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四、公案 — 求我空智 10.佛魔不着

发布时间:2024-06-14 04:05:04作者:大众学佛网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四、公案 — 求我空智 10.佛魔不着

一日有行者名降魔者,来参访北宗神秀禅师。

(缘起现象界,因访者名降魔,而引起佛魔之论说。)

师问曰:「汝名降魔,此无山精木怪,汝翻作魔耶?」

(您名叫降魔,但此山无山精,也无木怪,是汝翻成为魔乎?)

降魔曰:「有佛、有魔。」

(内心境界有佛之觉境,亦有魔之烦恼境。)

师曰:「汝若是魔,必住不思议境界。」

(若善用此心,成就不思议境界,若不为众生,有所造作,均可谓魔法。)

降魔曰:「是佛亦空,何境界之有?」

(住入佛境界,了知诸法幻有,本是空相,何境界之有乎?)

师悬记之曰:「汝与少 之墟有缘。」

(禅师预言您与少 之山墟有缘,将在那里度众。)

降魔寻入泰山,数稔,学者云集。

(言谈之间,显是法器,终成一代宗师也。)

(二)玄祥释解

1.前言

大家都很喜欢佛法,但是修行过程之间,有佛就还有世界,无佛才无世界,才是脱离叁界之束缚,故你不要搞错了。刚开始修行过程之间,会有觉悟的一个关卡,什麽叫「佛」?佛就是觉悟,有这个「觉」的时候,你还是没有解脱,还是凡夫身,处於叁界内。再看我们诸根的「六结使」,你懂得这「六结使」的话,且能过走一趟,把「六结使」度过,学佛法学分满了,您就能毕业了。佛法讲那麽多,其实都是在讲这个「六结使」的去除。

「六结使」者乃动、静、根、觉、空、灭等六个毛病,是使我们轮回不能超越的习气与毛病,前叁个结使(动、静、根)是什麽?是属於色根的毛病!色根也就是我们肉体,包括五根、六尘境。後叁个(觉、空、灭)又是什麽?是讲心的毛病!修行离不开「身」跟「心」的去妄归真,身跟心要有成就,是离不开在世界里修证,在有佛的世界中去求得无佛觉,才能得解脱知见。

我们这个心超越了「觉」始真入「空」位,始证得解脱,能不再被诸外在的境界所左右,不再被内心的尘境所迷惑。觉知心对外在的动向及对内心的境界不被左右时,是为「动」、「静」灭,此时你回到只是用根,有诸根的超能力,可用眼观叁、四度空间事,耳可闻异声,鼻有异能能闻另一世界的香臭味,舌根有时入一味性,超越酸甜苦辣之味觉,身根能觉知异类众生存在与否,不必用眼睛来观看,等等都是诸根的原来所应有的功能。但凡夫不觉,以为这是证圣、成佛、作祖,真是错缪的可以。初步修行是要舍掉这个心识,面境时不去起心动念相应, 用这个根就好了,你就可以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嗅而不觉香臭,舔而不知酸、甜、苦、辣,触而不知软硬、坚实等。入此境界即是动、静灭的修证。

第一阶段修行不用心,只用根,动、静都不去执着外境,你这样修!修!有一天你的诸根就会起异能了,这时不能讲是神通,我常常讲有异能就很不错了,神通你得不到的,因神通境是不寻常的境界,是色界天神的境界。「异能」就是一般人不能的,但你可以,可以超越我们的叁度空间,进入四度空间,人不能听的,你能听;人不能看的,你能看到。问题就在这里,你用什麽听?用什麽看?都是用我们的五根,五根是依附在身体上的,基本上依附在阿赖耶识的识心上。修行超越根结使时,最後才会进入心灵的深处,只有心识的觉知,心是无形无相的,但心可以感觉一切的世界,无时空之隔。但你还有一个心觉的话,觉知过去、觉知现在、觉知未来,觉知每一个人的心是什麽心态,觉知那一件事情是会怎麽样。

