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四:净行品第十一【白话】
发布时间:2020-03-21 15:08:59作者:大众学佛网
这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说:“佛子啊!菩萨如何才能得到无过失的身业、语业与意业呢?如何才能得到不伤害的身、语、意业呢?如何才能得到不可毁的身、语、意业呢?如何才能得到不可坏的身、语、意业呢?如何才能得到不退转的身、语、意业呢?如何才能得到不可动的身、语、意业呢?如何才能得到殊胜的身、语、意业呢?如何才能得到清净的身、语、意业呢?如何才能得到无染着的身、语、意业呢?如何才能得到以智慧为先导的身、语、意业呢?
“如何才能得到生处的具足、种族的具足、家的具足、妙色的具足、相好的具足、意念的具足、智慧的具足、行为能力的具足、心意无畏的具足、觉悟能力的具足等修法、传法的条件?
“如何才能得到胜智慧、第一智慧、最上智慧、最胜智慧、无量智慧、无数智慧、不思议智慧、无与等智慧、不可量智慧、不可说智慧等各种智慧能力?
“如何才能得到因的力量、志欲的力量、方便的力量、缘的力量、所缘的力量、诸根的力量、观察的力量、奢摩他一止的力量、毗钵舍那—观的力量、思惟的力量等成道的力量?
“如何才能得到五蕴的善巧方便、十八界的善巧方便、十二处的善巧方便、缘起条件的善巧方便、欲界的善巧方便、色界的善巧方便、无色界的善巧方便、过去的善巧方便、未来的善巧方便、现在的善巧方便等法门的善巧方便?
“如何才能得到善于修习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等七种觉悟能力,以及空、无相、无愿等三种解脱法门?
“如何才能得到圆满的檀(布施)波罗蜜、尸罗(持戒)波罗蜜、羼提(忍辱)波罗蜜、毗黎耶(精进)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等菩萨的六波罗蜜,以及圆满慈、悲、喜、舍等四种无量心?
“如何才能得到佛陀的处非处智力、知三世业报智力、知诸根胜劣智力、种种界智力种种解智力、一切至处道智力、诸禅解脱三昧染净智力、宿命住念智力‘无障碍天眼智力、断诸习气智力等如来的十力?“如何才能得到天王、龙王、夜叉王、乾闼婆王、阿修罗王、迦楼罗王、紧那罗王、摩喉罗伽王、人王、梵王等世界天神的守护与恭敬供养?
“如何才能给一切众生作为依止、作为救护、作为归依、作为趣向、作为火炬、作为光明、作为照耀、作为引导、作为胜导、作为普导?
“如何才能在一切众生当中,作为第一者、作为伟大者、作为胜利者、作为最胜者、作为微妙者、作为极妙者、作为上者、作为无上者、作为无等者、作为无等等者?”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告诉智首菩萨说:“善哉!佛子啊!你现在是为了多方饶益众生,使众生得到安稳,并哀悯世间,利乐天人大众,而请问这些法门的意义。
