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海云继梦:四十华严 第五卷 第58讲

发布时间:2023-08-21 04:06:10作者:大众学佛网
海云继梦:四十华严 第五卷 第58讲

《四十华严》第58讲(2008年11月28日)A

我们大家来听经,有没有带经本啊?不要都没有经本,回去就不知道讲什么了。今天请掀开经本看八十九页的最后一行,我们先看一段经文。

“時福城人。聞文殊師利住莊嚴幢娑羅林中大塔廟處。皆從城出。來詣其所。”

这个昨天,大概跟各位谈一下,后面讲所来的人,大家听到文殊师利菩萨在这里讲《华严经》,那么大家都来听啦。

那么来听的人有哪些呢?主要的有这些人,我们看一下,“有優婆塞。名曰大慧。與其眷屬五百人俱。”

你看这个是《华严经》的一个语言模式。首先讲,优婆塞是在家众,各位在家的男众就叫优婆塞,女众就叫优婆夷。那么优婆塞当中有一个主要的领导人,那么这个人叫做大慧。在他领导之下,有五百人。五百,这个经文讲是五百人,不是刚刚好五百个,所有该到的都到了,那就对了。有一些不该到的,没空到的,出差去的,那就不必到。所以该到的都到了,不该到的都没到,那就叫五百人。

那么最重要的几个人呢,他举例啦。他通常是举十个人做例子,十个就叫圆满,那把这十个人挑出来,他说“所謂須達多優婆塞。寶德優婆塞。圓光優婆塞。名稱天優婆塞。月吉祥優婆塞。月喜優婆塞。月智優婆塞。大智優婆塞。賢護優婆塞。賢吉祥優婆塞。如是等眾。前後圍遶。來詣文殊師利童子所。到已禮足。右遶三匝。卻坐一面。”

各位来了,有没有礼足啊?不一定说,看着师父,对着师父呀,你要看着佛像,到大殿先礼佛三拜,这是一种恭敬。这个恭敬呀,各位也要认识清楚,我礼佛三拜,不是拜那个偶像,是拜你自己,尊重你自己,尊重你自己的灵性。

你怎么尊重自己的灵性?世间人怎么尊重自己的灵性?吃一餐好的,才对得起自己,是吧。买件好的衣服,才对得起自己,是吧?还是出国去旅行一下,才对得起自己?这是凡夫哦!当然你有这个福报,可以享受,绝对没错。

可是最重要的,你要尊重己灵,要能够尊重自己的灵性,更要尊重别人的灵性。所有生命存在的灵性,你都得尊重。以此之故,我们礼佛三拜。

第一拜,当然尊重你自己,对不对?

第二拜,要尊重你的父母、师长、国家领导,这是一脉相承的,从国家领导到你的师长,到父母,这是一脉相承的,对不对?你要尊重己灵,也要尊重别人,这是最直接的。

第三拜,就是一切众生,一切有生命的,我们尊重。

各位,能体会吧?拜佛不迷信,那木头刻的有什么好拜的,那张纸张画的有什么好拜?但是呢,透过他,我们要表达我们对灵性的尊重,对自己生命的尊重,对我们国家社会的一个尊重。你知道吗?

每一次开车经过收费站。收费站,你知道吗?高速公路收费站,都要给钱嘛。给了钱,我就说:“谢谢!”

人家就说:“唉呀,你给钱还谢谢啊?”

我说:“哎呀,我给钱,怎么不谢谢?”

他说:“为什么要谢谢他,他收你的钱。”

我说:“对呀。因为他代表国家,建设这么一条路,我们使用者付费,你给他,他弄一条很好的路给我们走,我们要不要谢谢他?我不是谢谢他一个人,我谢谢所有全国付出心血的这些劳动大众。是不是这样?”诶,你有没有感觉到,我们应该要这样做!而不是说,人家给你好处,你才谢谢他,那太功利了。不是说,我给钱我不谢谢,你知道你给钱了。人家生产的衣服,卖给你,你给钱,银货两讫就算了吗?那假如他罢工不卖给你呢,对不对?所以,你买了你要谢谢人家。当大家都报着这种感恩的心呢,这世界就会很祥和。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候,我们就要这样做,这社会才真的会祥和,会和谐。希望大家多表达谢谢,这是一种感恩。

所以我们,你不要认为说,我是佛教徒,到佛寺来才礼佛,你在生活中处处可以礼佛,你一个谢谢就在礼佛了。宗教仪式我们是这样顶礼嘛,那我在外面他不是宗教人土,我就不必这样顶礼啦,但是谢谢可以了,对不对?人家都以为,他应该谢我的时候,我来谢谢他嘛,那你就在进行着礼佛的工作啊,对不对?“礼敬诸佛”。有没有?十大愿王,可以吧。OK。

所以这十个人呢,我就不用介绍了。这十个人是谁呢?当中有一个人就是你,只是你那一天刚好头疼,到那里,文殊菩萨在讲经,你睡着了,所以今天又来了。好:

“複有優婆夷。名曰大慧。與其眷屬五百人俱。所謂妙圓光優婆夷。梵德優婆夷。吉祥優婆夷。妙臂優婆夷。賢光優婆夷。賢吉祥優婆夷。月光優婆夷。星宿光優婆夷。賢德優婆夷。妙眼優婆夷。如是等眾。前後圍遶。來詣文殊師利童子所。到已禮足。右遶三匝。卻坐一面。”

这个右绕三匝,经文里头常常看到,为什么右绕三匝?大家看到师父,顶礼三拜,然后就绕着他三匝。右绕三匝,就像小孩子一样,你看看,刚学会走路的那些小孩子,有没有?常常抱着爸爸妈妈的腿一直跑有没有?那表示什么,赤诚、真诚的恋慕,恋慕呀,有没有?恋,恋爱的恋,慕就是仰慕。孩子对父母,是这样子的,抱着腿,这样绕几圈。你去注意看,每个孩子绕的时候,你只要注意算,就是三圈,不信你去注意看看。你不要看经文啊,他是从人性来的。他怎么不讲五匝?为什么不讲一匝?你看孩子高兴的时候,你不信你回去你试试看,你孩子假如三岁左右的,你买个棒棒糖回去,你给他两次,第三次你只要拿个棒棒糖在手上,他就来了,他就恋幕,这个右绕三匝。等你把棒棒糖给他。这是一种真诚。小孩子不会欺骗的。高兴就高兴,痛就痛。这就说告诉我们,我们要有这样的真诚,没有任何的伪装。

这些名字都非常美。我们呢,我们的名字是父母亲起的,我们现在,大家都很有文化,名字都起的很好。我们以前文化不好的时候,你知道怎么起名字吗?我记得我外祖父叫阿笑。外祖母的名字叫给谷,鸡拉的大便叫给谷。那他怎么会起这名字,我搞不懂呀,我说,“那你那名字,身份证怎么登记呢?”一看身份证,还果然是这样写的,因为那个时候没文化,那他怎么取这个各字,没人知道,我不知道前一代他,他也不知道,她就生出来,一抱出来,刚刚鸡拉大便了,他就给谷啊,那就起名叫给谷啊。

有一个家里,生了六个女儿,每一个都叫阿花。爸爸不识字,妈妈也不识字,生的孩子通通叫阿花。后来,小孩子多了,什么花,菊花了,什么兰花了。后来,比较有教养的,开始有教育的,开始取名字就变了。秋天生的叫秋菊,冬天生的叫冬月。为什么问他叫冬月,他说爸爸抱着他,看到天上的月亮,是冬天,叫冬月。在开始有了文化素养,名字就开始变。

那佛经里,你看名字都起的很好,因为他的文化素养最高啊。而这些名字好呀,不是乱起的,他都有生命因素的意义在。这个部分呀,以后有机会再跟各位谈,我们在这里不浪费太多的时间。因为谈这名字,佛经里头呀,尤其《华严经》里面所讲的菩萨名字,包括这些优婆塞、优婆夷的名字,都有学问的,这个以后,假如各位愿意做研究的话,这可以做一个研究课题。有没有人要申请啊?做研究的。你不举手我就不讲了。

我们再往下看,“複有童子。名曰善財。與其眷屬五百人俱。所謂善禁童子。善戒童子。善威儀童子。善行童子。善思惟童子。善智童子。善慧童子。善眼童子。善臂童子。善光童子。如是等眾。前後圍遶。來詣文殊師利童子所。到已禮足。右遶三匝。卻坐一面。”

前面讲优婆塞、优婆夷,主要讲的是指我们一般学佛的人,当然,这一般学佛的人,他的素质是相当高的,优婆塞、优婆夷基本上是指他已经受过“五戒”菩萨戒的,是这样的喔。那我们现在,通称所有的学佛的人都可以叫优婆塞、优婆夷。

那童子、童女,你这样看童子、童女的层次是比优婆塞、优婆夷高呢,还是低呢?你想想看,脑筋想想看,高啊,比较高。因为童子是指菩萨的意思,文殊师利童子,你常常这样称他。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法王子,所以童子的意思有跟法王子一样,当然,你不一定称为法王子,但是他是跟菩萨的意义一样,但是我们通常呀,把童子、童女用来表达比较精进的修行者。优婆塞、优婆夷是很正式的学佛者,童子童女是在修行这一部分比较精进的人。经文里头他大致上有这种趋势。

