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学佛观点之七:佛教中由小到大简易解脱法说明
发布时间:2023-08-10 04:03:20作者:大众学佛网
许许多多的学佛者,穷忙了一辈子,但是连最基本的佛法和其他宗教最不同的地方到底是在哪裡?
为什麽要学佛?目的是什麽?佛教中各乘的差别与修法又是为何?释迦牟尼佛所开示的佛法到底和其他宗教有没有差别?有些人连四谛、十二因缘都无法搞清楚,你再进一步问他,如果完全没有佛法,还可不可以成佛?他也没办法告诉你,实际上有所谓的辟支佛,祂就是在无佛的时代中,因为证悟到十二因缘,而获得了不究竟的佛位,祂主要是去了悟了无明缘、行缘、识缘、名色缘、六处缘、触缘、受缘、爱缘、取缘、生缘、老死,这个辟支佛在没有佛出生的时候,主要是修持这十二种因缘而有所了悟,因此称祂为缘觉。修持声闻缘觉乘最重要的离不开戒律,修持离不开定和慧,小乘智慧的获得,主要是靠修持苦、寂、灭、道和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知和八正道,总共是三十七种修持的支分法,配合不淨观、白骨观、五停心观等,目的是藉由这些修法让自己的烦恼妄想可以停歇下来。小乘的经论裡面也有很多对治贪、瞋、痴的方法,最后要达到人无我的空性境界,获得阿罗汉的果位,虽然小乘的修行人经过七返人间,最后得到阿罗汉的究竟果位,但是这个时候所证得空性只属于某一部分,并非究竟的空性,因为还缺乏「法无我」的范围,因此这个空就不是究竟的空,跟大乘是有差别的。小乘从无常心配合人无我,再加上出离心配合戒律,可以修持十二种苦行,最后获得了声闻缘觉的觉悟。只不过小乘在修持去除我执时,仍然有「一念清淨」,这个「一念清淨」其实就是一个法执,虽然一路修持已经把我执、我相全部淨化,可因法执还存在着,应该要继续去修持如何断除法执、空诸所有,才是小乘行者应该努力放下的。关于菩萨乘和小乘修行上所要注意的有所不同,大乘菩萨讲究发心,配合六度行使一切的万种佛行事业,因此需要了解如何生起正确的菩提心,所以有菩提心戒的设立,行使四十六种应该遵守的规矩。积极地来说明的话,离不开摄善法戒、别解脱戒和饶益有情戒,其中的饶益有情是积极地训练自己,如何对一切众生生起救助的愿力和行为。但由于时空背景的关係,很多人虽然有心要持守戒律,因种种现实生活的问题,终究很容易会有所触犯,所以通常我都会建议先从练习持守在家五戒和十善戒,开始慢慢学习,等到自己在食衣住行、人际关係、工作事业、婚姻、家庭都完全可以自己主宰,并且完全可以了解到每一条戒律,它如何遵守和行使,再去受持是比较稳当的。千万不要赶时髦,看到名僧、高僧传戒,也不管自己有无持守的本事,就冲动的跑去受戒,受戒简单,守戒其实不是那麽容易,先不要管所谓的有无开遮的通权方便,总是受戒又犯戒,毕竟是有缺漏的,所以可以先学习如何发心,了解如何正确地行使慈悲喜捨、四无量的修持,大乘菩萨主要以学习发心为上,就如维摩诘大士所说:「只要生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等同出家。」在《大般若波罗蜜经道行品》裡面,须菩提也曾经请问过佛陀:「什麽是菩萨行?」佛就说:「只要可以行使般若波罗蜜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叫做菩萨行。」《华严经》裡面也有说到:「菩提心是产生一切菩萨行的根本,所以过去、现在、未来的佛,也都是从菩提心所出。」所以从释迦牟尼佛在各大经典当中,其实已经都很清楚地开示,最重要大乘的菩萨是以发起菩提心为最重要,因此它是俱足所有十方一切诸佛成佛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来源。
晓得了如何发心之后,定跟慧也是大乘行者所应该要了解的。这裡面功课颇多,大乘菩萨必须要有空性的基本禅定素养,讲到空性就必须要去了解和修持大小般若部的内容,特别是裡面所提到的大大小小空性修持的法门,也要学习善财童子为了利益众生,遍参一切菩萨的经历,才能体会到所谓的六度和万行。菩萨到成佛的路途是一条漫长的不归路,这中间要从资粮道到加行、见和修,所以过去从这裡面说到了菩萨修行要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便是从这裡来区分的,这中间菩萨还要从初地、二地渐渐一路修到金刚喻定,才能修成正等正觉。所以菩萨乘和金刚乘讲的,又不是同一条路线,因为它不强调即身成佛,如果在金剛乘有它的善巧和圆满之处,是配合修持四加行,而把资粮道等等菩萨的路途给缩短了,应用中观见思想,配合修持大手印和大圆满,直接在这一世当中就可以即身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