“佛子啊!如果诸菩萨能够善用他们的心,则能够获得一切胜妙的功德;对所有的佛法,心中无有任何的挂碍,安住在过去、现在、未来的诸佛之道;随着众生安住,永远不舍离;对于诸法的实相,皆能通达无碍;断除一切诸恶,具足一切众善;就如同普贤菩萨一般,成就庄严第一的色相,一切行愿都得以具足,对于诸法无不自在,而成为众生的第二导师。
“佛子啊!如何用心才能获得一切胜妙的功德呢?佛子啊!请仔细聆听如下的偈颂:
菩萨在家时,当愿诸众生:
知家性空寂,免其业逼迫。
孝事父母时,当愿诸众生:
善事于佛陀,护养于一切。
妻子集会时,当愿诸众生:
视冤亲平等,永离众贪着。
若得五欲时,当愿诸众生:
拔除众欲箭,究竟得安稳。
妓乐聚会时,当愿诸众生:
能以法自娱,了妓乐非实。
若在宫室时,当愿诸众生:
如入于圣地,永除众秽欲。
身着璎珞时,当愿诸众生:
舍弃诸伪饰,到达真实处。
上升楼阁时,当愿诸众生:
升于正法楼,彻见达一切。
若有所施时,当愿诸众生:
一切皆能舍,心中无爱着。
众会聚集时,当愿诸众生:
舍众积聚法,成就一切智。
若在厄难时,当愿诸众生:
随意能自在,所行无障碍。
当舍居家时,当愿诸众生,
出家无挂碍,心善得解脱。
入于僧伽蓝,当愿诸众生:
能演说种种,无乖违诤法。
拜诣大小师,当愿诸众生:
巧事于师长,勤习行善法。
求请出家时,当愿诸众生:
能得不退法,心中无障碍。
脱去俗服时,当愿诸众生:
勤修诸善根,舍离诸罪扼。
刹除须发时,当愿诸众生:
永离众烦恼,究竟得寂灭。
身着袈裟衣,当愿诸众生:
心中无所染,具足大仙道。
正行出家时,当愿诸众生:
如同佛出家,救护于一切。
自归于佛时,当愿诸众生:
绍隆于佛种,心发无上意。
自归于法时,当愿诸众生:
深入众经藏,智慧如大海。
自归于僧时,当愿诸众生:
统理于大众,一切无障碍。
受学戒法时,当愿诸众生:
善学于戒法,不作众恶行。
受阇梨教时,当愿诸众生:
具足众威仪,所行皆真实。
受和尚教时,当愿诸众生:
证入无生智,到于无依处。
受具足戒时,当愿诸众生:
具足诸方便,得证最胜法。
若入堂宇时,当愿诸众生:
升无上法堂,安住而不动。
若敷床座时,当愿诸众生:
开敷善妙法,彻见真实相。
正身端坐时,当愿诸众生:
安坐菩提座,心中无所著。
结跏趺坐时,当愿诸众生:
善根大坚固,证得不动地。
修行于定时,当愿诸众生:
以定法伏心,究竟无有余。
若修于观时,当愿诸众生:
彻见如实理,永无乖诤处。
舍跏趺坐时,当愿诸众生:
善观诸行法,悉归于散灭。
下足安住时,当愿诸众生:
心善得解脱,安住于不动。
若举于足时,当愿诸众生:
出生死大海,具众善妙法。
若着下裙时,当愿诸众生:
能服诸善根,具足惭愧衣。
整衣束带时,当愿诸众生:
检束诸善根,恒不令散失。
若着上衣时,当愿诸众生:
获胜善妙根,至法之彼岸。
着僧伽梨时,当愿诸众生:
入于第一位,证得不动法。
手执杨枝时,当愿诸众生:
皆得胜妙法,究竟得清净。
口嚼杨枝时,当愿诸众生:
其心调清净,吞噬诸烦恼。
大小便溺时,当愿诸众生:
弃诸贪嗔痴,蠲除众罪法。
事讫就水时,当愿诸众生:
于出世法中,速疾而往诣。
洗涤形秽时,当愿诸众生:
具清净调柔,毕竟无垢染。
以水盥掌时,当愿诸众生:
能得清净手,受持诸佛法。
以水洗面时,当愿诸众生:
能得净法门,永无众垢染。
