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楞严经·卷二|五阴之色阴(19)

发布时间:2023-08-26 04:06:44作者:大众学佛网
楞严经·卷二|五阴之色阴(19)

《心经》的第一句话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里的五蕴,就是指色、受、想、行、识这五阴。五阴是虚妄的幻化相,其本质为空,为如来藏妙真如性。在这一部分里,佛陀将从五阴的角度分别开示,或者说,是对五阴进行奢摩他微细观照。

继续边读边聊《楞严经》。

【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阿难!为何说五阴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呢?”

色是指山川大地、草木人畜等等一切物質现象。阴是指因为分别诸色相,攀缘妄心如阴云般,遮蔽了真性本空,故称“色阴”。

【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唯一晴虚,迥无所有。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于虚空别见狂华,复有一切狂乱非相,色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是诸狂华非从空来,非从目出。如是阿难。】

“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之眼,观晴朗澄明的虚空,除了一个晴明虚空相,迥无其余杂相。这个人无故地不眨眼睛、瞪着虚空看,眼睛看花了就发生劳相,看见虚空中现出狂华以及一切狂乱的说不出形状的色相。色阴当知就是如此来的。阿难,这些狂华不是从虚空而来,亦不是从目中而出。为什么这样说呢?阿难。”

这个例子举得很有深意。这里“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是指自性清净。“唯一晴虚,迥无所有”是指真性本空。“其人无故”是指一念无明妄动。“不动目睛瞪以发劳”是指执着色相。“则于虚空别见狂华“是指产生了虚妄幻相。“复有一切狂乱非相”是指对着狂华打妄想而产生的一系列念头。色阴就是这么来的。

【若空来者,既从空来,还从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虚空。空若非空,自不容其华相起灭,如阿难体不容阿难。】

“若是狂华从虚空而来的,既从虚空出来,当还从虚空没入。如果虚空有出入的通道,就不是虚空。虚空如果不空,自然也不能包容这些狂华相起起灭灭,这就如同阿难自体不空,就无法包容阿难一样。”

这是讲色阴从虚空而来的情况。其一,虚空若有出入通道,则不名虚空。其二,虚空是空的,才是包容狂华,如果虚空不是空的,如何能包容狂华呢?阿难正因为自性本空,才会包容阿难之相。

【若目出者,既从目出,还从目入。即此华性从目出故,当合有见。若有见者,去既华空,旋合见眼。若无见者,出既翳空,旋当翳眼。又见华时,目应无翳,云何睛空,号清明眼?是故当知: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如果狂华从目而出,既从目出,还当从目没入。由这个狂华从目出的缘故,当合于见性。狂华若是有见性,狂华去往虚空即眼中狂华已空,此时虚空狂华合当见到眼睛。狂华若是没有见性,狂华出去即翳蔽虚空,此时合当眼见翳蔽之狂华。眼睛又见到虚空狂华时,目中应该没有翳蔽狂华。怎么会说是晴明空,叫做清明眼呢?由此当知:色阴虚妄,本非因缘,亦非自然性。”

这是讲色阴从目出的情况。其一,若从目出,当合于见性,本身就是狂华(色阴)眼。其二,如果狂华有见性,狂华见性既然去了虚空,当能从虚空中见到眼睛。显然这种情况不成立。其三,如果狂华没有见性,则狂华出去到虚空,眼睛就能见到狂华翳蔽虚空。此时虚空有相,不能叫做晴明空;眼中见相,也不能叫做清明眼。清明眼中所见是无形无相的真空。

色阴即不是从虚空来,也不是从目中而出,谈不上因缘和合而形成的。色阴有生有灭,更不可能是自然而有的。

当觉《边读边聊楞严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