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游本昌:大家说我演活了济公,其实是济公度化了我

发布时间:2023-07-27 04:03:37作者:大众学佛网
游本昌:大家说我演活了济公,其实是济公度化了我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当这首风传海内外,老少皆会哼唱的《济公》主题曲响起时,那个鞋破帽破、疯疯癫癫的济公活佛便会活脱脱地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而在80年代成功塑造了这一经典角色的游本昌说:

“我与济公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演员和角色的关系,我贴近了济公,而济公度化了我,他让我领悟了人生的真谛:济世为公,快乐融融。”

他亦因此被人誉为“活济公”,脱下那身破袈裟,他依然有着一颗佛道之心。而不为人所知的是,游本昌早在幼年就皈依佛门,并在古稀之年短期出家,是一位地道的佛弟子。在出演济公之前,游本昌并不为大众所知,而大家也许想不到,济公已经是他的第80个角色。济公是佛教人物,而游本昌也从小便与佛教结下了很深的因缘。

1933年9月生于江苏泰州的游本昌,是姊弟六人中惟一的男孩,父母都是笃信佛教的居士。已近八十高龄的他,忆起儿时,印象最深的是跟着父母到寺里去放焰口。

“三四岁刚记事的时候,我记得就骑在父亲的肩膀上,挤进庙里放焰口的人群中。进了那个会场,见几张很高的桌子,上面坐着身披袈裟的法师,四周大放光明,色彩斑斓,就感觉怎么那么辉煌,我激动得差点叫起来了。后面一个大人赶紧把我拦住。确实有点太无礼了,我第一次感到不好意思,第一次感到脸红,但内心还是欢喜雀跃。”游本昌至今说起最开始见到庄严的庙宇和高僧的情景,依然充满赞叹。

游本昌饰演弘一法师

刚出生时,就有人说这孩子不好养活,活不过十三岁,只有皈依佛门才能闯过这一劫。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刚满六岁时,妈妈就把他送到上海法藏寺,拜兴慈法师为师,皈依佛教,法号乘培。10岁又跟受菩萨戒的父亲在南京普照寺听昙钵法师讲经,大人听经,他在一旁悄悄也盘上腿,微闭眼,跟着嘟囔。当应慈法师、来果法师讲《华严经》时,他就能听懂一句半句了。

每天从家里到寺院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溽热的天,他也不嫌累,跟着父亲亲近三宝。后来他冲过13岁关,长到15岁时,父亲又把他带到上海圆明讲堂,想让他皈依自己的师父圆瑛老法师,还准备叫儿子出家。

游本昌笑着眯起一双有神的眼睛回忆,“记得当时圆瑛老法师摸摸我的头,看我一眼,对父亲讲,先让孩子玩吧,玩够了再说。圆瑛老说,收下皈依,法号不变,仍叫乘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虽然那时候他年纪尚小,并不懂什么佛法,但自幼蒙熏,长大后心中一直很亲近佛教。

1956年,游本昌以全五分(每门功课都是满分)的成绩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央实验话剧院当话剧演员。1980年,他在话剧《一仆二主》中,凭借“仆人”这一角色,获得了文化部授予的表演一等奖。

1982 年,一批外国哑剧大师来到中国。次年,爱好哑剧的游本昌搞了一台自己的哑剧晚会,这台晚会给他带来了转机。那年底,晚会搬到上海演,剧场经理起初比较担忧,认为有声的戏票都卖不动,更不要提哑剧了。谁知,票一开售,一个半小时内全部卖完,原定3场的演出增加到11场。

轰动一时的游本昌由此进入了正在筹拍《济公》的上海电视台的视野。

三十年间认认真真塑造79个“小人物”后,游本昌终于迎来了“大人物”,经典的济公形象诞生了。对此游本昌解释说,“正是前面对小角色的举轻若重,才有了对济公的举重若轻。”

游本昌剧照

济公度化了我,他改变了我的艺术观

1985年《济公》播出后,迅速风靡了大江南北,游本昌也一夜成名,为大众熟知。同时,在他艺术探索的路上,捷报频传,连获全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及电视明星太平洋杯“青年最喜爱的电视男演员奖”。

“20多年里头,这个角色一直没有离开过我,我一直在领悟,受益无穷。我跟济公,不是简单的演员和角色的关系,因为我遇到这个角色,这个角色度化了我,他让我领悟了人生到底是什么。”游本昌说。

2007年,在济公的老家天台县,成立了济公故居。国清寺举行了一场国际论坛,很多国内外专家云集,游本昌做了一个五分钟的发言,阐述了自己的感悟:

“济公,济的是公,不是济私,济公济公,济世为公。济公文化,无我利他。天天为自己的私事而计较,并不是有智慧的人。济公‘酒肉穿肠过’,不为一些条条框框所束缚,说明他的心是自由的,所以不管吃什么都没有分别。现代人为名所困、为利所困、为烦恼所困,就是因为太在乎自己的利益,放不下的事太多了。”

1987年,上海电影明星艺术团访问新加坡,五十个人已经定了,但新加坡方面钦点济公的扮演者游本昌必须参加,于是团长谢晋打电话给他,他得以一起出访。“由于《济公》的国际影响力,我的事业一下子拓宽了。”

