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梦斋山人:学法得深入经藏,才能智慧如海

发布时间:2023-08-15 04:02:57作者:大众学佛网
梦斋山人:学法得深入经藏,才能智慧如海

1、学法得深入经藏,才能智慧如海

论始终:始终一词佛教多用。先说人有三条命:一是身命,可谓有始有终。神识随业流转,得父母精血之外缘投胎,经生老病死之过程,最终坏灭。有开始有结束,谓有始有终。二是性命,谓阿赖耶识。经言:无始劫以来,真如一念妄动而有无明,真如为真,无明为妄,真妄和合谓阿赖耶识。此识与真如同无开始,但却有终。众生修行精进,无明断尽,最终成佛,转识成智。所以说这个阿赖耶识,方便说叫性命,是无始有终。三是慧命,即法身慧命无始无终。没有开始,没有结束。下面再谈识,识有八,眼耳鼻舌身识,叫前五识;第六为意识,七识末那识,八识阿赖耶识。前七识依八识而缘起作用。在未转识成智前,前七识是有始有终,八识不动。也就是前七识有生灭,八识无动。比如说人睡觉了,前六识就不起作用了,方便说可以说是歇着了。遇外缘又可从新起用。因为八识在。你看人睡觉了,把眼睛扒开,他也看不见。就是这样的。有人说人死了,把眼扒开照样看不见,因为死人八识离体了。活人八识未离体,前六识是暂时的生灭而已。说前六识是暂时的生灭,也是方便说。确切的说是前五识是暂时的生灭。六识离开了前五识,作用也可以停歇。第六识也可以有独头意识。可以这样讲,阿赖耶识是佛性的妄用而已。有人问佛性在哪?山人举例说:手机号在哪呀?手机号权且把它比为佛性。把手机比为肉身。若说在,在哪里呢?看不见摸不着,无形无相的。若说不在,不可以呀,离开了手机号,手机就是一块废铁。若离开了佛性,人就是一具行尸走肉而已。说在与不在,都不可以,佛性不是一个实体,但要通过实体而发挥做用。佛性在哪?佛性在作用。在何处作用?在六根门头放大光明。见闻嗅尝觉知,就是佛性的作用。这就如同磁铁有磁性一样,若问磁性在哪?看不见摸不着,磁性在作用,可以吸铁吗。华严经言: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大德说:佛性不是见闻觉知,不离见闻觉知。阿含经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离开了见闻觉知,没有一个独立的佛性存在。有体必有用吗,镜体能离开镜影吗?学法得深入经藏呀,才能智慧如海。南无阿弥佗佛。

2、闲言碎语:

昨日群里有关在家居士能否姓释字,展开了交流。双方各有依据交流很激烈。山人不才,来作个和事佬咋样?其实在佛陀时代,佛陀没有规定出家的佛弟子要姓释字,这是东晋道安法师为了从名字相来区别出家佛弟子和在家佛弟子而设定的。这个设定得到了佛教界认可,所以一直延续至今。那么我们可不能误解道安法师之意呢?道安法师如此设定,就是让出家佛弟子时刻不要忘记自己是出家人,要严格遵守出家人的戒律,要做好表率呀。道安法师私毫没有轻视在家人的意思呢。其实呀,释性只是一个相而已,出家和在家,相有分别,佛性无分别;惠能大师说:人有南北,佛性无南北。佛说:依法不依人。作为一名正信的佛弟子,既不能执性废相,也不能执相废性。至于有人谈到受菩萨戒的居士,戒牒上有释字,这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在《菩萨戒经》中佛说:菩萨有出家和在家,出家菩萨守戒易,在家菩萨守戒难。君看寺院六大菩萨像: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地藏、弥勒六大菩萨,只有地藏菩萨和弥勒菩萨现的是出家相。君再看《法华经》言:菩萨看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者,就现什么身而来说法度众生呀。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明白,受了菩萨戒,不等于就是菩萨了,只是向菩萨学习而已呢。所以讲如何看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佛弟子呢?一要看其持戒严谨否?学习正法并弘扬正法否?能否依据佛说而实践否?是否发菩提心而一切为了众生否?相上的约定俗成规律是要遵循的。恭敬三宝是每一个佛弟子必须要做好的呀。

但最关键的是改变自心。改变自己的内在。山人一番和事佬的调解,供诸位佛友参考。南无阿弥陀佛。

3、快乐分享:

佛为何物?觉悟是佛,见性是佛。佛在那里?性在那里,佛在那里。性在何处?性在作用。在何处作用?六根门头放大光明。人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由六很而生六觉:眼为视觉、耳为听觉、鼻为嗅觉、舌为味觉、身为触觉,意为知觉。这六觉就是佛性的作用,所以要想见佛,就是守住六很不外弛,不被相转,这样长时间的训练,就可以明心见性,也就是把人的内心深处独立的大智慧开发出来。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