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心无所住”的心灵境界
发布时间:2023-08-09 04:05:35作者:大众学佛网
行者:您在电影《一轮明月》中,尤其是演出弘一法师出家后的那些部分,艺术效果非常的好。是否您对苦行的出家人生活曾有过身同感受的体悟呢?
濮存昕先生:不,没有,可是在饰演弘一大师的创作过程中,我可能有吧。我昨天还在探讨这个问题,就是我这个人的人生,是被角色提升,被台词滋养。因为我在读了小学六年级后,因为时代的关系,就没有机会再上学了。所有的学习,来源于自学和戏剧、影视作品。我演出的经典作品、人物角色,无论是弘一法师,还是鲁迅、李白,这些伟大的先贤们,当我去扮演他们时,其实他们也在影响着我的人生。我都会有着一种向往。
拍摄过程中,每天的生活,很多细节,比如与人交谈,行走起居,我都以角色感受去做,节食、减肥、惜福,节约一口水、一粒饭,有了一些修行,表演时就容易进入角色了。而在演出过程中,我也是以他们的角色的名义,去所思所想,所言所行。所以,那就像是一种神奇的附体似的,彷佛你就是他,心灵也与角色同在一样。
行者:演出弘一法师时,您觉得弘一法师在哪些方面最触动人?能否分享一下?
濮存昕先生:他的生命样式最震动我。他的一生太丰富了,由大艺术家转变为修行的出家人。这种命运的转变,出家和不出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在我们人生中每一个时刻也都有存在着。譬如人生最大的难,就是一个字“舍”,或者说两个字“放下”。一个最简单的做与不做,进与退,很多时候都是我们在体味着的、面对着的事情。
弘一大师在人生的选择过程中,具有强大的放下的精神。在这方面,他与同时代的高僧大德相比,也是做的最为彻底的。这对今天的我们,仍然有着一种感化的力量。《送别》里的离别之情,是放下的淡然,生死寻常,离别寻常。弘一大师圆寂时,在最后一瞬间的那种淡然,以吉祥卧的方式,就像睡去一样,像告别、像我们演出闭幕、谢幕一样,也是一种放下的示现。
这是多么的从容啊!所以,当我读它的传纪,看到他的偈言:“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无成何消说”,就像“梆”的一下拨动心弦,撞击到了灵魂。
行者:是您也有和弘一法师类似的精神体悟吗?您是怎样看待自己的艺术事业的?
濮存昕先生:是的,弘一大师的人生那么精彩,却说“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给自己起了一个“二一老人”的名字。那么当我省思自己:我是明星,有追星族、有那么多人的崇拜,出场费、演出合同、拍个电视都有的啊。这是该值多少钱呢?又能值得多少钱呢?因而,我也给自刻过一枚印章:二一之徒,妄称自己是弘一大师的徒弟,效仿他的淡泊平和。毕竟,我有一个资历,曾经扮演过弘一法师。我还曾想弘一大师若在冥冥之中看到,说还有人在念我,一定是淡然一笑,我不过就是一个苦行僧而已。弘一大师的这种舍的精神,放下的力量证实我们今天面对名利困扰、恩怨纠结所需要的。
行者:恩,尽人力听天命。不必过于执着人生的得失。
我们学习佛法和传统文化,目的终归是为了更好的在生活中践行和运用好它。濮存昕先生:现在讲传统文化,儒家也好,道家也好,佛家也好,其实都是在讲,一个人和自然同在,和天地同在,生命的每一阶段的每一瞬间的恰当的那样一种空间感、时间感。小时候是小时候的事情,上学的时候是上学时候的事情,青年当然是青年时候的事情,中年也当然是中年时候的事情。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拿的起放的下。所以,我在生日的感言里面,曾有说过六个字:玩、学、做、悟、舍、了。可以和你一起分享:玩,就是小时候好好玩,淘气、不听话没有关系。但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把玩给玩的好了。玩出个聪明来,玩出个友情来,玩出一个规矩来;学,学无止境,一辈子要多读书,多去学习;做,就是要去实践和体验,在行千里路的过程中,印证自己做的对不对;悟,在行千里破万卷后,你必然会产生比较,在这种对比中,要选择一个最合情合理的,这就是悟的能力;舍,你一定就更明白了,我们要懂得有些东西可以共享,有些东西我不能要。当我们摄取的东西、占有的东西、浪费的东西太多了,就必须要有舍的这样一种境界,完全是利他的。越舍,你的生命就能往前走。与谁都能平易,都能高高兴兴的;了,就像弘一大师悲欣交集的淡然,本来无一物嘛。了,也像是复零,放下,回到原本。有一句禅言:山是山,水是水,但人世的复杂,常让原来的事儿弄乱了,变成那样儿了。山不是山,水不是水。最后我们要想办法,回到原本,让山还是山,水还是水,返璞归真。
这和我们表演也有关系,表演的最高境界是直觉,是即兴的。看似是在表演,实际上没有表演,而是借助于这个假象,在假与真的幻化之间,让你感觉到艺术所传递的真谛。
濮存昕简介:
濮存昕先生,1953年生于北京。著名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社会公益活动志愿者,全国政协委员。从事戏剧影视表演艺术多年,曾主演过数十部优秀的话剧、电影、电视剧作品,多次获奖,是一名德艺双馨、深受民众喜爱的表演艺术家。濮存昕先生曾在传纪电影《一轮明月》中,饰演弘一大师,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男演员奖等。
行者:对,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去做,才能逐渐的圆满自己。其实您和弘一法师的人生也是有一些相似之处的。丰子恺先生讲弘一法师,说他做什么像什么,每样都做好了。出家后也是僧人的楷模,成为一代高僧,这和他自身的待人接物的认真,都也是分不开的。
