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桑吉仁登仁波切:转换无明

发布时间:2023-09-24 04:03:23作者:大众学佛网
桑吉仁登仁波切:转换无明

佛教中每一个法门都讲到自私是最大的无明。越自私的人越痛苦,越自私的人越烦恼,自私的人永远也逃不出这种困惑的圈套。学佛不是要断除自私的念头,而是要把这个坏的念头改成好的念头,把它转换成慈悲、宽容,这才是学佛的真正目的所在。自私中带有贪、嗔、痴,而无明最主要的也就是这贪、嗔、痴聚集在一起。贪、嗔、痴没有佛法的熏陶也可能转换成好的方面,但是不能究竟,永远不可能究竟,而且绝大多数的结果都是带来烦恼。

我们现在要学会把贪、嗔、痴三毒转换成另外三种对我们人生有意义的东西。贪、嗔、痴是为了“我”,因为我执,故造成自私自利。如果我们放开一些、想开一些,我们的心胸就会更加宽容一些。但是学会了宽容和放开还不够,还要学会观察、分析、动脑筋,这就是智慧。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事情都是众生的无明造成的,单是宽容会造成很多不好的后果,伤害到更多的众生,这些就不能宽容。学佛的人要慈悲、忍辱,但是要在般若智慧的陪伴下修慈悲、修忍辱,没有般若智慧,慈悲有可能是无明的慈悲,忍辱有可能是无明的忍辱。这样的慈悲和忍辱可能带来更多的烦恼。当然,生活中很多事情的发生,对我们自己或者对他人都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也就不必计较。如果有些人根本不讲道理,这样做对他自己也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也忍辱和宽容,就会让他养成更不好的习气和习惯,将来这种习气和习惯还会在他的生活中制造更多的烦恼和障碍。这时候,如果你是有能力的人,有智慧的人,就要反驳他,同时要教导他。我虽然经常对别人说,佛教是慈悲的,忍辱的……可是万一有个疯子,拿把刀来砍我,我怎么办?我就忍辱让他砍吗?不可能的。我让他来砍,就完全是无明的慈悲,因为我给他提供了一个造业的机会。这个造业的机会完全是由我提供的。他如果把我砍死了,他就杀死了一条生命,这个罪过不得了,而这条生命正是我提供给他的。所以,这时候我虽然不能还手但我可以跑,可以躲,可以想种种办法来减少、回避这个危险。佛教谈的慈悲、忍辱,是要观察前因后果的,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来问我,我的回答可能是不同的,你和他想什么,我应该怎样回答你、回答他最为圆满,我要去观察思考后才能做出决定,这就叫法无定法。

佛法中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对治贪嗔痴的。人的三毒最容易反映成自己的身口意,这时你要会观察自己,从身口意三方面来了知自己业障的浅和深。有些人有很深的习气,容易喜欢打架、偷盗、放火、杀人,这就是我们说的业力很重,要学会减少和回避身的恶业。再观察口的业力怎么样?嘴上是不是经常乱说,不该说的话也说,得罪别人,挑拨他人关系,如果有这些情况,表明自己口的业力很重,如果不制止,就会不断造口的业力。减少不好的口业的习气,就要少说,不说不好的话,不说别人的坏话,也不要去挑拨别人相互之间的关系。再观察意的业力,每天晚上或者一天当中,有时间静下心来,观察一下今天都想了些什么,是不是想了很多如何对自己有利,为了自己的利益对付别人、伤害别人,想了多少这样的事,这样来观察自己的过失,观察之后要改正。如果身口意的恶业一点也不改变,那不论你修什么法门,修什么大法,一天到晚都在念咒都是没有用的。家里摆一尊金碧辉煌的释迦牟尼佛,每天去拜,你也认为他就是佛,就算这样对你也没有多少意义,因为你身口意的业力、习气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改变。

特别是作为居士要一点一点地把身口意的业力改正、净化。业障不是看得见摸得着、有形状的,或像条蟒蛇、像个蝎子这样恐怖的动物,也不是鬼,这些身口意无明的习气和习惯,是我们无始以来、前世的前世养成的,直接影响到今生。例如有些很幼小的孩子刚刚懂事会说话,就特别喜欢撒谎,似乎觉得骗人的感觉很舒服很痛快。他才学会讲话,并没有人教过他这些东西,这绝对说明是他前世带来的习气在今生表现了出来。如果要改变无始以来累积下来的坏习惯当然也不容易,因为除了前世的前世留下来的还有今生造就的,幸好今生我们认识到了佛法,知道要去改变也知道怎样去改变。在修行中要做很多供养,要念很多部经文,这些都是需要的。但最主要的是在念经做供养的基础上,真正改变自己才能究竟地消除业力,断除业力,否则没有办法,而且还在不断地造业。

