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神秀大师与慧能大师“比偈”?五个质疑来了

发布时间:2023-05-26 07:12:38作者:大众学佛网
神秀大师与慧能大师“比偈”?五个质疑来了

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得到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神秀是禅宗五祖弘忍的大弟子,被武周和唐王朝最高统治者尊为“三帝国师,两京法主”。他继承并创新了自达摩至弘忍以来的禅学理论,对慧能及其以后的禅学有重大的影响。慧能与神秀的关系,从呈心偈与得法偈故事本身来看漏洞颇多,而且不同历史文献的记载也有矛盾。有关神秀与慧能包括“比偈”的故事,是禅宗地位得到提高和内部派别形成以后,内部派系为争夺正统地位而虚构的;或是神会借批神秀来发动一场禅宗革命而编撰的故事。慧能获得六祖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与弘忍的安排无关。

《坛经》各版本都记有神秀的呈心偈和慧能的得法偈,而且两人呈偈的过程和心理的细节都刻画得非常生动。如神秀呈偈的情况是:大家都不呈偈,都认为由神秀上座呈偈和得祖位是自然的事;但神秀好多天都处在呈与不呈的矛盾心理中,既怕呈偈被误为谋求祖位,又怕不呈不知学道成就如何,以至“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最后只是偷偷地“书偈于南廊壁间”,之后又是“坐卧不安,直至五更”。

实际上,这种过细的描述反而弄巧成拙,露出了破绽。因为禅之本意,不立文字,不依言语,以心为印,以心传心。

《坛经》对此也有说明,如五祖有一句对慧能说的话:“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由于禅宗教学这个特点,就产生了如下五点疑问:第一,五祖要选传人完全不必采取像举办一场科举考试那样让弟子们比偈,更简单也更有效的办法是五祖在日常传法时自然地提出问题,让弟子们回答,再通过问答互动来考察发现可以付法之人。禅宗传统上就是这样做的。

第二,呈偈本就是师徒间秘密的事,神秀所呈之偈大不了悟道不深,如果神秀不想公开自己所呈之偈,五祖一定会随其愿。学者的密呈,师傅的密付,非局外人所知的。所以,神秀完全用不着左右为难“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第三,即使神秀悄悄地“书偈于南廊壁间”,其他人又怎么对呈偈的过程知道得这么详细?第四,按故事的描写,一开始,神秀并不想谋求祖位,在呈与不呈的犹豫中“书偈于南廊壁间”。神秀偈之后传开,慧能得知而问,一童子告之“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后,也请人书一偈于壁,这样反而显得慧能欲谋祖位。如此一来,就真的演变成一场争夺六祖位的竞争了。另外,比偈一事慧能需要童子告之,也说明慧能还不是正式弟子,但慧能却要书偈。这就不是抬高慧能,而是贬低慧能了。实际上,当时,不可能有“第六祖”或“祖位”这样的观念,这只能理解为是后来添加的。

第五,从五祖来讲,竟然按排一场争夺六祖位的比偈赛,这确实比较符合世俗的风格,显得比较公平又有传奇色彩,编出的故事也算精彩,但于禅门却太不合情理。更重要的是,由于最后的结果是弘忍不得不安排年轻而资历浅且尚未正式出家但悟道深的慧能南逃,则显得五祖缺乏谋略和智慧,这绝非一代大师所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