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济南名士李炳南的念佛生涯

发布时间:2023-08-21 04:04:59作者:大众学佛网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济南素以“名士多”而闻名天下。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抗金英雄兼词人辛弃疾,撰写《老残游记》的刘鄂,都在济南留下了足迹。但许多人可能有所不知,济南的李炳南居士在台湾佛教界闻名遐迩,妇孺皆知。

  他也算得上济南的“名士”、济南人的骄傲了。

  李炳南居士50岁那年去了台湾,1986年逝世于台湾,享年97岁。

  笔者2002年9月专程到李炳南念佛的道场台湾“台中佛教莲社”拜访,看到在他的遗物橱窗中摆放着一瓶水,上面标有“趵突泉”三个字。

  据说,这瓶水是李炳南居士生前摆放在家中桌上的遗物,以示思念家乡之意。那么,李老居士如何信了佛教,如何到了台湾,又如何在台湾产生了那么大的影响?

  信佛之前已怀慈悲心肠

  李炳南居士,号雪庐,法号德明,别署雪僧、雪叟,字炳南,籍贯山东济南券门巷人,生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卒于1986年。

  父寿村公,世居济南城内券门巷,好善乐施,教有义方。雪庐自幼颖悟好学,研读经史子集,喜好黄老之学,又习剑术,谙熟法学,尤其嗜好吟诗写赋。他还研究中医理论,为人治病疗伤,解除痛苦。迨研究佛学,教、禅、密、净皆尝修持,最后则归于专修净土法门。

  雪庐22岁时,与济南学界组成“通俗教育会”,当选为会长。又过5年,该会更名为“私立通俗教育研究会”,在西门月洞设讲习所,日日讲学,普及国民教育,以改善民俗,受到山东省政府的嘉奖。

  雪庐30岁时,出任山东莒县监狱总管,目睹监狱条件恶劣,对囚徒产生悲悯之心,令人重建监舍。新建好的监舍宽敞明亮,设施完备。

  可见,雪庐信佛之前已具有宽厚慈悲心肠。雪庐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德化重于刑罚,加强狱中教化,从思想上开导囚犯弃恶向善。许多犯人在雪庐的感化下,纷纷改邪归正。若有囚徒染上疾病,雪庐会以精湛的医术为他们疗伤。罪尸无人认领的,雪庐自费代为收敛。

  后来,雪庐读书于山东法科学堂,教授时讲因果,以喻法学。雪庐深契此理,亦为其日后信仰佛教打下了基础。当时,南昌孝廉梅撷芸光羲,任山东高等检察厅厅长。撷芸为杨仁山老居士的入室弟子,专治法相唯识之学,于济南大明湖畔设佛学讲座,讲授唯识学。济南自古就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称誉。撷芸就是在这里宣讲佛法,雪庐听而悦之,每讲必与。雪庐对儒释的融会贯通,更强化了他的慈悲仁爱之心。

  雪庐38岁时,恰值北伐期间,兵临莒城,县知事弃城逃跑,城内秩序混乱,一片哗然。雪庐率警兵维持治安,安定人心。次年4月,匪徒刘桂堂率部袭击莒城,县长逃跑,雪庐联合各机关及邑中士绅,组织成临时县政委员会,抢救灾民,守城等待援军。

  雪庐41岁时,值阎冯反蒋之中原大战,莒城被围困,每天遭炮火轰击,民不聊生,苦不堪言。雪庐在城中目睹此惨景,心中悲苦。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阅读到丰子恺的《护生画集》,深感只有戒杀护生,才能消除战乱,并发誓说,此次若能存活下来,将终身茹素。不久,莒城解围,雪庐实践诺言,终身食素。

  皈依佛门自度度人此时,净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师在苏州创办弘化社,印赠佛书,外地只要付邮资即可寄赠。雪庐发信索求,获赠《学佛浅说》、《佛法导论》等书。雪庐阅后,法喜充满,即萌发了皈依佛门之心。继之,又闻济宁一老友言印光大师为精通儒学的高僧,雪庐很想当面请教,终因路遥不便,未能成行。后来,雪庐结识了一位印光大师的弟子。这位弟子颇为热心,积极通过信函向印光大师举荐雪庐皈依,随后获得印光大师许可,赐号德明。印光大师亲笔写信,勉励雪庐要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自度度人,专心净土法门的修行。

