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探究真心(下)
发布时间:2023-09-28 04:03:46作者:大众学佛网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探究真心(下)
再来我要讲的是主权在能知,也就是我们的主动权都在能知这里,而被知这边是没有主动权的。譬如说大家坐的椅子、大家用的桌子,对我们来讲就是被知的,你坐在它上面,它不会叫,不会抗议。为什么呢?因为它没有主动权,而这个地方又是纯粹的被知,只要是纯粹的被知那就是被动的,就没有主动权;主动权全都是在能知这一边的。像这个房子、地板都是物质,我们踩它、打它,它都不会反抗,因为它没有主动权;有主动权的是在身体、心灵或真心这些地方,因为这边有能知。我们再来看看,如果能知与被知的界线划在心灵与身体之间,主动权就在心灵以上这里,身体没有主动权,因为它是被知的,身体及物质都是被知的。我们要知道主动权在哪里,因为主动权所在的地方才是重要的;相形之下被动的是比较不重要的,被动的部份没办法赢过主动的部份。——这些不须说明大家都知道。如果能知与被知的界线可以划在真心与心灵之间,那么心灵以下都是被知的,没有主动权,只有真心有主动权;因为真心是纯粹的能知,所以它是纯粹的主动,只有真心才有纯粹的主动权。我们说主权在民,现在则是主权在真心,只有真心这里才有主权。这样讲的话是唯心论,不是唯物论。既然主动权在真心,所以真心才是最重要、最真实的部份,相对而言以下部份就都不是那么的重要,这是很清楚的。当然,如果界线能划在心灵与身体之间,那么你就已经可以解决生死问题了,因为你已经知道身体这个部份是被知的,不重要;你的主权,也是最珍贵的部份,在心这里,于是对身体的坏死就不会害怕、担心。——我相信大家要做到这部份是不难的。但是要能做到真心与心灵之间的能知与被知的划分就比较困难,但若能够做到这里至少是已经开悟了;若能够这样子开悟,别人不能解的问题对他而言就都不是问题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修行,为什么我们要探究真心的原因所在。因为只有把真心唤醒,我们才能够掌握到真正的主动权,如果我们还没睡醒,那么真心这里就没有主动权,大权旁落了,而我们整个重点就会摆在物质、财富这些东西上的追寻,于是真心就会被我们遗忘了。※为什么我们要探究真心?说到这里我们已经接触到问题的核心了——为什么我们要探究真心?譬如有一个人内、外衣都穿得非常华丽、非常高贵;可是他把自己都给忘记了,对于自己的身体是否长脓疮?是否健康?他都不去管,也不知道。当我们看到这样的人一定会觉得他很不正常,因为我们知道穿得再好只是包装而已,重要的是人啊!人本身才是最重要的;而最重要的却被忽略了,只注意包装而已。这就像我们送钻戒给人,用一个很漂亮的盒子把它包起来,如果收到礼物的人,他只要外面漂亮的盒子,而里面的钻戒他不要,或根本就忘掉了钻戒的存在,那不是很奇怪吗?人也是一样,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是这样,穿着、打扮都很好,但是他的身体有病,而且病得很严重,这样不是很奇怪吗?我们都知道事情有重要、不重要之分,现在我们就这样比喻、对照:外衣就相当于身体和物质,我们的心灵就相当于内衣,而我们的真心就相当于这个本人。依这个对照看来:多数人重视的是身体与物质,也就是只重视外衣,但是不重视内衣;程度比较高的人会重视心灵,就是重视内衣了。——但这些都还是被知的;真正的自己是真心,还是被忘记了,甚至于也不觉得自己有真心,根本就不晓得有这件事情。这是不是就像刚才说的那个把钻戒忘记的人一样有毛病、不正常?这是有非常大的缺陷的。从刚才的叙述,我们已经知道主权是在真心,最重要的就是这个真心,所以我们探究真心的目的就是要把真心唤醒,那么不正常的事情就会自动消失;不然的话,自己颠三倒四还不知道,还认为自己很正常呢!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很多的人一直都把精神放在物质、身体这里,这是很不正常的;放在心灵这里比较正常,但是还是不够;只有把重点放在真心这里,把真心唤醒了,这些不正常的状况才有办法根除,不然是没办法消除的。※探究真心,了生脱死我们再来举一个例子,我如果中乐透头彩一亿元——十万张千元大钞,就发财了,但这是财富吗?如果说这是财富,我们会以为有了这一亿元台币,好多的困难都可以解决了。如果大家把这件事情再看得深一点,用真心来看的话,它只不过是十万张纸而已。当然股票也只是纸而已,像大家知道美国一家世界通讯公司,原来的股价是美金65元,发生弊案以后股价变成两分,为什么会这样变?就是因为它是纸,所以才会变,而实在说它也真是纸,所以十万张千元大钞是十万张纸,这就是它最真实的部份。