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流动的电影记忆

发布时间:2023-08-02 04:02:10作者:大众学佛网

流动的电影记忆

 记得小的时候,乡村的文化生活很贫乏。乡亲们日复一日地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贫困而单调的生活。就连温饱都成问题,更何谈文化娱乐呢?那时最普及的娱乐工具便是每家一个的小喇叭,每天刺刺拉拉地播报着“文化大革命”大好形势,再就是几段千篇一律的样板戏。在我的记忆里,每月一次的电影便是乡亲们,尤其是我们小学生们最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了。   每当演电影的日子,村里就像过年一样,消息早早的被灵通人士们到处散播,我们更是盼望早早放学。放学钟声一响,我们便匆匆夹起早已装好的书包,箭一般飞出教室。演电影的场地在十字街,哪里离我家很远,但我还是绕道走那里,为的就是看看银幕挂出了没有。如果赶巧了,正好能看放映员和几个村民埋杆拉幕的情景,我们直到银幕方方正正地挂好了,才心花怒放地跑回家吃饭。当然,也有消息不准的时候,去十字街打探消息的人们与往回走的人们走个碰头顶,急问演什么电影,这时回来的人就会诙谐地说,“《战斗英雄磨鞋底》,可精彩了!”一听这话,去的人便心中一凉,因为他们知道,今天的好戏泡汤了。   早早吃过晚饭,我们便急急忙忙搬起小凳感到十字街,而无论你去得多早,总有一群人比你更早地占据前面最中间的地方。后来我们几个小伙伴就有了经验,轮流派一个人先不吃饭,占好地方,等最先吃晚饭的人到来,换他去吃饭。等夜幕降临,看电影的人们大部分都来了,放映员开始倒片子对光。这时,我们坐在前面的几个小伙伴便拼命摇动我们的双手,身子使劲往上窜,好让人们更早地看上一部“张牙舞爪”的影片。当然,这只适宜开场前,如果那个搞恶作剧,等影片演出后再这样,便会招来一阵呵斥声。   影片开映后,现场立刻静了下来。只听着放映机刺刺拉拉的转动声和偶尔传出的几声咳嗽以及孩子的哭声。漆黑的夜晚,天幕上挂着点点繁星,银幕上的人物在跳在唱,吸引着银幕下黑压压的人群的目不转睛的眼球。这多么像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那时的电影,多是些样板戏轮流甚至重复上演,内容单一,而且早已在村头大喇叭里唱烂了,早已滚瓜烂熟。再有就是《春苗》、《红雨》等带有浓重那个时代色彩的影片,人物形象要么高大全,要么反坏右,泾渭分明。也许是这些影片符合我们儿童的心理吧,每次都看得津津有味。等长大以后,我仍然保持着直来直去的性格,我想这跟我儿时看的那些影片不无关系吧!   电影是在各村之间轮回演出的,只要我们听说哪部电影情节足够精彩,或是从未演过的新片子,头一天晚上,我们几个小伙伴便逃晚自习去看。第二天,多被老师叫到外面去集体罚站,可是,无论老师采取的措施多严厉,我们还是照看不误。一轮圆月下,看完电影的我们一边走,一边热热闹闹地谈论着影片中的精彩情节,无论英雄的高大威猛,还是敌人的阴险狡诈,都夸张到极致,博得同伴一阵笑声。那时,我们最熟悉的,不是公社书记,不是大队干部,而是电影放映员,至今想起,那个叫新宫的放映员的形象,仍历历在目。

   后来,到县城上了高中,如果星期天不回家的话,总会花上两三角钱到影院看上一场心仪的电影;等上了大专以后,学校更是经常组织同学们在学校礼堂看电影;等参加工作以后,随着电视的普及,更是足不出户便能在家欣赏到“家庭影院”;现在,家里配备了电脑,电视倒成了摆设无人问津。影片内容更是五花八门,风情万种,看什么片子,看多久,完全根据个人意愿。冒着严寒酷暑或跑上十几里地去看电影了已成为久远的历史,可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现在的电影,没有当初的那么好看!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