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明如居士:矜孤恤寡,敬老怀幼_太上感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04:06:16作者:大众学佛网
明如居士:矜孤恤寡,敬老怀幼_太上感应篇

孤,是指失去了父母的孤儿;矜,是怜悯、同情之意。矜孤,就是对那些失去了父母的孤儿应该悲悯、同情,尽己所能地去帮助他们。

我们知道,一个来到人间不久的孩童,在心理上完全依赖于父母的呵护,才能渐渐长大成人、具备生存于世的胆量与勇气。一个幼小的孩童,倘若失去了父母,他们就会本能地将自己与周围的孩童进行对比,发现其他同龄小朋友都有父母的呵护与关爱,而自己却没有时,内心自然就会凄苦胆怯,不愿意见到陌生人,并且对世界充满怀疑与防备。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渐渐就会养成阴暗自卑的性格;而长大之后,他们自然会将内心的阴暗辐射到周围的人身上,给他人带来痛苦,给社会制造麻烦。社会学家的研究发现,不用说父母双亡的孤儿,即便是那些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上往往或多或少地都会有一些缺陷。所以,我们应该对失去父母的孤儿,或者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想方设法地去关爱他们的心灵成长,学会尊重他们,培养他们的自尊自爱,让他们自强自立。

需要注意的是,在帮助这些孩子时,应当小心翼翼,不能大大咧咧,否则,看上去在做帮助这些孩子的善事,实际上却是在伤害他们。例如,有人在给予这些孩子帮助时,会不知不觉地将这样的信息让接受帮助的孩子知道:“因为你是孤儿,你很可怜,所以我来关怀帮助你。”如果我们在帮助孤儿时,让孤儿感受到了这样的信息,实际上就是在用一把无形的剑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因为给予孩子的“你是孤儿,你很可怜”的心理暗示,实际上是对孩子自尊心的最大摧毁。一个幼小的孩童,需要多大的勇气,将来才能从这个“我是孤儿,我很可怜”的心理暗示中摆脱出来呢?

所以,我们在给予孤儿关怀时,不要让孩子感觉到“因为你是孤儿,你很可怜,所以我才来关心你”,而要尽量淡化和隐匿“孤儿”这样刺激孩童心灵的字眼与信息,相反,甚至要将“孤儿没什么可怜的,一个孤儿与有父母的孩子没有什么两样”、“我帮助你、关心你,唯一的原因就是我喜欢你,你值得我关心”、“人就应该有关心他们的品德”诸如此类的信息或理念传递给孩子。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在帮助孤儿,因为物质上的贫乏并不能摧毁一个人,而自认“低人一等”的自卑信念,才会真正摧毁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在帮助孤儿时,不能客观上给孤儿“你低人一等”的暗示。

在这方面,美国一所中学对穷人孩子的慈善行为值得我们思考与学习。据说,这所中学为了在放假的下雪天给穷人的孩子提供免费的午餐,也同样要求富人的孩子来学校用餐。理由是,如果富人的孩子不到场,就会让穷人的孩子感觉到,学校是因为他们穷,才免费提供他们午餐的。校方认为,这无疑是对穷人孩子自尊心的伤害,让他们感觉不到尊严,而让富人的孩子也来校用餐,就可以避免让穷人孩子有那样的感觉。

当今社会,有不少慈善人士,在给孤儿福利院捐献钱物时,让那些孤儿排成队站在下面,然后自己又是发言,又是媒体拍照采访,并且拉上巨大的横幅“全社会都来关爱孤儿”等等,他们的言行,无处不在暗示着这些孩子:“你们这些孤儿真可怜”、“因为你们可怜,所以我来帮助你们”等等。如果稍微有一些智慧,懂得一点心灵奥秘的人就会知道,这样做大为不妥,因为这些暗示是对孩子最严重的伤害。一个人不能用行善的名义摧毁他人的自尊。肉体的伤害与痛苦很快就能恢复,而心灵的伤害是很难一时痊愈的。

