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中文殊菩萨的宝剑和经书
发布时间:2023-05-01 07:09:23作者:大众学佛网文|墨鱼
大概在11年前,一位做过管理很多年的朋友对我说,管理就应该像文殊菩萨,右手拿宝剑(智慧剑),左手拿经书(般若经),对于员工能度的度(劝戒、培养),不能度的就杀(惩罚、劝退)。大至的意思是只有严格的管理,能下狠心企业才有发展的机会。这样的管理思维对吗?
不好说。
中国最优秀的企业都是管理及其严格,一切以数据说话,以制度为准绳,不是简单的优胜劣汰,而是行和不行的两种选择。正是因为这种很公正的管理,失败者毫无怨言,积极的员工终于赢得机会。企业里的员工人人都有危机感,积极向上会想尽一切办法完成公司交给的任务。那像我们这样的公司也能这样吗?
大公司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在人力资源上的投入很高,能够请来很多优秀的人才,至少是10选1。这些大公司的管理者收入很高,但被替代性也非常强,一旦一个岗位缺失会有很多人补位,对于非常优秀的人群来讲,优秀和优秀差距并不大。但这种管理方式还要取决于企业有强硬的产品和市场,受人的影响或者对人的依赖是有限的。所以,完不成任务出局,团队调整出局,不认同企业文化出局,不能以身作责者出局,总之对有过错而不能改的人,只能拿起文殊菩萨的宝剑,杀。
这样看起来非常有道理,能者上庸者下,无可厚非。但对于大部分的企业真的合适吗?我经常听有些朋友埋怨自己的员工能力差,什么也做不好。我反问他,即然员工不行你为什么不辞退他呢?他无言可对。原因很简单,因为辞退他没有人能顶替他。这就出现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到底是员工能力有问题还是自己用人有问题。
其实对我们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来讲,手上没有足够的好牌。我们要做的是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将手上的一堆烂牌打出一手好牌来,换句话说我们要将60分的人用到90分,这就需要文殊菩萨左手上的经书。
培养一个员工很难,成本也很高,但也是你唯一的出路。你要婆口苦心的教他,对他的错误一忍再忍,对他的业绩低迷一次又一次的给机会。你总希望他有一天能够明白你的用心,也希望他有一天真的能担大任。所以有时候你觉自己像一个菩萨,宽容、慈祥、有爱心。当这个员工辜负你所有的好意后,你才发现这个人不得不处理,于是想起来了文殊菩萨右手的宝剑。
管理有规律,管理无定式,没有任何一个公司的管理模式完全适合我们。我们只能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构造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方式,才能让企业稳步发展。就像公司十个人的时候,企业可以人性化管理,大几十个人的时候可以制度化管理,对于上千上万人恐怕就要信息化管理。每一个阶段对人的态度也不一样,小企业包容的多,大一点要求的多,再大一些的原则多。所以,对最高管理者而言,手中的宝剑和经书何时用,用在什么人身上,这对管理者是智慧的选择,绝对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非黑即白。
我们虽然明白什么样的人能度,却未必能理解什么样的人该杀。原则上来讲,所有的员工我们都应该度,因为上天有好生之德,企业有培养之责,我们应该无条件的教会员工所有的技能,我们应该包容员工的一些错误,我们应该给员工试错的机会,我们也应该在员工犯错误的时候更应该给他们帮助,这就是文殊菩萨左手的经书。
但…..
对于犯错屡教不改的、知错犯错的、犯错不愿知的、负能量的、业绩一直没有进步的、借口多的员工、没有凝聚力的….都应该拿起文殊菩萨的宝剑。虽然说起来有点血腥,从佛教来讲是超度。能度的度不能度的超度,就是这个理。
管理者的权利就是如此,左手经书右手宝剑,掌握了员工的生杀大权。但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提示,就是手拿宝剑和经书的这个人是否有足够的能力驾驭这两件法器。如果正直无私又有包容之心,此两件法器就是管理者的法宝。如果管理者假公济私利用这两件法器来逐利,或者不能保持原则和公正,他头上的另一把宝剑也会降临到他的头上。所以,当你拥有足够权利的时候,更应该珍惜手中的权利,要保持它,善待它,尊重它。
当我们知道我们头上都有一把宝剑和一部经书的时候,你应该知道该怎么办。
你要的是经书不是宝剑,你应该努力学习,或许有一天你也拥有宝剑和经书。但这需要你付出很多,努力、勤奋、学习还爱心。不要以为我手上有这把宝剑和经书很威风,其实我的头上也有一把更厉害的宝剑和经书,所以多年来我一直提醒自己,我要的是经书,对宝剑充满敬畏之心。
(本文并不是探讨佛理,对文殊菩萨解释未必正确,请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