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日本曹洞宗的祖庭 天童禅寺

发布时间:2023-10-17 04:03:01作者:大众学佛网
日本曹洞宗的祖庭 天童禅寺

天童寺外景(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天童禅寺佛殿(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天童禅寺坐落在距宁波市东方二十五公里的太白山麓,为 天下禅宗五山 之一,由僧人义兴创建于西晋永康元年,迄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传说当时僧人义兴,云游到此,结茅开山、建造精舍,他在茅舍中日夜虔诵经书,天长日久,感动玉帝,玉帝命太白金星化为一童子,从天而降,为他侍奉供养,待寺建成后,童子飘然而归,故得名为 天童寺 ,并把三面环抱古刹的群山称为 太白山 。

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波城东南27公里处鄞县东吴镇太白山麓。始建于西晋太康元年(280),原址在今称之为 古天童 的东谷,开山祖师为义兴。唐重建时名 太白精舍 ,唐至德三年(758)因东谷地狭谷浅,徙建于太白峰下即今址。

乾元二年(759),因传祖师义兴在修行诵经时,感动玉帝派童子下凡入侍,又因太白山有玲珑岩,唐肃宗赐名 天童玲珑寺 。宋景德四年(1007)敕赐为 天童景德禅寺 ,南宋嘉定年间列为天下五山之第三山。明洪武十五年(1382)赐名 天童禅寺 。几经兴衰,现寺宇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布局严谨,气势轩昂,中轴线上有伏虎亭、古山门、内外万工池、七浮图、照壁、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先贤堂、罗汉堂等,两侧为配殿、禅堂、钟鼓楼、僧房、客房等,总计999间,占地面积7.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8万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全国少见。天童寺在海内外负有盛名,为日本曹洞宗的祖庭。天童寺和太白山现辟为天童寺风景名胜区。风景区内,青松夹道,爽气扑面,抬头可见翠岗之上古塔挺秀,此为进山入寺的第一门户小白岭,岭上有五佛镇蟒塔、铁蛇关、揖让亭等胜迹。过小白岭,渐入佳境。太白山主峰高653.3米,重峦叠嶂,怪石嶙峋,潭深溪长,松茂竹密,与千年古刹天童寺构成了 深径回松 、 清关喷雪 、 东谷秋红 、 南山晓翠 、 平台铺月 、 凤岗修竹 等10大胜景。旖旎的山水风光,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来此游览抒怀,王安石游览天童时有诗: 村村桑柘绿浮空,春日莺啼谷口风。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 描绘了深山藏古寺的意境。今天太白山的山林和生态环境还保持着原始风貌,并作为国家森林公园予以保护。

天童禅寺始建于晋朝,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 西晋永康年(公元300年),僧人义兴云游至扬州部会郡县(即今鄞州)南山之东谷,因爱其山水,遂在此结茅修持。相传,当时东谷附近并无人烟,却有一位童子每天前来送给薪水。不久精舍建成,童子对义兴大师说:我是太白金星,因为大师笃于道行,感动玉帝,命我化为童子前来护持左右。如今大功告成,特此告辞。言讫童子不见。由此山名太白,寺名天童。

懿宗帝敕赐 天寿寺 名

到了唐代,宗弼禅师感到东谷地狭谷浅,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将精舍迁徙太白峰下(即天童禅寺今址),距义兴大师开山处公一公里之遥。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由相国第五琦秦请,因山有玲珑岩,肃宗帝赐名 天童玲珑寺 。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咸启禅师主席,弘扬洞山宗风,时正值曹洞宗发轫伊始。咸通十年(公元869年),据浙东观察使杨严所请,懿宗帝敕赐 天寿寺 名。

中国的禅宗到宋代日益昌盛,至南宋时达鼎盛时期,天童禅寺也成为禅宗之名刹。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真宗帝敕赐 天童景德禅寺 额。神宗帝即位后,召寺僧惟白人禁问道,三登高座。并于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赐惟白金紫衣一袭。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微宗帝敕赐惟白 佛国禅师 号,并御制天童景德寺惟白续灯录序。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正觉禅师继席,住山30年,复弘曹洞宗风,僧人常住千人以上,为天童禅寺中兴时期。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建成能容纳千人的僧堂,前后14间、20架、三过廊、二天井,纵200尺广16丈。继而扩大山门,成为巍峨杰阁,安奉千佛。中建卢舍那阁,旁设五十三善智识像,名为 千佛阁 。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右丞相永国公史浩奏请,孝宗帝翰挥 太白名山 四字赐寺。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虚庵禅师扩建千佛阁,鸠工庀材,历三寒署。扩建后的千佛阁高三层12丈,飞异,隐接云霄,宏丽甲东南。嘉定年间(公元1208-1224年),太师右丞相史弥远奏请定 禅院五山十刹 ,天童禅寺列为五山之第三山。