至于说这些钞票是可以做很多事情、是一种财富的话,则周边需要有许多设施的搭配才行,至少要有稳固健全的银行体系和法律体系,而且经济要能保持繁荣,这个时候要说它是财富才能成立;如果附带的那些条件没有了,那么它最真实的部份就是纸。所以只看纸的话是看不到财富的,要看这纸以外的东西才能看见财富,要看纸以外的社会经济状况、银行体系,还有社会的法律制度是否都稳固、健全、繁荣?如果肯定的话,这个纸才会变成财富。很多人在追求财富时,事实上只看到纸,他只要这个纸,于是他所采取的行动是破坏法律体系、破坏银行体系、破坏这个社会的经济繁荣,他以为这样是在追求财富,其实是追求不到的,他只会让纸币变成壁纸而已,因为它真的是纸。所以如果只看到纸,你就没有看到财富;想要有财富,就要看到这个纸以外的东西,并且要看清楚了才行。我们为什么要探究真心?因为如果探究到了真心,就可以了生脱死;其实还不须要完全做到,只要稍微有一点进步,就可以了生脱死了。探究真心最重要的是可以大生大死,什么叫大死?就是知道真心以下的部份(包括身体、心灵,还有我们的世界)都是被知的,只有真心才是我们真正的自己,这时你就可以大死而后大生;平常身体的死亡,还只是小死小生而已。我们真正的目的是要唤醒真心,真心唤醒了,我们才能够把所有的困难、毛病都解除。讲到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大家今天来的时候都把真心带来了,只是自己不知道,现在你们会觉得自己的真心有一点点苗头了,如果你们确实觉得自己是有真心,真的让你觉得真心是可以被唤醒,这样的话,我今天就是在做一件禅宗所说的事情:直指人心!这个「人心」指的就是「真心」;也是识自「本心」,能够晓得自己有这个真心;现自「本性」就是现自「真心」。如果你的真心唤醒了,你就是开悟了。「真心唤醒」即是「开悟」;真心未醒,还只是凡夫。所以我们希望在座的各位今天至少觉得自己的真心被我刺到了一下,这样的话,我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唤醒真心,入世玩创造的游戏所以修行并不难,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修行的。我有一个看法,当然是很主观的看法:我认为每一个人会来投胎做人,就是来修行的,是来唤醒自己的真心的。只是没有唤醒的时候就只好做凡夫,而唤了几辈子还唤不醒就只好继续轮回,不断的来做人,不断的来吃饭、睡觉、吃饭、睡觉……经过了很久以后,觉得腻了,于是碰上了机缘把真心唤醒,这个时候你真正的自己就醒了,醒了以后,发现前面生生世世的作为都是在做梦,都是像烟雾一样,一扫就没有了。这就表示你真正的心出现了,也就是「现自本性」、「现自真心」,这个时候就开悟了。开悟了以后,无论是对事情、对人生、对财富、对幸福、对于失败或成功的看法都完全不一样了。那时才知道以前其实真是莫名其妙,若未开悟你是不会感觉自己莫名其妙的,而且也会觉得那些未醒的人莫名其妙,那该怎么办呢?只有帮忙他们唤醒真心,协助别人也清醒过来。每一个人的清醒是迟早的事,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真心,所以迟早都会清醒,虽是三大阿僧祇劫也还是一个时间而已,迟早总是要清醒的,只不过是停留在众生这个阶段的时间长一些而已,据我看起来迟早都要开悟,都要成佛的!因为你始终带着佛性跑来跑去,混来混去,只是你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在轮回而已。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在修行,而且每一个人迟早都会成佛的!不管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他都在修行。如果他做坏事的话,他就一定会受到报应,所以他会痛苦,而给他痛苦就是让他修行。所以对于人堕落的状况,我一点都不担心,对好人不担心,对坏人我也不担心,因为大家迟早都要成佛的。所以如果你把时间看空了,觉得时间就等于没时间的时候,长短又有什么差别呢?只不过对做众生的人而言,生生世世来吃饭、睡觉你不会厌吗?你还觉得很有乐趣吗?生生世世都做同样的事情有什么好玩?另外我要补充一点的是:如果人的真心唤醒了以后,他是怎么做事情的呢?他的看法是什么?因为我觉得一般佛教留传下来的看法不是真实的状况,而且只讲了一部份而已,那么真正醒的人是什么样子?真正醒的人会把他的内衣、外衣打理得很好,也会把被知的部份做得很好的,并不会因为醒了就把被知的部份丢掉,就像罗汉一旦成道就「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好像很豪气不再来了;但菩萨和佛不是这个样子的,他会再来,所以他是会把身心世界所有被知的部份以及能知被知的混合区和真心这个部份,他都会把它做得很好,做得圆满庄严,这样子才是一个圆满的状况。