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郦隠叟书
发布时间:2020-03-21 19:46:32作者:大众学佛网前略
窃以释道本源,原无二致;其末流枝派,实有天殊。
何谓“天殊”?“殊”在那里?请看下文:
佛教教人:最初先修四念处观: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既知身、受、心、法全属幻妄,苦、空、无常、无我、不净,则真如妙性自可显现矣。
一,观身不净:此身皆从前世不净业生,有五种不净,谓:生处、种子、相、性、究竟。大论云:“此身非莲华,亦不由旃檀,糞秽所长养,但从尿道出”。
二、观受是苦:领纳名受,苦受是苦苦,乐受是坏苦,不苦不乐受是行苦。
三、观心无常:心即心王,心王不住,体性流动,若粗、若细、若内、若外,皆悉无常。
四、观法无我:法名轨则,有善法、恶法、无记法,此等法中求我,决不可得。
四念处义,请参阅四教仪集注卷四。
道教约原初正传,亦不以炼丹运气,唯求长生为事。后世凡依道教而修者,无一不以此为正宗也。
佛陀教人观身不净,道家唯求长生为事,是谓“天殊”。
佛教大无不包,细无不举,不但身心性命之道发挥罄尽无馀,即小而世谛中孝弟忠信、礼义廉恥等,亦毫善弗遗。唯于炼丹运气等,绝无一字言及,而且深以为戒。以一则令人知身心为幻妄,一则令人保身心为真实耳。此所谓心,乃指随缘生灭之心,非本有真心也。
如文可知。后文从略。
復尤弘如居士书
前略
梦东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原,持佛名号”,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此一段开示,精切之极!当熟读之。(中略)看经一事,惟恭敬方能得益。若不恭敬,纵得,亦不过依文解义之益;而其业消智朗、彻悟自心,断断无此侥倖!况亵慢之过,有不可胜言者乎?此举世通病,可为痛哭长太息者!
这个“痛哭”是在六十年前;如果是今时,恐怕是欲哭无泪矣!好在印祖已生西方,否则不知要如何过日哪!
復戚智周居士书一
前略
净土一法,乃彻上彻下之法;非如小乘之法、大乘便不用以修习也。
彻上彻下,显示普被三根。小乘法,大乘非不用修,即以大心修之,小法亦成大法。又,大小在心,不在法,发菩提心者,随修之法皆成大法,如四谛法,小乎?大乎?生灭、无生、无量、无作。无作四谛,是大乘圆顿之法。法,焉有大小?
復戚智周居士书二
前略
末世众生,无论上中下根,皆当以势至念佛法门,自利利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反念念自性,性成无上道,此居士所当致力者。(后略)
楞严经卷五之末,明根大圆通,即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是念佛法门的最上开示。
復戚智周居士书三
前略
古人云:少实胜多虚,大巧不如拙;说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寸。真心为己者,其绎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