  尔后,两人经常书信往来,问答佛法。又过了3年,雪庐专程到苏州报国寺拜谒印祖,当时印祖正在闭关,仍然抽出时间接见了雪庐。两人从早到晚谈了一天,仍感意犹未尽。也许,印祖已感到眼前的叩见者必将是未来弘扬净土的巨子。

  雪庐45岁时,莒县重修县志,庄太史心如任总编辑,分纂及参与这项工作的都是当地的饱学之士。雪庐因其儒学功底深厚,由监狱长转任编纂县志之职,负责古迹、军事、司法、金石四类的编纂工作。

  3年后,编纂县志的工作完成。由于雪庐在编纂工作中表现突出,被庄太史举荐,应聘入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府任秘书,不久即晋升为主任秘书。这为雪庐后来去台湾埋下了伏笔。这大概就是佛教所说的因缘吧。

  雪庐48岁时,卢沟桥事变爆发,华北相继陷落,民国政府迁往重庆,雪庐亦随奉祀官孔德成入川。在重庆时,一日路过长安寺,听说太虚大师卓锡在寺内。雪庐早年读《海潮音》杂志,已久仰太虚大师的名讳,今有此机会,即推门叩见。恰巧梅撷芸居士亦在堂内。梅居士在太虚大师面前极言雪庐之德行。是时,长安寺设佛学社,太虚大师以佛学社的名义,选派雪庐及蜀僧定九师,遍莅重庆及附近各县监所弘扬佛法,教化囚犯。许多犯人听了弘扬佛法的演讲后,悔过自新,学佛向善。太虚大师曾题字奖掖雪庐的义行。

  由于日本飞机大肆轰炸重庆,雪庐随孔奉祀官迁往重庆西郊歌乐山,林间有平房数间,雪庐美其名曰“绮蓝别墅”

  。雪庐56岁时,日本投降,雪庐随孔奉祀官从重庆迁往南京,在南京一住就是3年。其间,雪庐曾陪同孔奉祀官三返曲阜,因道路交通不便,只有一次返回济南探视家人。在南京期间,雪庐以普照寺及正因莲社为道场,讲经弘法。

  只身赴台弘扬佛法雪庐60岁时,当年的2月,他只身漂洋过海,随同孔奉祀官来到台湾。至台后,奉祀官府设在台中市复兴路一陋巷里的一幢日式平房中,雪庐办公、食宿均在此地。他于公务之余,开始寻觅弘法传道的场所。最初是在法华寺传道,讲解《心经》、《四十二章经》的微言大义。雪庐又是一位有营业执照的中医师,在寺内设了中医诊所,施药治病,为人们解除痛苦。他还在寺内设置了一个图书馆,里面摆满了佛教书刊,供大众阅览。这些做法吸引了大批信徒前来拜佛。

  雪庐还承继东晋慧远大师结社念佛的遗风,倡议建立莲社。

  雪庐61岁时,与董正之、徐灶生、朱炎煌、张松柏诸居士筹组台中佛教莲社,社址设于法华寺内,雪庐当选为首届社长。次年7月,由许克绥、朱炎煌二居士出钱,购得绿川南湄绿堤巷民宅一栋为社址,以后屡经扩建,即成当今民生路23巷14号之台湾著名净土道场。同年10月,莲社成立男女二众弘法团,男众弘法于台中监狱,女众弘法于莲友家中。

  雪庐63岁那年的1月3日,莲社大殿落成,礼请证莲老法师传授三皈五戒。

  雪庐66岁那年的6月,又礼请斌宗和尚、忏云、净念诸法师传授菩萨戒,前后各有数百人得戒。以后经常请忏云老和尚于白月黑月,主持诵戒“布萨”盛会。每年举行“佛七”数次,雪庐常亲自主持,并殷勤劝导大众修善念佛。莲社还开办了佛学讲座、国文补习班,雪庐亲讲佛学,孔德成、刘汝浩、周邦道、许祖成诸教授讲《论语》等国文经典,以后成为惯例。

