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世界的“歌者”
发布时间:2023-10-17 04:06:51作者:大众学佛网新华社南宁3月18日电 题:无声世界的“歌者”
新华社记者雷嘉兴
“啊……啊……”,在广西百色市凌云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律动室内,一声声抑扬顿挫的“啊”音伴随着老师指挥棒上下舞动徐徐而出。在这里,一群特殊的孩子正在排练《无声三部曲》。而这些孩子都属于一个特殊的团队——无声合唱团。
无声合唱团是由一群聋哑儿童组成的合唱团,仅通过“啊”声传递出他们的歌声。
作为无声合唱团的发起者之一,北京文艺工作者李博说:“六年前偶然听见一位聋哑人发出‘啊’的声音,当时就觉得这个声音非常震撼、纯粹。”李博说,当时他和伙伴张咏(合唱团另一位发起人)想把这种纯粹原始有力量的声音放进音乐里,决定对聋哑人的声音进行采样。
2013年,两人来到了凌云县特殊教育学校。但一开始就遇到了困难,起初孩子们都不愿意发声,甚至躲着他们,“在孩子们心里可能认为发声这事对他们来说是缺陷,是一个让他们感到自卑的事。”李博说,他们不断鼓励孩子们发声,但成效始终不明显。
直到有一天,时年四岁的小女孩杨微微扯着李博和张咏,发出了“啊”声。“这一声纯净而自信,那一刻我们就被震撼到了,努力是有收获的。”李博说,有了杨微微的带动,其他孩子也相继愿意发声。后来两人经过一番思索,决定把这些孩子组成一个合唱团。
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背靠墙站调整体态、寻找丹田来发声、摆正舌头的位置,不会手语的李博和张咏克服和孩子们的交流沟通问题,带着孩子们慢慢开始了发声训练。
“小朋友们主要是通过机械记忆来记住自己应该发声的时机,要反复训练很久。”学校老师廖家露说,日常排练比较枯燥,也曾有小朋友打过退堂鼓,“但通过同学之间互相鼓励,孩子也意识到了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性,也坚持下来了。”
廖家露告诉记者,合唱团一个叫任秋露的小女孩刚来的时候,情绪比较不稳定,很爱哭,“在加入合唱团后跟大家一起训练,慢慢地也融入这个大集体,坚强开朗了起来。”
付出终有回报。2017年底,无声合唱团首次走出大山,来到了厦门音乐节演出。“当时台下有上千名听众,表演时台下十分安静。”李博说,当孩子们表演结束后,现场没有听到热烈的掌声,而是一片寂静。作为指挥的他转身面对观众准备行礼时,“看到台下的观众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当时十分感动。”
如今无声合唱团已经发展到了14名成员,年龄在9岁到18岁之间。
2018年8月,无声合唱团登上了北京音乐厅的舞台,演唱《无声三部曲》。廖家露说:“虽然孩子们很紧张,但是精气神都特别足。”伴随着音乐响起,一声声清脆有力的“啊”声逐渐放开,有张有合。
“这些声音原始而清澈,纯粹而富有力量,”李博回忆起当时表演的情景,赞不绝口,“这些孩子很有气场
,表现力特别强。”表演结束下台后,孩子们既激动又开心。“很多孩子下台后都激动地哭了。”台上十多分钟的表演,凝聚了合唱团5年的训练积淀,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北京、厦门、成都……这些年来,无声合唱团走过了不少地方,向外界唱出了他们的歌声。谈及合唱团下一步的打算,李博说:“我们只希望这些孩子能通过合唱团看到外面更大的世界,理解更多东西,让他们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