手执锡杖时,当愿诸众生:
能设大施会,示现如实道。
执持应器时,当愿诸众生:
成就为法器,受诸天人供。
发趾向道时,当愿诸众生:
趣佛所行道,入于无依处。
若在于道时,当愿诸众生:
能行诸佛道,趣向无余法。
涉路而去时,当愿诸众生:
足履净法界,心中无障碍。
见升高路时,当愿诸众生:
永出三界外,心无有怯弱。
见趣下路时,当愿诸众生:
其心能谦下,长佛善妙根。
见斜曲路时,当愿诸众生:
舍诸不正道,永除众恶见。
若见直路时,当愿诸众生:
其心具正直,无适亦无i狂。
见路多尘时,当愿诸众生:
远离于尘坌,获证清净法。
见路无尘时,当愿诸众生:
常行于大悲,其心能润泽。
若见险道时,当愿诸众生:
安住正法界,能离诸罪难。
若见众会时,当愿诸众生:
演说甚深法,一切具和合。
若见大柱时,当愿诸众生:
离我谇心念,无有忿恨意。
若见丛林时,当愿诸众生:
为诸天及人,所应敬礼者。
若见高山时,当愿诸众生:
善根最超出,无能至顶者。
见棘刺树时,当愿诸众生:
能疾得翦除,三毒之深刺。
见树叶茂时,当愿诸众生:
以定得解脱,而为众荫映。
若见华开时,当愿诸众生:
具神通等法,能如华开敷。
若见树华时,当愿诸众生:
众相宛如华,具三十二相。
若见果实时,当愿诸众生:
获最胜妙法,证得菩提道:
若见大河时,当愿诸众生:
得入预法流,入佛大智海。
若见陂泽时,当愿诸众生:
能疾悟诸佛,一味之妙法。
若见池沼时,当愿诸众生:
语业得满足,巧能演说法。
若见汲井时,当愿诸众生:
具足大辩才,演说一切法。
若见涌泉时,当愿诸众生:
方便能增长,善根无有尽。
若见桥道时,当愿诸众生:
广度一切众,犹如诸桥梁。
若见流水时,当愿诸众生:
恒得善意欲,洗除惑垢染。
见修园圃时,当愿诸众生:
五欲苗圃中,耘除贪爱草。
若见无忧林,当愿诸众生:
永离众贪爱,不生忧怖心。
若见园苑时,当愿诸众生:
勤修诸胜行,趣佛菩提道,
若见严饰人,当愿诸众生:
具三十二相,以为庄严好。
见无严饰人,当愿诸众生:
能舍诸饰好,具足头陀行。
见乐着人时,当愿诸众生:
能以法自娱,欢爱而不舍。
见无乐着人,当愿诸众生:
有为诸事中,心无所乐着。
见欢乐人时,当愿诸众生:
常得大安乐,乐供养佛陀
若见苦恼人,当愿诸众生:
获根本智慧,灭除众苦厄。
若见无病人,当愿诸众生:
入真实智慧,永无诸病恼。
见疾病人时,当愿诸众生:
了知身空寂,远离乖诤法。
若见端正人,当愿诸众生:
于诸佛菩萨,常生清净信。
见丑陋人时,当愿诸众生:
于诸不善事,不生乐着想。
若见报恩人,当愿诸众生:
于诸佛菩萨,能知大恩德。
若见背恩人,当愿诸众生:
于有恶之人,不加其回报。
若见沙门时,当愿诸众生:
调柔心寂静,毕竟得第一。
若见婆罗门,当愿诸众生:
永持净梵行,远离一切恶。
见苦行人时,当愿诸众生:
能依于苦行,得至究竟处。
见操行人时,当愿诸众生:
坚持愿志行,不舍于佛道。
见着甲胄人,当愿诸众生:
常服善铠甲,趣于无师法。
见无铠仗人,当愿诸众生:
永离于一切,不善之众业。
见论议人时,当愿诸众生:
于诸异论者,悉能善摧伏。
见正命人时,当愿诸众生:
能得清净命,不矫具威仪。
若见于国王,当愿诸众生:
