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首届“一带一路”与亚洲佛教文化论坛暨海堂山佛教专题论坛演讲论文 ——关于中国佛教绘画艺术国际化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08-17 17:30:53作者:大众学佛网
首届“一带一路”与亚洲佛教文化论坛暨海堂山佛教专题论坛演讲论文 ——关于中国佛教绘画艺术国际化的思考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推进为当代中国佛教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作为一个职业研究和创作佛教艺术的书画家,也一直在思考,中国的佛教绘画艺术国际化的符号语言。何种艺术形态,何种表现形式,才能得到国际化的认可和关注!本文主要是笔者的一些思考与探索实践,管窥之见,有待方家指正。

一,丰富多彩的中国佛教艺术

谈起“佛教”和“佛教艺术”,都与“一带一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息息相关。从贯穿中亚的陆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佛教传入,随着鸠摩罗什等法师有组织的大量译经完成,佛教开始大面积传播,丝绸之路沿线的新疆乌兹、敦煌开始大面积开凿石窟,从此开启了一千年的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辉煌历程。随着佛教文化的影响与传播,佛教大型造像先后在山西大同建造了云岗石窟,河南洛阳建造了龙门石窟,还有乐山大佛,大足石刻等。特别是去过甘肃的人就会发现还有许多知名的佛教石窟,如洛阳的石窟寺等等。

特别是本次受邀参加的“海堂山佛教专题论坛”,又发现一个新的佛教艺术类型-蒙藏佛教艺术石刻群。在甘肃的敦煌石窟中虽然有藏传佛教绘画内容,但是没有看到形成系列的佛教造像,可能与部分其中的部分石窟没有开放有关。海堂山摩崖造像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最终形成有1449尊佛像的规模宏大的摩崖造像群。历尽历史沧桑洗礼,目前留下了270尊造像。

石窟造像

综合以上的佛教石窟及造像可以看到,中国佛教艺术历史悠久,而且形式也非常丰富,如何研究、借鉴与参考这些造像艺术,对于当代佛教艺术绘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世界艺术宝库-敦煌佛教艺术

600年前,大明朝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敦煌石窟开始没落,福建沿海和广东潮汕地区大量人口随着贸易移民也把佛教带向了世界,而这次佛教传出去意义重大,与唐代东密流传到日本不一样,明代外传的佛教已经明显中国化了,观音菩萨是女相了,弥勒菩萨是大肚了,护法菩萨也增加了中国化的伽蓝菩萨关公了。在国际美术界有广泛认知的就是敦煌佛教绘画艺术。从二十世纪初开始,随着敦煌文物流失海外,“敦煌学”在国际上开始流行起来,而敦煌壁画佛教艺术更是得到了国际广泛认可。

当代对于敦煌佛教艺术有两个重要的参考意义。一是持续不断的发展精神,如敦煌是持续不断的建造了上千年才有了今天的规模,这里边就需要一个工匠精神。目前国内佛教界也在大谈佛教文化,但基本是享受前人留下的佛教文化遗产,如四大佛教名山,各大石窟等等,建造寺院也是动辄投入几亿元的建设资金,如其建造这么多没有特色的文化寺院,不如在佛教文化上投入更大的力度。二是结合地方文化,发展自己具有特色的佛教文化。当代也有一些石刻,如新昌大佛的五百罗汉石刻,普陀山的海边摩崖石刻,都有一个题材选择和原石的风化保护等问题。

三,佛教艺术的传承及实践

笔者曾经多次去敦煌考察写生,看到的敦煌佛教绘画作品基本是两个类型:一是临旧如新,就是临摹敦煌壁画中的画面,重新补充填色,如张大千临摹的敦煌佛教绘画就是这种创作风格;二是临旧如旧,就是临摹现有的状况,保持历史留下的斑驳感,而韩国和日本艺术家就喜欢这种风格。如日本美术院校壁画专业的研究生,导师会要求研究生第一年临摹一幅敦煌壁画,大小尺寸不限,但是要求临摹作品与原作一模一样,连裂缝用放大镜看也需要一样,第二年自由创作一幅作品,二年期作业得到导师认可就可以研究生毕业了。

