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五、公案 — 求法空智 13.行履眼正
发布时间:2024-06-15 04:02:06作者:大众学佛网(一)公案本文
潭州沩山灵佑禅师问仰山曰:「涅槃经四十卷,多少是佛说,多少是魔说?」
(缘起现象界,世尊说法四十九年,终究未曾说一字,所有言说均对初中机者权宜设巧方便而说,非真有所说也。)
仰山曰:「总是魔说!」
(《金刚经》佛言:若谓佛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解佛所说义。)
师曰:「以后无人奈子何!」
(汝能了悟佛经真实义,身心均能自主,以后无人可谩汝也。)
仰山曰:「慧寂即一期之事,行履在甚么处?
」(吾用功已至开悟之阶段,未知下来如何行履保任?)
师曰:「祇贵子眼正,不说子行履。」
(袛要汝宝贵在有正法眼、正知见,其他行履功用却不用去担心也。盖有正法眼目,即有能力渡过此魔相期也!)
(二)玄祥释解
1.前言
禅道乃止啼之说,禅师见学人在有破有,在空斥空,虽入中道,还需遣道,遣而不能再遣,灭而不能再灭时,即住空而不能在空,即住有而不执其有,如此寂灭灭已,佛性当能现起,此即大般若波罗蜜多境界。我们常说修佛道、解脱道者要以般若波罗蜜多为眼,来行眷属般若境界,眷属者即禅定、精进、忍辱、净戒、布施等波罗蜜多,那请问何谓般若波罗蜜多?经云:般若波罗蜜多其意是「无所有、不可得」,如行者能离一切相,对诸相「空有」无所执,能如此即何境能让行者烦恼乎!此即如实知般若波罗蜜多,能行般若波罗蜜多。
佛者意译觉者、知者,觉悟真理者之意,佛具足福德两足尊,福报无边、德行圆满无瑕,能自觉、觉他圆满义,且如实知见一切法之性相,如实认知法性真如相,能由缘起法生万有相,因有无上正等正觉而能成佛,佛且具有三身(化身、报身、法身)、四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成所作智),更具有佛十八不共法,非他行者所能比拟,且能常恒住舍性,具有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故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能应万缘生法而度一切众生,故佛的功德无量无边,非我等凡夫所能知量。
而魔者全称为魔罗,意译为杀害者、夺命者、障碍者,专干一些毁人慧命或让修行人生病、失命者。最重要者是诸修行人要成道业之时,都有魔王波旬等前来扰乱,无智行者不查,会相信自己有特殊神能,而忘记修法中要能真妄不执,不能妄执一些魔相,因而着了魔道而不自知,当然最后变成魔子魔孙。魔者古译为磨,至南朝梁武帝时始改译为魔,前者磨者有磨练行者之意,后者魔字有不祥扰乱之意。在世尊要成道时,魔王波旬曾派遣欲妃、悦彼、快观、见从等四魔女前来勾引世尊、扰乱世尊,也就是说要以女色来扰乱世尊成道,使世尊不能超越三界,好在世尊能住长定舍性中,不为一切外境所迷,故天上美女也就不能迷惑世尊的心地起魔法想。进一步说明魔王是住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之上,第六天有福报天,另一为魔界天。魔为破坏正教之神,称为天子魔或天魔波旬,魔力有多大呢?用什么东西来加害修行人呢?魔者具有色力、声力、香力、味力、细滑力等五力,魔能统辖十二大部队,做些不外下列之魔事:(1)欲众贪,尤其淫欲、(2)不喜心随处现、(3)让行人行饥渴寒热、(4)爱着诸境、(5)深迷神异、(6)嗜睡不用功、(7)惊怖恐惧、(8)狐疑迷惑、(9)瞋恚忿怒、(10)争名夺利、(11)愚痴无智、(12)自誉贡高、(13)恒常毁他名誉,(14)乱收徒众,良莠不拘,仅施有为诸法。