有此「觉」就还有世界,为什麽?「觉」不是很好吗?很多人不是在追逐这个吗?很好是没有错,但是你太过於攀缘的话,每件事都要去插一脚,预知那一件事情要发生了,能预知是跟你有缘,你又去攀那个缘,所以你就会知道了。很多人常说:「我的那位同事或是那位朋友会怎麽样,我叁天前就知道了。」这是你喜欢攀缘,所以你会知道。此种人是有「觉」而无「空」的修证。

有「觉」而无「空」证,对佛法来说,还是世间凡夫,还有轮回的。故要学解脱当要断一切的有为诸法,行者应没有不可思议的境界。此时行者心镜 能照而不要乱起心动念,若以识心幻化一些似有但实虚的妄境界,就是所谓的不可思议境界,学习佛法者当要断除这些。

2.释题

本公案名为「佛魔不着」,佛者是觉心知性能不迷,魔者是觉知心能,又迷上幻成种种事,故说魔除心觉外,还能充份学习到心的使用方法,故有不可思议的神变, 可惜并不知去修学解脱的道理,虽善用心但不究竟。这麽说来,佛是没有不可思议的神变?非也,佛者对心能求不被虚妄性所迷,悟得一切空後,得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後,再以一切陀罗尼门、叁摩地门,产生一切的神变事。这是学佛道与外道不同处,在於一得解脱,一未解脱,另在神通变化上一用妄心成事,一用真心实性成事,当能有一切陀罗尼门、叁摩地门时,诸佛境界起,当能有更有力量的神变,这是佛、魔最大不同的地方。

我们不去讲一般没有修行的人,有修行的人修得很好的时候,什麽都不知道,为什麽呢?因为他的灵知不去攀缘,故不会常住觉知中。但是喜欢攀缘的、喜欢动心意念的人,天天去攀缘,所以有「觉」就还有世界,就没有解脱,还是在轮回之流。如果把「觉」空掉了的话,不要去乱攀缘了,不要去知道人家乱七八糟因果报应事,甚或无聊的事情,心地自然就轻安。真的人家有事情直接来找您,您能对境处理就好了,您不必先预知,也就是说解脱是什麽都没有挂碍的,不要去预知过去或未来,有因缘冲者我来,我就跟他办理,没有因缘冲着我来,就像郑板桥居士说的:「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就是没有「佛觉」,那就没有世界了,就不会再轮回了,这是在「空」的境界,无佛无世界就完了吗?没有!还要进入遨游於毕竟空,一个人如果是什麽都搞懂的话,他就可以利用这个有佛觉的境界来办一些佛事,以利益众生。

所以有佛有世界也不对,无佛无世界,对不对?无佛无世界总是比这个有佛有世界好,但是也不对。所以祖师大德讲「有佛处急需走过,无佛处切莫遨游。」无佛处是在「空」证中,在「空」处就是在圣境中,不要说那个「空无」的境界中,非常安详,没有烦恼,我真想常住此境界中,这还不是真正修佛法的终点,住在圣境之间,虽然不再轮回,但是你还要再回凡,这才能遨游於毕竟空。毕竟空不是什麽都没有,毕竟空是空里面随便让您来玩,想怎麽玩就怎麽玩,没有挂碍,这个境是「灭」的境界,我对一切境界是很自然无碍的,不受它影响,不是说境界没有,境界有,也可以讲「处有相中」,虽有相但能无碍,我心里面空掉,所以可以容纳一切有相的在我心中,不管一般人如不如意事或是什麽事情都无所谓,我都可以容纳,这才是真正修法的最後阶段,所以我们遨游的毕竟空里是有佛的境界,但已能解脱了。

3.语体文解

一日有行者名降魔者,来参访北宗神秀禅师。有一天一个名叫降魔的修行者前来参访神秀禅师。神秀禅师,各位应不陌生,大家都知道吧!就是五祖的第二个有成就的徒弟,第一位是禅宗六祖惠能禅师,神秀原是入门的大弟子,为什麽後来法没有传给他呢?因为在五祖要选接班人的时候,他当时悟境还没究竟,当五祖说:「你们大众有修证的话,各做一首偈语来,阐述你的悟境。」

