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出离心生起之量
发布时间:2023-10-18 04:03:58作者:大众学佛网
【第二、生此意乐之量者︰如是由于苦集二谛及其十二缘起支门,详细了知生死体相,欲舍生死,欲彼寂灭及欲证得。虽才生此,亦是出离意乐,然唯尔许犹非止足,如《六十正理论释》云:「处于无常炽然大火三地之中,如入火宅决欲超出。」又云:「如囚欲脱狱」等。】
我们从苦集二谛或者十二缘起门当中去思惟,透过思惟才能了解生死轮回的真实行相。这里要注意一下,苦跟苦谛二者不太一样,我们平常很容易误解。苦跟苦谛有它共同的那一面,也有它截然不同的地方。对于很多事情的观察,我们必须要从它们的同异两方面来作比较。苦是一种实际上的感受,身、心上一种苦迫的感觉,只是深浅程度的不一样。但对生死所感一切为苦,这个真实不变的道理,平常一般人苦苦可以感受得到,但乐苦往往感受不到,当然行苦更感受不到了;好一点的人,乐苦或许还可以稍微感受得到,行苦根本感受不到,而实际上不论感受不感受得到的都是苦谛。所以苦受和苦谛的差别我们一定要了解,佛法里面告诉我们的是苦谛,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原则。
会有苦谛的原因就是集谛,而十二因缘就是整个从因到果,圆满地说明其中的差别。不但是认识理论,而且要去思惟,透过认真如理地思惟,感觉到在生死轮回当中是这么可怕,就会决心要舍弃生死,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厌离心。厌离以后我们会想求真正的解决,所以说「欲彼寂灭」,要求解脱就要有正确的方法,之后才能证得,这彼此间有一定的因果相连的必然关系。总之,苦跟苦谛的内涵不能弄错;其次,整个次第不能弄错。
在经过如理思惟会生起想出离的感受,「才生此」是指只要刚刚生起感受也算是,但是单单这个感受生起还不够。那么要到什么程度呢?透过前面真正对苦谛认识以后,会感受到就好像身处在无常盛火中。这个平常我们一般凡夫不可能感受得到的,因为现在我们真正害怕的是苦,并不是苦谛;因为我们只怕苦,所以专门去求乐,结果是「以苦欲舍苦」。差一点的,就追求物质上的快乐,好一点的,则追求名闻上的快乐,内心当中都受了这个无始以来的错误习性所使,这才是根本问题,如果仔细去检查,大家会检查得到。
我们虽然透过了理论了解到这是个问题,可是内心当中就是会保护自己,一碰到就会痛,因为这是习性,不经过严密地思惟,我们不会真正痛下决心愿意去改,而且单单有心去改还不够,要依循着正确的次第。就像我们为了治病,愿意忍受动手术的痛苦,因为感觉到如果不痛下针砭来治它的话,是会送命的。这时候对于自己修行的痛苦,才有力量能挡得住,否则讲了再多道理都没有用。平常我们真正最大的缺点是讲道理很容易,所以古人有句话﹕「吃得酒肉饱,来寻僧说禅。」大家坐在沙发椅上面,茶一喝,讲道理可以头头是道,感觉轻飘飘的,但叫你真正去做的时候,就不灵光了。不要说别的,单说这几天我们搭那个帐棚,就感觉弄得汗流浃背,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在身心上是极重的负担和痛苦。平常我们称这是文人的习气,致命伤就在这个地方,往往讲讲可以,真正去做的时候,做一做就油掉了。并不是方法不对,而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文人习气,稍微去做一下就觉得不灵光了。
我衡量衡量自己也是一样,我常常说:「老了!老了!」假定我开始有一点老的迹象时,自己就以老是死因而努力策励,不要给自己一点借口,在渐渐老化过程当中,透过这个训练不断地提升,今天虽然老了,这个精神还在;可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自己总是会给自己找一点借口,久而久之,养成习性以后就来不及了,我们平常的死症就在这里。所以我一直策励自己,也但愿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你们至少没有我这个毛病,千万不要遇到一点小小的问题马上就找借口,这就是我们的业习气。当业习气来的时候,你要抵挡它是会有痛苦的,但千万不要给它找借口,这是自己能否突破的极端重要的关键。但是也不是硬来,硬来没有用,无益的苦行毫无价值,而是如理、正确的在我们该努力的地方用功,不要轻轻易易地找一个借口来掩饰保护它,这样就对了!