魔是有不可思议的神变力量,也能幻化成佛陀的卅二相、八十种随好相,让无智者相信自己所睹见的是佛的金身,故往往会着魔而不自知。真要能认识佛、魔之分,仅有一法:除诸法实相(无相)外,其他一切都是魔境,这是《大般若经》所说,是《大智度论》中所说。我们修行当能从空有之处着手,以空相见如来即能见如来,若以色相见如来,定会有机会见魔王波旬幻化的假如来等。故真修行人定当守无相、空寂,当不会为诸魔所趁。
魔不着之意境,我们懂;但佛境不着之修证,无智者可能会无所适从,产生怀疑心。其实佛者以实相、无相才能相见,一个修行人越能不执着一切境,那怕连善境界都能不着,始能算是真正的大修行人。佛所教化者除空、无相外,越是悟空、证空者,更是佛陀所嘉许,佛不会因您修证中不尊重祂、不礼拜祂而起烦恼,若行者还有如此顾忌,即还有微细的烦恼法,即不能称为觉者,还不能真见佛也。
2.释题
这公案名称为「行履眼正」,修行中一念觉即是佛境,一念迷即是魔境,成佛、成魔都在于自己的一念间,自己的智慧上。故在行履功用中,依靠的是自己的慧眼,要有正法眼即不会犯戒而不自知,也不会着魔道而无觉知。如果行者能够完全的放下,诸法都不管的话,你就有自在解脱能力了,这些都要境界来磨,有的人观念转不过来,有的人就常常想得太多,还没有到的事就先想在那里,这样不好。我们以凡夫的心态,常常在想:如果现在怎么样,那以后就会怎么样,那个时候就该要怎么样,这种都是你一厢情愿的想法,我们常说不要先预设角色、立场,什么事都想在前面就不好。
如果你是憨厚的人,这种人是最好修行的,你说他真的不知吗?他也知道,说他真知嘛,他好像又不知,反正知不知都无所谓,呆呆的不怕死地,这样修行才会有进步;若有人,一下想想怕那个,一下想想怕这个,这样不会有进步的,有怕的心理,就是有法的执着,有一个我在里面,就还有一个法的执着,这样就没办法解脱了,永远会被外魔耍来耍去。越是不怕死,越不会死,因为您不欠它的命;你越不怕不如意,越不会不如意,即使真的不如意,您也会觉得很如意呀!
这样一直超越你心里面的执着,谁来作文章都不会被考倒,所以我们有一句话很简单,「舍一切法」就能得度,一切法包括正的、反的、顺的、逆的、善的、恶的,都要放下,这样就什么都不怕了。不管是怨亲债主或诸魔军来,你练到心没有隙罅、虚缝,能像铜墙铁壁一样,一切法都渗不进来,这样的话,你才是真正的解脱自在,不被物谩了。
刚开始的时候做不到,那怎么办呢?就要用方便法,用智慧去转,用一些所听到的佛法来告诉自己,譬如说你对那一件事情怕怕的,事情再来的时候,你就一直会生起害怕的心。突然间灵光一闪,怕什么?该死就死,或者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佛句从心中忆起,这样提醒你自己,那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
如果做不到逍遥自在第一法门,那只有用第二个法门,不能够如如不动对那个境,观空观不到,那只有转你的心,不让它一直生起害怕的心,越是执着的话,心就越是不定,那烦恼就越多,烦恼多那心就越乱。
