企业各有分工,相互扶持。您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易勤:他是很顽强的人,有韧性。可能是部队造就了他,从来不放弃,也不知道什么是苦,这也是支持我拼下去的动力。他就是嘴巴笨,从来不和我说甜言蜜语,就算做错了,惹我生气,也从来不道歉,就是倒杯水表示一下。


助残“犟妈”坚守良心
2013.5.26 星期日




坚持多年的家长会昨日再度举行,众员工年迈的父母鞠躬谢“犟妈”图文:收留一个孩子就拯救一个家庭 提供一个岗位就营造一份安宁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家长会后,大家拉着“犟妈”一起合个影
图为:家长会上,“犟妈”轻抚员工的头部

本报记者刘毅 徐剑桥 谈海亮 刘俊华 摄影:记者程铭

昨日是周末,东方红食品厂内,却热闹非凡。
一张长桌子,几条板凳,围坐在一起,便是“家”的味道。上午11点10分,今年的首场家长会,在工厂二楼开始了。
家长会,每年两次,已经坚持举行了7年。通报工人工作情况,听取家长建议,搭建沟通桥梁,是家长会雷打不动的主题。
10名智残员工和他们的家长早早赶来,围坐在一起聊天。与往常不同的是,看到本报报道后,很多家长第一次知晓了易勤那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他们在发言时都流下了动情的泪水。他们多次起身叩谢,盛赞易勤的义举不光解决了孩子们的就业难题,更帮助了他们的家庭,“为社会和谐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孩子通过在工厂的劳动有了事业心和成就感,把自己当作了工厂的一分子”

“易经理为了我们的孩子花费这么多心血,看了报纸我非常心酸。我的眼睛不好,开始只能看大标题。昨天我一点一点坚持把小标题下的文章读完了,一边看一边流泪。”员工陈磊的母亲肖女士刚开始发言,便已语带哽咽。
肖女士说,儿子看到天气转热就非常高兴,因为有更多人会买厂里生产的酸梅膏。“孩子通过在工厂的劳动有了事业心和成就感,把自己当作了工厂的一分子,这和易经理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到东方红食品厂工作前,员工徐丰没少受欺负。在易勤那里,徐丰获得了以前从未有过的尊重和包容,但倔脾气依旧难改。母亲周女士在发言时感慨,多少次徐丰不懂事地与易勤争吵,但易勤从不责难埋怨儿子,像母亲一般无私待他。
“您为孩子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一定会更加尽责地教育好他们,让他们在厂里认真做事,更好地为厂服务,回报您的爱。”这是几名家长一致的心声。

“伢到了企业,学会了自食其力,以后就能长远地生存。这不但拯救了一个家庭,也给社区带来了安宁”

“我们不指望孩子上班赚钱,但他们有了工作,这就帮助了一家人,拯救了一个家庭,也给社区带来了安宁。”发言中,家长们表达了共同的感受。
马霖曾经获得2007年在上海举行的特奥会手球项目金牌,然而因为在超市找工作中受到歧视和不公,其父为子出气,用菜刀砍伤了超市的经理,代价惨痛。在东方红,马霖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
家长会上,马霖的父亲几次向易勤起身感谢,“作为父母,我们也只能看他们几十年,但伢到了企业,学会了自食其力,以后就能长远地生存。”
员工黄纬的父亲表示,他们将孩子送到厂里,孩子们在一个适合的环境中寻找到自身的价值,“比他们原来在家里憋着、在外面混着强多了。”
徐丰的母亲对此也很感慨。她说,徐丰以前不仅仅在外扯皮、打架,在家里也经常无缘无故大声喧哗,如果脾气发了,和父母对着干甚至扰邻的事都发生过。而在易勤的教育下,徐丰懂规矩多了。现在,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渐渐好转。
“陈磊和别人只要发生矛盾,都是我去赔礼道歉,还要找人帮忙赔礼。”为此,陈磊的母亲没少操心,“有了好的工作环境,有了易经理带他,现在确实很省心”。