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挡得住苦苦,要认得清楚乐苦,然后再深入了解,真正的苦是无常炽然苦。认识了以后,内心当中时时刻刻因为感受到无常的盛火永远存在,必须达到「三地之中」不管在天上、地上、地下,都一心求出离的程度。这个三地有不同的解释,像在地狱里或其它有很多地方,根本没有时间、没有能力去思惟;在我们现在的人身状态有能力去思惟;假定修行习气很好的话,将来上了天或许还有机会能够修行,否则上了天是绝对没机会的。所以机会就是眼前,千万不要浪费这个人身努力修行,必须就像身处火宅中一样,心中一分一秒都无法忍受,这样才是出离心的量;或者像死囚关在监牢里面,一天到晚真正想的就是逃出去,做其它的事都没有心,要像这样。
【如前所引,谓如误入炽然火宅及堕牢狱,不乐彼处,能生几许欲脱之心,即当发生如彼心量,次后更须令渐增长。】
有了这个心以后还不够,还要使得它不断地增长,因为唯有这样才能够挡得住无始的习气。所以古人形容就像在急流当中,或者以世间俗语来说「为学如逆水行舟」,你这一篙子不用力的话,它就退下去了,我们必须每一篙子都不断地接续下去,努力地用功。
【又此意乐如霞惹瓦说,若仅口面漂浮少许,如酸酒上所掷粉面,则于集谛生死之因,见不可欲亦仅尔许。若如是者,则于灭除苦集之灭,求解脱心亦复同尔,故欲正修解脱道心,亦唯虚言。】
这里引祖师的话。前面的这个理论,如果只是嘴巴上面讲讲,那没有用,就像在酸酒上洒一点面粉,通常我们也说像水面上浮一点油花,这是没有用的。比如你要点灯就必须要全部都是油,或者要煮东西需要很多油,浮在水上的一点油花是没有什么用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们所说的集谛,是生死的根本因,既然要想脱离苦谛的话,一定要解决集谛的生死之因。集谛主要是「我」,以及由我而引生出来的贪、嗔、痴。我们现在的状况,是对自己保护得很好,对所要的东西起贪嗔痴,不会感觉到这些东西不是我们该要的。因此必须如实地去思惟,不能只停在嘴巴上或文字上的认识,这样才有希望。否则的话,没有推动自己出离生死的力量,所谓的希求解脱也都是空话,为求解脱而修道当然也不要了,何况为了修道,要做很多苦的事情,那更是根本谈不到。
除了我们学《广论》以外,时下汉地学佛最普遍的是,利一点根性的人参禅,其次的就是念佛法门;不管是什么,若是真正为佛法而参禅、念佛的话,这个出离心都是必须要的。近代的印光大师非常强调,假定你没有求解脱生死的心,随便地念几句佛是没有什么用场的,参禅更是如此。所以不管是佛门当中哪一个法门,如果你真正希望要解脱生死,出离心都是必须要的。同样地,因为看见其他人也很痛苦,流落在生死轮回的无常盛火之中,由于了解这个,才会推己及人,策发慈悲心要救人。
现在自己对这件事情都不认识,却乐此不疲,你说救人,到底救什么?那不是空话吗?所以没有出离心,所谓救人的大乘,也是不切实际。【见他有情漂流生死,所受众苦不忍之悲,亦无从起,亦不能生有大势力策发心意无上真菩提心,故云大乘,亦唯随言知名而已。故当取此中士法类,以为教授之中心而善修习。】
所以,要自己感受到才能推己及人,因为看见别人有同样的问题,于是一心一意要救自他一起跳出生死轮回。要救自己要有正确的方法,同样要救别人也要有正确的方法,唯一的方法就是成就佛道,这才是菩提心的根本原因。因此如果前面必须具备的出离心没有的话,以佛法来讲的自利、利他也都没有了。在这种状态下,所谓大乘都是讲讲空话,如此而已。我们现在真正犯的死症就在这个地方!最可惜的就是做佛弟子的人犯了这个毛病,由于别人不一定懂得佛法是什么,就向学佛的佛弟子看齐,结果是大家一起走上这条路!所以学佛的佛弟子──特别是出家人,如果不能好好走的话,我们不是弘法,而是在毁法!因为他们看见了跟着我们学,以为佛法就是这样,那佛法还有什么希望?这一点是我们特别应该深深警惕的。但愿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自己策励,彼此互相劝勉,再把自己失败的经验,随分随力地告诉别人,希望大家互相勉励提升,那我们将来是大有希望。
最后是说这个中士法类不但要修习,而且还要善修习,把它当作教授的中心。前面是关于共中士道的第二大科,修习希求解脱之心,要到这样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