最后的问题是:魔境是可以去除的,那佛境为什么亦要否定呢?修禅或修大乘法是佛魔不认的,佛来斩佛,魔来斩魔,干净利落,心地清净不拖泥带水,何等自在呢?为什么说把佛看成魔,佛不会生气吗?既然是佛了,还会有习气来生您的气吗?真正让佛会高兴的(其实祂也不会高兴)是您能守住空寂,让诸魔军都无所下手处,如此佛就会赞叹您是真佛子,若也能行菩萨道将正知见弘扬于世间,续佛慧命于大众,那佛陀更会高兴,更会再教导您进一步的修证。修佛法的路途上,我们不能得少为满足,不能未证谓证,未得谓得,那才是大妄语,当堕无间地狱,故我等佛子当要注意。
3.语题文解
潭州沩山灵佑禅师有一日考仰山师说:「涅槃经四十卷,多少是佛说,多少是魔说?」《涅槃经》是世尊于年八十岁二月廿五日要入涅槃时,一日夜间为尚有疑问未解者做最后的启问,《涅槃经》又称《大般涅槃经》,其中阐述如来常住不变,佛虽入灭法身法性常住不坏,非如世间一切法性是无常性、是幻灭性,并于《大般涅槃经》中辨以佛魔正邪教化之别。佛言若闻大涅槃微妙经典而生信敬心者,当知是人未来世百千亿劫不堕恶道。
《大般涅槃经》有好几种译本,北凉昙无忏法师译者有四十卷十三品,宋慧严法师等译者有卅六卷廿五品,其中加有《泥洹经》等故,东晋法显法师译者有六卷十八品。此处沩山灵佑禅师问仰山师,应是以北凉昙无忏法师译者为准说。
世尊在《大般涅槃经》中曾说,佛陀讲经应祇有九部,若有十部等其余的都是魔说。我们现在常讲三藏十二部经,可见很多都是佛灭度后,后人又强加上去的,故不是完全是佛陀当时所说的,此点留待有兴趣者去考证。
现先将「佛、魔」做一解说,魔境虽然有四,曰五蕴魔、烦恼魔、天子魔、生死魔等四。但这里所谓的「魔」是指天魔,坏人不出三界、得解脱生死的天魔,不是讲非人、鬼神、毘那夜迦、阿修罗等众生。你内心如果没有一些挂碍,没有好、坏、顺、逆想,没有愿求,没有害怕,没有执取诸境,这些心都没有的话,或处于人间界,芸芸众生给你的诸法境界都转不了你,您修行本身就已修行断掉这些执着,我的执着、法的执着,不执取顺、逆、善、恶、好、坏、佛、魔等境界,真是有点「佛」的样子了。
如果你有执着的话,第一个执着什么呢?佛跟魔这两个绝对的名相会在那里搅和,如果没有智慧超越的话,用世间的智慧来讲,《涅槃经》四十卷是佛说的,那仰山师怎么会说是魔说的;但是如果是从理地上来观的话,一切有相、有所作为都是魔业,「魔」不是说不好的,魔就是会造成你的轮回,你做善事也会轮回,做恶事当然更要轮回,你要超越善恶的这些观念,不去做恶事,或做很多善事都忘记了、空了,就像无住相布施一样,如果有相布施的话,就有善报,那怎么解脱?这也就是所做的魔业不让我们超越三界,它们都是轮回的种子。
按语说:缘起现象界,世尊说法四十九年,终究未曾说一字,所有言说均是对初中机者权宜设巧方便而说,非真有所说也。《涅槃经》四十卷到底是有多少是佛说的,有多少是魔说的呢?这是现象界在探讨《涅槃经》四十卷是谁说的,我们应该从《金刚经》经文里来认知,佛陀有没有说法?《大般若经》有六百卷,其中五百七十七卷是《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里面曾说:「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由上得知,如来实无所说法,如果你说如来有所说法,你就是谤佛。佛是无所说法,没有说什么法。那三藏十二部经说了那么多的法,怎么说佛无所说法呢?这要从两个方向去看,一个是一些初基的人或是三圣法(声闻、缘觉、菩萨)这些行者,不能一下子就悟到一乘佛法,所以就有权宜设施,来建立三乘教法,何谓圣法?就是声闻、缘觉是小乘法,菩萨是大乘法。菩萨虽是大乘行者,但还未达成佛境界。这样一层一层到了菩萨以后,就跟他说一乘佛法,慢慢的导入,由小到大,最后导入真正的佛教精髓。