当然,古代这里没有严格的定义,但是你应该可以看得出来。因为,我们现代人对这些词汇的运用,你有现代的立场在看他,古代人对这些词汇的应用,他没有这种分别,所以他不会去定义。但是我们从经文里头看到,他是有差别的,要不然这四个人,优婆塞、优婆夷、童子、童女他为什么要弄出这个不同来。而且后面的善财童子,因为这里面的主角是善财童子,他怎么不把善财列在里面呢,对不对?所以,你这样判断就知道,善财童子其实在这个地方啊,一登,这个应该怎么讲,一跳,一登起来,他就进入法身大士了。他的级别是相当高的,级别相当高。当然我们学佛人不再区别这些,这个是没错,可是在语言模式的运用上,他是有差别的。我们还是明白一下。

第四个。“複有童女。名曰妙賢。與其眷屬五百人俱。所謂大慧童女。善賢童女。端嚴面童女。堅善慧童女。吉祥賢童女。吉祥智童女。供養德童女。吉祥圓光童女。妙覺童女。如是等眾。前後圍遶。來詣文殊師利童子所。這裏也叫文殊師利童子嘛。到已禮足。右遶三匝。卻坐一面。”

这里讲到前后围绕来诣文殊师利童子,那像各位来啊,大该也算前后围绕,大家邀一邀,三三两两过来了,这个就叫前后围绕来的。当然也有人单独一个来的,但是大部分会是同修相约过来,这个叫前后围绕。却坐一面,有坐这边,有坐那面,却坐一面,不是退坐一面。大家先打个招呼,跟师父跟老师打个招呼以后大家就就坐啦,所以叫却坐一面。这个地方他也称文殊师利童子,这个内容,大该是这样。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很特别的因缘在,我们在讲习中,这里头一共有四十四个,四种人,每一种十个,他有队长嘛,那一共四十四个,各有他的因缘。我们只举一个因缘,就是善财童子,来做解释。其他人也都有,但是我们都不讲。为什么不讲,没时间讲。因为经文,大本《华严经》里头,每一个都有介绍,我们这一本叫略本华严,非常简略的华严,所以四十四个人当中,只介绍一个,善财童子。在大本华严里,是四十四个都介绍,那在恒本华严里,这五百,各有五百啊,那各个都介绍。那我们没有办法这样介绍,大家寿命不够长,当你寿命八万四千岁的时候,那我们再一个一个介绍,现在没办法了。

好,我们再看下一段。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知福城人悉已來集。普遍觀察。隨其心樂。即以神力。現自在身。威光赫奕。蔽諸大眾。以大慈力。令其眾會。皆得安隱清涼快樂。以大悲力。起說法心。普遍成就。以大智力。令其開悟。滅除一切煩惱心垢。以無礙辯。將說甚深廣大佛法。”

我们先把这一段跟各位做一个解释。首先要跟各位谈的是,“文殊师利童子知福城人悉已来集”。“知”这个问题,现在我们用大脑推理,知就是知道。现在呢,有人来跟师父讲,说大众已经就坐了,客满了,师父可以开始上课了,这是我们知的状态。那这里头要讲的是法身大士的那个象限,那个世界里头的状态,这个“知”不是这个意思。当然你解释可以这样解释了,解释是这样解释。从文字上解释,你大脑里就能接受了,这一点你知道,我也知道,我们都知道。可是有一点,你不知道,那就我知道,我要讲经就要告诉你,这个你不知道的,那你就注意听。

这个“知”,确实是知,没有错,但是不是你所想象的那种我去搜寻资料,证明说,该来的都来了,刚才已经讲过了。不该来的出差去的都没来,那个也不要来了,该来的这些都来了。所以他,知“福城人都已经到了”,不是这个意思。这个“知”的意思就是,福城的人对于佛法所要了解的这个部分,那么程度上已经都到齐了。程度到齐,而不是人数到齐。你留意到这一点呀!这个是思维模式上的一个很大不同。

我昨天大概给大家提到,但是没有讲到,这是两个象限的转移,我们这里是娑婆五浊恶世,你知道吗?娑婆叫什么,叫堪忍,这世界很苦,没错,但是还可以忍,叫堪忍,还可以忍。这个世界的众生,他的本质,就是用脑筋,用了脑筋以后,他会去争取,争取以后他会生对立,产生斗争,所以有了很多情况,我们不知道。社会上有很多制度,基本上好像没错,事实上在人性上造成严重的对立与斗争。这个是大家没留意的,那么这种情况呢,是娑婆的本质,五浊恶世的一种特质。

可是呢,在净土里就不一样,净土里的人,他是不用大脑,他不是不会用大脑,他不用大脑来进行累积、争取、竞争与对抗,他的大脑是用在培养自己生命中每一个生命因素的善根成长,他的本质是这样。因此从净土里头看到,这里的人都在成长善根。那么娑婆的人都在争取他的财富,满足他的欲望。

昨天跟各位讲了,权利、财富、名声、地位还有感情,为了争夺这个。你看出了多少事情,大概这五大诱因,造成大脑追逐的一个目标,所以才有五浊恶世的产生。那么在这个时候呢,你的心理还没到齐。

那么在净土里,算是到齐了,所以大本华严、恒本华严、广本华严,那在净土里他就会一直讲,但我们在这里没有办法,因为你有很多的时间跟生命,是用在社会上。社会上什么,家里呀,工作呀,这些要去圆满。这些不圆满是不行的。我们都很清楚这个部分。

那么当一个人要修学,想要完成这个法的时候,完成你生命改造的时候,我们前面跟各位讲过,你的准备,资粮道到了没?到了以后,到齐了以后,你才能够开始修行。

那么现在这个,文殊师利童子说“知已经来齐”,也就是知道你生命的因素已经到齐了,你该准备的资粮已经准备完成了,这个叫做“悉已来集”。他知啊,是感受到这个部分。

所以很多人,常常找师父问说:“师父,你看我这样修行可不可以?”师父看你修行绝对可以,为什么绝对可以?因为程度各有不同嘛,就像小孩子讲,“爸爸,你看我这样读书可不可以?”当然可以,只要你读书就好,但是你是一年级读一年级的书,六年级读六年级的书,初中读初中的书,大学读大学的书,每个人都不一样啊。问题就在你到齐的水平在哪里?那么文殊菩萨在福城这边看,所有来到的人这种水平已经到达真正实修的地方了。因为前面,文殊菩萨已经告诉我们了,你要具备华严一乘圆教的标准,那种趣大乘法无疲厌心的十个条件,你到齐了没?准备好了没?那么,这四十四位所代表的二千多位人,所到达的,对不对?基本上是那十个趣大乘法无疲厌心的基本条件已经都具备了。他是指这个部分,各位要留意,指这个部分,这个叫做法界。

那我们在讲的,你从相上来看是,这两千多人已经到齐了,对不对,就好像我们北京城里要修行这个法的人数早就报名的那些人啊,两千多人已经到齐了,大概就等于是这个意思,但是呢,这是娑婆的定义跟解释方式。但是从法界,一真法界里头来解释的时候,那就不是这个定义了,是指那十种趣大乘法无疲厌心,最少也说,有七八十分以上了。这些人来的,那些准备资粮都已经到达七八十分啦。文殊师利菩萨才要开始大转*轮,对不对?你要留意到。

那么《华严经》原来早就开始在讲的这些呢,算不算呢,当然也算了,他叫资粮道,我们叫序言,序幕,先开场白。简单地跟大家讲一讲,《华严经》多好,《华严经》是什么,大概是讲哪些,那么现在开始要讲到,生命改造工程的这部分呢,你的基本条件要具足了。是从这个地方来谈。

这一句话讲起来是很简单,但背后的那些应该具备的这些条件呢,那不简单。所以我们常常跟各位讲说,你在读经的时候,不要轻易看过,这个经文呢,来到中国,真的是很不简单。假如在印度人来看,就是说,你的生命能够开发到这种程度,很不简单,这是印度人。因为这是佛陀开发出来的生命,一般人是没办法。所以,佛陀因为开发他的生命,到达到这么极致的地方,展现给我们,我们对经文,你千万不要用你自己的解释法去解释他。

那么,在中国人除了这一点以外,还有一点更难得的是什么?在古代啊,这个经文要来到中国并不容易。你看看,玄藏大师去取经的时候,当时出发不是他一个人呢,他们是逃出长安城,逃出去。当时的那个唐太宗啊,是禁止国人往西域去。当时还没有把突厥完全打败啊,那边是很危险的,所以是不准出城的。他们呢,是大家相约,私底下偷渡出境啊。玄藏大师出国的时候,是偷渡出去的。

那么到,大概应该是到兰州那边才集合,集合以后出发。出发时应该是一两百个人出来的,到了沙漠以后,死的死,逃的逃,很多人肚子疼就不走了,很多人说“妈妈病了,我想回去看她了。”就这样溜掉了,溜掉,剩下他一个人。

那么出去,你知道,沿途语言怎么通啊,各种语言要学。学到印度去,把梵文学起来。你看多辛苦啊!我们学一个英文,学老半天都不会讲呢。对不对?人家一路怎么学过去的,然后多少恶劣的环境。然后,经过十几年,将近二十年才回来,牺牲多大,才获得这种经文。