得证为法王,恒转正法轮。
若见王子时,当愿诸众生:
从法而化生,而为真佛子。
若见于长者,当愿诸众生:
善巧能明断,不行诸恶法。
若见大臣时,当愿诸众生:
恒守于正念,勤习行众善。
若见城郭时,当愿诸众生:
能得坚固身,心中无所屈。
若见王都时,当愿诸众生:
功德共聚集,心恒住喜乐。
见处林薮时,当愿诸众生:
应为天人众,之所钦叹仰。
入里乞食时,当愿诸众生:
入于深法界,心中无障碍。
到人门户时,当愿诸众生:
能入于一切,佛法之门径。
入其家已时,当愿诸众生:
得入于佛乘,三世皆平等。
见不舍人时,当愿诸众生:
能常不舍离,胜妙功德法。
若见能舍人,当愿诸众生:
能永得舍离,三恶道众苦。
若见空钵时,当愿诸众生:
其心得清净,空无众烦恼。
若见满钵时,当愿诸众生:
具足成图满,一切善妙法。
若得恭敬时,当愿诸众生:
能恭敬修行,一切诸佛法。
不得恭敬时,当愿诸众生:
不行于一切,不善之恶法。
见惭耻人时,当愿诸众生:
舍离无惭行,安住大慈道。
若得美食时,当愿诸众生:
满足其胜愿,心中无羡欲。
得不美食时,当愿诸众生:
莫不皆获得,诸三昧法味。
得柔软食时,当愿诸众生:
大悲所熏习,心意极柔软。
得粗涩食时,当愿诸众生:
心中无染着,绝世间贪爱。
若于饭食时,当愿诸众生:
禅悦以为食,法喜常充满。
若于受味时,当愿诸众生:
得佛陀上味,甘露自满足。
若饭食已讫,当愿诸众生:
所作皆已办,圆具诸佛法。
若于说法时,当愿诸众生:
能得无尽辩,广宣众法要。
从舍中出时,当愿诸众生:
深入于佛智,永出离三界。
若入于水时,当愿诸众生:
入于一切智,知三世平等。
洗浴身体时,当愿诸众生:
身心无垢染,内外皆光洁。
盛暑炎毒时,当愿诸众生:
舍离众烦恼,一切皆能尽。
暑退凉初时,当愿诸众生:
圆证无上法,究竟得清凉。
讽诵经典时,当愿诸众生:
顺佛所说法,总持而不忘:
若得见佛时,当愿诸众生:
得具无碍眼,亲见一切佛。
诗观佛陀时,当愿诸众生:
皆如普贤王,端正庄严好。
见佛塔庙时,当愿诸众生:
尊重如塔庙,受天人供养。
敬心观塔时,当愿诸众生:
诸天及人等,所共同瞻仰。
顶礼于塔时,当愿诸众生:
一切天人众,无能见顶者。
右绕于塔时,当愿诸众生:
所行皆无逆,成具一切智。
绕塔三匝时,当愿诸众生:
勤求于佛道,心中无懈歇。
赞佛功德时,当愿诸众生:
众德悉具足,称叹无穷尽。
赞佛相好时,当愿诸众生:
成就佛妙身,证得无相法。
若于洗足时,当愿诸众生:
具足神足力,所行皆无碍。
以时安寝息,当愿诸众生:
身能得安稳,心中无动乱。
睡眠始悟时,当愿诸众生:
具一切智觉,周顾遍十方。
“佛子啊!如果一切的菩萨能如此用心,则能获得一切胜妙的功德;并且不为一切世间的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乾闼婆、阿修罗等,以及以一切的声闻、缘觉所动摇。”
这时,当文殊师利菩萨说毕清净无染行的大功德,为了显示菩提心的功德,就用偈语请问贤首菩萨说:
我今已为诸菩萨大众,宣说佛往昔修清净行,
仁者亦当于此大会中,开演畅言修行胜功德。
这时,贤首菩萨就用偈语回答说:
善哉仁者今应谛听,彼诸功德实不可量,