濮存昕先生:没有没有,这个不敢当。朱光潜纪念弘一大师诞辰100周年的时候,他有说过一句话:“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实际上就是讲弘一大师和现代、和未来的关系。我们为人处世,都应该从弘一大师身上获得一部分的滋养。特别是你这样有慧根的,在青年的时期,就已经需要这方面的了。可作为我来讲,尤其是40岁后,我特别的需要一个转机,因为看来功成名就,你的选择可能已经没有了。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如果选择了修行,那么你会突然发现,你的选择是那么从容。你面对的很多难题,都渐渐地迎刃而解。因为你是用出世的精神,认识入世的事情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一个概念:站的高看的远。你的胸怀、眼界、认知能力,都在帮助你解决自己人生中的各种难题。原本的生活,吵架,不吵了,矛盾,彷佛没有了。包括素食,这种减法的生活方式,都让你焕然一新。而这一定是中国佛教文化,特别是弘一法师能够带给我们的感动和启迪。
行者:嗯,弘一法师对我们现在的人,也有一种至真至善至美的感染力。我有到过弘一法师圆寂的温岭养老院(现为泉州第三人民医院),那间屋子至今还存在着,当时我有想到弘一法师圆寂时的情景,也想起过弘一法师和丰子恺合作《护生画集》。他在晚年的讲演中,多次提倡护生念佛,对佛教界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我认为他是把自利利他的信念,一直行持到底了的。您一直在做慈善事业和义务宣传,是否也是基于此呢?
濮存昕先生:爱本身的东西是最简单的。公益慈善也应该是本心的,应该是真情的。我在慈善方面,是该掏钱就掏钱,该掏多少,量力而行,遵循社会规则、社会秩序来行事。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一些方式改善社会,那么我们就去改变它。暂时得不到改变,我们就只好先把它放下来。我的慈善理念是不求大善,不求功名,专心做能做的事情,希望做的更好一点。
行者:我听《一轮明月》出品人孙居士说您演出这个电影,好像有一部分是义务演出的,似只拿了很少的片酬。事实也是这样子吧,能说说原因吗?
濮存昕先生:收了签约的款。拿了第一次,后来说不够了。那就算了。因为她的集资太困难了。
弘化社:您肯定是牺牲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来做这件事情。那么,在弘一大师的传纪电影《一轮明月》中,您来演绎电影中的这个角色,是不是对自己的心灵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契机呢?
濮存昕先生:我们人是有灵性的,有思想,一生中在乎自己获得了多少有趣的知识,见过多少有趣的人,做过多少有趣的事,说过多少有趣的话,这些东西是在最后的圆寂也好,告别人生也好,你会有一种欣慰,心理上的满足。这种满足感来源于你快乐过,有乐趣过。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回顾我们的文化史上,会为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这些先贤,而感到我们国家的文化财富是如此的丰盛。
同样,在近代学者里,我们也常会想起弘一大师。因为他不仅只是一个过去式的历史人物。他对今天和未来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都是楷模、榜样。我们在通过阅读、影视认识弘一大师时,在这种交接之缘中,得以见贤思齐,也是我们的一种福分。我能够受到弘一大师的思想的滋养,这是一生中非常值得庆幸的事情,自然也是一种新的人生契机。
行者:弘一法师对我们现在的社会,确是仍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感化作用。像您刚才说的“拿的起,放的下”,把世间的事情做好,也应该是人生的一种道路。那么,在生活中修行,这也可以说是您的修行方式吗?
濮存昕先生:佛教徒是没有世袭的。我们在世俗生活中,当面临困境,佛教文化可以是一种修行,也可以是一种修行,帮你化险为夷。有的人有力量、有慧根,或者本身就具备一种单纯的精神,在不断的心灵提升中,忽然之下就若有所悟了。
我是一个演员。我最喜欢的、从小点燃起来的,是像父亲一样演戏。所以说当拍摄弘一大师剃度时的电影片段,我是真的问自己,要不要这样去做?彻底放下,要不要也去出家?但是到了最后,我还是要去演完电影,心里念着长辈,自然也无法了却目前的这种世俗生活。因为,我们学习佛教文化,事实上也可以为在世俗生活中修行,所谓“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不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去出家,都要去遁入空门。
行者:是的,您的人生是实实在在走过来的,这些也是您在一辈子的生活中、自身所做的事情中,真实得来的体悟。从您对弘一大师的角色演绎、生活上的效学中,可以讲佛教文化也是您的一种人生信仰吗?
濮存昕先生:在我看来,有学习能力的人,对宗教文化有修养的人,会和普通人的品质完全不一样。其实我都不敢承认自己有宗教信仰,我不轻易的去跪拜,烧香也都很少。我可能会在功德箱里,放个10元、50、100元,这个是我为自己定的一个方式,然后拜一下就走了。毕竟我觉得心还没到,就不能假装着去做,装样子,也更不能是为了祈福求寿。所以,或者可以这样来说,这是我以一种人格完善的态度来学习佛教文化吧。我的这种态度,对我的也孩子有影响,我孩子现在也学习一些佛教文化。我们家开始有佛龛,开始供奉佛菩萨,真的让我高兴。