然后在翻译的时候,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不对?你想想看这样的一种状况。 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所获得的这种成果,你不能轻易放过,不能轻易放过。所以这个里头,在翻译的时候,为什么译场里面,三千人,五千人,大家在翻译?就是这种工程。所以我们要仔细的去了解他背后的,所表达的这些意义。

好,下面讲“普遍觀察。隨其心樂。”

这句话也是很麻烦的,现在我们再看呢,都很简单的看。普通观察,就是文殊师利大概检查一遍,大家先做一个基础测验,性相测验,对不对?了解大家,这叫普遍观察,然后了解大家的程度,你要什么,我就讲什么,就这个样子。

这个,其实不止这个样子。这里面讲什么?刚才讲的,那个十种趣大乘法无疲厌心大家都具备了,基本上你到了我们刚才讲的七八十分了。那么他要从哪里讲起?从这个地方你了解到,七八十分的时候,他要从六十分开始讲起。从六十分开始讲起呀,那前面就不讲了。像现在这个就是这样,前面本来不讲的。但是不讲你不知道呀,因为你还没到七八十分啊,那我就要往前讲呀。结果讲到从二十分开始讲起了,对不对?那么你有七八十分呀,我为什么要从六十分讲起呀,因为才接得起来,才接得起来。

所以我们在讲经的时候,他基本上是有个条件,你知道讲深是多深呀?讲浅是多浅呀?有一种经,讲经不是说无意义呀,你是学不到东西的,我讲的你都懂的,百分之百你都懂得,那你就不会进步。正式讲经应该是百分之六十你懂,百分之二十嗯,有百分之二十是听不懂,这个叫中级程度了。假如百分之六十,你懂。百分之二十,嗯,很好笑,很有意思,讲故事给你笑一笑。那百分之二十想一想也懂,这个叫浅的。那么比较深的呢,是百分之六十懂,百分之二十回去想尽绞尽脑汁,才搞懂。有百分之二十,不懂,这个叫深的。本来就是有些你是不懂的,那因为有不懂,你才会往前跨上去嘛。你假如要听了一些老是你懂的,那就不用听了,你都懂了还听什么,对不对?

你在听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同修,在做记录的时候,都是记录他懂的。不会记录他不懂的。他发问的,也不是问他不懂的,他是问他矛盾的。比如极乐世界,“到底有没有极乐世界?我听某师父说有极乐世界,你怎么说成这个样子?”那这个不是来问的,他是来踢馆的,他是希望我跟那个法师打起来的。“为什么他说有你说没有?”那不是。你要知道说,你为什么对于极乐世界的解释是这个样子?刚才跟各位讲了,净土极乐我们并不否认,但我告诉你的是,极乐世界的状况是这个样子呀,我告诉你,这种极乐世界的本体呀,净土的本体是什么。

你除了在我这里以外,听不到啊,没有人会跟你讲这些啊。(众鼓掌)因为这个东西呀,是我们从《华严经》里给你理出来的,我跟你讲说,《地藏经》是从华严经中的《生忉利天宫品》上面节录出来的。《弥陀经》是从《华严经》里头,《佛布施一法品》那边节录出来的,一个是讲娑婆的本体,一个是讲净土的本体。你都不知道呀!谁会告诉你讲这些?因为我研究华严,我才知道嘛。为什么我会知道这些?

我跟各位讲,华严其实讲的不是净土,华严讲的是法界。所以我们才跟你讲说,娑婆这个世界、跟净土、跟法界,他分三个层次的。而这个部分呢,在未来,未来的五百年之内,是第四期佛教思想发展呢,他要研究的主轴。我都跟各位讲清楚,你所听的经呢,大部分的人呢,都跟你讲过去的人怎么讲,过去的人怎么讲,是这种状况。我现在要跟你讲的是,未来我们要怎么走,未来怎么走。

所以你把我跟你讲的未来,拿去跟过去,当然合不起来啊!你会说:“你这样讲语出何处?” 昙鸾大师怎么讲,慧远大师怎么讲。慧远大师怎么讲,昙鸾大师怎么讲?还要你讲呀,对不对?他已经讲了,不是你听到,我也听到,对不对?不是你看到,我也看到啊!但是我要告诉你,未来这些,是你不知道的!你留意到吗?所以这才是现在告诉你的。

因为我们今天在这个时代里,你的思维模式,你的逻辑,你所要的东西,我跟你讲,我跟各位一样,走过这一条路了。所以好多人在问的问题,我跟你讲,你回去啊,你就把疑情记录簿啊,好好地记录。我告诉你,我们这里两百个人,每个人回去写,我告诉你,三年以后,五千则以上的,这种疑情拿出来,我告诉你,每个人都一样。五千条,每个人都一样,因为你的IQ都一样,你的逻辑都一样,只是五千条的次序不一样而已。你知道吗?所以很多人会吵,这不是吵的问题,因为你的问题我曾经有过,我只是早发生而已嘛。你再过二十年后的人,再来学佛,他发生的问题绝对也跟你一样。

各位,你要不要做个实验?我希望各位发个心,从今天开始,回去你就写疑情记录簿。你到明年呢,我们把那疑情记录簿,对一下,大家所写的大概都差不多。一千则之内呢,????不会超过百分之二十,你知道吗?到五千则以后,你大概会发现,不会超过5%啦,大概五千条都差不多了,所问的内容都一样。我跟你讲,很肯定。

为什么我知道,你知道吗?第一个我自己写过。第二个,我接受过很多人的询问,我告诉你,每个人问的都差不多啦。你今天要问的都落伍了,因为前面,20年前人家都问过了,你再过20年来的,因为你那个脑筋所训练的逻辑跟思维都一样嘛。

所以我就跟你讲说,为什么你会有这种矛盾现象要问呢?因为你的大脑是单行道,单行道,只能向前走,不能向后走,更不能转弯,你知道吗?但是你的生命本质呢,他是全方位在动的。所以当你逻辑一起动的时候,你马上就碰到了,“糟糕,又碰到十字路口,又不能走了。”你马上要说,“我要过去,他要过来,要是相撞怎么办?”你马上有这些东西啊。可是你一直学以后,你会发现,“噢,不是,我这个是高架路,到那边那一条过来他就咻从上面过去,那条过来咻的从下面过去,我就咻直接冲过去,这个不会撞到一起。”不要紧,因为你必须一再一再地去累积自己。

我跟各位讲,问别人没有用,这个我们很清楚,问别人的答案没有用。你只有一直记录,一直记录,各位你真的想要开悟,想要明心见性,我奉劝你,就写疑情记录簿。

你假如真的是想要做修行的,真的想要修行,那就从禅观下手的人,那就写摸索记录簿。

疑情就是有那一些大脑识性发达的人呢,你有问题你就从疑情记录簿做记录。那你在义学上面,会有很高的成就。我跟你讲,只要你记录,那一本五千则,把他记满,不是应付的,应付的不算。你是自己产生的问题,一直去挖掘、挖掘、挖掘,你一定开悟。

那要禅观的人,你要摸索、要摸索/摸索就是修行我要怎么修?譬如数息,老是数不好。念佛,心老是跑调。那你怎么要解决他,你要摸索嘛。你去解决这些问题,你要摸索,这个叫摸索。问人也没用,人家教你,你去弄一弄,心还是跑掉,要怎么样心不跑掉,你要想办法去解决,这个叫摸索。摸索,一方面尝试,一方面要去经验那个失败。像我在摸索打坐的时候,这个腿呀,一折起来就像高射炮这样翘起来,那要怎么处理呢?就后面垫砖块,就上面垫砖块,把这个脚给压下去。试试试,终于把他压平了,一坐,两个钟头,可以了。可以了,很高兴,起来,起来已经站不起来了,那腿已经快断了。那就摸索嘛。在摸索里,一定会有挫折,会有失败,乃至会有伤害,那你要修行你要勇敢啊!这没有人伤害你,是你自己虐待自己啊。

所以你记得呀,自己虐待自己呀,你会有护法,因为他叫精进,听清楚啊。别人虐待你呀,没有护法,那叫业障。你自己想想看,看你要不要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叫精进嘛,对不对?你一定有护法,死不了,你放心。但是别人要求你呀,师父逼你,我告诉你那叫业障。你自己回去想想看,看你是自己要求你自己,还是要别人来要求你?