再回到慈悲上。一般的凡夫认为自己为人很好啊,对朋友、对亲戚都很好啊,这应该算是慈悲了吧。只是亲情、友情和爱情三方面发的慈悲不是大慈大悲,只能算是很小的、自私的慈悲,这三方面的慈悲给你带来的结果并不一定是幸福的,有可能是很多烦恼,我们要把它放大,放大到不只是一个民族,也不只是一个国家。佛教谈的慈悲,是对一切众生,是六道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的众生。有人会问,一切的众生都需要我们发慈悲吗?我们可以先观察自己需不需要慈悲。打个比方,我今天心情不好,或者我今天很冷,或者我今天病了,这时候如果有一个人无私地关心你,给你发出慈悲,你的心里会有多么温暖,心情有多么好啊。既然我需要,那肯定每个人都需要。不管男女老少,没有人不想追求快乐和幸福,没有人愿意自己痛苦和烦恼。既然人类是这样,其他的动物、畜牲也是一样的,小到蚂蚁,大到大象,也都在为追求它们的幸福和快乐而奋斗着。然而在奋斗的过程中会造下很多业力,并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佛法教我们要以大慈大爱大包容来追求究竟的快乐。大家想一想,一个稍微有能力的人,为个人奋斗而得到了一些结果,和为众生奋斗而得到一些结果相比,内心的感受绝对是不一样的。获得后一种结果时自己的心灵可以感受得到一些解脱,这才是真正的修行。没有哪样物质可以解决烦恼问题,虽然我们创造了很多东西,就像是互联网和手机,也并没有解决什么烦恼,反而增加更多的烦恼。

作为一个凡夫没有能力做一个伟大的圣人,要学会满足,珍惜每一天。从生到死永远不会有真正的幸福,也不会获得解脱。现在有些人,有很多美好的愿望,要为实现这些愿望去奋斗,这是可以的,不过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欲望是无限的,你永远达不到欲望的尽头,要做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在追求的过程中,试着做一个有慈悲有智慧的人,有利于自己的同时不伤害到别人,学会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但不要“珍惜”造业的生活方式。没有修养的人、没有信仰的人觉得喝酒很好,吃山珍海味也不怕造下很多杀业,甚至有人吸白粉,他们认为这是快乐。我们要亲近善知识,分析应该珍惜什么,回避什么。我们没有那么坚定,也没有修得很好,我们更需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时时刻刻去闻思,时时刻刻去忏悔。即使你修得比原来更好,也还是要时时刻刻提醒、时时刻刻忏悔,防止犯很多罪业。在我们的身边和自己的体内,都有贪嗔痴三毒,身边的环境对我们影响很大,一不小心就陷在里面了。所以每时每刻都要提醒自己,每时每刻都要反省,每时每刻都要观察自性。

曾经有些人问过某某人是不是很了不起,前世是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活佛,而他今生为什么会做出一些令人不解的事。我想,他前世是一个很不错的修行人,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转世灵童,但今生,他所投生转世的这个环境还在六道里,只不过是上三道中的人道,既然在人道中,作为一个有肉体的人,免不了会有一些自私和贪念,这是自身带来的。再加上外界的干扰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诱惑,如果在原本很好的东西里不往上增加,不去修行,或者修行不深入、不专心,慢慢慢慢就会发生变化。正如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很深很渊博,但是现在也在一年比一年恶化,外来的文化,包括一些词语、一些语言都在侵略我们,外界的干扰太强了。所以我们每天去反省、去修行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修行者,不论是居士、出家人、大活佛,都必须要这样,一天不修就会恶化一天,居士、出家人、高僧大德都不能例外。

即使我们拥有再高的文化和再多的时间去修行,跟随一个善知识仍然非常重要。我们一天的生活中有那么多烦恼的事情,有时很无知,不是看几本书修起来就可以解脱开悟的,对于绝大部分末法时代的众生都很难很难。这样就需要一个善知识来带领我们。善知识就是不偏离正法的人,本师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法门就是正法。而且以现在末法时代来说,这位善知识相对来说他比较慈悲,而且有一种无我利他的精神,有菩提心。有他们来带领,给我们讲佛法的真理,即使他只是在我们身边监督我们的修行,相对来说也要好很多,我们也确实需要一个善知识来指点,随时随地来提醒自己。这样的善知识我们很需要。

