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欧阳修陪友人拜见苦行僧,这精妙的一问一答改变了他对佛学的看法

发布时间:2023-08-28 04:06:10作者:大众学佛网
欧阳修陪友人拜见苦行僧,这精妙的一问一答改变了他对佛学的看法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南岸,因位于洛水之北,故得名洛阳。境内山川纵横,西有郏鄏山,北有邙山,东有成皋,南有嵩山。洛水来自西南,伊水来自南,右涧水,左瀍水。香山与龙门山临流对峙,形成了一道天然门阙,故称为伊阙、龙门。山河秀丽,风景宜人,帝王文人多游幸流连于此。此外,洛阳的战略地理位置也十分险要,“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荆襄”,自古为中原逐鹿之地。先后有东周、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隋、武周、后梁等封建王朝在这里建都,历史文物遗迹众多。

北宋立都开封,称“东京”,另以洛阳为陪都,称“西京”。洛阳钟灵毓秀、物产丰饶、人文荟萃,自古多有文士在此为官治学及致仕养老,多公卿士庶园宅。李格非《洛阳名园记》里提到唐代公卿贵戚在洛阳的府邸园林有一千多处,后因战乱损毁不少,北宋对部分加以修复。其中较为有名的是午桥别墅,唐代宰相裴度退隐所建,名为“绿野堂”。裴公与白居易、刘禹锡终日酣宴,一时名士聚集,宋时为宰相张齐贤所得。

“绿野堂”的不远处即白莲庄,白居易晚年致仕后即休养于此,并在香山举行了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九老会”。

青年欧阳修深深为洛阳的山水风光及人文氛围所吸引,三年洛阳为官期间经常游历山川,留下了大量记游诗文。明道元年初春,与杨子聪、张谷、陈经游龙门,有《游龙门分题十五首》、《送陈经秀才序》。春末,携梅尧臣、杨子聪往游嵩山,欧阳修有《嵩山十二首》,梅尧臣亦有同题诗《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九月初,河南府委派通判谢绛担任主祭,欧阳修、杨子聪分别为“读祝”、“捧币”,再加尹洙、王复等一行十余人前往祭祀嵩岳山神。再游嵩山,欧阳修有《秋郊晓行》、《缑氏县作》、《又次行坐》。梅尧臣虽不在场,但谢绛有《游嵩山寄梅殿丞书》,因此《宛陵先生集》卷二有诗《希深惠书言与师鲁、永叔、子聪、几道游嵩因诵而韵之》,也是记此次嵩山之游。明道二年,庄献刘后、庄懿李后袝葬永定陵,欧阳修受命前往巩县陪祭,有《巩县初见黄河》、《巩县陪祭献懿二后回孝义桥道中作》、《黄河八韵寄呈圣俞》,梅尧臣亦有《依韵和欧阳永叔黄河八韵》。

明道元年与谢绛等人再游嵩山之行对欧阳修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自此欧阳修开始真正接触佛理佛法。据谢绛《游嵩山寄梅殿丞书》记载,十四日祭祀嵩岳山神后,他们便换上便服登太室山,沿途游观玉女窗、捣衣石、八仙坛、三醉石、封禅坛、武后封祀碑等。谢绛提议前去拜见在居石室诵读《法华经》的汪姓苦行僧,欧阳修反对,然而众人却不依,拉着他一同前往,而正是这次与汪姓僧人的接触开始让他感受到了佛学的博大精深。欧阳修尊崇韩愈的儒学之道,一贯尊儒辟佛,对佛学极为排斥。

欧阳修以不解“古之高僧临生死之际,类皆谈笑脱去”请教,实则想与之论辩,然而老僧“古之人念念在定慧,临终安得乱?今之人念念在散乱,临终安得定?”的回答让欧阳修颇受震动,谢绛记载“永叔扶道贬异,最为辩士,不觉心醉色怍,钦叹忘返。”天圣九年冬,欧阳修作有《智蟾上人游南岳》,“野渡惟浮钵,山家少施钱。到时春尚早,收茗绿严前。”文意盎然,颇有淡雅超逸之趣,但刻画的出游僧人形象只是最浅薄最大众的看法,这表明当时的欧阳修对佛家的认知还停留在形式上,不曾真正接触佛法,对佛教中人也没有好感。而且欧阳修一向以韩愈为修身立道的典范,韩愈穷其一生都在推崇儒学,以辟佛为己任,那么欧阳修自小对韩文耳濡目染,自然内心对佛学或多或少都有几分排斥。