你现在在单位里也是一样,你自己工作很认真做,你的领导一定说,“优秀的”。当那领导说,“你怎么不做,赶快去做。”“哼”,那你就完了,你就变业障了。你就做死呀,他也要把你骂死啊,因为是他逼你的,对不对?所以一个人做人处事,你要懂得啊。你从学佛来,在社会上非常优秀的,所以学佛人在社会上绝对是优秀的一分子。你想想看,我们都是自我要求的嘛。我们不必等人家要求的,都是主动的,自动自发的。所以,你在社会上都是非常优秀的分子。

好,这个是,我们把这思维模式的部分,提供给各位做参考。

这个,我们只能讲这两句了,不能够每一句都这样讲。每一句都这样讲,那就讲不完了,这一段就够了。

好,我们看第三句,这个,看起来这样讲,好像没有直接讲到句子里头了,其实你把这种层次弄清楚以后,就知道说随其心乐,跟你想的那种心乐也不一样。他是你生命品质到达这个水平,下一步你要什么,他从六十分开始讲起,带你超越过七八十分,到八九十分上去了,是这种情况。然后到达满分以后,你的那一种见一切佛境界无碍眼。无障碍眼的,那种三昧力一发生的时候,那你才真正修行啊,那个时候你才真的是,所谓的勇往直前,突飞猛进。现在还没有,现在你还在加油站准备,还要加油呀,加水呀,对不对?轮胎打气呀,要准备好呀。这些都还没准备好,那十种呀,趣大乘法无疲厌心呢,就相当于把这些东西都准备好了。

好,那文殊师利童子呀,看到这里头讲两个嘛,看到大众的情况准备好了。那么他自己呢,心里也做完准备了,用我们的话讲,心里也做完准备了。其实他不用准备,文殊师利菩萨不用准备啊,他看看大家要什么,他就有什么。因为,他那个家活很多,工具很多啊,大家要什么他都能给呀。所以他不要准备。但是呢,这个意思就是说,主客两体,他是主,听众呢,是客。他知道客的条件怎么样,那么观察以后,随着大家来要的是什么,那他要开始讲啦。

这种情况,就像我们,各位看看,我们在小学的时候,你也要读历史,对不对?中学的时候,也要读历史,大学的时候,也要读历史,对不对?我们出了社会以后,还要读历史,都一样。那历史有没有不同?历史没有不同,宋太宗还是宋太宗,不会来到我们就变成宋大宗了,对不对?名字是一样,历史是一样,但是他有深浅,研究跟分析的方法会不一样,故事事件是一样,但是你要了解的内容是不一样,所以他在讲,随其心乐是指这个。那我们读的数学也是一样,小学是数学,中学也是数学,大学也是数学,出了社会,还是数学要用。数学是一样,但是内容深度是不一样的,他这个地方是在讲这个部分。

好,那么下面呢,我们再看第三句:“即以神力。現自在身。威光赫奕。蔽諸大眾。”

这个地方也一样这个真的要讲开,这个就很广了。以神力,佛经常讲这个神力,神力,我们就常常会产生迷信的感觉。我跟各位讲,这个不是迷信,但是也绝不是外面那些特异功能的人所讲的。这个神力啊,一讲到这个地方,全部在法界里面,不在我们这世间,这两个不同的象限。但是从修行的立场呢,神力你是必须要去体会的。但是你不要,第一个不要相信你自己有神力,这第一个;第二个不要相信人家有神力;第三个,你要知道,你对神力的定义一定有问题。我先跟各位警告的是这三个。

因为这个字啊,你不会定义,因为你没有感受,没有感受用文字的定义来讲,绝对不正确。那修行的人,假如你对学佛本身没有一个完整的认知,那你对这两个字呀,是果地的东西呀,你的诉求,要求,定义,一定会偏差。一定会偏差。我们从哪里看呢?从很多同修啊,不管是念佛也好 ,修密也好,或者禅修也好,或者诵经也好,拜佛也好,做了一些功课以后,就常常来问,“师父呀,我见到什么,我梦到什么,我看到什么,我听到什么,那我又怎么样,又怎么样。”这就表示,你在印证说,我的神力这样对不对。我告诉你,那不是神力。当然,我既然努力了,就应该有结果,这是必然的。

那我也告诉你,只要你有努力,你一定有成果,有成果啊。你走一步有一步的成果嘛,你走十步有走十步的成果嘛,看你走多少嘛。那问题是,你走一步到十步之间的成果,你自己感觉不到,感觉不到。你能不能够走过十里以后再看看嘛。你现在才走一步到十步,回头看看,家门口还是家门口啊,但是你走十万步以后回头看啊,那你家屋顶你都看不到了。对不对?那在这种情况来讲,我有什么境界那才好说嘛,你才走几步不能算。而且这里头出现到一个问题,当你一再回头、一再回头的时候,是什么境界也没有了。你知道吗?我走十步就回头一次,再走十步又回头一次,我告诉你,你都不要走了。你唯一的就是蒙着头一直走,走到一个阶段该休息的时候,你就休息,偶尔有个机会,想到,“啊,我走到哪里了?”想一想,那你要回头找你的原来出发点,已经找不到了。那个时候,你才发现说,原来我已经走出来了,走出来什么境界都对啊。你离开原来的点就对了嘛。那至于你所设定的目标是什么样子,那个成就那个神力是什么样子,你不要管,因为你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可是大家都一直以为,我到了,有没有?

你记得,小孩子,在小孩子外出的时候,老在车上问你,“到了没到了没?”你在问师父就跟那小孩子问的一样。“到了没,到了没?我们还多久才到?”要不然他就哭就闹。就是这种状况,小孩子嘛。你想想看,你有没有过这种情况?

有个同修这样讲,他说看了一本书上面记载着上师,那个上师是他的弟子们一再问他,“我这样修对不对?我这样修对不对?”那个上师都说“对对对”。到哪一天呢,那个上师突然间跟那个弟子说,“不对,不能这样。”那个弟子就开悟了,他就很高兴给我看,那他说希望我也能够这样点他,然后他就一直问我,我就说“对对对”。到哪一天我说,“这样不对”。“你以前都说对,怎么现在说我不对了?”这个就是,师父讲别人不对,你都很高兴,师父讲到你不对,你怎么可以说我不对?这个叫做凡心依然存在。真正修行,不可以有这种心,这个叫我执。你一直讲,希望师父说你对,师父说你对,对你没有用,师父说你对,只是你继续努力。师父说你对,其实就是说,问那个没用啦,继续啊。当你发生错误的时候,这是师父的责任,师父的责任,师父跟你讲,你假如不听,师父就跟你讲,你去找别人吧。因为你那个基本的习性没改,你就是希望师父一直说,“对对对,你已经证阿罗汉了,你已经开悟了。”有用吗?你没有开悟师父说你开悟,你就真的开悟了吗?话讲回来,你真开悟,师父说你没有开悟又怎样啊?你还是开悟了嘛,你为什么那么在意师父说你的成就或者不成就呢?所以我们要的是你真的踏踏实实去做。

所以他能够以神力来处理什么状况,那是他的事,你绝对不要陷进去。修行人有这种偶像,很想从那边学到什么,这个是一个正常的心态,可是当你一直以为我要赶快成就的时候,基本上你是不能成就的,基本上是没办法。在禅修的公案里基本上告诉我们,当一个人越急着成就的时候,师父就告诉他,“你的成就要往后延一倍的时间。”通常说你来,三年保证你成就。但你一直急的时候,师父说,那要五年。你说“我要赶快”“那要十年。”我越急,你怎么越往后?越急就越不能成就。因为急是修行的大忌。但是这句话不是叫你不要修啊。师父说急没用,那就慢慢来吧,不要修呀。不是。功课,基本上要给你的功课,你都要作。师父规定三百,比如,每天三百拜,那你记得,你一定要五百以上。因为,那是基本的量,基本的量,师父规定的是基本的量,你一定要比这个量多。

我常常用纪昌学箭的故事跟各位讲。纪昌学箭,你知道吗?中国人应该知道,纪昌这个人是个神射手,很厉害的。那他跟他师父学,他师父呀,他是春秋时代人,没有学佛啊。那师父是百步穿杨,很厉害的神射手。他跟师父学。

“师父你教,我绝对听你的话。不管多久都不要紧,那你教我就好。”

师父说:“真的?”

他说:“是。那我第一件事情要做什么?”

他说:“你回家。”因为一般射箭啦,那距离你知道吗?用现在的话讲,大概就一百米。他说:“那你就回家,把芝麻,放在一百米的地方,你专心看他,看到那个芝麻像车轮那么大的时候,那你再回来,我再教你第二步。”

他就回去了,就回去了。师父说要三年,他搞了五年再回来,跟师父说:“我完成了。”

他就:“第二步呢?”

师父说:“真的,好,第二步。你把马尾的毛放在一百米的地方,看到那个毛像树干那么粗,那你再回来找我。”

他说:“要多久?”

他说:“要三年。”

他又弄了五年,回来了,他说:“我成功了。”

他师父说:“你把那个毛绑着芝麻,放在那里看,三年以后,树干下面有个大车轮,这样你再回来。”

他又搞了五年回来,说:“我成功了,下一步呢?”

他说:“下一步就射箭。”

一射就中,百发百中。

那你不是啊,“师父教我怎么拉弓,怎么射才会准呢?” 这叫花招,弄到最后呢,你还是射不中!你知道吗?一粒芝麻都看得那么大,一个马毛,毛啊,都看得像树干那么粗,那怎么会射不中?对不对?这个就是功夫嘛。这是基本吗?这是前行吗?这是正行啊!所以我们现在修的是颠倒的,应该要具备的条件你都没有具备,所以你没办法。

“师父,我要如何把心定下来?”那还不简单,不要胡思乱想心就定了。那问题是,我要如何不胡思乱想啊。那你自己要把一些杂思妄想给放下嘛,贪不要多嘛,眼睛不要乱飘嘛,一看到女孩子,眼睛就跟着女孩子走了,你说你要修什么定啊?什么定也没有啊。人家一讲你一句话,你就气三年,气不完,你心怎么会定啊?你能不能不挂碍这些?这是关键。

所以基本条件你要具备。下面你才有办法进行,所以要想有果地的这种神力啊,你不要妄想。既然你来了,一定会有,但是会有,是你把应该要具备的条件跟工夫,要去具足,自然那些就有了,所以不要迷惑着果地的成就。现代人也是一样,你想赚钱,想要事业成功,其实不难,你应该要做的东西你要做好。你应该要做的事不做好,一直想赚钱,那不是做梦吗?

