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只要你往生了,不必在乎品位高低

发布时间:2024-10-10 04:32:56作者:大众学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只要你往生了,不必在乎品位高低

这个法门只要你往生了,品位高下没有关系。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告诉我们,这他自己说的,他希望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净土,什么品位?下下品就够了,他就满足。真的吗?真的。他是真的通了,为什么?你上上品往生,你是阿惟越致菩萨,下下品往生也是阿惟越致菩萨。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世界,跟谁平等?跟佛平等,跟阿弥陀佛平等,往下我们都能够看到。这使我们对阿弥陀佛真的是五体投地,没话好说,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好人,我们到极乐世界不比他差一点,跟他一样!连身体相貌都一样。「由此可见弥陀本心,念念愿一切众生成佛」,这个心念我们要学。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九八集) 2010/11/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檔名:02-039-0198

记住,去的条件,信愿,念佛那是提升你的品位,品位高低没有关系,不必在乎这些。蕅益大师说得很好,蕅益大师说他自己,他决定求生净土,什么品位?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满足了。他给我们做示范,给我们做榜样,这是真的。为什么?下下品往生也是阿惟越致菩萨。经里面没有说下下品往生就不是阿惟越致菩萨,经上没有这么说法;换句话说,只要是往生统统都是阿惟越致菩萨。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0九集) 2010/11/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209

实在说,佛也是在经上这么教导我们,自利之后才能够利他,自己没有成就要想成就别人,佛在经上常说「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你要想度众生,你要先度自己,自己没有得度,没有法子度众生。自己得度,在净宗里面就是你真正有把握往生,你是自己得度了。真有把握往生,往生的品位不必去理会,品位高低无所谓。如果自己一味执著我要高品位的往生,那你度众生的这个愿就没有了。换句话说,你能不能高品位往生?未必,为什么这个说法?因为你有分别,你有执著,你还好高骛远,所以你纵然能往生你的品位不高。反而不如心里头一丝都不挂,什么也不求,老老实实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那种人品位高,为什么?他没有分别、执著。由此可知,我们平时随缘度化,对自己念佛往生没有障碍,不但没有障碍还有功德。

大乘无量寿经 (第二十四集) 1998/9/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24

什么人能去?相信的人能去,依教奉行的人能去。蕅益大师在这个经上讲得好,能不能往生,全靠信愿之有无。你是不是真的相信、真的想去,这是你能不能往生的条件。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下,则在持名功夫的浅深。正好像我们这个世间,六道众生在轮回舍身受生,有两个力量,一个叫引业,引导你到这一道来投生;像我们这一次得人身,引业引导我到人道来得了个人身。在这一生当中,我们的遭遇、我们的享受有苦有乐,这些苦乐的果报叫做满业(圆满的满);满业是你这一生的果报,这一生的受用。

西方极乐世界也有两个条件,也有引业,就是信愿,信愿引导我们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你到哪一个品位往生,这就好像是满业,在你念佛功夫的浅深。念佛功夫深,品位高,念佛功夫浅,品位就低。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不同受用不一样。所以诸位想想,好像也有引业,也有满业,信、愿、行;信愿是引导,行是品位高低。蕅益大师在《要解》里头说的,说得好!所以这个法门不要断惑,一品烦恼不断只要伏住,伏住要在平常生活当中学习。学习什么?我常讲,顺境善缘不起贪恋,没有贪恋的心;逆境恶缘不起瞋恚。要在日常生活当中炼!。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第二十九集) 2003/6/1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20-015-0029

成就早晚,到西方世界成就品位高低还是在放下,这才知道放下多重要。佛为什么要这么样强调放下?因为这世间一切全是假的。你现在想回归真性,真里面没有假,所以假的东西带不去,这个道理一定要懂。贡高我慢是假的,嫉妒这个念头也是假的,贪瞋痴还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为什么不放下?放下,我们念佛有把握;放下,我们知道品位很高。三辈九品往生,善导大师说得好,「总在遇缘不同」,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特别原因。我们凡夫,博地凡夫如果遇缘殊胜,你就很可能在这一生当中实报土上品上生,跟释迦佛、跟六祖惠能大师没两样,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十三集) 2010/6/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053