我今随力宣说少分,犹如大海中一滴水。
若有菩萨初发心时,誓求当证诸佛菩提,
彼之功德无有边际,不可称量无与等者。
何况无量无边劫中,具修地度诸般功德,
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悉共称扬所不能尽。
如是无边大功德海,我今于中宣说少分,
譬如鸟足所履虚空,亦如大地中一微尘。
菩萨发意求大菩提,非是无因无有胜缘,
于佛法僧生起净信,以是而生广大发心。
不求五欲以及王位,富饶自乐诸大名称,
但为永灭众生苦恼,利益世间而发大心。
常欲利乐一切众生,庄严国土供养诸佛,
受持正法修诸深智,证菩提故因而发心。
深心信解常具清净,恭敬尊重一切诸佛,
于法及僧亦复如是,至诚供养而发道心。
深信于佛及诸佛法,亦信佛子所行胜道,
及信无上广大菩提,菩萨以是而初发心。
信为道元功德之母,长养一切诸善妙法,
断除疑网出于爱流,开示涅槃无上大道。
信无垢浊心恒清净,灭除骄慢恭敬为本,
亦为法藏第一胜财,为清净手信受众行。
信能惠施心无吝惜,信能欢喜入于佛法,
信能增长智慧功德,信能必到佛如来地。
信令诸根清净明利,信力坚固无能沮坏,
信能永灭烦恼根本,信能专向诸佛功德。
信于境界无所执着,远离诸难能得无难,
信能超出众魔之路,示现无上解脱大道。
信为功德不坏胜种,信能生长菩提妙树,
信能增益最胜智慧,信能示现一切诸佛。
是故依行演说次第,信乐最胜甚深难得,
譬如一切世间之中,而有随意胜妙宝珠。
若常信奉于诸佛陀,则能持戒精修学处,
若常持戒精修学处,则能具足一切功德。
戒能开发菩提根本,学是勤修功德胜地;
于戒及学恒常顺行,一切如来之所称美。
若常信奉于诸佛陀,则能兴集广大供养;
若能兴集广大供养,彼人信佛不可思议。
若常信奉清净僧众,则得信心恒不退转;
若得信心恒不退转,彼人信力无能动摇。
若得信力无能动摇,则得诸根清净明利;
若得诸根清净明利,则能远离诸恶知识。
若能远离诸恶知识,则得亲近诸善知识;
若得亲近诸善知识,则能勤修习广大善。
若能勤修习广大善,彼人成就广大因力;
若人成就广大因力,则得殊胜决定胜解。
若得殊胜决定胜解,则为诸佛之所护念;
若为诸佛之所护念,则能发起大菩提心。
若能发起大菩提心,则能勤修诸佛功德;
若能勤修诸佛功德,则得生在如来之家。
若得生在如来之家,则善修行巧妙方便;
若善修行巧妙方便,则得信乐心生清净。
若得信乐心生清净,则得增上最胜妙心;
若得增上最胜妙心,则常修习诸波罗蜜。
若常修习诸波罗蜜,则能具足摩诃衍乘;
若能具足摩诃衍乘,则能如法供养佛陀。
若能如法供养佛陀,则能念佛心不动摇;
若能念佛心不动摇,则常睹见无量诸佛。
若常睹见无量诸佛,则见如来体性常住;
若见如来体性常住,则能知法永不断灭。
若能知法永不断灭,则得辩才无有障碍;
若得辩才无有障碍,则能开演无边法要。
若能开演无边法要,则能慈悯广度众生;
若能慈悯广度众生,则得坚固广大悲心。
若能坚固广大悲心,则能爱乐甚深妙法;
若能爱乐甚深妙法,则能舍离有为过患。
若能舍离有为过患,则离骄慢以及放逸;
若离骄慢以及放逸,则能兼利一切大众。
若能兼利一切大众,则处生死无有疲厌;