所以问题不在你想什么,问题是你要具备一个成功的行为模式跟思维模式。你今天想要修行,想要了生死,想要进行生命的改造工程,那你就具备一个解脱的思维模式跟行为模式,那就简单了。当你具备的是一个失败的,或者轮回的模式,那你别修了。那就不用修了。所以,你要修行就要具备有解脱的思维模式跟行为模式。我们主要想教你的也是这个东西,不是搞花招的,弄一弄啊,大家搞瑜伽啦,去那个什么美容、瘦身、美颜啊,那个没有意义。

OK。我们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讲。

《四十华严》第58讲(2008年11月28日)B

好。我们再继续看后面这几个字:“現自在身。威光赫奕。蔽諸大眾。”

这个部分通常是用电影来表达,就很清楚,文殊师利菩萨坐在那里,突然间身放光明,大家都黑的,他突然变光了。这个是意识形态上的运用。经文里头在谈生命现象不是指这个。我们也把这个部分跟各位做一个介绍。

这个“现自在身”是什么意思?因为一般讲席、讲经,讲到这里,念过去就好,这个最好不要讲,因为没办法讲。因为你没有自在身,你只有福报身。佛有十身当中有一身叫福德身,我们现在的福报你是不具足,佛的福德身是福报具足。我们的身是不具足,因为我们有生理现象跟物理现象的限制。今天假如说,你是一个很健康的人,那是健康的福报。有的人天生他的健康就不足,先天性,有的有遗传病;有的在成长的过程里,有什么疾病。那我们所有的病绝大部分都来自于你大脑的运作所造成的,那就表示你的这个福德不够。

除了这以外,那有许多,是跟你的人际关系有关,有的人很能干,但没人缘,能干是福报,没人缘是你的业报。没人缘,人缘知道吗?没人缘就是人际关系不好。各位稍微留意一下。

假如你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这是我跟各位讲人生,在人生里头你要留意一下。通常有理想的人朋友很少,因为你有理想就很难相处。人家跟你难相处,因为你原则太多,你也跟人家不好相处,因为每个人你都看不惯,你要留意到。我不是说你啊,说到你纯属巧合。

有理想,假如是没有能力,那这个人一定忧郁症。你放心,忧郁症的人绝对有理想,但是能力不足。

有理想又有能力的人,假如没有福报,这个人会活得很痛苦。因为他能干,他又有理想,他理想就快要兑现了,就差一点点,差一点点,差一点点不能兑现,为什么?因为他没有福报。

那你假如有理想,又能干,目前还有福报,那你就要慎重,要掌握好自己,不要浪费,因为福报是你前辈子修来的,当这个因缘过了以后,求是求不来的。

有理想,能干,又有福报,这种人就好像很自在,对不对?好像很自在,可是他受制于他这三个条件的限制,有没有?你现在看到有谁在你的生活中,这个人有理想,有理想就有格调,又很能干,又有福报,那就表示说他是成功的人,而且又有格调啊。

那很多人士有福报,很能干,没理想,所以这种人很成功,但是没格调。你留意到,我不是说你啊,你不要对号入座啊。那你要不要有格调,这是你的理想,你的生命品质。会有理想的人是有善根的,是有善根的。但是呢,你不要因为有这种格,就跟人家区隔了。是讲这个格,不是区隔的隔,知道吗?格调的格,不是区隔的隔。

而有格调的人,有理想的人,常常会跟人有区隔,这个很麻烦。所以你注意吵架吵得越厉害的人只有两种人,一种像学者型的那种人吵得很厉害的,因为他们都有理想,都有格调,壁垒分明,这个会吵得很厉害。但这种吵,它会把思想引出不同的理路来,因为他有格调。然后再加上他们又能干,再加上有福报,所以会各聚山头,思想壁垒很分明。所以唯心唯物就是这样产生的。

那另外一种吵得很厉害的,他是低层的,他为了生存,非得把对方给吃掉不可。

通常我们是比较不属于哪一种?我们是属于夹在中间的那一种,不高不下的,那就很痛苦的人。所以,你要留意到。

要有自在身,你必须这三个条件要具足。但是假如三个条件宁可没有,必须放弃一个的话,但是我告诉你,通常这没有办法选择,宁可要放弃的话,要放弃能干。记得啊,假如能够选择的话,要放弃能干。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最大的灾难就是因为能干所造成的灾难。我不是说能干不好,各位能干的朋友们,我是奉劝不要太恃才傲物,你能干嘛,你会恃才,然后就会瞧不起别人,绝对是忌讳。能干的人容易树敌,能干的人容易不得人家好感,就是因为你恃才。

所以我们常跟各位讲,你要每天反省自己,反省什么?我有没有看谁不顺眼?假如你有看人不顺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你出问题了。你看谁不顺眼,你生命中的痛苦就产生了。你只要看谁不顺眼,你就不自在。我们同修更要这样相互勉励,同修们常常会抱怨,谁怎样、谁怎样。你就跟他讲,你抱怨一次,一百零八拜,你再抱怨,就两次,两个一百零八拜。因为你会抱怨就表示你遇到不如意,你会看不惯,那就一百零八拜,消除自己的业障。

所以修行啊,跟各位讲过了,当你有这种不如意,看不惯等等,通通要一百零八拜,没有为什么。因为这是你的业。尤其能干的,要特别留意。

那不能干的,憨憨的,“这是圆的还是方的?”“我看好像圆的,我看好像方的。”人家说圆的,“也对啊”人家说方的,“也对啊”那种人通常看不到人家的缺点,因为他都会往好处想。当那一种憨憨的,又到处往坏处想的人,我好像没看过这种人。憨憨的人大部分都会往好处想,人家说“这是圆的还是方的?”“我看好像圆的”“我看是方的,你怎么说是圆的?”“啊,方的,对,比较像方的。”他马上就改了,因为他没有主见。这种人看任何人通常都会往好处看,他看人都会是好人,所以他没什么烦恼。

你是不是这种人?你注意看看,这种人睡觉的时候,通常嘴巴会稍微开开的,眼睛闭不太起来,你是不是这种人,想想看。假如你睡觉的时候,嘴巴闭得紧紧,眼睛闭得紧紧的,都是能干的人。我是没看过你睡觉啊,你不要以为我看过你睡觉啊。你回去自我检讨就知道,所以你家里,假如你的那一半是那种人,睡觉的时候嘴巴有点开开的,眼睛有点开,闭不太起来的。那算是你三生有幸,修了七辈子的福报才找到这样子的对象,不要一直看着我哦。

我跟各位谈这些事,是给你自己做反省用的,自己做反省用的。能干的人通常对有福报的人会瞧不起,你一定要留意,这是很大的忌讳。有福报的人憨憨的,他对能干的人只会欣赏,他一定会欣赏,他不会瞧不起。但是能干的人就会瞧不起有福报的人,因为有福报的人通常会憨憨的,这没办法。所以,佛陀讲要福慧两足,两足尊嘛,对不对。那我们就是一只尊,所以我们还得认真修啊。仅供参考,不要说我在说谁,我不说谁啊。我只是仅供参考。

所以这个现自在身,是释迦牟尼佛的一种状况,佛的一种特质,文殊师利菩萨他也能够显现,但是这种自在身是一种内韵,是内在的,他不是外显的这种状况。我们通常都把他当作外显,那这个东西我们在修行的时候,你会出现。你在修行,你在精进的时候,我也只是仅供参考。你不要回去自己想你自己有。你还不会有,要有的话一定要一番苦功夫,苦功夫以后,我们中国人在经典里头,所解释的这种情况,现自在身都是指智慧光明,所以他就会跟威光赫奕并在一起。

但是印度教的系统里,他不这样讲,他是写的一种喜乐、欢唱,就是欢喜歌唱,那个喜乐。所以现在有人就比较会有感觉,修行到某一个程度的时候,他有一种感觉的形容,叫做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在跳舞一样。你有没有这种感觉?那就是指这一种,这种现象。不要笑,有同修有这种感觉是我们的福报啊!

但你知道,当你有这一种感觉的时候,你周遭的人会感受到一种喜悦跟祥和。假如说你在睡觉,你在睡觉,有这样的同修坐在你身边,你噩梦都会变成好梦,你知道吗?本来老虎在追着你,“哇,快被老虎咬到了”。那有这样一位同修坐在你旁边,那你马上说“哇,牛排,好了”。因为他那个喜乐是真的,真的就不会是自己的。你跟别人在一起,人家就会感受到。

但你只,假如说:“我全身的细胞都在唱歌,都在跳舞,都好高兴啊,很轻盈,很自在”。可是你旁边的人:“我怎么没感觉到?