特写

智残工人们流泪表白:
易妈妈,你要带我们干下去

“我干不下去了,倒了,我就找个有良心的新厂长,让新厂长带他们”,昨日的家长会上,易勤再次向家长们承诺。
“不要别人带,我们只要你,你不能倒。”易勤话音落地后,工人和家长们沉默了。几秒钟过后,工人们突然爆发了少见的情感。
19岁的吴凯是厂里年龄最小的,他第一个站了起来,给出了不想要别人带的理由,“易经理人好,不打我们,不骂我们,就是好。”“不”字和“好”字说得声音特别大。
陈磊也站了起来。平时在厂里喜欢咋咋呼呼的他,此时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36岁的大男人像个小孩子般哭了起来。他似乎想在脑海里找出一个足够合适的话语,去表达自己想留住易勤的心声。
“要让易经理好好保重身体,说撒。”陈磊的母亲在身边轻声鼓励儿子。
“多干几年,带着我们。”终于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陈磊嚎啕大哭。
陈磊的泪水,瞬间传染给了坐在他旁边的徐丰。腾的一下,徐丰也站起身来,一向脾气火爆的他竟然也哭出了声。
虽然他每每总惹易勤生气,但听到易勤说以后自己干不动了找个新厂长带他们时,他难以接受,“易经理对我太好了,像我们的妈妈,你要带着我们干下去,干下去!”
坐在对面的周雷也眼圈红红的,他似乎不愿意别人看见他哭,埋下头去,脸往袖子上蹭。
片刻,他站起来,对易勤、刘宏涛夫妇说,“我没有爸爸妈妈,你们就是我的爸爸妈妈。易经理,你不要这样累,把身体养好,把我们继续带下去!”
郑峰没有母亲,父亲因故没有参加家长会。从会议开始,他就紧紧地挨着易勤坐。“易经理待我就像待自己的伢一样,你不能倒下去,你要坚持,要多注意身体。”
黄纬最后一个站了起来,他攥紧拳头,只说了一句话便哽咽得难以再说下去,“我以后会尽量全部做正品,不出一件废品!”家长们听到这个孩子的话,使劲鼓起掌来。
“我们不要别人带,只要易经理带!”家长会开到最后,工人们集体发出了这样的喊声。此情此景,易勤再也没能控制住情绪,她的泪水长久滑落……



助残“犟妈”坚守良心
2013.5.26 星期日







感动:为了社会责任的担当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评论员 吴双建

“犟妈”之“犟”,在于八年坚守、在于不离不弃。之所以坚守,还是因易勤作为一个商人,把对智力残疾人的关爱,摆在了企业逐利之上。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支撑着她或者说食品厂走到今天。
然而,坚守多么不易。
从时间跨度上看,她前后经营长达八年之久;从社会效益上看,她给了10名残疾人劳动的权利、生命的尊严,让残疾人在自食其力中实现人生的价值,享受快乐的生活,同时为他们的家庭,以及社会分担了不少负担;从过程看,因员工是残疾人,她付出了数倍于管理健全员工的心血。
但付出与收益却不成正比。这么多年来,别人的工厂越搞越红火,老板越当越富。而她这个老板却越当越穷,把一家人“拖下水”,起早贪黑,却累计亏损80万元,先后卖掉、抵押两套房产。其实,她不是没有别的选项。她可以关掉工厂,无厂一身轻;也可以做些别的生意,从头再来;或者干脆雇佣健全员工,省事省心省成本,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然而,她选择了坚守,选择了与残疾人风雨与共。这种可贵的精神,彰显了一名良心商人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以社会效益优先,而不是一味地向钱看,不是一味以利润论英雄。“责任”和“财富”的天平,在她心中,早就偏向了前者。
另一种社会责任,则是在坚守食品安全底线。在食品安全警钟频频敲响的当下,易勤的食品厂,即使亏损,也没有在食品安全上动歪脑筋。一家亏损企业,一群智力残疾工人,生产出健康安全的食品,这种社会品质、社会良心,更应该值得珍视和尊重。
残疾人因为身体与心智条件所限,生存能力与自理能力均较弱,需要额外的关爱,更不能轻言抛弃。“犟妈”的不放弃,就是逆境下的坚守,就是心如磐石的坚定,就是虽千难万难吾往矣的毅然决然,丝毫不为外界的干扰所动。
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以及对一名商人是否成功的衡量,不全然在于财富增加几何,而在于面对弱者,你做出了怎样的让度,对于自己的产品,你做出了怎样的承诺。在这个充满利益诱惑的年代,“犟妈”作出的选择更令人感动。


助残“犟妈”坚守良心
2013.5.26 星期日






食监、质监、街道办相关负责人谈“犟妈”的食品厂——

图文:负责任 有良心 不容易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东方红食品厂所在街道的相关负责人前来了解情况 记者程铭摄

一家三口,带着10名智残员工办食品厂,他们的产品能让人放心吗?记者走访了相关监管部门和东方红食品厂所在街道的相关负责人,谈起这个特别的工厂,大家无不交口称赞。

“诸多困难下仍能保证质量”

在江汉区质监分局副调研员丁慧的印象中,易勤和丈夫刘宏涛经营的这个厂,给他留下的印象很深。按照《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该局对食品生产获证企业一年开展不少于2次的现场巡查,而对东方红食品厂,因为该企业的工人都属于残疾人,生理、体力都存在严重缺陷,该局每年的现场巡查次数不少于5次,从来没发现问题。
“监管部门虽然会不定期对产品进行抽检,但监管人员毕竟不可能24小时‘盯着’。绝大多数时间,要靠企业自律。食品行业要求很高,而使用残疾人作为员工,其生产难度更大,不仅要训练员工按照规范生产,还要考虑到他们的劳动能力。易勤一家子经营的这家厂子,在诸多现实困难面前,能够坚持严格保证产品质量,体现了他们高度的责任意识。”丁慧说。