若处生死无有疲厌,则能勇健无能胜者。
若能勇健无能胜者,则能发起大神通力;
若能发起大神通力,则知一切众生心行。
若知一切众生心行,则能成就一切群生;
若能成就一切群生,则得善摄众生智慧。
若得善摄众生智慧,则能成就四摄之法;
若能成就四摄之法,则与众生无限利益。
若与众生无限利益,则具最胜智慧方便;
若具最胜智慧方便,则住勇猛无上大道。
若住勇猛无上大道,则能摧殄诸魔之力;
若能摧殄诸魔之力,则能超出四魔境界。
若能超出四魔境界,则得至于不退转地;
若得至于不退转地,则得无生甚深法忍。
若得无生甚深法忍,则为诸佛之所授记;
若为诸佛之所授记,则一切佛现在其前。
若一切佛现在其前,则了神通深密妙用;
若了神通深密妙用,则为诸佛之所忆念。
若为诸佛之所忆念,则以佛德为自庄严;
若以佛德为自庄严,则获妙福端严色身。
若获妙福端严色身,则身晃耀宛如金山;
若身晃耀宛如金山,则具庄严三十二相。
若具庄严三十二相,则具随好为庄严饰;
若具随好为庄严饰,则身光明无有限量。
若身光明无有限量,则不思议光明庄严;
若不思议光明庄严,其光则生出诸莲华。
其光若生出诸莲华,则无量佛坐莲华上;
示现十方靡不周遍,悉能调伏一切众生。
若能如是调伏众生,则现无量神通威力。
若现无量神通威力,则住不可思议佛土,
演说不可思议法要,令不可思议众欢喜。
若说不可思议法要,令不可思议众欢喜,
则以智慧大辩才力,随众生心而化诱导。
若以智慧大辩才力,随众生心而化诱导,
则以智慧为先导引,身语意业恒无缺失。
若以智慧为先导引,身语意业恒无缺失,
则其愿力能得自在,普随诸趣而现其身。
若其愿力能得自在,普随诸趣而现其身,
则能为众演说法时,音声随类难以思议。
若能为众演说法时,音声随类难以思议,
则于一切众生心行,一念悉知遍无有余。
若于一切众生心行,一念悉知遍无有余,
则了知烦恼无所起,永不没溺于生死中。
若了知烦恼无所起,永不没溺于生死中,
则获功德法性之身,以法威力现于世间。
若获功德法性之身,以法威力现于世间,
则获十地十种自在,修行诸度得胜解脱。
若获十地十种自在,修行诸度得胜解脱,
则获灌顶大神通力,住于最胜诸三昧中。
若获灌顶大神通力,住于最胜诸三昧中,
则于十方诸佛所在,应受灌顶而升妙位。
若于十方诸佛所在,应受灌顶而升妙位,
则蒙十方一切诸佛,手以甘露灌于其顶。
若蒙十方一切诸佛,手以甘露灌于其顶,
则身充遍宛如虚空,安住不动遍满十方。
若身充遍宛如虚空,安住不动遍满十方,
则彼所行无与等者,诸天世人莫能了知。
菩萨勤修大悲胜行,愿度一切无不得果,
见闻听受若供养者,靡不皆令获得安乐。
彼诸大士威神之力,法眼常全无有缺减,
十善妙行等诸胜道,无上胜宝皆令现前。
譬如大海金刚所聚,以彼威力出生众宝,
无减无增亦无穷尽,菩萨功德积聚亦然。
或有刹土无有佛陀,于彼示现成等正觉,
或有国土不知法要,于彼为说胜妙法藏。
无有分别无功用行,于一念顷遍至十方,
如月光影靡不周遍,无量方便化导群生。
于彼十方世界之中,念念示现成就佛道,
转正法轮入于寂灭,乃至舍利广为分布。
或现声闻独觉之道,或现成佛普现庄严,
如是开阐三乘教法,广度众生无量时劫。
或现童男童女之形,天龙及以阿修罗形,