”那你那个叫幻境,那个叫瑞相。修行会有一点瑞相,自我感觉很喜乐,可事实上,对外是没影响的。知道吗?这个你要留意,我们在做检验的时候,要验证。

我常跟各位讲,在实修的时候,你得到某种境界,你要求证。你超越到某一种程度,你要求证,求证以后要验证。求证就是“我这个喜悦是真的吗?”那怎么样,好,我再用同样的方法。因为我们修行是有一个程序,要有一个方程式嘛,你带进那个方程式一定得那个答案的,所以我再修一次是不是这样?我再修一次是不是这样?不要说十次,十次都这样,至少十次有七八次这样嘛。那搞了半天啊,只有一次,第二次不知道什么时候跑出来,那个就不算。那不能算是境界,也不能算成就。你既然透过这个,“哎”,答案出来了,求证这个应该没错。

那假如是这个样子,那我要看看我周遭的人对我看法怎么样,假如他说:“诶,我情绪很不好的时候,拜托你来一下好不好?”

那你说:“为什么?”

“诶,每次你来的时候,我的情绪就好起来。”那就验证了。

那你不要去跟人家:“哎,你情绪不好的时候你跟我讲,我来你就会变好了啊。”这叫王老五,对不对?自卖自夸嘛。你来,你来两次,总有一次他会好嘛。那这个不算。

因为你已经有过那种情况,人家已经感觉到,“诶,你来的时候我就奇怪,有一股清凉,有一股喜乐会产生。”诶,那就表示你的这种感觉是对的,这种喜乐的感觉是对的。

那假如你一来,“哎,你别吵好不好,你每次都讲,你喜乐每个细胞都在跳舞,你每次来我就,我的生命能量都被你吸走了。”那你就完了,因为你是吸人家的精、气、神啊,你不是散布给人家喜悦嘛,那你是啖精气鬼神。专门吸食人家的精气鬼,那叫吸血鬼啊,对不对?那你不是修了半天,修成了吸血鬼?那就修错了。

所以这个叫验证。所以修行一定有他的这种情况,我跟各位谈说修行过程里,实际上是会有这种情况,没错。可是你不会检验,你也没办法求证。可是你要留意到,你会一直以为你是对的,因为你确实是感觉到我的每个细胞都跳起来了。每个细胞都跳起来是你的感觉,可是事实上不是这个样子。事实上是,你一靠近这个花就全部掉了,这种花的精气通通被你吸走,全部都枯了。你假如说你一到,这个花本来都会掉了,咦,又开起来了,那就对了,对不对?就是你修行以后,你的生命能量很旺盛,你会分享给人家嘛。那你修了半天,你是专门吸人家的过来,你就搞错了。就表示你的修法是错误。

所以当你跟师父讲,师父说不对,那你就说“我明明就对的,你为什么说不对?”师父不会跟你讲为什么,说你不对就不对。他会告诉你从源头矫正,因为师父跟你讲“你来就是吸我的精气啊。”那你两个一定打起来了。他告诉你的话,不对,从源头去调整,那你一定不服。“我已经是怎么样,我多喜悦。”因为我们常常看到这种情况。

常常有同修来说,“我师父怎么样,他弄错,我才对。”我说:“你最好回去找你师父。”因为只有你师父了解你,对不对?所以当你的指导者、你的善知识在告诉你,你哪里修错的时候,你只有很诚恳地接受指导,再怎么不高兴,你也要忍下这口气,过几天重新再请教。因为你自己在修行,你有那个自信是有成就,这个我们是肯定的,但是你的那种认为是错误的,这一点你是不能接受的。那这一点你一定要能够有,要想修行,你这个心理准备要先有。你不要说师父跟你讲,你不高兴,你要留意到这一点,这个是“自在身”上面的,我跟各位讲。

那么这里提的叫“威光赫奕”,那是来形容他的“自在身”。那我们现在告诉你还有一种讲法,是一种喜乐心,喜乐的感觉。啊,那就不是威光赫奕。这是我们在修行的途中所看到。佛教的系统跟印度教的系统是不一样的,不一样。为什么佛教不讲喜乐,不讲细胞都很活跃,都在跳舞呢,都充满着氧气呢?因为那容易有偏差,容易有偏差。

最近,最近很多印度教来,我相信我们国内也有。这里头有许多是不正确的,这个是我们很清楚的。所以各位,我不是排斥印度教,假如你一遇到就一直讲说我们跟他修得多喜乐啊,大概都有问题。不一定变成吸精气鬼神,不过变成吸血鬼的机会会很大。这个是因为在这个修行中常会有的失误。当然,在这个修行中,自我成就的也很多,不过在比例上相当少,相当少,因为这个是要绝对善根,还有前辈子修行来的才有可能。

好,这几个字啊,我们跟各位谈一下。

那么。“蔽诸大众”。因为他有这四个字出现,我们都以为那菩萨放光啊,有这种情况。其实他不是指,菩萨跟我们相对应的那种情况,是菩萨那个自身修行的喜乐,他那种成就比起所有的其他大众,那来得高。他是指这个意思。并不是说菩萨放光是一百烛光,我放光是五烛光,所以他的光芒的蔽诸大众啊,不是这个样子。这不一样,大家要留意到。

好,那下面呢就是他所起的作用。

“以大慈力。令其眾會。皆得安隱清涼快樂”。你这几个字,记起来了,大慈力 。

“以大悲力。起說法心。普遍成就。以大智力。令其開悟。滅除一切煩惱心垢。以無礙辯。將說甚深廣大佛法”。

就有四个,这个“以无碍辩”,有的人把他改成以无碍力,无障碍力。力是一种能力,那么这里一共举了四个:一个是大慈力、一个大悲力、一个大智力、一个是无碍辩。无碍辩也是一种能力,无障碍辩论嘛,就是说他有广大的演说能力。

好,我们把这四句跟各位做个说明。前面那个立场跟背景你一定要弄清楚啊。我想,我们这样跟各位讲修行的成就跟那标的,都跟各位说明很清楚,你不要往特异功能的方向走。啊,修行,修行晚上都不要点灯,我就会放光了,因为经文讲文殊师利菩萨就是这样。

有一天有一个同修来说,“师父我现在跟文殊师利菩萨一样。”

我说:“你怎么一样?”、

“我现在晚上在修行的时候,那个啊,都一股异香出来。”

我说:“怎么异香啊?”

“那个香有点像电线烧掉的味道。”

我说:“你最好是不要再修了,要不然火灾就麻烦了哈。”

这个其实是一种触功德了,我就跟他讲说:“你以前有没有鼻子生病的历史?”

他说:“以前有鼻窦炎。”

我说:“那就对了。”

触功德就是那鼻窦炎要恢复,要恢复的现象,那你就闻到奇奇怪怪的味道,因为那是鼻根的一种状况,修行有触功德,他是一种矫正恢复。可是你把这种触功德当作是一种成就那你就完了。可是我告诉各位,当你有这种异相,不听话的时候,讲都没用,讲都没用。

所以,你真想修行你就要先把心摆平。“当师父说我怎样的时候,那我要接受。”我不是说叫你一定找我,不一定,你找谁都一样。但是你的师父跟你指导,你就是要接受,就是要接受。

因为,我们真的,各位都很认真想修行,修行以后你有两个现象,两个基本关卡。我们真的人格性健全的人,准备好了,这两个关卡不是关卡,它只是跳得比较高而已。

第一个关卡就是舒服禅。你要克服,你不要停在舒服禅里面,大概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死在舒服禅里,跨不过去。

第二个关卡,第二个关卡就是这一关通过了以后,剩下来的人也有百分之九十的人会死在触功德里面,他跨不过去。也就是说像我们爬楼梯,本来是一阶一阶的都一样高,对不对?你留意到,这个假如楼梯有一阶高一点,会短一点,我告诉你,走过的人,一百个人有三十个人要摔倒。那楼梯,有没有?有没有爬过楼梯?没爬过的举手!都有爬过。他每一阶和每一阶一定要一样高,一定要一样高。它假如不一样高,一定会出事,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人会摔倒。所以我们爬楼梯很安全,就是因为它一样高。它只要有一阶不一样高你一定摔。但是在修行里,他就有这两个地方他不一样高,你知道吗?他就高一点,所以你到那里就通通摔倒了,摔倒了之后爬不起来,通通爬不起来。

这是才起步而已,还没正式进入正式修行的领域,还没啊。这只是前面,技术面的调整过程,那你都容易发生问题,那正式修行以后,你看!所以这两个阶段里面,你一定要训练你,听师父的指导,听善知识的指导,这两个假如没有办法通过,你就完了,一定跑到外道去,一定会变成特异功能,而且层次是很低的,不是很高的。

但你过了这两关以后,你接受师父的指导没有问题以后,那你大概,因为经过触功德,你就到达修行开始线了。到达修行开始线之前还有一关,就是三个条件,参禅金三角嘛。那三个基本条件具备了以后就可以开始修行了。那个时候其实就很快。

现在的问题是,前面的都是我们的心理因素调不好,那心态不健全的时候,修行都没有用。因为你到那里以后,你就自己打滑,自己翻车,就没有办法。不是人家不给你通过,是你自己打滑。这个是我们一再跟各位谈的,你要留意到的。