大家说:神秀!您是大弟子,应该由您做一首偈呈上去,结果神秀师就写了一首偈:「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此偈是有点样子,但不是佛法的究竟,意即每个人时时要去除掉妄尘,擦擦心镜不要让灰尘掉在上面,这首偈语大家都能熟知。

五祖一看明明知道还没有到见性解脱的境界,还执取有相,修行第一个阶段不能修有相,是要修空观,第一阶段的有都是妄有,不是真的有相;五祖没说:这个没开悟,只是要大家依照这个去修,对你们有好处。

结果大家就将这首偈语念呀念的,这时候在厨房舂米的惠能听到大家在念的偈,一听就觉得不对,这还没有究竟,惠能是没读书,不识字的,但他能一听即知道不对,他的心中自生智慧,佛法是从他心地起的,不是从书本上得来的。他一听後即向那位念偈的师兄说:「师兄!我没有读过书不会写字,我有一首偈请师兄帮我写一下,贴上布告栏,可以吗?」

那位师兄就笑骂他说:「你这位南方葛獠也懂得佛法呀?」惠能六祖即说:「你帮我写了以後,会给你好处的。」师兄说:「真的吗?你真的那麽行吗?好!

我帮你写,但以後真的当接班人,你要先度我。」结果惠能六祖就念给他写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两首偈语一比较,您当知道其差异处,前者着有相,後者什麽都没有了,是悟空了。身是菩提树也没有了,心是明镜台也没有,所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一看这首偈,不得了了,有佛出现了,又不敢声张,因为这南方葛獠,大家已经容纳不了他了,他又能写出这种偈子出来,所以马上就把它擦掉,并说还是没开悟。後来五祖跑到厨房去见惠能师说:「你筛米筛得不错,筛熟了没有?」惠能是开悟的人,智慧超人一等,所以他不会说:「筛得怎麽样!」而说:「筛熟了!」筛熟意即是已经开悟了。之後五祖拿起他的锡杖,在地上敲了叁下後就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惠能六祖马上意会:师父叫我今晚叁更到他房里去。

叁更的时候惠能师就偷偷的到五祖房间去,五祖跟他印证佛法,然後就把衣钵传给他,并叫他马上赶快往南方逃。不然这些号称修行人,还是脱离不了贪法心,想拥有衣钵自重。人的贪心是没有办法灭的,大家都要这个衣钵当传人,所以惠能六祖就连夜往南逃跑。

第二天五祖称病不上殿堂,大家觉很奇怪,师父昨天还好好的,怎麽今天就生病了呢?於是大家就去请安,和尚身体安好吗?佛法要怎麽传呀?身体有病搞不好有一天会圆寂,怎麽办?五祖说:「佛法已经南去矣!」正法已往南去了,大家才知道,原来佛法已经传给别人,就是那位南方葛獠,於是大家就追出去了。

这是在讲神秀师悟的法是渐进的,也不是不对哦!渐进式地,所以明镜要天天擦拭它,不要让灰尘掉在镜子上;惠能六祖所悟的境界是真正的悟境,它是顿悟,且马上悟空的,最後两者是没有什麽冲突的。神秀师後来也有修证,既然佛法南去,他就往北方去弘扬,就在中国的北方弘法,而六祖在南方弘法,所以禅宗就此分为南、北两宗。

按语说:缘起现象界,因访者名降魔,而引起佛魔之论说。此参访者是降魔,会用此名字,应是以往修行时,真的与魔有过一段周旋,最後降伏了魔众,故名称降魔。大凡真修实证者都要受过一段魔考,在魔考中离不开诸心病的调理,各种心病都要以六度波罗蜜依次对治,如此当能去除各种心病,最後能降服魔众等。

禅师问说:「汝名降魔,此无山精木怪,汝翻作魔耶?」北宗神秀禅师开头即问他说:您的名字叫做降魔,但此山中据我了解并无山精、木怪等,如此是否您翻过来作魔了?山里面多少当有山精、木怪、水怪等,或许已被神秀禅师感化,故说这里并没山精、木怪,你干什麽还叫降魔呢?是不是您翻做魔呢?