乃至摩喉罗伽等形,随其所乐悉令得见。
众生形相各有不同,行业音声亦皆无量,
如是一切皆能示现,海印三昧威神力故。
严净不可思议佛刹,供养一切诸佛如来,
放大光明无有边际,度脱众生亦无限量。
智慧自在不可思议,说法言辞无有障碍,
施戒忍进及禅定度,智慧方便神通力等。
如是一切皆得自在,以佛华严三昧力故,
于一微尘中入三昧,成就一切微尘禅定,
而彼微尘亦不增大,于一普现难思议刹。
彼一尘内众多刹土,或有佛陀或无佛陀,
或有杂染或清净土,或有广大或狭小刹,
或复有成或有住坏,或有正住或为傍住,
或如旷野热时之焰,或如天上因陀罗网。
如一尘中之所示现,一切微尘悉亦复然。
此大名称诸般圣人,三昧解脱神通威力,
若欲供养一切诸佛,入于三昧起大神变
能以一手遍三千界,普供养一切诸如来。
十方所有胜妙之华,涂香末香无价珍宝
如是皆从手中出生,供养道树一切最胜。
无价宝衣杂以妙香,宝幢幡盖悉皆严好,
真金为华以宝为帐,莫不皆从掌中雨下。
十方所有诸般妙物,应可奉献无上至尊,
掌中悉雨无不周备,菩提树前持以供佛。
十方一切诸妓乐等,钟鼓琴瑟非仅一类,
悉奏和雅微妙音声,靡不从于掌中出生。
十方所有诸类赞颂,称叹如来真实功德,
如是种种微妙言辞,皆从掌内而为开演。
菩萨右手施放净光,光中香水从空雨下,
普洒十方诸佛国土,供养一切照世之灯。
又放光明微妙庄严,出生无量众宝莲华,
其华色相悉皆殊妙,以此供养于诸佛陀。
又放光明妙华庄严,种种妙华积集为帐,
普散十方诸国土中,供养一切大德至尊。
又放光明妙香庄严,种种妙香积集为帐
普散十方诸佛国土,供养一切大德至尊。
又放光明末香庄严,种种末香积聚为帐,
普散十方诸佛国土,供养一切大德至尊。
又放光明宝衣庄严,种种名衣积集为帐,
普散十方诸佛国土,供养一切大德至尊。
又放光明妙宝庄严,种种妙宝积集为帐,
普散十方诸佛国土,供养一切大德至尊。
又放光明莲华庄严,种种莲华积集为帐,
普散十方诸佛国土,供养一切大德至尊。
又放光明璎珞庄严,种种妙璎积集为帐,
普散十方诸佛国土,供养一切大德至尊。
又放光明宝幢庄严,其幢绚焕备具众色,
种种无量悉皆殊好,以此庄严诸佛国土。
种种杂宝庄严宝盖,众妙缯幡共为垂饰,
摩尼宝铎开演佛音,执持供养诸佛如来。
手出供具难以思议,如是供养一大导师,
一切佛所悉皆如是,大士三昧神通威力。
菩萨住在三昧之中,种种自在摄持众生,
悉以所行功德妙法,无量方便而开诱导。
或以供养如来为门,或以难思布施为门,
或以头陀持戒为门,或以不动堪忍为门。
或以苦行精进为门,或以寂静禅定为门,
或以决了智慧为门,或以所行方便为门。
或以梵住神通为门,或以四摄利益为门,
或以福智庄严为门,或以因缘解脱为门。
或以根力正道为门,或以声闻解脱为门,
或以独觉清净为门,或以大乘自在为门。
或以无常众苦为门,或以无我寿者为门,
或以不净离欲为门,或以灭尽三昧为门。
随诸众生众病不同,悉以法药而为对治;
随诸众生心之所乐,悉以方便而为满足;
随诸众生所行差别,悉以善巧而为成就。
如是三昧神通妙相,一切天人莫能测度。
有妙三昧名为随乐,菩萨住此普善观察,
随宜示现度诸众生,悉使欢心从法教化。