问:下面一个问题,蕅益大师说的,「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全凭持名之深浅」,有些同修理解为,平时只要具足信愿,临终即使不念佛,阿弥陀佛也会来接引。至於行持,只会影响往生品位高低,与往生本身无大关系。有同学则认为必须同时具足信愿行才能往生,品位的高低是取决於信愿行的浅深,三者缺一不可。请老法师开示,以息众疑。

答:蕅益大师的话,印光老法师认为就是阿弥陀佛亲口说的话,那哪里会有错!往生第一个条件是信愿,有没有行?当然包括行。你说你有信、你有愿,没有行,你的信愿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事情很难,太难了!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的信愿行,你要好好去读读,你不能发生误会。他老人家讲的信,确实跟别人讲的不一样,你看他讲信愿行,他讲信讲六个信,这六个信都具足,这才叫有信心,你有没有具足?第一个信心是相信自己,自己是什么?《华严经》上佛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能不能相信?这就不容易。你本来是佛,现在又要念佛成佛,哪有不成佛的道理!为什么要念佛?用这句佛号把你的烦恼习气打掉。所以千万不要产生误会。

蕅益大师字字句句都是深广无际,我劝你好好去读圆瑛法师的讲义,《要解》的讲义,你看看圆瑛法师怎么解释的。蕅益大师的《要解》我也讲过,刘承符老居士从我的录音带里面写了一本书,好像他的书的题目是《弥陀经要解亲闻记》,都值得你去做参考,决定不能误会。

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八十六) (共一集) 2007/11/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21-419-0001

钞【又慈照宗主,四土图说,以未断烦恼,生同居土,为愿不退。】

慈照大师,这是净宗大德,他完全是根据经里面所讲的四土三辈九品来论不退转。『未断烦恼,生同居土』,这个烦恼就是指见思烦恼,见思烦恼没断,就像我们现在的境界一样。烦恼没断,怎么能往生?就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所讲的,「能不能往生,就在信愿之有无」,我们有坚定的信心,有甚深的大愿,求生净土,那就一定能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下,那就是在我们念佛功夫的浅深。功夫浅深就是断烦恼的浅深,你把见思烦恼都念断了,就生方便有余土;念到理一心不乱,破一品无明,就生实报土,那是念佛功夫的浅深。所以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这个信愿,说实在话,不是普通的信愿,所谓「真信切愿」。真信,唯独信这个法门,要把其他的法门修学的方法统统放下,你才算是真信。决定不能说,我生病了,赶紧去拜药师如来,以为阿弥陀佛管不了这一桩;有了灾难,赶紧求观音菩萨。怕念《无量寿经》、《弥陀经》还不够,还得要念《普门品》、念《金刚经》,甚至还念个「楞严咒」,还得拜个《大悲忏》、《水忏》、《梁皇忏》,搞这些,这叫不信。一心求生净土,还求发财、还求升官、还求儿求女,这是愿不切,这愿是假的。真正的愿,世出世间什么都放下,只有一个愿望,求生净土见阿弥陀佛,这样才能真正往生。所以念佛的人很多,我们看到有信愿行的人很多,真正往生的人不多,什么原因?他那个信跟愿不是真的,或有或无!你说他没有,他有;你说他有,他里头掺杂的东西真不少,不纯不净,障碍他往生,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生同居土,他能够不退,实在讲是愿力支持,是自己的本愿、阿弥陀佛大愿加持,这是我们在大经四十八愿读过。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0五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205

「三辈九品」,这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下不同,就好像念书,有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程度不一样。西方世界有四土,有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这就好比学校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每一土里面都有三辈九品。「三辈」是上、中、下,「九品」就是三辈里面分出来的:上品里面有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品里面有中上、中中、中下;下品里面有下上、下中、下下。所以一共有九品。四土三辈九品,每一土都有三辈九品。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四十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043

西方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清净的程度不一样,随著我们心地清净的程度去往生,最极清净是上品上生,才得个一两分清净,凡圣同居土下品往生,就这么个道理。所以品位高下,蕅益大师讲,在我们念佛功夫的浅深,功夫是什么?就是清净心的程度,功夫是指这个,不是讲我一天念多少佛号叫功夫,不是指这个。假如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心都不清净,那就是古人所讲的,你喊破喉咙也枉然;我一天佛号虽然念得很少,但是心确实清净,那个功夫就深。所以讲功夫的浅深,而不是念佛号的多少。可是佛号,古德常常劝我们要多念,多念有好处,因为我们是凡夫,我们习气很重,不念佛就打妄想,所以念佛就把妄想取而代之,用意在此地。真正讲功夫是讲清净心。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四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249

