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生气时,把这5句话默读一遍,静心安心,福报自来!
发布时间:2023-07-30 04:05:51作者:大众学佛网一、世人怀智挟诈,而欲事之善,岂有此理。必尽去人伪,忠厚纯一,然后可善其事。至于死生祸福,则一归之天命而已。人谋孔臧, 亦可以保天命。人能摄生,亦可以保神气。自暴自弃,而有凶祸,皆自取之也。——《五种遗规》
【译文】世间的人用识智辩聪和狡诈的手段,而想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哪有这样的道理呢?一定要去掉人性的诈伪,做到忠厚纯一,才能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至于一生的死生、祸福,那么完全顺从天命就行了。
人如能像孔臧一样谋划,也能够保有天命;人能够懂得养生之道,也就能够保养人的神气。如果一个人自暴自弃,那么人生的祸福吉凶就完全是自取的了,怎么能够怨天尤人而生气呢?
二、汲汲焉毋欲速也,循循焉毋敢惰也。非止学问如此,日用事物之间,皆当如此,乃能有成。——《五种遗规》
【译文】做任何事情要努力,不要只求速度;要有序稳定进行,不能够有丝毫懒情。
不只做学问应该如此,日常事物之间,也要保持这样的态度,不生气,这样才会有所成就。三、称人之善,宜就迹上言。议人之失,宜就心上言。盖人之初心, 本自无恶。特以利欲驱之,故失正理。其始甚微,其终至于不可救。 仁人虽恶其去道之远,然亦未尝不愍其昏暗无知,误至此极也。故议之,必从始失之地言之。使其人闻之,足以自新而无怨。而吾之言,亦为长厚切要之言。善迹既著,即从而美之。不必更求隐微主为一定之论。在人闻,则乐于自勉。在我,则为有实益,而又无他日之弊也。——《五种遗规》
【译文】
称赞人的善处,应该要具体到事迹上;议论人的过失,应该要从心地上来说。因为人心里的初衷,本来是没有恶的,只是因为受到利益和欲望的驱使,才会使人做事时违失正理。最开始非常的细微,发展到最后就无可救药了。内心仁厚的人,虽然厌恶这种人与正道相去甚远,然而没有不怜悯其昏暗无知,所以才失误到极点。
因此,在议论这种人的时候,一定是从刚开始时有过失的地方说起,让人听闻之后,足以能够改过自新而没有怨恨生气。而我们说的话,也要是能够使人长善救失长养厚道的切要之言。看到人家的善行已经显明, 既然要赞美人家,就不必更求细微了,而要中肯地发表议论。人家听了之后,能够乐于自勉,在我自己,则可以得到实际益处,而没有他日的弊端。
四、教人使人,必先使有耻。又须养护其知耻之心。督责之,有所畏。荣耀之,使有所慕。皆所以为教也。到无所畏、不知慕时,都行 不将去。——《五种遗规》
【译文】
教导人和使令人,一定要先让人有羞耻之心,又要养护人的知耻之心,要对人进行督责,让人心存敬畏。要进行显扬夸耀,让人心有所羡慕,这都是教人之道。如果一个人无所畏惧,没有敬畏之心,无所仰慕,不向往光明之德,这样的人做什么事也不会成功。
五、凡在朋侪中,切戒自满。惟虚故能受,满则无所容。人不我告,则止于此耳,不能日益也。故一人之见,不足以兼十人。我能取之十人,是兼十人之能矣。取之不已,至于百人千人,则在我者,可量也哉。——《五种遗规》
【译文】
凡是和朋友相处,一定要戒除骄傲自满。唯有保持谦虚之心才能接受他人的意见,一旦自满就什么也接纳不了了。如果没有人给我以提醒和劝告,仅仅依靠自己的耳闻目见,怎么能够日日进步呢?
因此一个人的知见,不能够和十个人相比。我能够接纳十个人的意见,等于兼并了十个人的能力。这样听取参酌不止的话,那么成百上千人的知见,都能够为我所用,我的才能,怎么可以观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