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圣贤的教育是“教学为先”
发布时间:2024-10-13 04:34:52作者:大众学佛网
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圣贤的教育是“教学为先”。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学,你从这里来看:佛教不是宗教,是教育。什么教育?智慧的教育。
智慧圆满的人就是佛陀,所以“佛陀”是佛陀教育里面的学位名称,最高的学位是“佛陀”;第二个学位是“菩萨”;第三个学位是“阿罗汉”。佛菩萨、阿罗汉不是神仙,是学位的名词,像现在大学里头,博士、硕士、学士,学位名词。
释迦牟尼佛开悟之后就从事于教学,教学有次第的,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向上提升。最初在鹿野苑,十二年间讲《阿含》,这是佛陀的基础教育。《阿含》讲什么?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等于说办小学,应机施教。十二年之后讲《方等》,等于中学,这是《阿含》向上提升,小学向上提升,升中学了。中学作为大学的预备,准备进入大学,八年,佛陀教学总共用二十年的时间,奠定大乘的基础,受过这二十年的教育了。后面接着讲大乘,“般若”,“般若”是真实智慧,讲了多久?二十二年。换句话说,这是佛陀在世教学的中心科目,二十二年,等于办大学。最后的八年讲《法华》,、《涅槃》,等于是研究所,那个研究所是拿最高学位的——成佛。
你看他这四个阶段,留下来今天这么多的经典,记住,没有人教他,这些智慧,方法从哪里来的?无师自通。这就是大乘教里说的“无师智”,没有老师教的智慧,自然智。从这里提出教学的理念,“教之道,贵以专”,他创造的“三无漏学”,那是教学的总纲领。“因戒得定”,“戒”是规矩,“定”是枢纽。“因定开慧”,开慧之后告诉我们,这些智慧、德能、相好全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不是外面的。所以他把佛学称为“内学”,它是向内,不是向外的;经典称为“内典”,向外求是知识,向内求是智慧、是德能、是相好,样样具足。告诉我们“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心外无法”告诉我们学习的道路,“法外无心”要我们证得这个事实的真相,就是诸法实相。“戒、定、慧”三学,这个方法随着佛法传来,“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儒”跟“道”统统用这个方法,教学着重学生的悟性,不重视记忆,不重视广学多闻,重视“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为什么?
“一门”他容易得定,所以“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是戒,规矩,必须要遵守,“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目的着重在“自见”,“自见”就是你自己开悟了,你明白了,你读的这个书不需要人讲解,就叫你一直念下去。念到得定,得清净心了,不定什么时候一下开悟了,这个经里所说的道理你全部懂得了,不需要人教的。没有一样你不懂,你读的这个全懂了,没有读的也全懂了,释迦牟尼佛本人就做出例子给我们看,无师自通。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9集 2014年4月12日讲于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