“随时进厂卫生状况都很好”

江汉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副局长王雪说,这个由智残者作为员工的小食品厂,能够两次被评为区里的“食品安全先进示范单位”,靠的是他们的良心。2008年开始,该局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添加剂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要求企业公示添加剂使用品种,东方红厂对各种要求都落实得很快。
“随时走进他们的厂房,地面的清洁卫生,各区域的卫生状况都很好,从没有在食品安全上出过问题。虽然厂子规模不大,却是江汉区一家信得过的食品生产企业。”王雪说。除了区一级的日常检查,东方红食品有限公司还被作为江汉区模范企业,多次接受省、市级的食品安全检查。
在历次现场检查的过程中,作为老板的易勤夫妇,与员工之间的和谐氛围,也让王雪印象颇深。

“为辖区有这样一家企业光荣”

汉兴街街道办书记谭鹏,前往东方红食品有限公司现场调研时,连称“不容易”,对易勤夫妇办厂助残的事迹给予很高评价。谭鹏表示,汉兴街道办为辖区内能有这么一家爱心福利企业感到光荣。他说,东方红食品有限公司经济效益虽不高,但却承担了很大的社会责任,多年的经营中,除了正常的安置残疾人退税政策外,没有增加政府的负担;加之企业负责人一直以来视食品质量安全为生命,造就了无非法添加、高营养的食品品牌,并保持了传统产品的高品质,对促进全社会关心残疾人就业,鼓励更多人创造正常的、良好的残疾人安置渠道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意义。
谭鹏表示,街道办将向上级部门争取政策,从方方面面支持易勤夫妇把厂办下去、办得更好。
本报记者谈海亮 徐剑桥 刘毅 刘俊华


助残“犟妈”坚守良心
2013.5.26 星期日






昔日师父:真想骂她为什么这么傻 当年工友:没想到她当老板这么苦

楚天都市报讯 “大家都很惊讶,想不到下海办厂的她,选择了一条如此艰辛的路。”连日来,本报连续报道的“助残犟妈”易勤,也引起了她以前的老同事注意,65岁的余镊楣专门致电本报,希望谈谈她眼中的这位“小徒弟”。

师父:文弱和气的小姑娘惹人怜

余镊楣是武汉拖拉机厂的退休职工。20多年前,易勤是她同车间的徒弟。
余镊楣说,看到报纸,她一眼就认出了易勤。她这个徒弟,年轻时就文弱瘦小,可做起事来特别勤快,对同事非常和气友好。“老工人们都很喜欢她,大家心疼她的身体,经常提醒她别抢太多活干。”
分别这么多年,余镊楣本来以为勤快、热心的易勤应该过得很好,从报纸上得知她的艰辛现状,余镊楣心疼不已。昨日,余镊楣拨通徒弟的电话。她本来想“责骂”两句:为什么这么傻,把自己搞这么苦。可是“喂”了一声,眼泪就出来了。她太了解这个徒弟了,心肠好、乐于帮助人,认定的事是不会放弃的。
20多分钟的通话,余镊楣几乎没讲出什么完整的句子,只是反复叮嘱易勤,一定要保重身体,别累垮了。
记者希望余镊楣能谈谈对易勤的印象,这位老工人仍难平复心情,只会说:“她是个蛮好、蛮好、蛮好的人。”

工友:大家以为她当老板发达了

60岁的刘健看过本报的报道也非常惊讶,她不敢相信大方的易勤,这些年原来过得这么艰难。

刘健也是易勤在武汉拖拉机厂的同事,当年两人在同一个班组,是非常要好的工友。

易勤离开拖拉机厂后,大家都只听说她和丈夫办了家食品厂,还以为她经商发达了。想到她办厂蛮忙,大家平日也很少联系她。

两年前,拖拉机厂的一位老同事患癌症,许多同事都相约去看望。因为易勤比大家小10多岁,离厂又早,所以大家刻意没约她。可易勤得到消息后,还是赶去了,她送的慰问金还比大家都多一点。

从医院出来,同事们开玩笑说:“小易是老板,要请大家吃饭。”易勤接口说:“厂里效益并不太好,但请师傅们吃饭没问题。”

刘健回忆说,在同事们眼里,易勤是一个喜欢为别人着想的人,尊老爱幼,人缘特别好。

通过刘健,记者又联系上易勤的几位老同事,大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易勤是个好人,没话说。”

本报记者刘俊华 徐剑桥 刘毅 谈海亮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