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一讲

发布时间:2019-12-12 15:10:49作者:大众学佛网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一讲

6月21日上午 9:00,释亲佛法师在榕桦寺念佛堂向四方信众讲授《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今天是第一讲,现谨取主要内容如下:

这一部经是《大宝积经》里面的一会,《大宝积经》共有四十九会七十七品,每一会就是一部经。它由唐代菩提流志等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一册,系纂辑有关菩萨修行法及授记成佛等之诸经而成。宝积,即‘积集法宝\’之意。因其为大乘深妙之法,故谓之‘宝\’;聚集无量之法门,故谓之‘积\’。

菩提流志’是梵语音译,‘此云觉爱\’,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爱;‘菩提\’是觉,‘流志\’是爱。‘南天竺人\’,那时候印度称为天竺,就是南印度人。‘唐武后时来\’,武则天的时代到中国来。‘译三藏经\’,他是翻经的法师。‘开元释教录九曰\’,《释教录》是佛教经典的目录,目录里面有简单的介绍。说‘沙门菩提流志,本名达磨流支’,他原来的名字叫达磨流支,‘达磨\’是法,‘流支\’是希(稀)有的意思,所以他的本名是法希有。‘天后改为菩提流志\’,‘天后\’是武则天,武则天大概嫌他这个名字意思不好,她心血来潮给他改了个名字,改成觉爱。‘唐言觉爱,南印度人。’《宋高僧传》三曰:‘释菩提流志,南天竺国人,净行婆罗门种,姓迦叶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离奈城。仙人住处。施鹿苑中。

这是六种成就里面的前五种。

‘处所\’就是常讲的鹿野苑。鹿野苑是一个重要的地方,释迦牟尼佛最初度五比丘,就在这个地方。以后在这个地方建立了精舍,佛在这个地方也讲了许多经典。

与大比丘众。满足千人。复有五百诸菩萨众。

这是八种成就的众成就,当时参加法会有一千五百人。

是时众中。多有菩萨。

这就是讲这五百菩萨里面的多数。这些菩萨不是普通菩萨,大概都是古佛再来的,故意做这个示现,好让弥勒菩萨来请法,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教诲。

业障深重。诸根闇钝。

业是什么呢?业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活动、造作。这一些活动障碍了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就叫它做业障。这个业障太深太重了,所以我们的智慧德能不能现前啊!

“诸根闇钝”,“诸根”是指六根,六根不聪明,眼虽然能见,往往把事情看错了;耳虽然能听,真正意思没听出来,这是指这根性不利。

善法微少。

什么是善根?世法善根,无贪、无嗔、无痴。

好于愦闹。

“愦”是昏愦, “愦闹”就是现在讲的胡闹。

谈说世事。

“世事”是什么呢?“世事”的范围包括太广了,是六道以内的这些事,喜欢谈论这些东西。今天外国人讲科学、技术也是世事;讲到外太空,外太空还是在六道轮回之中,也没有超越六道轮回。这个世事里头有正、有邪,邪的就是堕三恶道了,正的就是三善道。

耽乐睡眠

喜欢睡眠,贪睡。

多诸戏论。

“论戏”的范围也非常广泛,通常我们讲开玩笑这一类的,都叫戏论。

广营众务。

“营”是经营,“务”是事务,“广”是多。百丈禅师讲‘佛门以无事为兴旺\’。佛法修学的是什么?《无量寿经》经题上告诉我们‘清净、平等、觉\’。这个事情搞得太多了,心怎么能得清净呢?

种种贪著。

这个范围太大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放不下啦!

为所不应。

他所做的都是不应该做的,都是佛不许可的,他偏偏去造作。

妄失正念。

妄是虚妄,成天干虚妄的,把正念失掉了。

修习邪慧。

“邪慧”就是佛法当中常讲的世智辩聪,不是真智慧啊!

