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才是改变的开始
发布时间:2023-10-16 04:03:41作者:大众学佛网
一个有弹性的人,一定是允许自己既有正能量,也允许自己有负能量。这样一个人的人生才会平衡,如果我们刻意表现正能量的一面,我们一定会压抑否定自己负能量的一面。这样不但伤害了自己,同时也会破坏自己的婚姻关系,甚至是亲子关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从以下几点分析:
一、越是讲正能量的人,慢慢会变成只讲道理,而不会有感受力。
是道理重要还是感受重要?很多固守正能量的人,他们认为正能量才是重要的。所以妈妈们不会感受孩子的情绪,孩子出现脆弱了,有感受力的妈妈会抱抱孩子,给孩子安慰和安全感。如果一个讲正能量的妈妈,反而会批判孩子,看看你为什么那么脆弱。你怎么能顶嘴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你这么好,你怎么能不孝心呢?
所以一个讲正能量的人,不但不允许自己的爱人抱怨,也不允许自己的孩子软弱。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就会给孩子造成孩子拔苗助长的嫌疑,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就会特别讨厌这样的父母。父母讲的都是对,但是没有人情味。孩子遇到问题本来应该安慰,这样的妈妈反而会批判。因为这样的妈妈不敢面对自己内心的脆弱,所以也绝不允许孩子脆弱,就是说不能感同身受。比如孩子在学校受欺负了,感同身受的妈妈会问都是因为什么?会安慰孩子或者给孩子出头。相反,讲道理的妈妈总会先指责孩子,都是你不好,他咋不欺负别人呢?
你痛苦是你无能,你哭有什么用?
你抱怨有什么用?慢慢孩子就没有情绪反应。当一个人不能正常地释放自己的情绪,你不能表达的情绪,情绪就会进入潜意识。所以越是不允许孩子害怕,孩子才会出现无名的恐惧。那些社交恐惧症患者,多数都是家长不允许他表现自己的恐惧。二、越是怕孩子学坏,越是挑剔孩子,如果我不管教孩子,孩子就会学坏。
我一定把孩子教成一个完美的人,我不能让孩子犯错误。假如孩子说同学谈恋爱了,妈妈一定会讲谈恋爱的坏处。孩子讲同学玩游戏特别好,妈妈又会是一堆大道理,列举一堆玩物丧志的道理。很多时候孩子说这些话都是在试探家长,因为孩子的内心也想玩儿游戏。孩子的内心也想谈恋爱,可是试探家长的过程中,孩子知道妈妈是反对的。
所以很多孩子会通过叛逆或者出现心理疾病的方式来做自己,有的家长问我孩子的心理疾病为什么不容易好,我说我们多数人只看到表面现象。而不深究表面现象背后的根源,根源就是我好病之后,我要面对繁重的学业。我又要听话,不能玩游戏不能谈恋爱。
对于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来说,我有病给我带来了好处。可以让我做真实的自己,不再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不再虚伪的活着。不再去看妈妈的脸色,去揣摩爸爸妈妈的想法。所以爸爸妈妈教育的方式不改变,对于很多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来说,他就好不起来。因为好了就需要重新面对那个挑剔的爸爸,要求完美的妈妈。
三、越是讲正能量的人,越来越容易出现自以为是,越死板越固执。
自以为是的人不会倾听别人说的是什么,他的世界只是黑与白。所以这样的人很难走进别人的内心世界,当然别人也走不进她的内心世界。很多讲正能量的人,也是有高道德感的人,她不允许自己犯错,她也会讨厌那些俗人,自己固守着自己的清高,很难融进普通人的圈子。
不允许犯错,是这样的人的一个显著特征。所以这样难免造成自己的紧张和焦虑,同时自己也会把这种焦虑和紧张传递给自己的孩子。所以解决问题一定先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去改变自己的爱人和孩子。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以挑剔的眼光看事物,永远能看到毛病。以找优点的眼光看问题,我们慢慢会发现自己和别人都蕴藏着太多的优点。
否则一个人会总是站在一面批判另一面,总认为自己是积极的上进的,坚强的,勇敢的。而看不到自己遇到事物的时候,自己的逃避,自己的依赖,自己的脆弱。所以说只有理解自己,只有爱自己的人,我们才能理解爱人,理解孩子。否则我们都是嘴上的理解,而不是从内心的理解。
所以自己变身边的人就会变,心理学家说,我们讨厌什么就会吸引来什么,那么你有讨厌你自己的父亲的行为吗?你是否吸引来一个和父亲一样的爱人,你孩子的行为是否和父亲一样?所以接纳才是改变的开始,否则我们总会在对立在冲突。当你发现自己不但拥有白,而且也拥有黑的时候,一个人才会表现出不同面向的自己。我们自己内心变了,我们外在投射的世界也就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