《法华经》就是在说一乘佛法,所以佛说法四十九年都是因缘假立去说的,如果是真的佛法是无所说的,其实无一法可说,所以《金刚经》说,如果你说如来有所说法,你就是在谤佛,有所说仅是权宜设施而说的。
灵佑禅师考仰山,仰山师就说了:「总是魔说!」大家都很喜欢佛,一看到佛相就心生欢喜,一看到魔,心就害怕,最好不要去碰它,不要去提这个「魔」字。其实佛跟魔,魔跟佛是一念之间,你的心意念起了善,那就是佛,心意念起了邪,就是魔,那你的心常常在正、邪、逆、顺、善、恶之间打滚,一念觉是佛,一念迷就是魔。仰山说:「总是魔说!」因为有为之法都是不究竟,所以他说是魔说,敢把释迦牟尼佛说的法说成魔说的,或者有所说法都是魔说的,有这种见解的人,表示已真悟道了,什么都不怕了。佛陀有所说法都是方便法门,不是究竟法,究竟法是语言道断,心行处灭,不能用比量意思来说的。故仰山师说《涅槃经》四十卷总是魔说,是有相当的证悟的。
只要你心里面看清楚了佛法究竟是什么,你就无所谓了,对佛境、对魔境都是能超越了心里面的恭敬与障碍。我们按语说:《金刚经》里面说的,若谓佛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解佛所说义。有所证悟当如是,跳出火宅,这样就能自度了。
接下来灵佑禅师又说了:「以后无人奈子何!」既然您敢说《涅槃经》四十卷是魔说的,你好大的胆子呀!也因为你有这么大的胆子,以后就没有人敢来欺负你了,没有人能奈何了你,不能够再侮辱你了,欺骗您的。我们按语说:汝能了悟佛经真实义,身心均能自主,以后无人可谩汝也。大家一定要知道,教您解脱法的是世尊,得解脱后不是祇有心存恭敬世尊就好,而是要有菩提心发起,要能行菩萨道,这是对佛陀的最大尊敬与供养。
仰山师经过灵佑禅师考验后,这样对应以后,就提出问题来了:「慧寂即一期之事,行履在甚么处?」慧寂(即仰山)我对你所提问的观念考题,是考及格了,能够从观念上悟得空理,不被一切的现象来影响,可说即“完成”或”达到”一期修证事,但以后要怎么来用功呢?「行履」是禅宗所谓的行履功用处,一切的行为要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来修持一切法呢?功用在禅宗讲是要能选择最利、最好的法,这个「功」放在前面,是有其不同的意思的。「功用」只有在佛教禅宗里头有讲,我们普通讲的是「用功」,我们常说的「用功」是很被动、很消极的做某事;而「功用」是找一些非常好的、有用的方法来使用。而用功也就是对什么方法拿来用,是很勉强地在用,用的很辛苦,就像读书一样,我不爱读书,但为了要考试,所以一直要去读书,很勉强的去读,这就是用功。日本人将「用功」这两个字用得很传神,「勉强」意思就是「用功」,好像不大愿意,但是勉强去做似地;我们禅宗讲的方法是要将有效性放在前面,如果这样我才会拿来用。所以要断掉你内心的妄想习气,要用最好的方法(功用行)来灭掉它。
慧寂是仰山的法名,慧寂我已修到开悟的一期事毕,那行履要怎么来做呢?行履功用要从甚么处着手呢?某些不明就里的修行者或指导者,认为一开悟就万事OK了,就成佛了,真是误人子弟,当入无间地狱。行者悟后才是真修实练的开始,对灵知灵觉的心要如何来超越,使它能悟入空境,得解脱知见。
我们按语说:「吾用功开悟已至一阶段,未知下来如何保任?」没有开悟就很难用你那个真正的心去转它(习气、毛病),所以为什么我们说修行一定要开悟;没有开悟,脑壳盖住你的心,不管如何去转您的心也转不了它,都是观念在转,观念在转是不管用的,因它是根深柢固的!