  雪庐71岁那年的6月,莲社10周年社庆,又迎请证莲老和尚启建戒场,得皈依戒者千余人,名曰千人戒会。雪庐又为莲社制定社风10条,作为莲友的行为规范;还定社务三条:一者,讲演儒佛经典,化导人心;二者,集众念佛,各求当生成就;三者,兴办文化慈善事业,以励道德,改善风俗。

  台中莲社的成立,推动了台湾各地念佛风气的盛行。雪庐66岁时,到台湾北部桃园县讲经,辅导该地莲友成立了桃园佛教莲社。雪庐67岁那年的5月,他到屏东讲经,也成立了念佛团。雪庐与莲社弟子筹议兴建佛都图书馆及讲堂。后经不懈努力,终于在雪庐67岁那年,在台中市柳川西路购得500坪土地,兴建了第一所佛教图书馆。次年,该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

  兴办佛教社会事业雪庐70岁时,莲社联体机构中又成立了慈光育幼院。育幼院的成立,仰赖莲友许克绥等居士的捐地、捐钱,共购土地700余坪,即在此土地上兴建了台湾第一所佛教孤儿院,于雪庐72岁那年的6月落成。这所孤儿院常收容孤儿百余名,由院中照料其生活,并出资送入小学、中学就读,高中毕业后离院。

  雪庐74岁时,又创办了菩提医院,这是台湾第一所现代化的佛教医院。医院建立缘起于雪庐弟子于凌波。于凌波所写的《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在海峡两岸广为传播。他原在公立医院任职,受《菩提树》月刊发行人朱斐之约,到狮头山为闭关潜修的会性法师治病。于医师在山中居数日,忽然想到,若是建立一所佛教医院,既解决了出家人住院的素食问题,又解决了修净土者的临终助念问题,岂不两全齐美?

  下山后,就将此构想对朱斐居士讲了,并向雪庐老人陈述,获得两位的大力支持。后来,由莲友黄雪银居士免租提供闹市区店房一幢,于凌波提供医疗设备,先开设佛教医院门诊部,再筹划正式医院的兴建。

  此门诊部于雪庐74岁那年的佛诞节开业,命名曰佛教菩提医院,由于凌波出任院长一职。后来,在各位善心人士的资助下,规模日渐扩大。

  雪庐乃聘请地方名流组织了筹建委员会,在台中市郊购一公顷余土地,兴建了100张床位的现代化医院。这所医院于雪庐77岁那年的7月9日正式开业。这所医院在当时无论在设备上,还是医师水平上,都堪称一流。继之,在医院空地上,又增建了菩提安老所、菩提施医会,改组为菩提救济院,成为社会上著名的救济机构之一。

  一生简朴以苦为乐在弘法事业方面,雪庐成立了“内典研究班”,培养弘法人才;创办了《明伦》月刊社、明伦广播社、青莲出版社、台中莲社受托印经会、台中佛经注疏语译会等弘法文化机构,并另设联善施医会、孔学奖金会等。

  雪庐在台弘扬佛法近40年,开创了佛教社会事业,经手钱财不计其数。他将这些钱财均用于弘法利生事业,自己却过着苦行僧的生活。

  蔡念生居士在《雪庐述学汇稿序》中说:“公无一时一刻不殚心于弘法利生,虽眠食不得从容,客有问者,则曰忙、忙。夫世人所忙者,官爵利禄,妻子田宅,饮食游乐,而公不与焉。公寄身斗室,无眷属之奉(老人只身在台),日中蔬食,赖及门弟子轮流供养,虽苦行头陀,不过是也。”(于凌波著《李炳南居士与台湾佛教》,第27页,财团法人台中市李炳南居士纪念文教基金会,1996年初版)