很多人就会问:已经悟了真心,为什么还来这个被知的世界?大家要知道一件事情:真心这个部份是空无的,是无分别的,是永恒不变的,这样子的状况没有变化不好玩。好玩的地方在哪里?在被知的这个部份,被知的部份是生生灭灭的,是分别的,是有相的,因此它是会变的,会变的才可以创造;若一个东西不会变你又怎么创造?只有可变的被知的部份是可以创造的。所以开悟的人来玩什么?是来玩创造游戏的,这样才好玩,非常好玩!所以两边都打通了,真心的部份和被知的部份都贯通了,我认为那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如果只有被知的部份,只有心灵以下被知的部份是不完整的,因为你缺了真心;如果说你修行成道证了真心,就把被知的部份都不要了,只要真心,那也不完整,还是缺了一部份;只有两边都兼顾了,两边都具足了,那才是完整的,才是佛。佛要的就是这个!当真心唤醒,出来玩创造游戏的时候,跟众生的轮回生死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众生在这里轮回生死是苦中作乐,与菩萨玩创造游戏完全是两码子事儿!我今天要讲的内容就到这里,最后我想问大家一句话:因为听了我今天的演讲而想要探究真心的人请举手。(大部份的人都举手)好,太好了!,欢迎大家来参加探究真心的行列,谢谢各位。【现场问答】主持人:我们再度以热烈的掌声谢谢梁老师给我们这么精湛的开示,(大家鼓掌)谢谢梁老师。问:人的出生是真心做主而投胎的吗?答:对,是真心做主的。问:婴儿出生,不认识外物时保有较多的真心,长大以后,就失去了真心吗?答:通常在婴儿的时候,保有真心的成份比较多;只是长大以后,追求外物愈多,把真心的部分忘得愈多,所以是有这个状况的。但也不完全是这样,也有人懂得修行,长得愈大,真心恢复得愈完整、愈充实、愈成熟,所以这是不能一概而论的。问:人若不理身体,此身死了,是不是就无法修行?答:对,所以不能不理身体。真正的修行并不是说不理身体,即使找到了真心,也还是要把我们的身体打理得漂漂亮亮、健健康康的,这个是我们应该要做的。小乘佛法的修行往往会有这种倾向——不理身体,要把它调整过来。我们的身体还是要保护的,但是不要因为只照顾身体而把真心忘记,要注意的就是这一点,也就是要提醒你的真心,同时也要照顾好你的身体。问:本明在睡觉时是否存在?是否还是能知?答:我们睡觉的时候本明还是存在的,它是不是还是能知?它还是!这里就要多说明一点,这个能知它还有一个性质,就是它不被知,但是它可以要去知,也可以不要去知,所以它也会保持在一个无知的状态。这个部份我们比较少讲,因为现在大家是清醒的,你的本明是在能知的状态,不是在无知状态。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一定要睡眠,因为这个本明有时在能知的状态,同时也要有一个时间是在无知的状态,必须要这样,所以人必须睡眠。如果不让人睡觉,这个人会死的。问:如何提高辨识究竟能知的灵敏度?答:这个就要修行,要锻炼,是有方法的。这个方法就是你要能够敏锐的知道:这个还是被知的。具体的东西我们都知道它是被知的,譬如这些物体、这些桌椅,我们会知道它们是被知的;但是抽象的思想,我们就常常不晓得那也是被知的,没有注意到那是被知的,那时我们的辨别能力就没有了。所以我们要增加这方面的辨别能力,就是增加你辨别被知的灵敏度。你辨别被知的灵敏度提高以后,就可以增加你辨别出能知──能知是不能被你辨别的,被你辨别了,那个就不是能知,真正的能知连「能知」两个字都不能讲,讲出来的都是假的。问:换新车之所以高兴是因为身体存在,心里感受到高兴,是在知的状态;但换身体,没有人知道新的身体会在何处出现?是在何种状况出现?会舒服吗?会感受到愉悦吗?是否已经不在同一状态?答:当然不在同一状态。一个是能知与被知的界线划在身体与物质之间,一个是划在心灵与身体之间,两者是不一样。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你能够把能知与被知的界线划在心灵与身体之间,你就会知道你的舒适、你的愉悦是在心灵这一边,身体那一边的舒适与愉悦还不是,所以这里的问题是你做得到或做不到的问题,界线划得到就做得到,界线划不到就做不到。问:如何看待自己身体的病痛?因为感觉到的是不舒服。答:我们怎么看待自身的病痛呢?这个不舒服是被你知道的,它就是被知,那么我们知道这个是被知的就好办了:你可以找医生帮你医病,把不舒服消除。而消除本身还是被知,并不会因为把病痛消除了就变成能知。当我们知道这是被知的,那么它就是会变的,如果你会修行的话,你就可以把它化掉,把它变得不痛,甚至可以把它变好,这是修行可以做的事情,是可以运用的。如果这个病痛、这个身体不是被知的,这个痛就永远不会变,本来如是,那就变不了;但就因为它是被知的,所以它是可以变的,所谓创造就是做一些改变。问:请问又如何看待亲友身体的病痛?