好,那么这个地方开始了,他谈到“文殊师利菩萨,以大慈力。令其众会。皆得安隐清凉快乐”。

这个慈力,那么,令大众皆得安稳,清凉快乐,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你要知道,一个菩萨要令众生皆得安稳、清凉、快乐,他要有这个能力。那么你要留意到,这些菩萨们,都是前面那十个趣大乘法无疲厌心都七八十分的人啦,对不对?他是使他们能够得安稳、清凉、快乐,不是我们一般的凡夫。

各位要得清凉、快乐很简单嘛,对不对?去SPA就可以了,是吧,叫桑拿,是吧,就可以了。不是凡夫的这种安稳、清凉、快乐,他是内心里头很扎实的、真实生命的领域,你必须要去触碰他。这个部分假不得。

他的一个关键,我们前面跟各位讲过,你有没有这样反省过自己,“我人生来到这个世间,这样子活着对吗?这样活着有价值吗?有意义吗?”你有没有想过,“我是谁?什么是我?我就这个名字吗?这个身体吗?我到底是在哪里?”有没有想过?“坐在这里的这个是我吗?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这辈子来这里干什么?”你假如没有这些想过,你想修行都没用。你想修行,今晚没事了,听说那法师讲的不错,去那边笑一笑,晚上回来比较好睡。听说听他讲经可以消灾,好吧,去听一听吧,那你这样想,就不对。

你假如说,“哎,能够找到人生的价值,人生的目标,那来听经。”那就不一样了,我们活着在这个世间这样忙忙碌碌,怎么活着能有价值有意义呢?听说听这法师讲经可以获得答案,那你因此而来那就对了,对不对?

所以今天要讲的就是,文殊师利菩萨令这些都是大菩萨啊,刚才念的那几个名字,比起我们来讲程度高得多了。那你假如没有这个发心啦,你要想趣大乘法无疲厌心,那就很难了,那你连一分都没有,而你要有七八十分,你看看怎么样?这是一个关键,是个关键。

好,那么这个菩萨,要令这么高层次的人都能得安稳、清凉、快乐,因为这是予乐嘛,对不对?安稳、清凉、快乐是一种快乐啊,要给这些菩萨们都得这一种喜乐。那么,他要有很大的慈力。这个慈,就是给予快乐的能力。

那他跟我们这种声光色影的享乐不一样,创造经济的发展可以给众生获得快乐,对不对?这是物质的快乐,这个很容易。但是要让众生拥有物质以后没有恐惧,这个难啦!

大家知道全世界最幸福的国家叫冰岛,破产了。不要鼓掌嘛,人家破产了,你有什么好鼓掌的?冰岛为什么会被列为最幸福的国家呢?是因为它是一个被列入已开发的国家和地区。真正幸福的不在这里,真正幸福的在我们国内,但不是全中国了,你去那个比较偏僻的地方,还没有发展的地方看,那里的人活得很幸福。他的幸福是什么?没有恐惧。

现在我们有很多钱,有房子,有车子,有很多子,房子、车子、金子、银子,儿子、孙子都有,你为什么不幸福?因为你有恐惧。恐惧什么?恐惧车子被偷,所以一直锁、一直锁,不但锁还要买保险。恐惧房子,恐惧金子被偷,所以你想想看,你回家锁几道门,楼下就锁,楼上也锁,楼上就两层锁,锁了落地门以后再锁,到了晚上,躺在床上,房间门再锁,房间门再锁,干什么我就不知道了。你现在只少一个锁,躺在床上那套锁还没锁。没有企业家会去发明那个锁,要不然那个可以锁起来。为什么那么多锁呢?可见你很恐惧,你很恐惧呀!

为什么保险一直买呢?因为你恐惧啊,买保险是没有用的,那是一种良知而已,对你这叫没用啊。因为你死了是别人用,不是你用,那你为什么要买呢?这个为什么?因为我们恐惧。所以这种经济物质越发达,人反而越恐惧,可见这种经济学家他不是菩萨,他是魔王。因为他增加我们恐惧嘛。

他讲菩萨是消除我们恐惧,消除恐惧才能够得安稳、清凉、快乐啊,对不对?

不小心被狗仔就照个相,不小心就把你曝光,啊,对不对?不知道啊,你要往哪里走?你说,你到处有人跟踪,这社会不对了。所以你会留意到,这种经济物质的发展本身所带来一种恐惧,叫恐慌啊,那就不对了。

菩萨给予的是消除恐惧,消除恐慌,然后你会安稳,这安稳很重要。所以我们讲说人生他有三个基本要件,第一个要生存,第二个要安全,第三个要幸福,这三个构成安稳的条件。你想想看你幸福嘛?对不对?你要仔细想,这幸福当中是没有恐惧的,假如这三个条件不具足,你一定有恐惧。那你再看这些条件要怎么算?当然在我们学社会学上面来讲,是可以把它量化来做统计跟分析的,但是你一定要从人性的立场来。

那我们学佛人从这里看,我们同修们你自己想想看,你活得很安稳吗?对不对?你没有安稳,就没有清凉可言,即使有清凉也只是一瞬就过了,空调一开,冷气一吹,很清凉,等一下烦起来,有冷气都不凉,为什么会烦呢?因为是恐惧。

所以这个恐惧恐慌啊,是人类因为竞争而产生的。所以,西方文明它最严重的弊病就是完全竞争,充分竞争,一直要讲开放竞争。你看经济学上讲的,因为我自己学经济,我很清楚嘛,我就一直在想,这个是没错,奉为圭臬、金科玉律,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作用。好了,那只看不见的手不作用了,你完了。现在,那只看不见的手什么时候在作用?根本就不起作用。《国富论》亚当·斯密,他在《国富论》里就讲这只看不见的手啊,那是全世界都没有,只有我的时候可以呀,当全世界都起来的时候,那只看不见的手根本没用了,那只看不见的手,叫贪婪。华尔街那些金童就是这样啊!贪婪,所以造成了今天全世界整个的金融风暴啊。

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要留意到,佛法在讲的,是在这三个基础上,生存没问题,安全没问题,幸福没问题的前提之下来的。当现在,我们现在还是一个很幼稚的时代。那些人宣布上帝已死了,宣布怎么样,其实他是太幼稚啦!因为你的制度还不完全嘛,所以你发展的经济跟物质建设的文明,事实上是使大家增加恐惧,你并没有给大家增加幸福感,你留意到没?

我这次在美国,坐在车上,那司机,因为我没带驾照去,所以我就不能开车。那司机说,要休息站上厕所。好,他去了。我就在外面看,进出的人大概三十几人。三十几个人只有两种人。一种非常胖的,一种走路不正常的。我就奇怪呀,这美国、加拿大不是社会福利很好,营养很好吗?你去注意到,吃得要进车门都用挤的,那个肥肉那么多,硬是挤上去。然后,我就看他怎么上车的,坐在车上调整他那几块肌肉,这样调了十几分钟才坐好。那不太胖的人呢,身材都变形。

你要留意到,这国家那么富裕啊,很富裕嘛,对不对?要打人就打人,随时可以派兵去打人,你看多强啊,对不对?但是,国民呢,是这个样子。

一个人上厕所回来时间多久,我忘记算了,但是呢,经过30 几个人停车进去休息在里面,要吃东西的,就是这种状况。这个整个社会是不正常的。

所以跟各位讲你不要大鱼大肉一直吃啊,吃到最后就变这样子了,走路都不正常。你说他年纪大吗,我看都没我大,因为我还算蛮年轻的,怎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这个就是,你这一种成就,这种成就的本身呢,它是错的。经济的发展,物质的发展,它本身是不正常的。

所以你只有在这三个前提之下,才有安稳可言。安稳以后啊,你的身、心才会真正达到健康。我跟各位谈,为什么我会在这个时代,特别强调五大人格性的健全。因为五大人格性的不健全的原因就是,你内心有太强烈的恐惧而扭曲了。关键就在这个地方。

以前的人为什么不谈?因为他不必谈嘛,扭曲的没几个人嘛,大家都很健康。因为那个时代生存没问题,安全没问题,幸福没问题。在很健康的这种家庭社会生活以后,他发觉应该人生要做什么,要了生死,所以就去修行,没问题。所以古代人成就多啊!