你如果开悟以后,心地坦荡荡的体现,然后你的习气就一直去抓某境,但是有一个坦荡荡的体不动,此时即可观察你的心,唉啊!有一个攀缘的心在那里动,一静一动之间你看得很清楚,你能住于不动这边的话,就不会让你妄心去抓妄境而让它得逞。这样慢慢磨练的话,什么法对你来讲都粘不上,那自然就可以悟到解脱了。所以真正修行不是你学的多好,不是你学的理念多高深,或者是你的身体、心力能起了什么怪力乱神的事端,这些对解脱道都没有用处的,一定要把它自性打开来。
看你们这一班,有的还怕怕的不敢进去,有的很用功想进去又进不去,所以每一个都很矛盾,大家抱着平常心,天天我就这么用功,能不能进去,不要太在意,你也不要预设,先想:如果进去了,要怎么办?想的都是多余的,能不能进去,还是个问题,对不对?不要在那里想:如果进去要怎么样?进去很好!看的事情很潇洒,不会迷糊,没有挂碍,还是照样吃饭、睡觉、上班,所以开悟的人智慧有多大呀!
最后灵佑禅师告诉他说:「祇贵子眼正,不说子行履。」一开悟行者定有锐利的智慧,更有正法眼藏,一切魔境是不能左右他的。故禅师说「袛贵子眼正」,「眼正」是最重要的事,「子」是仰山;禅师说你祇要有正法眼藏,观一切法的眼睛,都要有正法眼,像刚刚考你的《涅槃经》四十卷是佛说?魔说?有所言说都不对,所以不管佛说或魔说都一样,是不对的!就是从理地上来讲,现象界里面第一个要先修空,我常讲修行的人,第一个不修空的话,那以后会是很累的,智慧有但无定力,如此是修不好的,会散乱掉的。此等人常常会执着有相,那就证不到解脱道,所以一定要先悟空,脚根才会站得稳。
有禅的境界,里面才能有空观修,若无禅修什么空观,不修空观,脚根不站稳的话,专门在玩一切法,那怎么解脱?小障碍还可以化解,大障碍就没有办法转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定要先悟入空,不是只会讲空,一切空呀!讲空是很简单的,但等到大事情真来了,你就都不空了,有境执境,有相着相,有念执念,放不开的,空到哪里去了?像碰到家庭的事情,如夫妻、子女、婆媳之间或是自己生命的问题的话,那就更乱了,更放不开了。
禅师说:「袛贵子眼正,不说子行履。」仰山问要如何行履呢?你要真正的有正知见的话,一个念头一起,一起观就看开了,为什么还要去行履?有正法眼、正知见,就不必要去行履用功了,多轻松阿!所以你真的有这种功夫的话。诸佛、菩萨有时候很喜欢考人,看他这个人在休息,突然间给你一念,你有警觉的话,你怎么会无聊到想这个念呢?马上就警觉有考试官来了,不能随他转,两秒钟后这个考题就没有下文了。要不要去用功?要不要去行履?是不必的,就怕你眼不正,心不清。眼不正,人家丢一个念头出来,你就抓住这个念头起想,第一念想、第二念想、...,无数念想,一直的想,想得没完没了,这样就没有正法眼,所以眼不正的话,你当然就乱了,随缘乱转了。所以禅宗讲的都是真正的境界,脑筋要搞清楚,要眼正、心净,主要观念正确的话,就不必要用功的。我们按语说:袛要汝贵在有正法眼、正知见,其他行履功用却不用去担心也。盖有正法眼目,即有能力渡过此魔相期也!有正法眼其他的行履就不要去担心,要怎么样的去做,其实你就知道要怎么去做。
(86年11月28日讲于龙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