元大德三年(公元1301年),成宗帝赐千佛阁为朝元宝阁,后殿。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元良禅师重建朝元宝阁,铸万铜佛供于阁中,阁旁增置二楼,左鸿钟,右轮藏,烟云缭绕,金碧辉煌。有诗赞曰: 云从太白山头起,香自朝元阁上飘 。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顺帝敕赐元良禅师 善觉普光祥师 号。

明朝大修

明太祖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6年)册封天下名寺,赐浙江省宁波府鄞县天童山景德禅寺为天童禅寺,列为天下禅宗五山之第二山。到神宗年间,寺院遭受了一次历史性的灾难。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七月二十一日,鄞县发生特大水灾,风雨骤作,山洪暴发,天童禅寺殿宇尽圮,础砾无存。是年岁冬住持因怀在废墟上重建殿堂。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密云禅师住持天童,鼎力重兴。于崇祯八年(公元1653年)建佛殿、天王殿,继而建法堂、先觉堂、藏经阁、方丈殿;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 建云水堂、供应堂、延寿堂;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建西禅堂、东西两客堂;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建东禅堂、新新堂、迥光阁、返照楼,并重浚万工池,修造七宝塔,所有工程,无不建造完备,奠定了今日寺院的规模和格局。时为寺院的鼎盛时期,现存的铸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的千僧锅右以佐证,该锅直径2.36米,深1.07米,重4000公斤。

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世祖帝召寺僧道进就敕谕,并赐三衣、黄衣、缘云缎袍各一袭。次年赐帑金千两命重修佛殿,敕封道 弘觉禅师 号,并赐银印一颗,重40两,方广三寸许,右为汉篆 弘觉禅师之印 ,左镌满文一行,赐三衣、五衣、七衣、黄祖衣、宫道袍、沉香色道袍及千衲衣、夹衣等。御书僧诗一首,曰: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忱。 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9年),圣祖帝敕赐天童寺御书金字心经宝塔一幅,旁记康熙岁次乙酉二月南巡舟中书。五月又赐金字心经一卷、僧诗一幅、白绫四条。雍正十二年(公元1733年),世宗帝赐御书 慈云密布 匾额及柱联、赞释迦、观音偈各一。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寄禅和尚住持后,将十方丛林住持继承制度改为十方选贤制度,称为选贤丛林,这种制度是丛林住持史上的一个进步。

民国

中国佛教界领袖圆瑛大师于民国十九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930-1936年)住持天童6年。上任之时,他要求全体大众,以寺为家,勤修三学,恪遵六和。自己当众宣誓恪守 十二个不 :不贪名、不图利、不营私、不舞弊、不苟安、不放逸、不畏难、不欺弱、不居功、不卸责、不徇情、不背理。1932年12月,天童寺不幸发生火灾,烧毁天王殿、钟楼、东禅堂、新新堂、东西客堂等九处共50余间房屋,俩序当众悲痛万分,皆认为没有20年时间不可能重新修复。

圆瑛大师誓志重兴,亲自到各地募化,得到国内外居士的布施喜舍,未及三年全部复原,使古刹更为壮严。由他主持铸成的大铜钟高2.76米,下口径1.86米,钟面铸有81卷《华严经》,重达1.5万斤,现挂钟楼上。圆瑛大师圆寂后,天童寺修建了圆公塔院,纪念大师。

解放后

新中国成立后,天童禅寺得到了人民政府保护,僧众殿堂功课,威仪整肃,参禅修持,不废古规。同时发扬 农禅并重 优良传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66年, 文化大革命 开始,不久寺院移作它用,佛像被毁。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并拨款进行修复,古寺重辉,法炬复燃,全寺僧众又晨钟暮鼓,诵经礼佛,参究禅理,绍隆三宝,如法如律地进行宗教活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