“当时在一个华侨宴会上,一个老华侨对我说,游先生我们特别感谢你。我们的下一代都是英文教育长大的,看了你演的济公,才知道我们中国有这么优秀的文化遗产,这么好的戏。通过电视剧,他们开始注重了亲情,孝义,做善事,中国传统美德对他们开始有了影响。”

正是这次对话,使游本昌感到了自己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感,让他知道自己的观众不止在国内,全世界当时八千多万华侨都是自己服务的对象。用他的话说,“我对于演员的使命感一下子确认下来了。”

1991年,游本昌随文化部艺术团去往西藏,参加西藏解放四十周年的大庆。

“演出完了之后,我还没脱衣服呢,工作人员说后台有两个藏族小朋友等着你签名,等了好半天了,结果他们给我献了一条用自己所有的零钱买的小哈达。当时在藏区,藏语版的《济公》刚放完,那两个小朋友说,就六集吗?我们还想看。

在我接受了这个哈达,听了两个藏族小朋友的愿望之后,我就决定一定要拍续集。藏族小同胞代表了全国各族的观众嘛,因为我当时演出时,在朝鲜族地区、蒙古族地区、新疆地区也都受欢迎。”

其后游本昌投资拍摄了20集《济公游记》,从1991年一直做到1996年,1998年开始在全国187个电视台播出,当时正值《天龙八部》等武侠剧热播之际,但《济公游记》还是争得了一席之地。

学佛就要学周总理 为人民服务

在游本昌的观念里,学佛没有那么深奥,活着的人,济世为公,就是活佛。而在他所接触过的人中,周恩来总理无疑就是他心中的佛。

1956年,游本昌就到了北京实验话剧团,当时剧团的总导演是孙维世,其父孙炳文是周总理的早期战友,全家都牺牲了,总理于是把她收为义女,所以每场戏总理都会都来看。

“我亲眼目睹了周总理的风范,他跟台上所有的演员握手,眼睛看着你,很认真的握手,不是赏你三根手指头。所以我们从他那里感受到一种亲切的教导,感受到平等。有时候演员坐在前头,总理站在后头跟我们合影。有时候看侧边还有人,拍不了照了,羡慕的看着拍照的人。总理坐下了又起来,主动过去跟人家握手。这些东西都是模范啊,一点架子都没有。所以我们多年来也没有一点架子,架子都是臭的。我认为学佛学什么?就要学周恩来总理,始终带一个像章:为人民服务。”游本昌毫不掩饰自己对周总理的景仰。

“周总理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始终是那身制服,那双皮鞋,我都亲眼见过的。他那么平易近人,所有的工资都是拿来救济烈士的子女,没有一分钱的存款。所以在他死后联合国为他降半旗致哀,这是没有过先例的。在我心里,像总理这样纯净的人,像毛主席夸手术台上的白求恩,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即使他不是宗教界人士,有那颗善心,他就是大觉悟者,就是佛。”

开怀大笑

再过一年我也是80后了

2009年,游本昌在大觉寺短期出家,那次剃度之后,他便不再蓄发。“这样省事儿,斩去三千烦恼丝嘛。”游本昌说完哈哈一笑。

走进游老的家,见他迎面走出屋来,79岁的老人,并无老态,腿脚利索,声音洪亮。在采访的过程中,说到兴起处时常手舞足蹈,笑声爽朗,依稀间恍惚有济公的影子,自由快乐。因此有媒体称他为“老顽童”,他毫不介怀,反而幽默地说,“这样叫也可以啊,我年纪虽然大了,但心态还很年轻,我也是80后啊,明年不就 80岁了吗。”

游本昌注重运动和养生,甚至自创了一套“游氏健身法”,谈起养生之道,他认为就是一个字——动。因此天天运动是游本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每天活动每天练,这个身体要保持,虽然是个臭皮囊,但它就是你的舟啊,你要坐着它到达彼岸,彼岸是什么,就是我的理想和目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也是一个演员的基本功,很多演员松懈了,但是我还一直保持着硬朗的身体,随时准备着投入新的演艺事业。”

近几年,他出演了《刀见笑》中的隐退刀匠,《剑雨》里的高僧,用实力告诉大家,自己不是只能演济公那样的喜剧演员,而是能塑造不同角色的性格演员。

游本昌

游本昌曾在1997年皈依茗山长老,2008年茗老到北京,给他留了一幅字:以文艺化导人心。“这就是茗老给我的开示,也是对我的期望。”游本昌说,“对佛学要活学,是活泼的一种心法。我的宗旨就是遵守茗老的教导,以文艺化导人心。因为我有文艺方面的专长,表演方面的专长。我们全家都跟我拍摄影视作品,话剧作品,女儿写剧本,女婿管理一些经纪事物,一起为菩提事业,为广大人民,弘扬真善美。”

79 岁的游本昌还玩微博,他说自己与年轻人的距离并不远。而他发微博的口气和言语,竟真跟80后无异。“这就是学佛的好处,快乐没有诀窍,就是为人民服务,这种服务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济世为公,快乐融融,济世为公,自在其中。”他最后笑着强调了一句,“这都是济公教给我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