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百丈禅师被徒弟黄檗禅师掴了一掌,不怒反喜:无师无徒,禅机开悟

发布时间:2023-06-07 04:16:12作者:大众学佛网
百丈禅师被徒弟黄檗禅师掴了一掌,不怒反喜:无师无徒,禅机开悟

百丈禅师被徒弟黄檗禅师掴了一掌,不怒反喜:无师无徒,禅机开悟 | 文 青衫文斋

禅宗主张顿悟,接引人时有一些外人非常不理解的方法来点醒世人,对弟子动不动就是“喝、骂、棒打”,其实,这并非真打。每当学僧参禅或是与师父以心印心时,禅师往往不用言语回答,却用棒打或大喝一声来应对,以此暗示和警醒学僧,不要迷执于言语、文字和分别意识,而是要让学僧顿悟本体心性,了悟自性本心。这种奇怪的接引方法点醒了不少人后世学佛参禅之人,后来,以此便把警醒人们执迷不悟称为“当头棒喝”。

最著名的要算“临济四喝”:第一喝,以“金刚王宝剑”来比喻斩断知解情识;第二喝,以“踞地狮子”来比喻震断烦恼困惑;第三喝,以“探竿影草”来比喻方便利人,破除有见无见;第四喝,指绝对与相对,喝即不喝,不喝即喝,运行无碍。

熟悉《景德传灯录》的人就知道,其中卷九记载了黄檗禅师开悟的事。黄檗希运禅师行脚云游京师,因受人启发指示,前往江西洪州向百丈怀海禅师处拜师参学。一天,百丈禅师问黄檗禅师:“什么处去来?”(你到哪里去了现在才回来?)

黄檗答道:“大雄山下采菌子来。”(我去大雄山下去采了菌子,这才回来。)

百丈再问:“还见大虫么?

”(你还见到大雄山的老虎了吗?)

这次,黄檗禅师默然不答,只张口作出虎吼之声,百丈禅师也作出提起斧子斫劈之势。两人就这样在原地彼此相对峙,黄檗禅师突然挥掌掴了师父百丈禅师一掌。徒弟打师父,这还得了!可是,百丈禅师全不见怪,还吟吟大笑,然后抛下黄檗禅师,回到自己的禅堂里去了。

到了禅堂里,百丈禅师上堂召集众学僧,对大家说:“大雄山下,有一大虫。汝等诸人,也须好看。百丈老汉今日亲遭一口。”(大雄山下,有一老虎,正在伺机噬人。汝等在座诸人,也必须好自提防看护。百丈老汉今日便亲自遭它咬了一口。)

这段公案中,百丈禅师问黄檗禅师“大雄山下,还见大虫么”,那是以“大虫(老虎)”比喻禅机,所以《从容录》有“擒虎兕机忘圣解”的说法。因为见到禅机必须要把握,否则禅机会如电光石火般稍纵即逝。百丈禅师认为,抓住机缘,才能直指人心,顿悟成佛。如能在机缘中,回心内省,见自本心,识自本性,便能达至大彻大悟。

黄檗禅师虽然没有以语言回答见虎或不见虎,但他却“便作虎声”,藉以告诉老师百丈禅师:自己确在大雄山下得逢禅机!因为,对一个充满禅悟智慧的行者而言,则三更月朗,万里长空,无一不是禅悟的机缘。

百丈禅师听见了黄檗禅师所作的虎吼之声”,便提起斧子作斫虎之势,这便是《从容录》里说“定乾坤剑没人情”,意即提点黄檗禅师应以般若正智,一剑定乾坤,直了见性,顿悟成佛,而不知黄檗禅师已达成否?

黄檗禅师突然掴了百丈禅师一掌,那就是“临机不见佛,大悟不存师”的表现,意即是禀告老师:徒弟我已能把握禅机,达到彻底“大悟”的境界。百丈禅师也理解弟子黄檗禅师的心意,所以不怒反喜,吟吟大笑地回到禅堂里去告知众学僧,黄檗禅师在大雄山下抓住了禅机,现在已经开悟,也能如猛虎一般,作出咆哮之声,以营造禅机,随时随地接引行大家了,因此,大家分分秒秒都得要警觉,不能让禅机一纵即逝。

万松老人在《从容录》中有这么的提示:“临机不见佛,大悟不存师,定乾坤剑没人情,擒虎兕机忘圣解。”意思是在机锋交手之时,是见不到佛陀的形和相的,达至生佛平等的境界;在证入大悟之时,心中不再存有师徒的分别。这因为乾坤宝剑般的般若智慧,是没人情的,把捉禅机有如擒拿虎兕,是忘怀而超越于圣解观念的束缚的。所以明心见性之际,就远离了生佛师徒的分别,达到人我、凡圣一切皆忘的境界,即使有诃佛骂祖的造作,也不应以一般伦理眼光作为“不敬”视之。

禅家的接引,不拘一格,或动或静,有言有默,于《六祖坛经》中,早有濫觞。如慧能接引神会之时,便打他三下,问言:“吾打汝,痛不痛?”然而那只是老师打弟子,但今黄檗禅师掴了百丈禅师一掌,却是弟子打老师,老师百丈禅师还不怒反喜。这样粗野的禅风,也许始自黄檗禅师。后来临济宗接引学僧时之三拳、四喝等,便是受益于黄檗禅师。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