下劣精勤。

“下劣”是什么呢?搞贪、嗔、痴的,争名夺利;搞这些事情,他勇猛精进,在那里干。

行迷惑行。

这是末法现前佛门的现象啊!包括在家、出家。如果我们仔细反省,要有这些毛病,无论修学那个法门,都不能成就,念佛也不能往生;往生的条件要心清净——心净则土净。西方世界是净土,不是秽土啊!所以心不清净怎么能往生呢?迷惑,不清净啊!与净土不相应。诵经再多、念佛再多,古人所谓的‘喊破喉咙也枉然\’,只能跟净土结一个善缘,这一生不能往生。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在于会中。见诸菩萨。具足如是不善诸行。

“具足”,前面所讲的十二条他统统都犯了,全都有。弥勒看这些菩萨,他有这么多的过失啊!

作是念言。

他心里面这样想著:

此诸菩萨。于无上菩提。圆满道分。皆已退转。

古人常说:初发心成佛有余。‘初发心\’都是发的善心、好心啊!由于业障深重,诸根闇钝,所以很容易退转、很容易迷惑,特别是名闻、利养。这个初发心出家的人,没有人供养他,生活很清苦,道心很坚定。修行几年了,稍稍有一点成就了,名闻、利养来了,这一来就堕落了。内有烦恼,外有诱惑,他怎么不堕落呢!所以于无上菩提退了。弥勒菩萨看了起慈悲心:

我今当令。是诸菩萨。觉悟开晓。生欢喜心。

弥勒菩萨在此地行慈悲救济啊!你看看他是怎样救济这一些迷惑颠倒的菩萨们——叫他“觉悟开晓”,就是破迷开悟啊!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这就是大慈悲,这是真正的救济。

作是念已。

弥勒菩萨动了这个念头。

即于晡时。从禅定起。

“晡时”是午后;中午用过斋之后,他从禅定起来。

往到其所。共相慰问。复以种种。柔软言词。为说法要。令其欢喜。

弥勒菩萨的确很有智慧。我们今天讲,高度的智慧啊!他并不责备他们,他去安慰他们——和言善语的安慰他们啊!让他们生欢喜心,对菩萨有好感,这样才能够接受他的诱导。

因告之曰。诸仁者。

“诸仁者”是对他们的尊称。

云何汝等。于无上菩提。圆满道分。而得增长。不退转耶。

你们对无上菩提圆满道有没有什么方法叫它增长,而不要退呢?

是诸菩萨。同声白言。尊者。我等今于。无上菩提。圆满道分。无复增长。唯有退转。

我们对无上道没有增长,天天在倒退啊!

何以故。

为什么我们天天在退转呢?

我心常为疑惑所覆。

贪、嗔、痴、慢、疑,“疑”是菩萨重大的烦恼,是修学严重的障碍啊!他们有疑、有惑,惑是迷惑。

于无上菩提。不能解了。

这是讲到他业障重,虽然常常听世尊讲经说法,听了不能够了解,不但不能了解,往往把佛所讲的话听谬了,错解了意思。我们开经偈上念的‘愿解如来真实义\’,他们是错解如来真实义,曲解如来真实义了,这都是业障深重的相。底下他说得好。

云何我等。当作佛耶。不作佛耶。

这是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他们常常怀疑:我们学佛好?还是不学佛好呢?作佛好?还是不作佛好呢?常常有这个问题在,这是对于善法的怀疑。

于堕落法。亦不能了。

三途六道,种善因,得善果;造恶业,一定要受恶报。佛也讲得很清楚啊!他对这个也疑惑。

云何我等。当堕落耶。不堕落耶。

我们会不会堕落呢?真的堕落?还是假的堕落呢?这些疑问常常现前。

以是因缘。善法欲生。常为疑惑之所缠覆。

当然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众生,不可能没有一个善念,一切众生都是善、恶混杂的,看看是善多恶少,还是恶多善少就是了,这才形成了六道跟十法界。他们善念生,但是有怀疑;怀疑的时候,善就不能成就了,于是很容易退转。这一些菩萨都很老实、很难得,我们今天所谓他还有自知之明,还算不错啊!虽然犯了过失,还有救,所以弥勒菩萨来救他们。