  雪庐起居生活十分简朴。初来台时,住奉祀官府之日式平房,在办公室后间辟一斗室,饮食起居于此。数年后,在台中和平街租一旧木楼之二楼,一室一厅,兼作佛堂。后来在正气街顶得一砖造平房,一客室一卧室,佛堂半间,走廊墙壁放置赠人之书刊,狭窄拥挤却井然有序。他每天只吃晨午两餐饭,食惟饭蔬,定时少量,一馒头一菜一汤,多由弟子轮流供养,晚餐泡面糊半碗,与寺院饮食规矩颇相仿佛。平时穿一布长衫,遇有庆典,着中山装,从不穿西服,衣不至缝补不堪则不弃。出门步行,步履轻捷,胜过年轻人。70岁后,常坐侍者郑胜阳居士机车后座。80岁后,郑胜阳居士买了一辆旧汽车,自任司机,为他出行提供方便。弟子所馈送的礼物,雪庐悉以弟子之名转为慈济功德。每至一地,总是将自己的财物分施众人,且引以为乐。

  “一息尚存,不忍闲逸也”

  雪庐平常昼夜理案牍于奉祀官府,夜间到各道场去讲经说法,并在中国医药学院教论语、佛经,在中兴、东海等大学教诗选、礼记或佛学,整日忙忙碌碌。他曾对弟子说:“一息尚存,不忍闲逸也。”

  他讲经授课时,底气甚足,音声洪亮,即使到了90岁高龄,仍不减当年。

  慈光图书馆为雪庐常年讲经道场。其所讲大乘经论,大略有《地藏菩萨本愿经》、《妙法莲华经》、《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佛说阿弥陀经》、《普贤行愿品》、《维摩诘经》、《金刚经》、《楞严经》、《圆觉经》、《华严经》等。听讲《华严经》的恒逾千人,还有屏东、高雄、台北远道而来的听众。雪庐宣讲儒家经典时,常常劝人要敦伦尽分,乐天知命。

  1986年3月,雪庐讲经时,再三劝众,加紧念佛。又以古语提示:“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口气略显低缓。4月8日傍晚,莲社人员赴公寓所,顶礼请示,雪庐曰:“大家安心就好。”4月12日,雪庐对郑胜阳居士说:“我要去了。”胜阳对曰:“大家还要听师续讲《华严经》。”雪庐未说话。至13日晨,雪庐念佛,并以“一心不乱”嘱咐在旁边的弟子,随即往生,时为夏历丙寅三月初五5时45分,享年97岁。元配张夫人早卒,继配赵夫人、子俊龙、孙女珊、彤均在济南故里。

  雪庐一生著述甚丰。遗憾的是,其早年著述因屡经搬迁,业已散佚。1949年,雪庐渡海抵台后,讲经授课近40年,积讲稿数百万言。

  老人往生后,弟子徐醒民、郑胜阳、王炯如等组织委员会,整理老人遗作,汇编为《雪庐全书》。老人80岁时,门下弟子周邦道、许祖成、朱时英等,曾集老人当时之著述,包括佛学、医学、文学等,辑为《雪庐述学汇稿》刊刻行世。全书计为8种,分订十余巨册。《雪庐述学汇稿》出版时,《中华大藏经》总编纂、国大代表、满分优婆塞念生蔡运辰老居士写了一篇《雪庐述学汇稿序》,刊印在卷首。文曰:“自佛教东来二千年中,现居士身,以净土法门鼓舞当时、沾溉后世者,吾得三人焉。曰宋之王龙舒、清之周安士、彭二林。若夫传记所载,远者如宗少文、刘遗民;近者如袁中郎昆仲,乃至并世之杨仁山、丁仲祜诸公,何啻千百人。然或勤于自修,而疏于接众;或富于著作,而简于讲说。即龙舒、安士、二林三大老,其于自行化他,信今传后亦有未若今之盛者,则李公雪庐之高树法幢、接纳群品,其为不可及已。”(于凌波著《李炳南居士与台湾佛教》,第30页)

  (作者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佛学博士)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