现代人没办法,因为现代这种强烈的竞争之下。我们从小,尤其啊,你看会读书,读名校,你看看,那考一百分,得第一名的,你去留意看看,恐惧的特别强烈。我们这里我不知道,台湾有人考九十八分就去跳楼了,考九十八分,跳楼?那考八十分的那不是要卖给麦当劳了吗?考第二名不行,他第二名是怎么排的?因为两个是同分,那老师是说每次都是你第一名,这一次既然两个都是同分,那把他排第一名,把你排第二名,同分嘛。那这样,第二名不行,他就去跳楼了。为什么?这就是恐惧嘛,逼得他走绝路啊。你说两个同分,那不是我第一就是他第一嘛,为什么你一定要占第一呢?你看那个思想啊,他已经逼死了,已经逼死了!就算你输了,你也不会说,嗨,今天输的好惨,同分我还排第二,那就已经算很悲观了,你还走去跳楼?可见那种恐惧感有多重。这都不正常的人生啊。为什么呢?这些孩子,你放心,他一定是第一流名校的最优秀的学生。那么,假如我们最优秀的第一流的学生都是这个样子,那我们社会不就完了吗?对不对?我们社会结构不对了,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留意一下这种状况。

佛教是在这一种前提之下,生存没问题,安全没问题,幸福没问题,你才不会有恐惧感。没有恐惧感,你的生命才会安稳。安稳以后,你才会真正提升你的生命品质。这是我们在讲在一个和谐的社会里、一个最适合人居住的社会里,这是一个基本条件。所以整个社会发展上,我们对于这种人格养成教育是认为走在最前面,所以这个是要大慈力才能做得到的。

我们也很想这样做,但是呢,慈力不足。这个慈没有石头,不要变成有石头的那个磁,那就完全搞错了。

第二个,“以大悲力起说法心,普遍成就”。悲呀,是拔苦,拔苦就是除苦的意思。那么慈,是架构在无有恐惧的情况之下;悲呢,是把恐惧给除掉。

那在古代呢是以慈为主,为什么?因为他本来就没有什么恐惧呀,所以呢,是普遍成就,以慈来完成的,大家在这个基础上往上。所以,第二个他才提到,万一有一些,古代应该来讲,那个时代是农业时代,很稳定的,所以百分之八十的人没有恐惧,那百分之二十的,就是少数的人还有恐惧,现在大概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有恐惧。对不对?所以,大家都会,“咳,很苦啊,为什么咳?不知道。“就知道咳,长吁短叹的,然后很苦啊,问他苦什么,他又讲不出来,反正很苦就对了,这个就几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有这种情况。但是这百分之九十五当中啊,大概有百分之八十是真的苦,百分之二十是莫名其妙跟着苦,他不是真的苦,是跟着苦。因为大家都长吁短叹的,又跟着流行,所以他也长吁短叹的,他事实上他是不苦的,他也不知道苦叫什么?所以你把这百分之二十的扣下来,再跟那百分之五不苦的人来看,你会发现这些人其实都憨憨的,憨憨的知道吗?不是很能干的,所以这些人不太苦。

越能干的人越苦。我不是诅咒能干的,但是我告诉各位,能干的人要多反省自己,不要被苦逼迫,因为你的苦,是你的能干造成的。啊,尤其是有理想又能干的,特别留意,特别留意。不是能干不好,因为我们不要背这个业,所以当能干的话,你应该要发心服务,服务那些不能干的人,那你就变菩萨了。

当你能干,又看到他不能干,你气得要死,那不是业力吗?对不对?我不是说你啊,你自己想想看,当你能干看到他不能干,你就发心说,“我应该来帮助他。”因为他做不到我要帮助他嘛,当你这样心一转,你就变菩萨了。你转不过来,气得要死,那不是业力吗?当然你不见得变罗刹,但你一定是业力嘛,受苦嘛。所以我们感觉到苦的人,你要留意,这是一个。

第二个,能干的人容易找竞争对象。当你一有对象跟你竞争的时候,你的恐惧就产生了。你要留意到这一点。而我们一个人要活得有价值有意义,不在跟人家竞争。你知道吗?不在跟人家竞争,而是在为广大的人群服务。应该这么说,为广大的人民服务,是吧。那你能干,能干不是罪过,能干好啊,但你心能不能转过来为人民服务,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啦。那往往你就看不惯那不能干的,那就计较,这第一个。

第二个,能干的人就会捉对厮杀,知道吗?捉对,找一个人对立,在那边竞争嘛。那你就恐惧了,很麻烦的。民主政治就有这个毛病,就要找一个来叫竞选,想办法要把他干掉,那结果被干掉,不是把人家干掉啊。尤其我在看我们那边选举啊,五六个人选一个总统,莫名其妙,难道会有五六个都当选吗?只有一个人当选,其他不能当选啊,那他们也厮杀的要命啊。那怎么会这个样子,你说他恐惧不恐惧?绝对恐惧。所以,在这种恐惧的前提之下,你是没有办法幸福的。

因此呢,在古代,是以大悲力拔苦为其次;现在这个时代,应该以大悲力拔苦为主要。

所以这里讲,他很简单地讲叫“起说法心,普遍成就。”说法心,普遍成就,就是把苦帮你除掉,把恐惧心给除掉。当然你要说,他修行的某个部分成就,那已经是以大慈力那边来的,对不对?所以这两个是为前提。

下面第三个,“以大智力令其开悟,灭除一切烦恼心垢”。用智慧来灭除一切众生,就是菩萨们的这个烦恼心垢,这些菩萨们事实上这个烦恼心垢是微细的,我们是很粗犷的。菩萨们他们的烦恼心垢是什么,你知道吗?他不是自己的,是众生的。我们的烦恼是自己的,不会是别人的,别人、他的事,我自己啊。可是这些人呢,是怎么样?这些人通常都已发愿,要度众生。那么要度众生,众生是麻烦的事,因为众生不是那么好度。

我有一次有个境界,是受菩萨戒的时候,讲给各位做参考,对不对不知道。受菩萨戒,大家都唱“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男生和男生班在一起,几百个男生受菩萨戒,排队,要去点戒疤。点个戒疤,一边唱,这边也哭,那边也哭。长那么大有什么好哭?唱就唱啊,拜就拜嘛。一面唱一面拜,没什么,有什么吗好哭的?每一个都哭,点个戒疤也哭,大概太痛吧,没点戒疤也哭,哭心酸吧。

轮到我,点个戒疤,果然也痛。痛完之后,继续拜嘛。在拜的时候那个境界出来了,观世音菩萨划着一条船,大慈航,解救众生。那众生啊,他不是牵着一只手嘛,一抓起来又跑下去,一抓起来又跑下去,我就划着一个小船去了。这家伙就乱打,明明把你拉起来了你又跑下去,脾气不好,那个不听话,船桨拿起来就打, 结果打昏了,放在船上就不会跑掉了。

就是那个时候才发现啊,哎,这些众生实在,这一头拉起来,又往那一头跑,打昏了你就好好睡嘛,结果呢,醒来又跑下去了。就在那个时候啊,你眼泪就出来了,你就不知道为什么。你看到众生,不是人家不救你,你根本就没办法救嘛。怎么起来又下去,起来又下去?这乌黑黑的。你以为度众生那么容易?

那个时候我才真正发心,众生难度,但是要度啊,要是大家都不度,怎么样?那观世音菩萨大慈航,他当然是救了很多人,可是还很多人跑下去啊。我这小船,救几条算几条嘛,对不对?

所以,你要知道,这些菩萨们在度众生的时候,那个烦恼心垢是指这个。他说这些众生怎么这么难度啊,文殊师利菩萨就要给这个智慧。你知道吗?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十一个头,你知道为什么吗?他就在度众生,度、度,这些实在没办法,很累了,很累了,他就回去跟他师父讲,他师父叫阿弥陀佛,跟师父讲说“师父啊!”叫一声就昏倒了,昏倒了,跌倒了,跌倒了头就破了,破成十块。那阿弥陀佛说:“哎,可怜的孩子。”就把那十块接一接,这阿弥陀佛不是外科医师,这接一接就变十个头了,十个头没办法,就说:“好吧,那我也加上去。”就变十一个头了。十一面观音是这样来的。他就度众生,众生实在很难度啊,这个他的一切烦恼心垢是这个。

那文殊师利菩萨要给他智慧,把这个心垢给除掉。这是什么?这个度众生本来就那么难度,你就好好回去再度。这个给他十一个头以后,忘了给他多几只手,所以,他就在这个时候文殊师利菩萨给他智慧,他才逐渐演变成千手千眼,能够分身无量,度化众生。这个是要大智慧来开启的才有可能。

所以慈悲呀,是前面的一个基本要件,没有那个基本要件,你没有办法转过来为众生做奉献。因为在法身的领域里,他不会考虑到自己,因为在救度众生的时候,这个愿的前提之下,他也有很多这些微细的烦恼心垢,为众生的。

各位要留意啊,为众生服务,没有业力,你要真能发愿,为一切人民服务,你不会有业力的。你即使有业力,那也是过去所造的,那你应该要消。但是呢,你要是在正法行里头的话,这个业力已经转为法界,寄存法界,有惊无险。那你要是不在正法行里面,那业报现前,那受果报,命终之后,往生净土,就是这样。那你假如是从圆融道来讲,起了三昧力以后,那业寄法界,在这世间是有惊无险,不会有事的。

我师父啊,梦参老人,你看文化大革命,业够大的吧?整不死啊,弄了三十三年,他业寄法界,有惊无险,转过来就好了。那要不是的话,那你看那个灾难你怎么办?躲不过。所以正法啊,是有这个好处。

我们为什么常常劝大家,你要发愿,你要修行,不怕任何灾难。那你在这个时候来到这个世间,那共业现前的时候,你就可以安然过去啊。那别人没办法,你为什么有办法?你说他需要去走后门吗?不需要。那他就能过,这个就是智慧力扫除你的业力。

这个三昧力是很重要的。所以,一个菩萨在修行的过程里,需要这种大德,这大德来给予指导。

好,这样的话跟各位讲了三个,还有第四,第四的话,还几分钟?还有一分钟,我们留明天跟各位讲好了。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