尔时。弥勒菩萨。而告之曰。诸仁者。可共往诣。如来。应供。正遍知所。而彼如来。一切知者。一切见者。具足成就。无障碍智。解脱知见。以方便力。善知一切众生所行。当为汝等。随其根性。种种说法。

弥勒菩萨介绍:我们一同到佛那个地方去。“如来、应供、正遍知。”这是如来十号里面的三种。“而彼如来,一切知者,一切见者。”这是赞叹佛的智慧德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所谓佛果地上是具足成就,就是一丝毫的欠缺都没有。佛的智慧是圆满的,佛的自在是圆满的,而且佛的方法非常巧妙,“以方便力、教诲众生契机、契理。前面讲“具足成就,无障碍智,解脱知见”,这是理,佛说法‘契理\’啊!又说“善知一切众生所行”,一切众生,生生世世所造的因、所受的果报,佛都知道,所以说法就‘契机\’啊!他们去见佛,佛一定随其根性种种说法,这是契机、契理。

是时。五百众中。有六十菩萨。与弥勒菩萨。往诣佛所。五体投地。顶礼佛足。悲感流泪。不能自起。弥勒菩萨。修敬已毕。退坐一面。

当时在会菩萨有五百人,五百人当中只有六十个人,听了弥勒菩萨的话,跟弥勒菩萨一起去见释迦牟尼佛。这些菩萨刚才说过了,大权示现。那么弥勒菩萨把这些人带到世尊面前,行礼完毕之后就坐下了。

尔时。佛告诸菩萨言。善男子。汝等应起。勿复悲号。生大热恼。

弥勒菩萨致敬之后是坐在一边,这六十个菩萨跪在地上没起来,这忏悔,很难过啊!所以佛看到这个样子,也安慰他们,叫他们不必悲伤、也不必烦恼。

汝于往昔。造作恶业。

这一句是总说:你过去生中造作很重的恶业。

于诸众生。以畅悦心。

这“畅悦心”是很痛快、很舒服啊!干些什么事情呢?

嗔骂毁辱。障恼损害。

八桩事情。对待这一些众生,他骂人,骂得自己好痛快。造这个恶业啊!

随自分别。

随著自己的知见分别,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感情用事、刚愎自用,不讲理啊!

不能了知。业报差别。

造作这些业的时候,这个业因有果报;他不知道啊!

是故汝等。今为业障之所缠覆。

你们今天虽然听佛讲经说法,不解如来真实义啊!这是业障缠覆。

于诸善法。不能修行。

而于恶法很容易去造作,善法很难修行,这个都是业障深重的状况啊!

时诸菩萨。闻是语已。从地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善哉世尊。愿为我等。说此业障。我等知罪。当自调伏。我从今日。更不敢作。

这一段所说的,非常难得而稀有啊!肯改过、肯自新,这样的人就有救了。有惭、有愧,求佛详细说明,自己过去生中所造的恶业,和今天所遇到的这些障难,知道这些罪,他就能够改过自新,像《无量寿经》上所讲的‘洒心易行\’,从今以后不敢再造了。

尔时。佛告诸菩萨言。

这就是给这六十个菩萨讲。

善男子。汝曾往昔。于俱留孙佛。如来法中。出家为道。

这个时间太久了。“俱留孙佛”是贤劫第一尊佛,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这个时间很久了。俱留孙佛那个时代,他们出家、修行。“俱留孙”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所应断,烦恼是所应断的,无明是所应断的,所应断的他统统都断尽了,这个名号的意思在此地。

自恃多闻。修持净戒。

可见这一些人很聪明、也很有智慧,听的经很多;他们仗著自己闻经多,又自己以为戒律很清净。

常怀憍慢。傲逸之心。

对人表现得骄傲。这些菩萨的毛病就在此地。你看,他多闻,多闻本来是很好啊,值得骄傲!戒律清挣,也很好啊!值得骄傲!这一‘值得骄傲\’就完了。

又行头陀。少欲知足。

“头陀”是苦行,这些人修行的时候,曾经修苦行;“少欲知足”,非常难得啦!