寡,是指失去了丈夫的女子,或者失去了妻子的男子;恤,是顾念、体恤之意。恤寡,就是对那些失去了配偶的人,应该体恤顾念。

一个完整的家庭,突然失去了男主人或女主人,对剩下的一半来说,就像失去了左膀右臂,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她们不仅要面对“爱别离”的伤痛,还要继续抚养孩子成人,这需要内心具备巨大的勇气与力量。特别是失去了丈夫的女子,所面临的困难与心理打击更是令人难以想象。

所以,对待他们,应该默默地给予体恤与便利,让他们能够具备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与力量。如果是她们的邻居,应该常常问寒问暖,无私关怀;如果是同事,应该在工作上给予帮助,将轻松的事情让给她们,同时应常常鼓励与安慰她们;如果是领导,也应该给予种种方便。总之,生活中遇到失去了配偶的人,应该特别留心,给予必要的帮助。

老,是指年迈的老人;敬,是尊敬之意。敬老,就是对上了年纪的老人应该尊敬。例如,见到老人,应该恭敬地打招呼;在公共汽车或地铁上,应该主动给老人让座;与老人言谈时,应该谦恭礼貌;遇到一些困难的事情时,应该向身边熟悉的老人请教等等。总之,内心应该培养对老人尊敬的理念,并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对老人尊敬的言行与之相应。

为什么要对老人尊敬呢?首先,大凡老人,在他们各自的位置上已经为这个社会做了很多贡献。例如,在家庭中,他们养育了子女,使得这个社会人丁兴旺;在工作岗位上,他们或多或少地都是尽了自己的力量,为这个社会创造了财富,提供了便利。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之所以今天能幸福地生活在世间,获得种种物质与精神生活的便利,都是依赖于老人们往昔的努力工作,所以我们理应对他们心存尊敬。

其次,老人心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经验与智慧,是年轻人所不能企及的,只有尊敬他们,才有可能向他们虚心地学习,获得他们心中的智慧,这也是老人值得我们尊敬的重要理由。

再次,老人们身体已经渐渐衰老,老苦、死苦等已经渐渐靠近他们,使得他们的身心都遭受着种种难以言说的痛楚,所以应该尊敬关心他们,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安慰。例如,年轻时能健步如飞,年老时却跌跌撞撞;年轻时能够非常快乐地享受美食,现在食物到了嘴里却没有滋味,而且牙齿也几乎掉光了;年轻时英俊美貌,年迈时却老态龙钟了;年轻时对四季的冷热都很敏感,年老时身体似乎失去了知觉;年轻时眼耳鼻舌身这五根都很敏锐,年老时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的触觉等,都已经不那么敏锐了。还有,死亡渐渐逼近,去日无多,这个可怕的事实会在他们内心制造一种挥之不去的痛苦。

意根也渐渐变得暗钝,思维往往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活跃,而且还常常忘事。此外,由于身体的衰老,种种疾病也悄悄降临,使他们饱受身心的折磨。在这种情况下,老人内心会产生自卑以及即将被社会遗弃的感觉,如果我们对他们不尊敬,就会加重老人内心的这种痛苦。所以,无论如何,对老人应该培养尊敬的好习惯。

幼,是指年幼的孩童;怀,是关爱提携之意。怀幼,就是对年幼的孩童应该关爱提携。年幼的孩童刚刚来到这个人间不久,身体还比较脆弱,内心也没有多少知识,他们对父母的依赖性还比较强,所以对年幼的孩童,不仅在身体上要给予照顾,在精神上也要给予提携,让他们能够幸福茁壮地成长,具备健康的人格,将来能够为社会做贡献。

如果我们不能善待孩子,甚至粗暴无礼,这种粗暴就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创伤,长大之后,他们就有可能将这种创伤反馈给社会。相反,如果我们全社会都能善待孩子,孩子就会体会到社会的祥和与美好,长大之后,他们就会以祥和与美好的方式回馈社会。

爱护自己的小孩几乎是一种本能,尊敬自己家中的老人也似乎是人之常情,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说,爱护自己家中的老人,要推而广之,爱护天下所有的老人;关爱自己的孩子,也要推而广之,关爱天下所有的孩子。

古人说:“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孤寡老幼,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对待他们,一个善良的人应该像太阳的光芒一样,默默无声地照耀他们、呵护他们,让他们的内心得到温暖与慰藉。

摘自《太上感应篇浅释》(明如居士著)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