刘德清先生在《欧阳修传略》里也提到了这一点,认为欧阳修、尹洙等人痛斥佛法僧徒,乃是出于捍卫儒家伦理,并未曾深究佛理。对于欧阳修而言,这次与汪僧的交往,不亚于接受了一次佛学文化的熏陶,他开始尝试了解佛学佛理,内心也隐约开始近佛。十六日访石堂山紫云洞,欧阳修见“神清之洞”四字,体法雄妙,而他人却未曾见,更让他觉得与佛家有缘。此外,景祐元年为明因大师作塔记,景祐二年为净慧大师题禅斋,晚年自号“六一居士”都是他对佛道态度有所缓和的力证。

洛阳境内河川众多,水网密布,伊水、洛水、瀍水、涧水等汇入黄河,因此流经龙门时黄河水势十分浩大,气象恢弘。欧阳修出于四川绵州,长于随州,熟悉的是长江的水域风光,“予生平居南,但闻河浩渺”,虽对黄河壮阔之景早有耳闻,但毕竟未曾亲眼目睹,因此明道二年前往巩县陪祭初次见到黄河时心潮澎湃,极受震撼,内心激动不已,写下了长达四百九十字的《巩县初见黄河》。归来的途中,又有《代书寄尹十一兄杨十六王三》,长达二百七十字。欧阳修的长诗不多,单篇字数超过两百的仅有三首。

除了纪念亡妻胥氏夫人的《绿竹堂独饮》三百六十四字外,其余的两首都缘黄河而发。另外欧阳修早期描写景物的作品,如《秋郊晓行》、《行云》等篇,多描写山川风物之貌,情绪较为内敛。而在《巩县初见黄河》中写道:山行迤逦若奔避,河益汹汹怒而詈。舟师弭楫不以帆,顷刻奔过不及视。舞波渊旋投沙渚,聚沫倏忽为平地。下窥莫测浊且深,痴龙怪鱼肆凭恃。

《巩县初见黄河》诗歌用舟行之快来侧面烘托出黄河水势浩大、狂风巨浪,连帆都不用张开了。迅疾的河水流经之处皆被大水覆盖,不复高低,水深莫测。“顷刻”“倏忽”都是表示快速的副词,多见于文,欧阳修在诗中很少用到,但在这短短的四句里连用两个,可见黄河带给他的震撼。另外从篇章结构上来看,全诗分为三个层次,前十六句描写黄河壮阔澎湃之景,次四十句追述鲧禹治水功绩和历代水患及治水情况,后十四句歌颂当代治河功绩,感怀天子圣明。黄河之景波澜壮阔,引发了欧阳修无限的生发与感慨,如果不是用了古体诗的形式,从词句文意上看它更像是一篇由景生发的议论文。壮阔的黄河让欧阳修一扫数月以来因胥氏夫人去世的阴霾,心境开始明朗,也开辟了雄健奇伟的新诗风。诗篇纵横捭阖、气势磅礴,带有明显的学韩复古倾向,开宋人以诗为文,宋诗以气格为主的创作先河。

洛中山河壮阔,风景优美,名胜古迹遍布,欧阳修年方及壮,勤学奋发中举后初任官于此,好玩之心得以释放,与友人一起遍历洛中山川,身临其境去感触大自然的奇妙。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里有云“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在游山玩水中,欧阳修勤于思考,每到一处,常常查访古迹典故,收集碑拓之文,为《集古录》的成书打下基础。且多有记游诗文之作,风格不一,大量用典,并多有生发之文。洛中山川游历对欧阳修是难得的经历,增长了山川阅历,对佛学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不再仅仅停留在形式上了。诗文创作中也开始践行学韩复古风格,开辟了雄健奇伟的新诗风。

欧阳修洛阳山川游历也不总是与他人结伴而行,单独出游亦不少。明道元年作有《伊川独游》、《雨后独行洛北》,景祐元年亦有《春日独游上林院后亭见樱桃花奉寄希深圣俞仍酬递中见寄之什》、《伊川独游》、《独至香山忆谢学士》。虽为游赏之作,但内容和情感均涉及欧阳修独处时的所思所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