因为一般人都认为身体就是真正的自己。答:当他视自己身体是真正的自己的话,我们要尊重他的看法,要协助他排除病痛;不要因此认为他颠倒,说他不懂真心。当然同时也可以告诉他,这个病痛是被你知道的,然后就再问他,谁在知道?让他自己去想,这个体悟是要自己去做的,我们帮助别人是诱导别人去体悟,当他自己能够体悟了,这个对他来讲才是真实的,才能够受用。问:为了追求佛性,是否被知的部份皆可抛?答:我们是要追求佛性,是要探究真心,至于其他不是真心的、被知的部份,并不是不去追求。当我们追求真心的时候,我们当然就专心的去追求,但并不代表被知的部份我们就弃如敝屣,不理它了,不是这样子的,我们还是要追求的,更何况追求到真心的时候,还要特别来照顾、来修炼这个被知的部份,这才完整。问:如何看待景气衰退,失业率高涨,躁郁自杀的人愈来愈多,从这些也可探究真心吗?答:从这些问题全部都可以探究真心。当我们探究到真心以后,从真心来看这些事情,你自动就会有不同于以前还未体悟真心时的看法。像很多人体悟到真心时,甚至还没体悟到,只是接近而已,就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和做法了。像美国有一家专门制造地毯的公司,他们发现地毯使用了五年以后就变成垃圾,觉得公司是在制造垃圾,所以就觉得很难过。从此以后就改进,希望制造出来的地毯全部可以回收,循环使用。经过这么几年的努力,他们现在已经能够做到百分之三十的循环使用了,而他们还希望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回收。我相信一个体悟到真心的企业家就会做这种事。问:请问如果有人入了无余涅槃,会不会再回人间?答:可以回,也可以不回,主权在自己,因为他已经掌握了主权。问:为何清净无染的真心会生出无明?答:会生出无明就是为了要入世,因为没有无明是入不了世的,有了无明也才有这个可变的世界,当我们要破无明的时候,好像把无明看做是一个坏东西;而当你体悟了真心,想要入世的时候,你就晓得无明是个宝,没有它你还进不来,所以无明不完全是不好,它有它的价值。问:体悟真心、开悟,是否等于出国?答:不晓得怎么回答,因为开悟本身就有很多层次,所以没有办法这样子做一个明确的回答。问:有一种只是存在,假名为无而不动,不动非修得,说不动亦是因存在而说,请问这是什么?答:这就是本来如是。这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能知,都有真心,而这个部份都是本来如是,无始以来就是这样,所以没办法说,其实说出来都不是真正的它,都是比喻而已,真正的它是不可说的。所以「佛说法49 年,没有说一个字」,所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问:明心见性,懂得要回头,就算是明心吗?答:懂得回头还不是明心,明心就是你对心很明白,心是什么状况你都很明白。问:「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答:这句话有消极的部份,也有积极的部份。消极的部份就是要离相;积极的部份就是玩这个相,认为这个相是假的,随便你玩,没什么好担心的。就像我们说钞票是一个相,是假的,我们不要,这就是消极的做法;另外一个积极的做法是认为钞票既然是假的,那就花嘛!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可以是消极的,也可以是积极的,端看你如何反应而已。问:被知的都不是本来面目,都不是真心,此种态度是否与《六祖坛经》所说 : 「菩提自性本自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的「但用此心」是一样的吗?问:对于一个今生就想悟本来面目的人,追求往生净土对他而言变成一种执着与障碍,因为往生净土是有相的、被知的目的,如果去抓这个目的就会陷在这个目的而跳不出去,请问这样的看法对不对?答:是这样没错。不过往生净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最终还是要花开现佛悟本心的,所以往生那个时候还没悟本来面目,到那边修一段时间以后才悟本来面目。问:请问西方心理学所谓的潜意识应如何归类?答:潜意识是归为唯识学的第七识的一半到第八识。问:既然能知不被知,怎么知道已经开悟了?答:这是个大问题,能知是不可以被知的,被你知道就不是,那你怎么知道你开悟了?能知是不被知的,所以我们不是从能知这边知道的,而是从被知这边知道的,当你找不到任何一个被知,全部都找完了,就知道了。问:请问化身佛与报身佛之间有何异同?是否因为我们修行境界的不同而看到不同形式的佛?答:没有错。是因不同的境界就会有不同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