每个修行人都有心魔,都要加以克服,故常言道:魔由心生,若心正则无魔境,能不生一法守真空,诸魔境将无能成。魔者有四种,即五蕴魔、烦恼魔、天魔、生死魔等四,前两者开悟行者定当要真实去面对的,色、受、想、行、识等五阴魔境,是善境界但不能执取一法,不然就成不了佛道;再来要面对的是无始劫来所熏习的习气,面境微细心还会相应,还会产生种种烦恼法,这当然亦要调伏,即对心的妄有加以降服。再来行者要超越叁界,当得受天魔的考验,能断淫欲心,离叁界可要受天魔的试验。另一是生死魔,人的生死本由业力主导,修行人能否掌控自己生死,这些都是要修行人在真修实证时得去面对的。

你说什麽是魔呢?这个降魔是降服外来的东西,我们看是一个现象界里之事端,禅师也因为见他的名字叫降魔,所以借此机缘来开示:什麽叫做佛?什麽叫做魔?

降魔这位大德就说了:「有佛、有魔!」修行境界中横跨佛魔二境,我们说一念觉就是佛,一念迷也可以说是魔,所以佛跟魔是一念之间,只有开悟的人,心处微细分野中,一念觉的话,不被境转了,即是佛境。如果心感知一念而迷的话,邪念升起就是魔了。所以降魔说每个人的心里面都有一个觉知的觉境,也有一个烦恼的魔境。

按语说:内心境界有佛之觉境,亦有魔之烦恼境。他们刚开始的对答,虽然答得文有点不对题,就像我们现在的各执己见,从没有交集,但没有关系!反正大家各自表达意见。故降魔师则说,一个修行人当能体知两种境况,内心境界有佛之觉境,亦有魔之烦恼境。若进一步说,觉知心强,当真的魔来扰乱时,亦能住觉而不迷。普通开悟行者当有金刚身与金刚心,前者身能自主,不受外邪来控制;後者金刚心,有菩提觉性,能安然依住於空性中,观破一切魔境。故内心境界有佛之觉境,亦有魔之烦恼境,行者在实战的经验中,能确实体会得很清楚。

既然你说有佛有魔,神秀禅师就讲了:「汝若是魔,必住不思议境界。」佛法里面不能讲神通,不能讲灵异,佛是什麽?「佛」是觉者,悟到空、无相的觉者,一切的有相都是虚幻不实在的,如果不为利益众生的话,难得去耍什麽心法,逍遥自在,不被一切境来迷惑,所以根本没有不可思议的境界。不可思议的境界是来自於你的心用,喜欢用心法的人就是魔,所以他说如果是魔的话,您当有不可思议的神变。何谓不可思议?不能够用你的心去想,也不能够用你的嘴巴去议论,他会神变,变来变去,这是一般的外道,在未见性前,常喜欢去玩弄心法,耍花样,这跟修佛法是完全背道而行的。

我们说五阴魔相(色、受、想、行、识)都要把它推翻掉,推翻得无能再推的时候,你就能进到本来具有的佛性了。如果你没有看经典,又没有人指导的话,你心里面想什麽就有什麽事成就,你说这家伙很讨厌,心里就想让他摔一跤,真的他跌了一跤。这个心很好玩,有不可思议的神能,但善玩这些整人的把戏,正暴露出他的德性有瑕疵,心未能清净,此种人还是智慧差一点。

有位同学很喜欢到处参访,有一次去埔里参访一位修行人,看到墙壁上有一个小窟窿,就问道:「师父!这墙壁怎麽会有一个窟窿呢?」师父说:「我打坐之间,突想要将这个心往墙壁上一甩,看看会怎麽样?结果碰的一声,墙壁上就出现一个深深的窟窿。」这就是在玩这个心念,当时师父他自己也吓了一跳,哦!原来这心那麽伟大呀!会玩心法的不见能得解脱,因为你没有从空里面去悟到本性,所以就没有办法解脱,没办法透过天魔、生死魔这关卡,也就是说玩心法的人会卡死在半路上,落入外道或世间禅定中。