钞【又恐唯勤理念者,自疑称佛名少,或致落空,故言理得通事,以决其疑。】

这个疑问是相同的,但是这个疑问的根源不相同。前面一个专门从事,於事念不明理;这是『理念』,里面缺少事,这两个不一样。这缺少事念,或者怀疑他念佛念得太少,恐怕往生会『落空』。实在讲,问题是在你念与不念,不在事持跟理持。事持是在事相上,这一句阿弥陀佛从心里面生起来,口里面念出来,耳朵听进去,这是事;理念则不一样。我们在前面看到,这个地方又见到,是对於西方境界完全通达明了,一丝毫怀疑都没有,但是有没有念佛?没有念。有没有求生的愿望?有!这就是蕅益大师讲的,「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你有真信、有切愿,念佛念得少,决定得生;生到西方世界,「品位高下,在持名功夫的浅深」,我现在没有持名,念佛念得很少,祖师没有说念佛多少,是讲功夫浅深。换句话说,「理念」功夫有浅深,「事念」功夫也有浅深,品位高下是决定在功夫的浅深,不是在事持的多少。这个道理明白了,我们的心就放下了。念佛虽然念得少一点,或者一天很繁忙的人,慈云灌顶法师传的早晚十念法,这是最少的。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说,这个十念要是一生都不缺,也符合《无量寿经》上所讲的「一向专念」,因为到那个时候他就想起来了,符合一向专念。可见得真信切愿,念的佛名号少也能得生,真正功夫得力了,品位也不低。这两段话都是破除我们疑惑,坚定我们的信愿。

我教给大家的「十念法」,效果比灌顶法师的朝暮十念还要大,诸位要认真的去学,要把它用在生活上。如果你有早晚课诵的话,你也可以修这个十念法,与你课诵没有抵触。你工作非常繁忙,根本没有时间作早晚课,你就用这个十念法,决定成功。这个十念法,就是十句佛号,你念四个字也可以,念六个字也可以,随著你自己的习惯。莲池大师说得很好,如果决心这一生当中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我们的客气话可以避免,这个客气话就是「南无」两个字,南无是皈依的意思、恭敬的意思、礼敬的意思。名号是「阿弥陀佛」四个字,经上教给我们执持名号,名号是四个字。所以念四个字就可以了。不过我们的课诵时间很短,只要一分钟的时间,所以加上「南无」也非常好,因为时间短!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十句。这个十句就是大势至菩萨讲的「净念相继」,因为我们念这十句的时候,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心地真正清净,用清净心念十句,我们这一堂课就圆满了。你要问,要不要回向?不需要!为什么?我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求生西方净土,句句都是回向。所以这个叫不回向法门。我念佛的目的就是要见阿弥陀佛,就是要往生西方净土。这十念法一天要做九次,一次只要一分钟,决定不妨碍你的工作。早晨起来的时候做一次。吃早饭的时候做一次,我们平常吃饭的时候念供养咒,都念「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都是这个念法。这个念法不错!但是实在讲效果不大,为什么?有口无心。所以不如用清净心念阿弥陀佛,念十句再吃饭,这是第二堂。上午上班,上班之前再做一次,第三堂。下班之前也做一次,第四堂。吃午饭的时候有一次,第五堂。下午上班、下班,吃晚饭、晚上睡觉之前,这一天九堂功课。一堂都不缺,那个效果就很大,比一般人每天用二、三个小时作早晚课的效力还要大,什么原因?就是因为这时间隔得很短,隔很短的时间立刻就又修一次了。所以功课的时间短,次数多,一天做九次,时时刻刻以清净心来执持名号,确确实实达到净念相继,这个十念相继。十念,念念都清净,确实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我们凡夫业障很重,念的时间长了,里面就夹杂,就有妄想、就有妄念,在一分钟这十句佛号里头可以保持没有妄想、没有杂念,可以能保持得住。这个十句不要看它是很短,它是净念相继,所以利益就非常大。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十句不间断,一天九次不间断,这个修学的方法非常适合现代人,人人能修。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四五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245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