于是功德。复生执著。

他毛病出来了,著相啊!这个著相也是值得骄傲——别人的修行都不如他,他得到这些在家信徒们恭敬供养。这里头的意思很深、很广,诸位要很冷静、很仔细的去体会,这些文字不能够含糊笼统放过。下面佛把造作罪业的具体事相说出来了。

尔时。有二说法比丘。

有两个出家人,大概是常常在外面讲经说法的,讲经说法当然听众多,供养也多。

多诸亲友。名闻利养。

这是说法的法师一定会得到,一定会有这个现象啊!

汝于是人。以悭嫉心。

你们这些菩萨看到这个法师讲经说法了,你嫉妒他。

妄言诽谤。

你要破坏、嫉妒他。破坏他,怎么诽谤呢?造谣生事,说这些比丘

行淫欲事。

是时法师。亲友眷属。由汝离间。说其重过。皆令疑惑。不生信受。

这是把听众对法师讲经说法的信心破坏了,使大众对这个法师不能够相信了。

彼诸众生。于是法师。无随顺心。断诸善根。

要晓得,在一切法里面,闻法的功德是没有一样能够跟它相比的;闻法能生智慧啊!特别是恭敬心。佛在经上说,古大德也常说,印光大师说得更好,‘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啦!如果恭敬心全部破坏了,那什么功德都得不到了。这个叫什么? 断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他造的是这个罪业——造谣生事,破坏道场。

是故汝等。由斯恶业。

就由于造这种恶业,你们已经

于六十百千岁中。生阿鼻地狱。

“六十百千岁”就是六百万;造这个罪业,你们已经在阿鼻地狱里面度过六百万年了。这个六百万年是指人间的岁月,是我们人间的时间来计算的。

余业未尽。

还有余罪;重罪报掉了、报完了,还有罪啊!于是就转到比较轻一点的地狱。

复于四十百千岁中。生等活地狱。

“四十百千”就是四百万;等活地狱里头再过四百万年。‘等活\’是八大地狱之一,就是八热地狱,八热地狱第一个就是等活。

余业未尽。

这个余业还没有完了。

复于二十百千岁中。生黑绳地狱。

等活下面就是“黑绳”,这个受罪比上面稍微轻一点点,还是属于八大地狱。

复于六十百千岁中。生烧热地狱。

“烧热地狱”就是八大地狱的第六、第七。

从彼殁已。还得为人。

从地狱里出来,就恢复人身了。

五百世中。生盲无目。

就是生下来就瞎眼,五百世啊!这是余报啊!

以残业故。

当然这样的人,他的生活一定很困苦。

在在所生。常多蒙钝。

“钝”是根性不利;“蒙”就是懵懵懂懂,没有智慧。

忘失正念。障覆善根。福德微少。形容丑缺。人不喜见。诽谤轻贱。戏弄欺嫌。常生边地。

这是他受的果报。过去生他这样作弄别人,现在得人身处在下贱这种地位,也遭到别人诽谤、轻贱、戏弄、欺负。“常生边地”,“边地”就是文化非常落后的地区,用现在的话说,这里面没有教育,生在这个地方没有受教育的机会。

贫穷下劣。丧失财宝。资生艰难。不为众人。尊重敬爱。

这是讲五百世虽得人身,要过这样艰苦的岁月。

\

从此殁已。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法欲灭时。还于边地。下劣家生。

这是说他再得人身的时候,就像我们现在这种末法时期。“末世五百年”就是末法时期最初的五百年,也是经中常说的五五百年的这个年代,选是在边地没有佛法的地方出生。因为过去谤法,所以没有机会闻佛法。

匮乏饥冻。为人诽谤。忘失正念。不修善法。设于修行。多诸留难。虽暂发起。智慧光明。以业障故。寻复还没。

这是讲业障深重,虽然智慧稍稍现前,立刻就又迷失了。或者是遇到其他的障碍,障缘很多啊!

汝等从彼五百岁后。是诸业障。尔乃消灭。

这个现象,他真正这个觉悟能保持了,所以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他的业障就消除了;消除之后再依教修行,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才能够脱离三界啊!才能够了生死永脱轮回。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