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高僧的一首禅诗,启迪深厚的四句话,却禅意悠远
发布时间:2023-07-26 04:05:54作者:大众学佛网世事沧桑、红尘路远,人海茫茫、彷徨忧伤。人生有花好月圆,也有凄风苦雨;生活有春暖花开,也有月落乌啼。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险滩暗礁,有时也会丧失信心和决心,甚至完全无法辨别真伪。清代一位高僧也有这种感悟,一首禅诗告诉我们如何应对。
一叶翩翩
释净观 清代
一叶翩翩不系舟,夜深月落正堪眠。
芦花两岸无余影,白鹭飞来破晓烟。
释净观,清代僧人,俗姓汪,号来云,浙江萧山人。他小时候经常梦见众菩萨相,于是立志出世,后来投奔恒照和尚剃度为僧,又谒宝寿寺石雨方禅师得法,为曹洞宗第三十七代传人,住持剑州南峰无量寺,圆寂后佛塔建在无量寺右。
禅师白天在寺院里参禅打坐,研习佛法、诵读佛经,傍晚时分便出来散步。夕阳斜照、满山红叶,万里晴岚、长空秋雁,大师眼前呈现出一幅浓浓的深秋图景。诗人不由得兴致高涨,继续漫步向前,忽见前面有一片芦花荡,清风徐徐,芦花飞扬。
湖水清澈,碧波荡漾,两岸青山绵延、倒映水中,湖畔柳枝婀娜、轻拂水面。湖边停着一只渔船,却空无一人。大师走近一看,小船并没有栓系,一阵风吹过,船儿飘飘荡荡,竟然离开了岸边。大师闲来无事,于是纵身跳上小船,任凭风儿把他吹向远方。
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一轮圆月高挂枝头。凉风习习、涛声阵阵,大师顿时感到一股寒意袭裹而来,不过他却觉得异常的惬意。天上繁星闪烁,草中促织乱鸣,此时早已绿肥红瘦,空中不时有枯叶悄然坠下,染上秋的凉意,又开始一个新的轮回。
夜深人静时,船儿却还在湖面上悠悠地飘荡,船影也随着波浪上下起伏。夜色柔和,船上的人早已在梦乡里遨游,无牵无挂,又自在安然。清晨醒来,大师看见湖面上笼罩着一层层白雾,茫茫一片,芦花好像一夜间全无踪影。白鹭在湖面上盘旋,啼叫声声,一会儿掠着湖面飞去,一会儿又安静地立在枯枝上,却将湖面上的雾气从中间划开。
“一叶翩翩不系舟,夜深月落正堪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轻舟荡漾、人在酣眠的情景。
“翩翩”两字,形容了不系舟的自在悠闲,也传达出禅师的恬静内心,他远离红尘,不受世俗的搅扰,在禅意的世界尽情游弋。“正堪眠”三个字,更是表现了诗人轻松洒脱,毫无牵挂,于是才会睡得安然。“芦花两岸无余影,白鹭飞来破晓烟”,这两句禅意浓厚,韵味十足。大师以诗入禅,启迪读者,修行不需要外界的刻意修饰,而在于内心的体悟。茫茫大雾,遮天蔽日,整个湖面都被覆盖,连芦花都看不见了。迷雾正象征着每个人内心的障碍,而芦花却代表着真实的存在,此时我们的内心一片迷茫,无法辨别真假和虚实。
佛语说,“清净行者,不入涅槃,破戒比丘,不入地狱。”不管人涅槃还是入地狱,都不以是否为清净行者或破戒比丘为标志。当我们任运而动,自在行事,内心无欲无念,就像江面上的小船一样,不知不觉之中就进人了白雾和芦花无影交融的境界。
一只白鹭从芦花中飞出,又冲破茫茫的白雾,不仅画面迷人、格调轻松,也形象地说明,白鹭仿佛就是内心的真实体悟,终于冲破了迷雾,发现了真我。清代高僧的这首禅诗,启迪深厚的四句话,却禅意悠远。当自我从在梦里和暗夜的深处勇敢地站出来,如同迷雾里的“白鹭飞来破晓烟”,就有希望重见真实和光明,也就无惧任何其他的艰难险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