一般的外道都是这样,我们佛教徒也是有很多这样的人,不知道正法在修什麽,所以在过程之间去修得五神通,那还是凡夫,寿命尽以後就升天,天寿尽了还是要去轮回的,一样没有解脱。所以为什麽要跟你强调证到空的重要性,因为证到空的时候,就不被一切因缘来绑住、粘住,就不会跟它起相应,有那个功夫以後不必要什麽功夫,也不用神仙真 诀,就可以叫枯木开花,顽石点头。

修禅的人不会用神通,度化众生不是用神通,是用他的空性去度化众生,你骂我,我无所谓,你对我怎麽样,我无所谓;如果我要度你的话,我可以骂你、修理你,但骂完、修理完了就没事了,这样跟你磨呀磨地!不为世俗的法来缚住。你悟了空以後,什麽境来了都能以空相对,众生有嗔心、贪心、..进来的话,您虽有所感知,但您能以空来应觉知,当然都会被你化解掉了。这样一回磨、两回磨,哪个人不被你 得光亮亮的、乖乖的。今天您骂他,他会起恨您的心,但您会无所谓,明天我还是照样对他好,找一天又修理他一顿,修理完了,明天还是平常心对他好,这个家伙这样被你磨得光亮亮,心性光亮地很听话了,这是不用神仙真秘诀,让枯木生华、顽石点头。所谓「神仙」就是有不思议变,这些对佛教来讲都是魔事,只要是魔就有不可思议变的能力。於是神秀禅师就说了:「汝若是魔,必住不可思议境!」善用此心成就不可思议境界,变来变去就像变魔法一样。

降魔又说了:「是佛亦空,何境界之有?」禅师你不要光讲魔境,如果你悟到佛道的话,自性还是空的,那有何境界可言呢?先证得佛性真空般若智,那何妨再由空中起法,玩弄一些魔法呢?我虽然有用心力来达降魔之境,但用法中其实也是空的,只是随缘有降魔的名号,如果是悟佛的话,用法中也是空呀!有什麽境界之有。如此说魔虽有不思议变,也还是空,有什麽境界之不同呢?

这是从妄有悟入空性後,由空中又进入有相,能达圆融的体证,层次是有不同。他回答这话,禅师表示考试及格了,佛是空,为何说我是讲魔,魔也是空,只是随缘叫降魔,就不要在那里挑剔有什麽境界了。你喜欢佛,佛是空,那我降魔,降魔也是空,那不是一样吗?都是一样的空。佛是空,魔有不思议境,用完亦空。

按语说:住入佛境界,了知诸法幻有,本是空相,何境界之有乎?住入佛境界,佛是有觉知的,觉知中了知诸法幻有,由根本理地来讲诸法本是空相,一切诸法无相、无性,何境界之有乎?

这位降魔大德也不是泛泛之辈,能够破空入有,得有入圆融,最後神秀禅师用神通力来跟他印证,印证他修得不错,并且告诉他说:「汝与少 之墟有缘。」少 是座山名,墟者是指村落,你可能有一段因缘在少 山处,你就往那儿去发展吧!按语言,禅师预言降魔与少 之山墟有缘,将在那里度众。神秀禅师能跟他指点,是否也在玩不可思议变的能力,在考试时可诘难种种修证之认知,当能了知其境界後,始能提示未来的因缘。

降魔寻入泰山,数稔,学者云集。後来降魔师在泰山处找到神秀禅师所说的一个村落地方,风水大概不错,盖了个道场,就在那里弘法了,他到底是有实际证悟的,也被神秀禅师考过了、印证过了。数年後有很多学生跟他学习,道场人数越来越多。按语说:言谈之间,显是法器,终成一代宗师。简单数语能印知修行人的悟境与证界,显然降魔师有其真实悟证的一面,故能於泰山处立一山头、丛林,数年後跟他学习者聚集甚多。

今天就讲这两个公案,每一个公案对你修行都是法宝,就怕你不认识它,认识的话就要好好的去用功。

( 86年11月21日 讲於 龙潭)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