转回视角,先看一下,什么是中国绘画艺术,也就是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在学院教学中与版画、油画、雕塑并列。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色和墨在帛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同理,中国佛教绘画艺术是宣纸、绢本为基质,用笔墨进行创作的一种绘画形式,基本上中国画的笔墨和颜料是“渗入式”的。而油画更多的是布面“堆积式”的。而在敦煌石窟中,1000年前就有了“沥粉贴金”的工艺,更有上半部分是绘画,下半部分是雕塑的艺术表现形式。于是,笔者从2017年开始,采用敦煌壁画的“沥粉贴金”工艺,以及壁画的一些制作工艺,开始开展佛教题材创作实验。而这些创作,既有敦煌壁画的佛像系列,也有四大佛教名山等山水画系列。

这种贴箔的技法与传统的纸本绘画不一样。一是采用皮纸,最好是半生熟,拉升性能好,而且要把半生熟纸要做熟纸,自己调制胶矾水在皮纸上反复刷胶矾,直到做成熟纸;二是要把熟纸蒙在木板上;三是打底色;四是反复贴箔,直到形成自己满意的底色;五是起稿;六是反复染色;七是后期收拾。从这种绘画流程可以看出,贴箔这种技法从成本,时间上来看还是非常不经济的.现在流行的是快餐文化,即使在绘画领域,很多所谓的大家已经是集体创作,个人署名了,有点类似于唐卡的制作。目前实践的重彩贴箔系列,所有的工序都是自己动手,为此是非常费时费力的。所幸的是,这种创作从国内来看,还是有唯一性和开拓性的,非常具有艺术原创性,这种佛教绘画艺术既有独创性,也有唯一性。

这些贴箔重彩采用的材料都是国画常用的材料,视觉表现更有装饰效果。这几年从国外的佛教壁画考察结果来看,描金的比较多,而传统的贴箔形式则在佛教壁画上基本失传了。笔者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实践,希望在佛教壁画上能够有更好,更广泛的应用。从最近普陀山的三大寺(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宁波的阿育王寺,天童寺的考察可以看出,这些名山名寺的方丈室,大殿的佛教壁画来看,贴箔工艺应用很少(普济寺的天王殿有一幅著名画家尼玛泽仁创作的海岛观音是工笔重彩)

2017年底,受广州市艺术品收藏家协会邀请在广州举办“一带一路”个人佛教绘画艺术展,特意创作了一批敦煌系列重彩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把书法结合在一起,又做了一些新材料的应用尝试,这批作品目前正在广东巡展之中,目前已经在广州、潮州、汕头、深圳展出。

除了敦煌系列佛像,发现广东岭南画派之中有“撞水”的技法,笔者也尝试做了一些撞彩方面的尝试。

总结

从近几年去台湾、马来西亚和日本收集的佛教艺术展览资料分析,佛教艺术绘画主要呈现两个方向,一复古,以绢本为主,临摹、做旧的方式创作;二是重彩,从台湾和日本的佛画创作可以看出,大量引入西画的色彩体系,具体来看日本的重彩以底色,贴箔逐渐形成一种装饰性艺术风格,而台湾更多的是油画形式的创作。

从佛教艺术的国际化可以看到重彩是佛教艺术国际化持续发展的方向。

中国佛教艺术国际化创作是个大课题,目前的创作和实践个人是在探索阶段。

作者简介:

周晶,亦名子彦,养慈居士。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一诚长老入室弟子,马来西亚佛教大学佛学博士。佛教艺术评论,书画家。

中国禅意诗书画院创会副会长,九华山乔觉禅林诗书画院常务理事,中华佛造像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名寺高僧书画系列系列执行人,《中国当代佛教艺术》执行主编。文化部中国画艺术创作院萧剑工作室助教,中国长城书画院特聘画家,中国敦煌中国画院特聘画家,太原市佛光禅寺文化顾问,记录片《五台山》文化顾问。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