另外我们也需要建立一些清净的修行的场所,修行的佛堂,有时候这也很必要。如果修行达到一定境地,佛堂存在不存在无所谓,但目前,我们既需要善知识来带领、提醒、监督,也需要有一个清净的环境。简单来说,假如有一个漂亮的佛堂,早晚能看见佛像让我们生起信心,我们供上水,点上灯,供上花,坐在那里可以念经诵咒,这也是现在末法时代很需要的一种修行方法。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除了这种佛堂和寺院,几乎已经找不到佛法的声音和影子了,一旦见不到,我们慢慢、慢慢地也就想不起这些了。如果家里有这样一个环境,至少我们早晚还可以见到,对自己有个提醒。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地,佛陀的力量、佛法不可思议的加持,就会使我们对佛法产生信心,相信因果业力。以前我在这方面没有太多地去强调,现在看来还是很必要的。

将来我们遇有机会去寺院听善知识的开示就更好,如果没有时间,可以经常浏览一些佛教网站,多看一些善书,闻思是非常重要的。在看书的过程中,不要认为书上是这么说的,就一定要这么做,不要这样盲目。书上所说我们要加以分析,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么说,我们也可以去分析有没有道理,佛本身也这样强调,他希望将来他的弟子也是这样去做。这是佛法和其他宗教一个很大的不同。因此对于任何一个法师,即使是龙树菩萨和释迦牟尼佛,谁讲的我们都可以去思考分析。所谓“闻思”,就是要先“听闻”,然后去“思考”。有一定的思考和认识,我们的信心才坚定,然后再去修行。要注意现在写书的人很多,我们要观察写书的是什么人,特别是这几年大家就像一阵风一样,都比较崇拜比较留心藏传佛教、密宗,社会上出了很多的书。写书的人不一定都是修行人,对藏传密宗也没什么了解的时候就写很多书卖钱,类似这方面的书我们要尽量回避,尽量不去看,而要看一些公认的高僧大德所写的书,上网也一样。我们没有一定见地的时候,很难分析谁对谁错。

现在还有一种现象,宣传说在什么地方开个什么法会,今年要念多少万遍心咒,就可获得多少功德。这样是可以,但我觉得不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大家先发了愿一定要念多少遍心咒,但是到了真正开始念的时候才知道实际情况不一样:有人要上班,有人家里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照顾,还有的人有朋友出来干扰。如果处理不好这些关系,家人、朋友就会对佛教生起一种邪见,把它完全当成一种***。最可怕的是听说发愿后念不完会影响整个团体,这时发过愿的人心理压力就更大了。这种事情已经发生过很多,许多人给我打电话,问我念不完怎么办?以这种方法来学佛给自己带来了太大的压力,产生不好的影响。我们讲度化众生,却首先度化不了家里的人,度化不了朋友,我们还怎么去度化与自己无关的人呢?学佛之人应该成为生活中的榜样,无论在家里还是在朋友之间,我们都是榜样。我也希望我的弟子都修得很好,大家都来修加行,而且能够在一年里面完成,但这是不可能的。弟子中有人要上班,有人年纪大了,有人年纪还小,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我希望大家能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时间和身体状况的法门,真正体会佛陀的智慧和慈悲,体会法喜充满,不要忙于赶数量。几个月赶完又怎么样?你有什么改变呢?就像前面说的,身口意三方面有所改变吗?你在念的时候根本就没想过要改变自己什么,只想着如何去完成数量罢了,这也是现在藏传佛教传到汉地出现的一些问题。像这样就不是好的方法,也不是适宜的法门。再比如,我们给自己订的计划是今年上半年要修莲师,下半年要修金刚萨垛,年终要修百字明,一年到头忙得晕头转向的,到底要修什么,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法门也不清楚。做一个人要有一个目标嘛。我们天天祈祷根本上师、祈祷本尊,如果不专一在一个法门上是不行的,能专一个法门是最好的。修法的时候,有上师来带领,有顺序和次第认真念一个仪轨,这样才是最好的。经常到处跑、到处求灌顶、求加持,在我看来完全是浪费时间。这些人知道的法门越多就越傲慢,就越看不起一些不懂的人,更看不起不学佛的人,法的意义早就已经失去了,没有得到法的加持,也没有感受到法的慈悲。而且我们作为一个在家居士,也没有必要求那么多法门。关键是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法门。因为你有再多的法门也派不上用场,首先你不是出家人,其次你不需要承担藏传佛教法脉的传承。

而出家人不一样,不管修不修,法脉一定要传下去,他需要求很多很多法,一个一个传下去。而在家人没有必要去求很多法。因为我们求法的时候,不管是求什么样的法,观音、大威德、时轮金刚……你要对上师——这个传法者要了解,要对他生起无比的信心,相信他就是本尊,这时你才能得到真正的本尊的加持。如果你对他一点都不了解,无从入手,这时你去求法,只能说是结个善缘而已,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2006年12月19日 重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