劫中饥馑灾难之时,悉与世间诸种乐具,
随其所欲皆令满足,普为众生而作饶益。
或以饮食上好妙味,宝衣严具众妙宝物,
乃至王位悉皆能舍,令好施者悉皆从化。
或以相好庄严妙身,上妙衣服珍宝璎珞,
华鬘为饰妙香涂体,威仪具足度诸众生。
一切世间之所好尚,色相颜容以及衣服,
随应普现惬其心意,俾乐色者悉皆从道。
迦陵频伽美妙音声,俱枳罗命微妙音声,
种种梵音悉皆具足,随其心乐而为说法。
八万四千诸种法门,诸佛以此度诸众生,
彼亦如其差别之法,随世所宜而为化度。
众生苦乐利衰风等,一切世间所作法则,
悉能应现而同其事,以此普度一切众生。
一切世间众苦为患,深广无涯宛如大海,
与彼同事悉能安忍,令其利益而得安乐。
若有不识出离法要,不求解脱离于喧愦,
菩萨为现舍于国财,常乐出家心住寂静。
家是贪爱系缚所在,欲使众生皆悉免离,
故示出家而得解脱,于诸欲乐无所爱着。
菩萨示行十种胜行,亦行一切大人之法,
诸仙行等皆悉无余,为欲利益众生之故。
若有众生其寿无量,烦恼微细众乐具足,
菩萨于中能得自在,示受老病死众苦患。
或有贪欲嗔恚痴迷,烦恼猛火恒常炽然,
菩萨为现老病死苦,令彼众生悉皆调伏。
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及以十八不共之法,
所有无量诸般功德,悉以示现度诸众生。
记心教诫以及神足,悉是如来自在妙用,
彼诸大士悉皆示现,能使众生尽皆调伏。
菩萨种种方便之门,随顺世法广度众生,
譬如莲华不着于水,如是在世令生深信。
雅思渊才文中之王,歌舞谈说众所欣敬,
一切世间众妙技术,譬如幻师无不示现。
或为长者邑中之主,或为贾客商人导师,
或为国王以及大臣,或作良医善于众论。
或于旷野而作大树,或为良药为众宝藏,
或作宝珠随所欣求,或以正道示导众生。
若见世界初始成立,众生未有资身之具,
是时菩萨巧为工匠,为之示现种种作业。
不作逼恼众生之物,但说利益世间诸事,
咒术药草等众论述,如是所有皆能演说。
一切仙人殊胜妙行,人天等类同信钦仰,
如是难行苦行之法,菩萨随应皆悉能作。
或作外道出家之人,或在山林自精勤苦,
或露形体无有衣服,而于彼众为作师长。
或现邪命种种众行,习行非法以为胜妙,
或现梵志具诸威仪,于彼众中而为上首。
或受五热随日而转,或持牛狗及鹿戒等,
或着坏衣奉事于火,为化是等而作导师。
或有示谒诸天之庙,或复示入浴恒河水,
食根果等悉示诸行,于彼常思已胜妙法。
或现蹲踞或为翘足,或卧草棘及灰土上,
或复卧杵以求出离,而于彼众作为师首。
如是等类诸种外道,观其意解而与同事,
所示苦行世靡堪受,令彼见已悉皆调伏。
众生迷惑禀于邪教,住于恶见而受众苦,
为其方便演说妙法,悉令得解真买义谛。
或边咒语演说四谛,或善密语巧说四谛,
或人直语示说四谛,或天密语而说四谛,
分别文字说明四谛,决定义理说四诗法,
善破于他说四译法,非外所动说四诗法,
或八部语说四谛法,或一切语说四谛法,
随彼所解语言众音,为说四谛令得解脱。
所有一切诸佛胜法,悉皆如是说无不尽,
知语境界不可思议,是名说法三昧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